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四 (4)
卷之四 (4)
1. 二十六脈主病
浮脈主表證,為風為虛為暑。浮而散者心也,浮而短澀者肺也,浮而數者熱也。浮數之脈,應發熱反惡寒者,瘡疽也。左寸浮,傷風發熱,頭痛目眩。左關浮腹脹。左尺浮膀胱風熱,小便赤澀。右寸浮傷風喘咳清涕。右關浮脾虛中滿。右尺浮風燥下焦,大腸秘結。
沉脈主裡證,邪氣在臟也。沉細為少氣,沉滑為宿食,沉而遲者為痼冷,為寒氣痛也。寸沉胸中停冷飲。關沉脅痛。尺沉腰寒足痛。瘡疽得沉脈,為邪氣深也,難治,潰後稍可治。
遲脈主氣血不足之證,為寒為虛。新病得之則正氣虛甚,久病得之可治。寸遲為氣短。關遲為脾胃虛寒不食。尺遲男子為腎虛便濁,女子不月,總為臟寒瀉泄,小腹痛,腰足重。
數主熱,為火,為瘡疽,為煩渴,為燥結。浮數為表熱。沉數為裡熱。數而有力為實熱。數而無力為燥。數脈見於無病之時主有瘡毒。寸數頭目之火。關數為脾熱口臭,胃火嘔逆,目熱,肝火所致。尺數小便黃大便秘。
滑脈主痰氣痰嘔痰逆之證。婦人太陰脈滑主有胎孕嘔吐。平人脈滑以弱是有胃氣,無病。
澀脈主不足之證,為虛,為傷精,為敗血,為耗氣。寸澀為陽虛頭痛。關澀為腹痛,脾氣不運行而飲食不化。尺澀為腳痹,腰膝沉困無力以行。女子脈澀,無孕主血少,有孕主胎痛。
虛為不足之脈,血氣俱弱,為飲食少,為四肢倦,為自汗盜汗。寸虛為驚怖恍惚之證,關虛為脾胃不食,尺虛為腎水不足精滑之病。
實為有餘之脈,實脈主氣壅食積內痛,伏陽在內,燥糞狂言。平人脈大實主有痢疾來,宜先下之。平人脈實者不病,病人脈實為邪氣盛,經曰:邪氣盛則實。久病脈實者凶。
瘡疽人脈實者急下之,以邪氣在裡故也。
洪脈主血實積熱之證,為瘡瘍,為燥熱,為火盛,為口乾渴,大小便難。平人脈洪大為病至,宜先清利之。
細脈為不足之證,為元氣虛,為濡瀉,為脫精,為骨痿寒濕。痰火病人脈細數者凶。
長脈主氣有餘,為內實,為身熱有汗。傷寒得長脈欲汗而自解也。長而緩者百病皆愈。
短脈主氣血不足,為內虛,為氣短不足以息,為宿食壅滯,為胃氣弱。短則氣病,諸病脈短皆難治,為真氣不足故也。
緊脈主邪氣盛,為諸痛。浮緊身痛可汗之,沉緊腹痛可下之。緊亦主癖積。凡緊多是痛與積。
緩脈為胃氣之脈,主安和無病。浮緩為風邪,皮膚不仁。中緩為胃氣平和。凡病見緩脈為不治自愈。諸病脈緩者將愈,為胃氣回也。
促脈為陽獨盛而陰不能相和也,為火熾,為痰塞,為怫鬱,為血氣不疏通。不已為瘡瘍發斑疹。促為陽盛故也,退者佳,不退者危。
結脈為陰盛而陽不能入也,為思慮過多,為脾氣不充,為宿食積滯,為四肢不快,為氣所妨,陰凝則結。
代脈為一臟之氣絕不能動,每至本臟一歇,而餘臟代動,此為元氣絕,為必死之人也。妊娠亦有代脈者,此必二月餘之胎也。痛甚之脈得之者不可准也。
牢脈沉而有力,動而不移之名,牢為元氣將絕者凶。為氣喘息促,為皮膚著腫,為七情六極。牢而疾為發熱,牢而遲為發寒,遲疾不常寒熱往來。見牢脈者危。
弦脈為邪盛。弦緩者平脈也,弦緊者痛也。弦脈主瘧主積。寸弦為頭痛,關弦為脅痛腹痛,尺弦為疝痛。
革脈為不足,沉伏實大如鼓皮曰革。革易常度也,為陰陽不交之否,為崩為陷,有妊為墜,為脹滿為下脫,為中風感濕之疾。
芤脈為不足為失血。寸芤主吐衄血病。關芤嘔血。尺芤下血。
微脈為氣血不足。久病人脈微易治。平人脈微為虛,微脈見者可補益。寸微心虛少氣惡寒。關微脾胃虛,食少四肢乏力。尺微為瀉泄少精崩漏。
弱脈為氣血不足,猶愈於微脈。弱脈見者亦宜補。形氣盛而脈弱者危,不爾為殃。二脈皆不足也,為虛之甚。
動脈為神氣不安,主驚恐悸怖,為脫血虛勞。
伏脈為積癖氣不通暢,為宿食痞氣,女人為癥瘕,為真氣不行,邪氣積伏。
濡脈為血氣不足之證,為表虛多汗,氣怯力乏,濡瀉為傷濕。寸濡驚悸。關濡少食。尺濡為泄下,元氣虛憊。
2. 統屬診法候病
候病所在,逐部診視。合位應時,軟滑者吉。(合位,如肺應皮毛,心應血脈,脾應肌肉,肝筋腎骨之類是也。應時,如春弦夏鉤秋毛冬石四季軟滑是也。軟滑如經云:脈弱以滑,是有胃氣也。)病脈反之,大小獨異,上下之至異同,候分統屬為式。六部脈屬五臟,應乎五行之氣。
氣同則合上達,惟水不趨,氣異俱有陰陽升降之義。(如左寸主心屬火,氣同則合上炎,氣異則分陰陽。右寸主肺屬金,氣同則合上光,氣異則分明暗。左關主肝屬木,氣同則合上達,氣異則分春秋。右關主脾屬土,氣同則合上升,氣異則分寒溫。兩尺主腎屬水,氣同則合下流,氣異則分溢覆。
)故脈前後狀同,統候兼主其一,寸關病在前候,兩尺病在後取。(如左寸前以候心,後候膻中,右寸前以候肺,後候胸中。左關前候肝膽,後以候膈。右關前以候胃,後候脾宮。兩尺前以候腎,後候腹中之類是也。)前後之狀異者,屬候歧之為二,上至病在前候,下至病在後位,前後互見和乖,乖病和平,前後同中有異,異者病擬。(如上下之至俱弦或弦兼澀,則取兼澀之候為病。
)前後強弱相同,尤者之候病,及前陽後陰候病,陰降陽升。前溢後覆出部,升降仿此。洪細長短,濡芤滑澀,統中未詳,屬相出入,統屬兼審。浮沉虛實,浮表經脈,皮毛腠理,四肢百節,頭面背膂。沉里口舌,咽喉骨髓,五臟六腑,大便小水。兩傍外內,亦分表裡,侵外身熱,侵內積滯。
(經云:推而內之,外而不內,身有熱也。推而外之,內而不外,有心腹積也。是已。)虛為不足,癢麻瀉痿。實為有餘,脹壅痛秘。統常屬變,法稽經旨,附以管窺,條陳大意。(汪氏診候。)
白話文:
診斷疾病時,要仔細檢查身體各部位。如果脈象與其所屬的部位和時令相符,例如肺對應皮膚毛髮,心對應血脈,脾對應肌肉,肝對應筋,腎對應骨;又如春天脈象像弓弦,夏天像彎鉤,秋天像羽毛,冬天像石頭,四季的脈象都應柔軟滑順,這些都表示身體健康。(如同醫書所說:脈搏虛弱但滑順,表示胃氣充足)。
相反的,如果脈象與部位和時令不符,出現大小、快慢等差異,都要詳細記錄,作為診斷的依據。人體的六個脈位分別對應五臟,也呼應著五行的氣,當氣機相同時,會向上傳導,只有水氣向下;氣機不同時,則有陰陽上升下降的變化。 (例如左手寸脈對應心臟,屬火,氣機相同時會向上升發,氣機不同則有陰陽之分;右手寸脈對應肺臟,屬金,氣機相同時會向上散發,氣機不同則有明暗之分;左手關脈對應肝臟,屬木,氣機相同時會向上流通,氣機不同則分春天的生發和秋天的收斂;右手關脈對應脾臟,屬土,氣機相同時會向上升發,氣機不同則分寒冷和溫熱;兩手尺脈對應腎臟,屬水,氣機相同時會向下流動,氣機不同則有過多或不足的變化。)
所以,脈象的前後狀態相同時,可以綜合判斷,以其中一個為主。寸關脈的疾病通常表現在前,尺脈的疾病通常表現在後。(例如左寸脈的前面診斷心臟,後面診斷膻中;右寸脈的前面診斷肺臟,後面診斷胸中;左關脈的前面診斷肝膽,後面診斷膈膜;右關脈的前面診斷胃,後面診斷脾;兩尺脈的前面診斷腎,後面診斷腹部等。)
如果脈象的前後狀態不同,要將其分開診斷,上面出現病變表現在脈象的前面,下面出現病變表現在脈象的後面,前後脈象相互參照,如果出現不協調,表示疾病;如果前後脈象相同但略有差異,差異之處就是病灶所在。(例如上下的脈象都是弦或弦澀,應以兼澀的脈象為病變。)
前後脈象強弱相同時,要特別注意異常的脈象,以及前面脈象偏陽,後面脈象偏陰的狀況,陰氣下降,陽氣上升。前面脈象超出範圍,後面脈象覆蓋,升降也是這樣判斷。至於脈象的洪大、細小、長短、濡弱、空虛、滑順、澀滯等,綜合判斷後仍不明確時,要仔細審視其表現的狀態,綜合判斷。
浮脈、沉脈、虛脈、實脈,浮脈對應表層的經脈、皮膚毛髮、肌肉腠理、四肢百節、頭面背部;沉脈對應內裡的口舌、咽喉骨髓、五臟六腑、大小便。身體兩側的內外,也應分為表裡,侵襲外在會發熱,侵襲內在會積滯。(如同醫書所說:推向內,外沒有反應,表示身體有熱;推向外,內沒有反應,表示腹部有積滯。)
虛證表示不足,會有搔癢、麻木、腹瀉、痿軟等症狀。實證表示有餘,會有脹滿、壅塞、疼痛、便秘等症狀。診斷時要將常態和變態綜合判斷,以醫學經典為依據,並參考他人的經驗,來總結歸納診斷的大意。(汪氏的診斷方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