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八十三 (9)
卷之八十三 (9)
1. 婦人滯下候
古之滯下之病,即今之赤白痢疾者是也。治此者,當審貧富而別病機。貧人之婦,未有不因外感寒、暑、燥、濕、風、火之氣而傷於脾胃。脾胃既傷,而又內傷飲食勞倦,不能克化,致令積滯而成滯下。富家婦女,盡是膏粱之變,兼受外邪,內傷生冷濕熱之邪而成滯下。古人云:無積不成痢者,此也。
凡滯下多生於秋後,何也?脾胃久傷,飲食之積至夏秋之間,復感暑濕之邪,觸動而作。其始,腹痛洞瀉,瀉后里急後重,欲去不去,欲下不下,故曰滯下。今概云痢,世俗之稱也。其證或紅或白,或紅白雜下,甚者一日一夜常行百度。其始作者,若是貧家,不論虛實,當先用神朮散,發散外感、六淫之邪氣,次服感應丸、承氣湯之類,逐其內邪。內邪既去,再服平胃、五苓之類,調和中氣,未有不效者也。
白話文:
古代所说的“滞下之病”,就是现在所说的赤白痢疾。治疗这种疾病,要根据患者的贫富来判断病因。贫困人家的妇女,大多是因为受到寒、暑、燥、湿、风、火等外邪侵袭,损伤了脾胃。脾胃受损,又加上饮食劳累、消化不良,导致积滞,最终形成滞下。富贵人家的妇女,则常常因为过食肥甘厚味,再加上外邪入侵,以及生冷湿热之邪的内伤,而导致滞下。古人说:“无积不成痢”,就是指这种情况。
一般来说,滞下大多发生在秋季之后。这是因为脾胃长期受损,食物积滞到夏秋时节,又遇到暑湿之邪,就会诱发疾病。一开始,患者会出现腹痛、腹泻,泻后肛门坠胀、想要排便却排不出来,想要大便却下不去,所以称为滞下。现在一般都叫做痢疾,是民间通俗的说法。症状表现为红色、白色或红白混杂的痢疾,严重的患者一天一夜甚至可以拉肚子上百次。如果是贫困人家,不论是虚症还是实症,一开始都要先服用“神朮散”,来散寒祛邪,驱散外感六淫之邪气;接着服用“感應丸”、“承氣湯”之类的药物,来清除内邪;内邪去除后,再服用“平胃散”、“五苓散”之类的药物,调理中气,这样就一定能有效治愈。
若是富室,當先用感應丸、木香檳榔丸、山楂神麯麥芽湯之類,消導積滯,次用香連丸、黃連解毒湯,五苓散之類調和中氣,亦未有不安者也。惟妊娠之婦,不可峻下,比之常婦,減藥之半而下之,亦無傷於胎孕也。若不微下,其積不去,而痢終莫能止,此又量人之虛實輕重而施之可也。
凡滯下,曾通利消導數次,久不已者,此為氣虛滑脫。經曰:下者舉之,滑者澀之。此時當以升提固澀之劑,如補中益氣湯倍加升麻、固腸丸之類,無不速效。醫者以此推治,大人、小兒,亦無逾於此也。
白話文:
如果是有錢人家,應該先用感應丸、木香檳榔丸、山楂神麴麥芽湯等藥物,來消除積食,然後再用香連丸、黃連解毒湯、五苓散等藥物來調和脾胃,一般來說都能緩解症狀。但懷孕的婦女不能用峻猛的藥物瀉下,要比平常婦女減半用藥,這樣也不會影響胎兒。如果沒有稍微瀉下,積食不去,痢疾一直不能止住,就要根據患者的虛實輕重來用藥了。
如果已經用了幾次通利消導的藥物,但長期無法痊癒,這就是氣虛滑脫。醫書說:“下者舉之,滑者澀之。”此時應該用升提固澀的藥物,比如補中益氣湯加倍升麻、固腸丸等,都能迅速見效。醫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治療大人和小孩,都很有效。
神朮散,治貧婦外感之邪,復傷脾胃作痢,及傷寒頭痛,項背拘急,鼻流清涕,先用此發散。
蒼朮(半斤),藁本,川芎(各三兩),羌活(二兩),甘草,細辛(各八錢),
為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,姜二片、蔥一根,煎七分,稍熱服,要取微汗。
六神丸,治赤白痢疾。
白話文:
神朮散,專門治療貧窮婦女因外感風寒而傷及脾胃,進而導致腹瀉,以及傷寒引起的頭痛、脖子和後背僵硬、流鼻涕等症狀,此方以發散風寒為先。
藥方組成:蒼朮半斤、藁本、川芎各三兩、羌活二兩、甘草、細辛各八錢。
用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盞(約200毫升),加入薑片兩片、蔥一根,煎煮至七分,稍微放涼後服用,直到微微出汗即可。
六神丸,專門治療赤白痢疾。
神麯,麥芽,茯苓,黃連(赤者加倍),廣木香,枳殼(炒。各等分),
為細末,神麯糊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赤痢,甘草湯下;白痢,乾薑湯下;赤白兼下,甘草乾薑湯下。急用時,不暇丸,煎湯空心服亦可,名六神湯。
感應丸、承氣湯,並治滯下,積宿一服,不愈再一服,必愈。其不愈者,用和氣分利藥。(方見前滯下門。)
白話文:
神麴、麥芽、茯苓、黃連(赤者加倍)、廣木香、枳殼(炒,各等分)研成細末,用神麴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五十丸。赤痢用甘草湯送服,白痢用乾薑湯送服,赤白兼下用甘草乾薑湯送服。緊急情況下,来不及做丸子,可直接煎湯空腹服用,稱為六神湯。
感應丸、承氣湯都可治滞下,積宿病症服用一劑,若不愈再服用一劑,必能治癒。如果仍未痊癒,就需要用和氣分利藥物治療。(方劑見前文滞下門。)
香連丸、胃苓湯、固腸丸、斗門散(並見前門。)
調中湯,治滯下,以兼通利消導,但似瀉非瀉,似痢非痢宜此。
葛根,黃芩,白朮,桔梗,藁本,赤芍藥,白芍藥,甘草(炙。各等分),
上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煎七分服。
參香散,治男婦小兒陰陽不和,冷熱相搏,積痢赤白,日夜無度,裡急後重,臍腹疼痛,水瀉腸鳴,久久注下,冷氣積滯,並可治之。
白話文:
香連丸、胃苓湯、固腸丸、斗門散(並見前門),這些藥方可參考之前的記載。調中湯用來治療腸胃不暢,兼具通利消導的功效,但既不完全是瀉藥,也不完全是痢疾藥,適合似瀉非瀉、似痢非痢的情況。葛根、黃芩、白朮、桔梗、藁本、赤芍、白芍、甘草(炙,各等分)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盞煎煮至七分,即可服用。參香散則用來治療男女和小兒陰陽失調、寒熱交戰、積痢赤白、日夜腹瀉、裡急後重、臍腹疼痛、水瀉腸鳴、久瀉不止等症狀,亦能治療冷氣積滯。
罌粟殼(制),陳皮,粉草(各一兩),厚朴(制,半兩),青皮,白姜(各一錢),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空心,陳米飲調下。忌生冷油膩、酒面炙爆。
豆蔻餅,治赤白痢疾,臍腹疼痛,水瀉腸鳴,久而不愈,虛寒下脫。
罌粟殼(制),白芍藥,黃耆(二錢),陳皮,青皮,木香,訶子,肉豆蔻(煨),人參(各錢半),羌活,當歸(各一兩),
白話文:
將罌粟殼(制)、陳皮、粉草(各一兩)、厚朴(制,半兩)、青皮、白姜(各一錢)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空腹以陳米湯送服。忌食生冷油膩、酒、面、炙爆食物。此方名為豆蔻餅,用於治療赤白痢疾、臍腹疼痛、水瀉腸鳴、久治不愈、虛寒下脫等症。
另外,將罌粟殼(制)、白芍藥、黃耆(二錢)、陳皮、青皮、木香、訶子、肉豆蔻(煨)、人參(各錢半)、羌活、當歸(各一兩)等藥材備用。
上為末,煉蜜丸,彈子大。每服二丸,水一盞,煎八分,空心溫服。
石蓮子散,治噤口痢如神。
石蓮子(半兩),石菖蒲,人參(各二錢),
上為細末,分作三服,不拘時陳米飲調下。
三黃熟艾湯,治傷寒四、五日後,大下熱痢,諸藥不效,宜此。
黃芩,黃柏,黃連(各一錢),熟艾(一圓,核桃大小)
上水盞半,棗一枚,煎八分服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加入蜂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兩丸,用一盞水煎煮八分,空腹溫服。此方名為石蓮子散,專治嘴巴緊閉的痢疾,效果神奇。將石蓮子、石菖蒲、人參等藥材研磨成細粉,分成三份,不限時間用陳米湯送服。此方名為三黃熟艾湯,適用於傷寒發病四五天后出現高熱和痢疾,其他藥物無效時使用。將黃芩、黃柏、黃連各一錢,以及一顆核桃大小的熟艾,用半盞水和一枚大棗煎煮八分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