徐春甫

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二十三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三 (1)

1. 論枳朮丸

易水張潔古常云:脾胃虛弱,不可用峻利之藥。凡用利藥,一時稱快,病去之後,脾胃既損,是真氣元氣敗壞,促人之壽。嘗制一方,枳實一兩,麩炒黃為度,白朮二兩,土炒。只此二味,荷葉包燒飯為丸。以白朮甘溫,補脾胃之元氣,其味苦,除胃中之濕熱,利腰臍間血。

故先補脾胃之弱,過於枳實克化之藥一倍。枳實味苦寒,泄心下之痞悶,消化胃中所傷。此藥下胃,不能即消,須待一兩時辰許食則消化。是先補其虛,而後化其所傷,則不峻利而損真氣。當是之時,未悟用荷葉燒飯為丸之理,老年味之始得,可謂奇矣。荷之為物,中空象震,震者動也,運動不息之意也。

脾胃之氣運動不息,而干健之功成矣,復何患之有哉?

甫按:枳朮二味亦平劑耳。白朮一味健脾,尚不能成功,又加枳實消導,其功益緩。今人久服之,脾胃終無強健之日。脾胃大虛,須得補中益氣之劑,方能奏續,況原方用煨飯作丸且大,殊為難消。今改以湯滴小丸,甚易化也。

枳朮丸,強胃消痞滿化食。

白朮(二兩,炒),枳實(一兩,炒),

上為細末,荷葉煮老米飲滴為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百丸,不拘時白湯下。用白朮之意,不敢求速,消導令其胃氣強,而後食化不復傷也。因證加味法開於下。

東垣加陳皮一兩,名橘皮枳朮丸。

傷冷物者,加半夏一兩,名橘半枳朮丸。

元氣素弱,飯食難化,食多則腹中不和疼痛瀉泄,此虛寒也,加人參、炒芍藥、炒神麯、炒麥茅各一兩,砂仁、木香各半兩。

有痰之人,胸膈鬱塞,吞酸噎氣,及素有吐酸之證,或有酒積,或瀉或結。此皆溫熱也,加薑汁炒黃連、炒芍藥、陳皮各一兩,石膏、生甘草各半兩,砂仁、木香各二錢,川芎四錢。

只飲食飽悶,痞塞難消者,加神麯、麥芽、山楂各一兩;如有食積痞塊在腹者,再加黃連、厚朴、栝蔞各半兩;堅硬者再加醋煮莪朮、昆布各三錢。

傷冷食不消,腹疼溏泄者,加半夏、砂仁、乾薑、神麯、麥芽各半兩。

有惱怒傷食,氣滯不通,加川芎、香附(各一兩),木香、黃連(各半兩)。

胸膈不利之人,過服辛燥之藥,以致上焦受傷,胃脘乾槁,嘔吐鬲噎反胃者,加姜炒黃連、炒梔子(各半兩),白芍藥、當歸(各一兩),桔梗、生甘草、石膏(各半兩)。胸膈頑痰,大便燥結者,加芒硝(半兩);素有痰火濕熱者,加半夏、陳皮、白茯苓(各一兩),姜炒芩連(各半兩)。

能食者但食後飽悶難化,此胃火旺脾陰虛也,加酒炒白芍藥、石膏(煅。各一兩)、人參(七錢)、生甘草(半兩)、炒黃連,炒香附、木香(各四錢)。

年高人脾虛血燥,易飢易飽,大便結燥,加白芍藥、當歸(各一兩)、人參(七錢),升麻、甘草(炙。各四錢)、山楂,麥芽,桃仁(去皮尖。各半兩)。

白話文:

易水學派的張潔古常說:脾胃虛弱的人,不能使用太過強烈的藥物。凡是使用瀉下的藥物,雖然一時覺得身體舒暢,但病好之後,脾胃也受損了,這樣真氣元氣就會敗壞,反而會縮短壽命。他曾經創製一個方子,用枳實一兩,用麩皮炒黃,白朮二兩,用土炒過。只有這兩味藥,用荷葉包著燒熟的飯做成藥丸。白朮性味甘溫,能補養脾胃的元氣,它的味道苦,能去除胃中的濕熱,疏通腰部和肚臍之間的血脈。

因此,先補養虛弱的脾胃,用量超過枳實這種有克化作用的藥物一倍。枳實味道苦寒,能疏通心下的痞悶感,消化胃中積滯的食物。這種藥物吃下後,不會馬上消化,需要等一兩個時辰後,吃了東西才能消化。這是先補養脾胃的虛弱,然後再消化積滯的食物,這樣就不會太過峻猛而損傷真氣。當時,還沒有領悟到用荷葉包燒飯做成藥丸的道理,年老後才明白其中的奧妙,真是奇特啊。荷葉這種東西,中間是空心的,像震卦一樣,震代表動,有運動不息的意思。

脾胃之氣能夠不斷運動,就會達到健康的功能,又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?

我認為:枳實和白朮這兩味藥,也只是平和的藥劑而已。單用白朮健脾,尚且不能成功,再加上枳實來消導,它的作用就更加緩慢了。現在的人長期服用,脾胃最終也無法變得強健。脾胃極度虛弱的人,需要使用補中益氣的藥劑,才能發揮作用,更何況原方是用煨飯做成藥丸,而且藥丸又很大,實在很難消化。現在改用湯汁滴成小丸,就很容易消化了。

枳朮丸,能強健腸胃、消除痞悶、幫助消化。

白朮(二兩,炒過),枳實(一兩,炒過),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荷葉煮過的米湯滴成藥丸,大小像綠豆一樣。每次服用一百顆,不拘時間,用白開水送服。使用白朮的用意,是不敢求快速見效,而是用消導的方法來增強胃氣,然後使食物能夠消化,不再損傷腸胃。下面列出根據不同症狀加味的方法。

東垣加陳皮一兩,稱為橘皮枳朮丸。

因吃了寒涼食物導致的,加半夏一兩,稱為橘半枳朮丸。

元氣本來就虛弱,食物難以消化,吃多了就會腹脹不適、疼痛、腹瀉,這是虛寒的症狀,加人參、炒過的芍藥、炒過的神麯、炒過的麥芽各一兩,砂仁、木香各半兩。

有痰的人,胸膈鬱悶、吞酸、打嗝,以及本來就有吐酸的症狀,或者有酒食積滯,可能腹瀉或便秘。這些都是溫熱的症狀,加薑汁炒過的黃連、炒過的芍藥、陳皮各一兩,石膏、生甘草各半兩,砂仁、木香各二錢,川芎四錢。

只是因為飲食飽悶、胸腹痞塞難以消化的人,加神麯、麥芽、山楂各一兩;如果腹中有食物積滯形成的硬塊,再加黃連、厚朴、栝蔞各半兩;如果硬塊堅硬,再加醋煮過的莪朮、昆布各三錢。

因吃了寒涼食物導致消化不良、腹痛腹瀉的,加半夏、砂仁、乾薑、神麯、麥芽各半兩。

因為惱怒導致傷食、氣機不暢的,加川芎、香附(各一兩),木香、黃連(各半兩)。

胸膈不舒服的人,因為過度服用辛燥的藥物,導致上焦受損、胃脘乾燥、嘔吐、打嗝、反胃的,加薑汁炒過的黃連、炒過的梔子(各半兩),白芍藥、當歸(各一兩),桔梗、生甘草、石膏(各半兩)。胸膈有頑固痰液、大便乾燥的,加芒硝(半兩);本來就有痰火濕熱的,加半夏、陳皮、白茯苓(各一兩),薑汁炒過的黃芩、黃連(各半兩)。

能吃東西,但吃過飯後感到飽悶、難以消化,這是因為胃火旺盛、脾陰不足,加酒炒過的白芍藥、煅過的石膏(各一兩)、人參(七錢)、生甘草(半兩)、炒過的黃連、炒過的香附、木香(各四錢)。

年紀大的人脾虛血燥,容易餓也容易飽,大便乾燥,加白芍藥、當歸(各一兩)、人參(七錢),升麻、炙甘草(各四錢)、山楂、麥芽、桃仁(去皮尖。各半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