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十二 (2)
卷之十二 (2)
1. 藥方
上水盞半煎七分,空心溫服。
(本集)大健脾丸(又名百穀丸)此方健脾養胃,滋穀氣,除濕熱,寬胸膈,去痞滿。久服強中益氣,百病不生,元精炯炯,長壽之基,其在是矣。凡人皆因勞倦思慮惱怒、飢飽酒色濕熱,浸以侵脾,則脾不能健運精微之氣,而胃失所基,則亦因之而遂病矣。蓋胃司納受,其所以運化飲食之精氣,分布四臟,充達四肢,榮養百骸,實脾運之功也。
若脾臟一虧,則胃氣不行,縱多納穀,終是作脹,必至嘔吐泄瀉。四臟百骸皆失榮養,則諸病變生,攻治罔效,甚則絕谷而死矣。觀此則知脾土為一身之樞機,故機息則神去而氣散矣。欲長生者何所恃哉?亦恃穀氣而已矣。故經曰:得谷者生,失谷者亡。予制大健脾丸以輔東垣補中益氣湯,出入服之,萬無一損。
補中益氣,因其內傷勞倦,即病內外發熱,胃氣下陷,用以升提胃氣,救元氣之已虧,是必用之劑也。若於平居不甚勞傷,胃氣不陷,內外不熱,只宜服大健脾丸,以防護而保助之,則自無傷損下陷之病至。且便於尋常日用,而無煎煮煩難之弊也,不有羽冀東垣之功矣乎?
人參(清河者,二兩,飯上蒸),白朮(無油者,三兩,土炒),枳實(一兩,飯上蒸),廣陳皮(二兩,米泔洗),青皮(一兩,米醋炒),白茯苓(二兩,飯上蒸),半夏曲(一兩,炒),穀芽(一兩六錢,炒),山楂肉(一兩,飯上蒸),川黃連(一兩六錢,用吳茱萸半兩,浸炒赤色去萸),廣木香(半兩,不見火),白豆蔻仁(半兩,炒),
上末,長流水煮,老米荷葉湯滴丸,綠豆大。每服百丸,食前白湯下。
(《本事》)溫脾散,溫中開胃進食,利氣散寒。
白朮,陳皮,砂仁,厚朴(制。各一兩),良薑,桔梗,白芷,茴香(炒),木香,麥芽,香附子,青皮,甘草(各半兩),紅豆,乾葛(各三錢),
(《御藥》)參苓平胃散,治脾胃不和,不思飲食,心腹脅脹刺痛,口苦無味,胸滿短氣,嘔噦噁心,噫氣吞酸,面色萎黃,肌體瘦弱,怠惰嗜臥,或自利,或霍亂,或嗝氣反胃,並宜服此。
蒼朮(制,半斤),厚朴,陳皮(各五兩),甘草,人參,茯苓(各二兩),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、姜三片、棗一枚,煎七分,不拘時服。
一方棗肉丸胡椒大,每服五十丸,薑湯空心下。常服一劑,和胃調氣,化宿滯消痰癖,散四時風寒瘴氣最妙。
(《選方》)八味理中丸,治脾胃虛寒,飲食不化,胸膈痞悶,或嘔吐泄瀉。
人參(一兩),白朮(炒,四兩),白茯苓(二兩),甘草(兩半),乾薑(炮,一兩),砂仁(炒),神麯(炒。各兩半),麥芽(炒二兩),
白話文:
[藥方]
用一盞半的水煎煮成七分,空腹時溫服。
(本集)大健脾丸(又名百穀丸)
這個藥方可以健脾養胃,滋養穀物之氣,去除體內濕熱,使胸部舒暢,消除腹部脹滿。長期服用能強壯身體、增進氣力,使人百病不生,精力充沛,是長壽的基礎。一般人都是因為勞累、過度思慮、生氣、飢餓、飽食、飲酒、好色、濕熱等因素,損害到脾臟,導致脾臟無法正常運化食物的精微之氣,而胃的功能也因此失調,各種疾病就會隨之而來。胃主要負責接收食物,將食物的精華轉化為氣,再輸送到身體各處,滋養全身,這其實是脾臟運化的功能。
如果脾臟功能虛弱,就會導致胃氣不通暢,即使吃很多食物,也會感到腹脹,甚至會嘔吐、腹瀉。身體各個器官和組織都無法得到滋養,就會引發各種疾病,即使治療也難以見效,嚴重時甚至會因無法進食而死亡。由此可見,脾土是身體的樞紐,如果脾的功能停止運作,人的精神就會衰退,氣就會散失。想要長壽,靠的是什麼呢?靠的就是從食物中獲得的營養之氣。所以說:「得到穀物之氣就能生存,失去穀物之氣就會死亡」。我製作大健脾丸,是為了輔助東垣的補中益氣湯,可以搭配服用,絕對不會有任何損害。
補中益氣湯,主要是治療因勞累過度導致的內傷,引起的內外發熱、胃氣下陷,用來提升胃氣,挽救已經虧損的元氣,是必須使用的藥劑。如果平時沒有過度勞累,胃氣沒有下陷,身體內外沒有發熱,只需要服用大健脾丸,就可以起到防護和幫助的作用,避免身體受到損害,導致胃氣下陷。而且大健脾丸服用方便,不需要煎煮,不像補中益氣湯那樣麻煩,也算是有輔助東垣的功效吧!
藥材組成:人參(選擇清河產的,二兩,用米飯蒸過),白朮(選擇沒有油的,三兩,用土炒過),枳實(一兩,用米飯蒸過),廣陳皮(二兩,用米泔水洗過),青皮(一兩,用米醋炒過),白茯苓(二兩,用米飯蒸過),半夏曲(一兩,炒過),穀芽(一兩六錢,炒過),山楂肉(一兩,用米飯蒸過),川黃連(一兩六錢,用吳茱萸半兩浸泡後炒至紅色,再去除吳茱萸),廣木香(半兩,不經火烤),白豆蔻仁(半兩,炒過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長流水煮過的陳米荷葉湯滴成丸子,像綠豆一樣大小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飯前用白開水送服。
(《本事》)溫脾散
這個藥方可以溫暖脾胃、開胃進食、疏通氣機、驅散寒氣。
藥材組成:白朮、陳皮、砂仁、厚朴(製過,各一兩),良薑、桔梗、白芷、茴香(炒過)、木香、麥芽、香附子、青皮、甘草(各半兩),紅豆、乾葛(各三錢)。
(《御藥》)參苓平胃散
這個藥方可以治療脾胃不和引起的食慾不振、胸腹脅肋脹痛、口苦無味、胸悶氣短、噁心嘔吐、打嗝吞酸、面色萎黃、身體消瘦、疲倦嗜睡、腹瀉、霍亂、或打嗝反胃等症狀。
藥材組成:蒼朮(製過,半斤),厚朴、陳皮(各五兩),甘草、人參、茯苓(各二兩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盞,加生薑三片、紅棗一枚,煎煮至七分,不拘時服用。
另一種做法是將藥材做成棗肉丸,像胡椒一樣大小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薑湯空腹送服。經常服用此藥,可以調和脾胃、疏理氣機、化解宿食積滯、消除痰飲,對於散去四時風寒瘴氣效果最好。
(《選方》)八味理中丸
這個藥方可以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消化不良、胸悶腹脹、或嘔吐腹瀉等症狀。
藥材組成:人參(一兩),白朮(炒過,四兩),白茯苓(二兩),甘草(二兩半),乾薑(炮製過,一兩),砂仁(炒過)、神麯(炒過,各二兩半),麥芽(炒過,二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