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春甫

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二十三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三 (6)

1. 四臟相乘正治論

東垣曰:脾胃不足,是火不能生土,而反拒抗,此至而不至,是為不及也。宜用白朮為君,人參、黃耆為臣,甘草、芍藥為佐,黃連為使。

心火亢,乘於脾胃之位,亦至而不至,是為不及也。黃連為君,黃柏、地黃為臣,芍藥、知母、石膏、黃芩為佐,甘草為使。

肝木乘脾胃之位,脅痛口苦舌乾,往來寒熱而嘔,多怒,四肢滿悶,淋溲便難,轉筋腹中急痛。此所不勝乘之也,宜柴胡、羌活、桂、芍藥、茯苓、豬苓、澤瀉、黃柏、細辛、藁本、活石。

肺金受邪,由脾胃虛弱不能生肺,乃所生受病也。故咳嗽氣短氣上,皮毛不能御,精神少而渴,情慘慘而不樂,皆陽氣不足陰氣有餘,是體有餘而用不足也。宜用人參為君,黃耆陳皮為臣,白朮、芍藥、桂、桑白皮、五味子為佐,桔梗引。用青皮破滯氣,甘草、木香調和。若嗜臥懶語,灑淅惡寒者,宜補中益氣湯。

腎水反來侮土,所勝者妄行也。作涎及清涕,唾多溺多而惡寒者是也。土火復之,及三脈為邪,則足不任身,足下痛不能踐地,骨乏無力喜睡,兩丸冷,腹陰陰而痛,妄見妄聞,腰脊背胛皆痛。宜乾薑、烏、附、蒼朮合五苓散之屬是也。

白話文:

四臟相乘正治論

李東垣說:脾胃虛弱,是火無法生養土,反而產生抗拒的現象,這是應該到達卻沒有到達,屬於不及的狀態。應該以白朮為主藥,人參、黃耆為輔藥,甘草、芍藥為佐藥,黃連為引經藥。

心火過旺,侵犯到脾胃的位置,也是應該到達卻沒有到達,屬於不及的狀態。應該以黃連為主藥,黃柏、地黃為輔藥,芍藥、知母、石膏、黃芩為佐藥,甘草為引經藥。

肝木侵犯脾胃的位置,會出現脅肋疼痛、口苦、舌頭乾燥、時冷時熱並伴隨嘔吐、容易發怒、四肢脹滿、小便困難、抽筋腹痛等症狀。這是被剋制的反過來侵犯的現象,應該用柴胡、羌活、桂枝、芍藥、茯苓、豬苓、澤瀉、黃柏、細辛、藁本、滑石來治療。

肺金受到邪氣侵襲,是由於脾胃虛弱無法滋養肺所導致,是所生之物反過來生病。所以會出現咳嗽、氣短、呼吸不暢、皮膚毛孔無法抵禦外邪、精神不佳且口渴、心情憂鬱不快樂等症狀,都是陽氣不足而陰氣過盛,屬於身體有餘而功能不足的狀態。應該用人參為主藥,黃耆、陳皮為輔藥,白朮、芍藥、桂枝、桑白皮、五味子為佐藥,桔梗為引經藥。用青皮來疏導停滯的氣,甘草、木香來調和藥性。如果出現嗜睡、懶得說話、怕冷發抖等症狀,應該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。

腎水反過來侵犯脾土,是原本被剋制的一方反過來妄為。會出現流口水、流清鼻涕、多吐口水、多尿且怕冷等症狀。如果土火再次衰敗,並且三條脈象都出現異常,就會出現腿腳無力無法支撐身體、腳底疼痛無法踩地、骨頭虛弱無力且嗜睡、睪丸發冷、腹部隱隱作痛、產生幻覺幻聽、腰背肩胛都疼痛等症狀。應該用乾薑、烏頭、附子、蒼朮配合五苓散之類的藥方來治療。

2. 醫案

丹溪治一婦人,因宿食傷,腹大痛連及兩脅,以香附末湯調探吐而愈。

一人好酒,每早嘔吐,以栝蔞、貝母、炒山梔、石膏、煅香附、薑製山楂、神麯各一兩、枳實、薑黃、蘿蔔子、連翹、石𨢑各半兩、升麻二錢半為末,薑汁浸炊餅丸白湯下。

一人因吃麵發熱頭痛,咳嗽有痰,以蒼朮一錢半,陳皮一錢、羌活、茯苓、黃芩、川芎、甘草各三分,姜水煎。

一人啖馬肉過多腹脹,服大黃、巴豆益甚。脈寸口促,二尺脈將絕,曰胸有新邪,故脈促,宜引之上達。今反奪之,誤矣。意以湧劑飲之,置堂中座,使人環旋,頃吐宿會,仍以神芎丸服之遂愈。

白話文:

醫案

朱丹溪治療一位婦人,因為積存的食物造成傷害,腹部劇烈疼痛,連帶到兩側脅肋也痛,用香附粉末加湯調和,讓她催吐,病就好了。

另有一人嗜好喝酒,每天早上都會嘔吐,用栝蔞、貝母、炒過的梔子、石膏、煅燒過的香附、用薑製過的焦山楂、神麯各一兩,枳實、薑黃、蘿蔔子、連翹、石𨢑各半兩,升麻二錢半,全部磨成粉末,用薑汁浸泡蒸熟的餅做成藥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

另有一人因為吃麵食後發熱頭痛,咳嗽有痰,用蒼朮一錢半,陳皮一錢,羌活、茯苓、黃芩、川芎、甘草各三分,用薑水煎煮服用。

另有一人因為吃過多馬肉導致腹脹,服用大黃、巴豆後更加嚴重。把脈時,寸口脈跳動急促,尺脈幾乎摸不到,說這是胸部有新產生的邪氣,所以脈搏跳動才會急促,應該引導它向上散發。現在反而用藥物瀉下,是錯誤的。考慮用催吐的藥給他喝,讓他坐在大廳中央,讓人圍繞他轉動,不久就吐出積存的食物,然後再服用神芎丸,病就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