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八十五 (1)
卷之八十五 (1)
1. 胎養古說
胎妊十月,其說見於古書,有不同者多矣。按巢氏云:妊娠一月名始胎,足厥陰脈養之。二月名始膏,足少陽脈養之。三月名始胚,當此之時,血不流行,形象始化,未有定儀,見物而變。欲子端正賢良,當今母見貴,不可見狀貌醜惡之人。欲生男,宜操弓矢;欲生女,著珮環。
欲子美,玩白璧,觀孔雀;欲子腎,看詩書,務和雅,手心脈養之。四月始受水精,以成血脈,手少陽脈養之。五月始受火精,以成其氣,足太陰脈養之。六月始受金精,以成其筋,足陽明脈養之。七月始受木精,以成其骨,手太陰脈養之。八月始受土精,以成膚革,手陽明脈養之。
白話文:
懷胎十月,古書記載各有所異
關於懷胎十月的說法,古書中記載不盡相同。
巢氏認為:
- 一月 稱為「始胎」,由足厥陰脈滋養。
- 二月 稱為「始膏」,由足少陽脈滋養。
- 三月 稱為「始胚」,此時血液尚未流通,形狀初成,尚未穩定,會因為外界事物而改變。若想要孩子端正賢良,母親應當多見貴人,不可見相貌醜陋之人。若想要生男孩,母親應當操練弓矢;若想要生女孩,應當佩戴佩環。
- 三月 想要孩子美麗,應當觀賞白璧、孔雀;想要孩子腎臟強健,應當閱讀詩書,保持和雅,同時由手心脈滋養。
- 四月 始受水精,形成血脈,由手少陽脈滋養。
- 五月 始受火精,形成氣息,由足太陰脈滋養。
- 六月 始受金精,形成筋骨,由足陽明脈滋養。
- 七月 始受木精,形成骨骼,由手太陰脈滋養。
- 八月 始受土精,形成皮膚,由手陽明脈滋養。
九月始受石精,以成毛髮,足少陰脈養之。十月五臟六腑、關節人神皆備,此其大略也。又,《五臟論》有稱耆婆者論:一月如珠露;二月如桃花;三月男女分;四月形象具;五月筋骨成;六月毛髮生;七月遊其魂,兒能動左手;八月遊其魄,兒能動右手;九月三轉身;十月受氣足。
又,《顱囟經》云:一月為胎胞,精血凝也;二月為胎形,始成胚也;三月陽神為三魂;四月陰靈為七魄;五月五行分五臟;六月六律定六腑也;七月精開竅通光明也;八月元神具,降真靈也;九月宮室羅布,以定生人也;十月受氣足,萬像成也。按:《顱囟經》三卷,中古巫方所撰,隋人巢氏方,亦嘗序之。
白話文:
九月開始接受石精,用來長出毛髮,足少陰脈滋養它。十月五臟六腑、關節、人神都已具備,這就是大致情況。
此外,《五臟論》中記載耆婆的論述:一月像珠露;二月像桃花;三月男女分化;四月形體完整;五月筋骨形成;六月毛髮生長;七月神魂遊動,孩子能動左手;八月神魄遊動,孩子能動右手;九月能翻身三次;十月受氣充足。
另外,《顱囟經》中記載:一月為胎胞,精血凝結;二月為胎形,開始成形;三月陽神為三魂;四月陰靈為七魄;五月五行分化成五臟;六月六律確定六腑;七月精氣開竅,通明光明;八月元神具備,降臨真靈;九月宮室完整,決定出生的人;十月受氣充足,萬像俱全。
據說《顱囟經》有三卷,是中古時期巫方所撰,隋朝巢氏方也曾經為它作序。
今巢氏論婦人妊娠,乃不見言之,《聖濟經·原化篇》亦獨取《顱囟經》,更不言巢氏論者,何哉?《嬰產寶鑑集》云:小兒方論起自巫方。黃帝云:吾不能察幼小,賴世有巫方,能知小兒之壽夭耳。及觀巢氏論小兒候,亦云:中古有巫方,立小兒《顱囟經》以占壽夭。世所相傳者,有《少小方》焉。
是巢氏論小兒則取於《顱囟經》。論妊娠至三月始胎之時,欲令見貴,不是醜惡,操弓矢,施珮環,觀孔雀,讀詩書之類,豈非胎教之理乎?有謂天一生水,小兒初胚,先生兩腎,次生其心,次生其肝肺脾,皆天一生水,地二生火之理也。至巢氏論十二經之養始於肝經,亦應四時之令,始於春木。
白話文:
古代醫學書籍中,談論婦女懷孕時,鮮少提到巢氏的觀點,像是《聖濟經·原化篇》只引用了《顱囟經》,也未提及巢氏的論述。為何如此呢?《嬰產寶鑑集》中提到,兒科醫學起源於巫術。黃帝也曾說過,自己不擅長照顧幼兒,只能依靠巫術來判斷孩子的壽命。觀察巢氏對小兒的論述,也提到古代有巫術,並且根據《顱囟經》來推測孩子的壽夭。這些觀點都反映了當時的醫學觀念,認為兒科醫學與巫術有著密切的關係。
巢氏論述小兒,主要是參考了《顱囟經》。而關於懷孕三個月胎兒形成時,為了讓孩子未來顯貴而不醜陋,會讓孕婦接觸弓矢、佩環、孔雀,以及閱讀詩書等事物,這其實就是胎教的道理。有人認為,人體是由水元素構成,小兒的初始胚胎,先長出兩個腎臟,接著是心臟、肝臟、肺臟、脾臟,這些都是遵循了水生木、火生土的自然法則。而巢氏論述十二經的養育,始於肝經,也應該配合四季的變化,從春木開始。
所以一月、二月,手心胞絡之脈也,余仿此。至十月,子於母腹之中,受足諸臟氣脈所養,然後待時而生。此論奧微而有至理。余書所論,不能及也。後世論胎養,更莫能外巢氏之說也。
白話文:
因此,在一月和二月中,手掌中心的血管是受到胚胎脈絡的影響,其餘月份也是如此。到了十個月時,胎兒在母親子宮內接受了所有臟器的氣息和血脈滋養後,纔會等待時機出生。這個理論深奧且具有深刻的道理。我在書中討論的內容無法達到這種深度。後代關於養胎的說法也無法超越巢父的觀點。
2. 胎教古論
夫至精才化,一氣方凝,始受胞胎,漸成形質。子在腹中,隨母聽聞。自妊娠之後,則須行坐端嚴,情性和悅,常處靜室,多聽美言,聆人講讀詩書,陳禮說樂。耳不聽淫聲,目不視惡色。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,忠孝賢明,此所謂因外象而內
白話文:
精氣凝聚,孕育胎兒,逐漸成形。胎兒在母體內,會隨著母親聽聞外界聲音。孕婦應保持端正坐姿,心情愉悅,常居靜室,多聽美言,聆聽詩書禮樂。避免接觸淫聲惡色,如此才能生下端正賢明的孩子,這就是外在影響內在的道理。
3. 胎感應驗
君子曰:胎教產圖之書,不可謂之迂而不加信。觀夫巨室文獻之家,世有閨教婦道,敦篤莊嚴,懷妊自不造次,生子自然清俊。又觀動履、起居、飲食之際,感應如響,雖鄰家有所興修,亦且犯其胎氣。如犯刃者,形必傷;如犯泥者,竅必塞;打擊者,色青黯;繫縛者,相拘攣;食羊睛者,目必白;食兔肉者,必缺唇。如此之類,驗如反掌,及其福善禍淫,殆不可不信也。
白話文:
君子說道:胎教產圖之書,不能說它迂腐而不值得相信。看看那些世家大族,歷代都有教導女子規矩、敦厚莊重的家教,懷孕期間自然不會輕舉妄動,生下的孩子也自然清秀俊美。又觀察日常行走、起居、飲食等方面,胎兒對周遭事物感受極為敏銳,即使鄰居有所修繕,也會影響胎兒的氣息。就像犯了刀刃者,形體必定受傷;犯了泥土者,竅孔必定阻塞;受到打擊者,面色青黯;受到束縛者,身形拘攣;吃羊眼睛者,眼睛必定發白;吃兔肉者,必定缺唇。如此種種,驗證起來就像翻轉手掌一般容易,至於其福善禍淫,實在不可不信也。
4. 形氣相感
天地者,形之大也;陰陽者,氣之大也。性形與氣相資而立,未始偏廢。男女媾精,萬物化生,天地陰陽之形氣寓焉。語七八之數,七,少陽也;八,少陰也,相感而流通。故女子二七天癸至,男子二八精氣盛,則陰陽交合而兆始故也。語九十之數,九,老陽也;十,老陰也,相包而賦形。
故陰窮於九,女能方之,則以陰陽相生而成終故也。元氣孕毓,皆始於子。自子推之,男左旋,積歲三十而至巳;女右旋,積歲二十而至巳。巳為正陽,陰實從之。自巳懷任,男左旋十月而生於寅;女右旋十月而生於申。申為三陰,寅為三陽,而生育之時著矣。其稟賦也,體有剛柔,脈有強弱,氣有多寡,血有盛衰,皆一定而不可易也。
白話文:
天地是形體的大範疇;陰陽是氣象的大範疇。性質和形體相互配合,形成完整存在,從未偏離或忽略。男女的結合,孕育萬物,天地間的陰陽氣息寓含其中。談到七八的數量,七代表少陽,八代表少陰,二者相互感應並流通。因此,女子在二七時期開始出現天癸(女性荷爾蒙),男性在二八時期精氣旺盛,這是陰陽交合的起點。談到九十的數量,九代表老陽,十代表老陰,二者相互包容,賦予形態。
所以當陰氣達到九時,女性可以通過調節陰陽,使其循環相生,實現完整的生命過程。原始的元氣孕育,都開始於子時。由子時推算,男性逆時針旋轉,累計年齡三十後達到巳時;女性順時針旋轉,累計年齡二十後達到巳時。巳時為正陽,陰氣從而跟隨。從巳時開始懷孕,男性逆時針旋轉十個月,在寅時出生;女性順時針旋轉十個月,在申時出生。申時代表三陰,寅時代表三陽,生長的時間已經明確了。他們的天生條件,身體有剛硬柔軟之分,脈搏有強弱之別,氣息有多寡之差,血液有盛衰之異,這些都是固定不變的。
以至分野異域,則所產有多寡之宜。是故荊揚薄壤多女,雍冀厚壤多男。吉事有祥,則所夢各應其類:熊羆為男之祥,蛇虺為女之兆,是皆理之可推者也。至於胎化之法,有所謂轉女為男者,亦皆理之自然。如食牡雞,取陽精之存於天者;帶雄黃,取陽精之存於地者;操弓矢,藉斧斤,取剛物之見於人事者。氣類潛通,造化密移,必於三月形兆之先。
蓋方儀則未具,形氣藉母神而變化,陽可以陰,而動靜之所以相感也。觀夫螟蛉之化,又可知矣。物類且然,況於人乎?
白話文:
不同地區的環境會影響男女出生比例,例如荆揚地區土地貧瘠多生女孩,雍冀地區土地肥沃多生男孩。吉利的事會有祥兆,夢境也會有所應驗:夢見熊羆預示生男孩,夢見蛇虺預示生女孩,這些都是可以推論的。至於改變胎兒性別的方法,也有一些說法,例如吃公雞補陽氣,佩戴雄黃取地陽之氣,練習射箭或使用斧頭等剛性物品,這些都是為了讓胎兒更接近男性特質。氣息相通,造化神妙,這些影響在懷孕三個月之前就已開始。
因為這個時候胎兒的五官尚未發育完全,形氣依靠母親的精氣神變化,陽氣可以轉化為陰氣,動靜也會相互影響。看看螟蛉化為蜾蠃的例子就能明白。自然界中都如此,何況是人呢?
5. 轉女為男法
《博物志》曰:婦人妊身,三月未滿,著婿衣冠,平旦繞井三匝,映水視影,勿反顧,必生男。有陳成者,生十女,其妻繞井三匝,咒曰:女為陰,男為陽;女多災,男多祥。鎮井三日不汲,果生一男。
一云孕婦二月後,將及三個月,平旦著夫衣冠,繞淨水池盆三匝,照影自視,主生男,必於甲丙戊庚壬陽日作之效。
凡妊娠未滿三月,形象未著,男女未定,宜用方術可以生男。其法取明雄黃一兩一塊者用絳囊盛之,佩於孕婦身左,又以弓弦同貯佩之,或萱花同佩,所以謂之宜男草。又常張弓於其父,懸弧以視母,又用鋮戈斧斤密置床蓆之下,勿令人知,常誦詩書之聲。以上等法,皆可轉女為男,其實未形而變者也。
故古人立胎教,能令生子良善長壽,忠孝仁義,聰明無病,十月之內,常觀好境象,遠邪僻,真良教也。
白話文:
古時候認為,懷孕婦女在懷孕三個月前,穿上丈夫的衣服,清晨繞井口走三圈,照著井水看自己的影子,不能回頭,就可以生男孩。還有人說,懷孕兩個月後,快滿三個月時,清晨穿上丈夫的衣服,繞著乾淨的水池或水盆走三圈,照著水看自己的影子,也可以生男孩,最好是在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這些陽日進行。
在懷孕還不到三個月,胎兒形狀還沒形成、性別還沒確定時,可以用一些方法來生男孩。例如,用紅色布袋裝一兩重的雄黃,讓孕婦佩戴在左邊,也可以一起佩戴弓弦或萱花。另外,讓孩子的父親經常拉弓,讓孕婦看到弓,並在床底下放上刀、斧、斤等工具,不讓別人知道,還經常念誦詩書。這些方法都說可以把女孩變成男孩,其實是還沒成形就改變了。
古人重視胎教,希望孩子健康長壽、忠孝仁義、聰明無病,因此在孕婦懷孕的十個月裡,讓她們經常看美好的事物,遠離邪惡和不吉利的事物,這就是真正的胎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