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八十二 (3)
卷之八十二 (3)
1. 中風門
(與前證參看)
白話文:
(請參考前面所說的相關症狀)
2. 病機
婦人中風,角弓反張,風痹手足不隨,偏枯口噤,口眼喎斜,風眩頭痛,血風,心神驚悸,癲狂,骨節痛風,血風走注,瘙癢癮疹,風痰,腳氣,腰痛諸疾,以上諸證,雖各有方論,亦要先明其大體,察脈之虛實,辨證之冷熱,相人之強弱,入臟入腑,在絡在經,首以局方調治,未可孟浪處施。今之治法,先宜順氣,然後治風,萬不失一。
蓋有中風、中寒、中暍、中痰、中氣,皆能令人涎潮昏塞,所謂朱紫相臨,玉石不分,醫者不可不詳也。如中風若作中氣治之,十愈八九;中氣若作中風治之,十無一生。所以疑惑之間,不問中風中氣,首以蘇合香丸、麝香煎、五積散。如中痰則有參蘇飲,如中寒則有理中湯,如中暍有白虎湯。
的然中風,如三生飲、木香煮散、排風、續命、風引、大小竹瀝、大八風湯、至寶丹、牛黃清心丸,辨其冷熱虛實而投之,未有不安者也。然此疾積襲之久,非一日所能致。今人服藥二、三服,便欲責無效,多見其不知量也。須宜大劑久服,方可奏功。孟子曰: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,信夫!
白話文:
婦女中風,身體僵硬向後彎曲如弓,或是風邪侵襲導致手腳麻痺不聽使喚,半身不遂、口噤不能言、口眼歪斜,或是因風邪引起的頭暈頭痛、血風、心神不寧、驚嚇、癲狂,關節疼痛像風吹一樣,血風遊走不定、皮膚搔癢起疹子,因風邪引起的痰,腳氣病,腰痛等各種疾病,以上這些病症雖然各有不同的治療方法,但也必須先了解其大體情況,觀察脈象的虛實,辨別病症的寒熱,評估病人身體的強弱,了解病邪是侵入臟腑還是經絡,首先要用《局方》中的方法來調治,不可貿然施治。現在的治療方法,應該先調理氣機,然後再治療風邪,這樣做絕對不會有錯。
因為有中風、中寒、中暑、中痰、中氣等情況,都能使人流口水、昏迷不醒,這就像把好壞混雜在一起,醫者不可不詳細分辨。例如把中風當成中氣來治療,十個有八九個會好;把中氣當成中風來治療,十個沒有一個能活。所以在搞不清楚的情況下,不論是中風還是中氣,先用蘇合香丸、麝香煎、五積散。如果是中痰,就用參蘇飲;如果是中寒,就用理中湯;如果是中暑,就用白虎湯。
如果確診是中風,就用三生飲、木香煮散、排風、續命、風引、大小竹瀝、大八風湯、至寶丹、牛黃清心丸等方劑,根據病症的寒熱虛實來選用,沒有不見效的。然而這種疾病是長期累積而成的,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治好的。現在的人吃藥兩三帖,就想看到效果,實在是太沒耐心了。必須要用大劑量的藥,長期服用,才能見效。孟子說:「七年的病,要用三年的艾來治療」,這話說的真對啊!
3. 藥方
至寶丹、蘇合丸,五積散、牛黃清心丸(並見前中風門。)
(《和劑》)排風湯,治男子、婦人風虛濕冷,邪氣入臟,狂言妄語,精神錯亂,及風入五臟等。
白蘚皮,白朮,白芍藥,桂心,川芎,當歸,防風,杏仁(去皮尖,麩炒),甘草(各二兩),白茯苓,麻黃,獨活(各三兩),
上咀,每服五錢,水盞半,姜四片,煎八分,不拘時服。
三生散,治卒中,昏不知人,口眼喎斜,半身不遂,咽喉作聲,痰氣上壅,無問外感風寒、內傷喜怒,或六脈沉伏,或指下浮盛,並宜服之。兼治痰厥及氣虛眩暈,悉有神效。
生南星(一兩),生川烏(去皮、尖),生附子(去皮、臍。各半兩),木香(一分),
上咀,每服半兩,水二盞,姜十片,煎六分溫服。或口噤不省人事者,用北細辛、皂角各少許為細末,或只用半夏為細末少許,用蘆管吹入鼻中,俟噴嚏,其人少蘇,然後進溫藥。如氣盛人,只用南星半兩、木香一錢、生薑十四片,煎兩服飲之,名星香飲。
參蘇飲,治痰飲停積胸中,中脘閉塞,嘔吐痰涎,眩暈嘈雜,忪悸噦逆,及痰氣中人,停留關節,手足
嚲曳,口眼喎斜,半身不遂,食已即嘔,頭疼發熱,狀如傷寒。
附子理中湯,治五臟中寒,四肢強直,失音不語。昔有武將守邊,大雪出帳觀瞻,忽然卒倒,時有隨行醫官,灌以此藥,兩劑遂蘇。(二方見傷寒門。)
加減小續命湯,治卒暴中風,不管人事,遂覺半身不遂,口眼喎斜,手足戰掉,語言謇澀,肢體麻痹,神思昏亂,頭目眩重,筋脈拘攣,骨節煩疼。及治諸風,服之皆驗。若治腳氣緩弱,久服得瘥。久病風人,每遇天色陰晦,節候變更,宜預服之,以防喑啞。(方見中風門。)
木香煮散,治左癱右瘓,並素有風濕。此藥調氣,進食寬中。
羌活,麻黃(各一兩),防風(三分),白朮,陳皮,白茯苓,當歸,川芎,牛膝,黑附子(炮),木香,檳榔,人參,大川烏(炮),草豆蔻(連皮炮),杏仁(去皮尖,麩炒),甘草,桂心(各半兩),
上咀,每服四錢,水盞半,姜五片,煎八分,熱服。大便不通加大黃。心腹脹加苦葶藶、滑石。膈上壅滯,咳嗽氣促,加半夏、川升麻、天門冬、知母。
小風引湯
防風,獨活,細辛,川芎,北五味子,白茯苓,人參,白芍藥,白朮,甘草(各等分),
上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,姜三片、杏仁五枚,去皮尖,槌碎,同煎至七分,去渣溫服。
大風引子,即此方加麻黃、蓯蓉、附子、當歸、羚羊角、五味子。
烏藥順氣散,治男子、婦人一切風氣攻注,四肢骨節疼痛,遍身頑麻。凡卒中風、手足癱瘓,言語謇澀者,皆宜先服此藥,以疏氣道,後隨證投以風藥。(方見風門。)
神仙解語丹,治心脾二經受風,言語謇澀,舌強不轉,及淫邪搏陰,神內鬱塞,心脈閉滯,暴不能言。
白附子(炮),石菖蒲,遠志(去心,甘草煎水煮過十沸),天麻,全蠍(去毒,炒),羌活,白殭蠶(炒),牛膽南星(各一兩),木香(半兩),
上為細末,糊丸,梧桐子大,量入辰砂為衣。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,不拘時,薄荷湯送下。
三痹湯,治婦人血氣凝滯,手足拘攣。風痹、氣痹等疾皆療。
川續斷,杜仲(薑汁炒),防風,桂心,華陰細辛,人參,白茯苓,當歸,白芍藥,甘草,秦艽,生地黃,川芎,川獨活(各半兩),黃耆,川牛膝(各一兩),
上咀為末,每服五錢,水二盞,姜三片、棗一枚。煎一盞,去渣熱服無時,但腹稍飢服之。有人病左臂不隨,後已痊平,而手指不便,無力,服此遂安。
五痹湯,治婦人風寒濕氣客留肌膚,手足緩弱,麻痹不仁。
片子薑黃,羌活,白朮,防風,甘草(炙。各一兩。)
上咀,每服四錢,姜七片,煎。病在上,食後服;病在下,食前服。
續命煮散、防風湯、舒經湯、茯苓丸、獨活寄生湯(上方並見風門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