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春甫

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十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二 (1)

1. 藥方

附子理中湯,姜附湯,沉附湯,真武湯,並治痼冷陽虛,腹痛吐利,寒戰。(方並見傷寒門。)

十全大補湯,治諸虛百損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,當歸,川芎,芍藥,地黃,黃耆,肉桂(各五分),

上水二盞,姜三片、棗二枚,煎八分,空心服。甚者加附子五分。

八味丸,治下元冷憊,腰腳痠重,虛勞消渴。

熟地黃(四兩),山藥,山茱萸(各二兩),肉桂,熟附子(各一兩),澤瀉,牡丹皮,白茯苓(各兩半),

上為末,煉蜜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四十丸,食前鹽湯下。

(《澹寮》)附子茴香散,治氣虛積冷,心腹絞痛,泄瀉食少。

人參,白朮,白茯苓,炙甘草(各七分),乾薑(炮),附子(制。各五分),肉豆蔻,茴香(各四分),木香(三分),丁香(五粒)

水盞半,鹽少許,煎七分,空心服。

(《和劑》)沉香蓽澄茄散,治內挾積冷,臍急痛,引腰背,面色萎黃,臟腑自利,小便滑數,小腸氣痛並治之。

附子(制),蓽澄茄,茴香,葫蘆巴,木香,補骨脂,肉桂,巴戟天,川烏,桃仁,川楝子,沉香(各等分),

(《和劑》)三建湯,除痼冷,接元氣。

椒附丸,治積冷,臍腹引痛,時有盜汗。(二方並見諸虛門。)

(《濟生》)復陽丹,治陽虛陰盛,手足厥冷,暴吐大下,脈細,羸瘦,傷寒陰證。

川烏(制),附子(炮),天雄(制),鍾乳粉(各一兩),陽起石(煅,四兩),硃砂(另研,一兩),

上為末,酒煮神麯糊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,鹽湯下。

麝香鹿茸丸,治真元虛憊,精血耗少。

熟地黃,山藥(各三兩),杜仲(炒),鹿茸(酒炙,各兩半),五味子,肉蓯蓉,牛膝(酒洗),沉香(半兩),麝香(五分),

上為末,煉蜜丸,梧桐子大。食前鹽湯下,四十丸。

耆附湯,治氣虛陽弱,虛汗不止,肢體倦怠。

黃耆(蜜炙,半兩),附子(制,三錢),

水二盞,姜十片,煎一盞服。

附參湯,治真陽不足,上氣喘急,自汗盜汗,氣短眩暈,但是陽虛氣弱之證,並宜服之。

人參(三錢),附子(制,二錢),

水二盞,姜十片,煎一盞,無時服。

茸附湯,治精血俱虛,榮衛耗損,潮熱自汗,怔仲驚悸,肢體倦乏。

鹿茸(去毛,酒炙),附子(制。各二錢),

水二盞、姜十片,煎八分,食前服。

黑鉛丹,治真元虛憊,陽氣不固,三焦不和,冷氣刺痛,飲食無味,腰背沉重,膀胱久冷,夜多小便,女人血海久冷,赤白帶下,及陰證、陰毒,四肢厥冷,不省人事。急用棗湯吞二百粒,即便回陽。此藥大能升降陰陽,補虛益元,墜痰除濕破癖。(方見頭痛門。)

白話文:

藥方

**附子理中湯、薑附湯、沉附湯、真武湯:**這幾個方子都用來治療身體長期的虛寒,像是體內陽氣不足、腹痛腹瀉、怕冷發抖等症狀。(這些藥方在《傷寒論》中有詳細記載。)

**十全大補湯:**這個方子用來治療各種虛損的疾病。 藥材包含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地黃、黃耆、肉桂(每種藥材各取五分)。 煎藥方法:將以上藥材加入兩碗水中,再放入三片生薑和兩顆紅棗,煎煮至剩八分碗,空腹服用。如果病情嚴重,可以加入五分附子。

**八味丸:**這個方子用來治療下焦(腰部以下)虛寒衰弱,像是腰腿痠軟無力、身體虛勞、消渴(糖尿病)等症狀。 藥材包含:熟地黃(四兩)、山藥、山茱萸(各二兩)、肉桂、熟附子(各一兩)、澤瀉、牡丹皮、白茯苓(各一兩半)。 製藥方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四十丸,飯前用淡鹽水送服。 (出自《澹寮》)

**附子茴香散:**這個方子用來治療體內氣虛積寒,導致心腹絞痛、腹瀉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 藥材包含:人參、白朮、白茯苓、炙甘草(每種藥材各取七分)、乾薑(炮製過)、附子(炮製過,每種各五分)、肉豆蔻、茴香(每種各四分)、木香(三分)、丁香(五粒)。 煎藥方法:將以上藥材加入一碗半水中,加入少量鹽,煎煮至剩七分碗,空腹服用。 (出自《和劑局方》)

**沉香蓽澄茄散:**這個方子用來治療體內有積寒,導致肚臍周圍疼痛,牽引到腰背部,面色萎黃,腸胃自行腹瀉,小便頻數,小腸氣痛等症狀。 藥材包含:附子(炮製過)、蓽澄茄、茴香、葫蘆巴、木香、補骨脂、肉桂、巴戟天、川烏、桃仁、川楝子、沉香(每種藥材等量)。 (出自《和劑局方》)

**三建湯:**這個方子用來去除長期的虛寒,補充身體的元氣。

**椒附丸:**這個方子用來治療體內積寒,導致肚臍周圍腹痛,有時會出現盜汗。(這兩個方子在《諸虛門》中有詳細記載。)

**復陽丹:**這個方子用來治療陽氣虛弱,陰氣過盛,導致手腳冰冷、突然嘔吐腹瀉、脈搏微弱、身體瘦弱、傷寒引起的陰證等症狀。 藥材包含:川烏(炮製過)、附子(炮製過)、天雄(炮製過)、鐘乳粉(每種藥材各取一兩)、陽起石(煅燒過,四兩)、硃砂(另外研磨成粉,一兩)。 製藥方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酒煮過的神麯糊做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用淡鹽水送服。

**麝香鹿茸丸:**這個方子用來治療真元虛衰,精血耗損的症狀。 藥材包含:熟地黃、山藥(每種藥材各三兩)、杜仲(炒過)、鹿茸(用酒炙過,每種各兩半)、五味子、肉蓯蓉、牛膝(用酒洗過)、沉香(半兩)、麝香(五分)。 製藥方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飯前用淡鹽水送服,每次服用四十丸。

**耆附湯:**這個方子用來治療氣虛陽弱,虛汗不止,肢體倦怠等症狀。 藥材包含:黃耆(用蜂蜜炙過,半兩)、附子(炮製過,三錢)。 煎藥方法:將以上藥材加入兩碗水中,再放入十片生薑,煎煮至剩一碗,服用。

**附參湯:**這個方子用來治療真陽不足,導致氣喘急促、自汗盜汗、氣短頭暈等症狀,凡是陽虛氣弱的症狀,都適合服用。 藥材包含:人參(三錢)、附子(炮製過,二錢)。 煎藥方法:將以上藥材加入兩碗水中,再放入十片生薑,煎煮至剩一碗,不拘時間服用。

**茸附湯:**這個方子用來治療精血虧虛,身體虛損,導致潮熱自汗、心悸驚慌、肢體疲乏等症狀。 藥材包含:鹿茸(去除絨毛,用酒炙過)、附子(炮製過,每種各二錢)。 煎藥方法:將以上藥材加入兩碗水中,再放入十片生薑,煎煮至剩八分碗,飯前服用。

**黑鉛丹:**這個方子用來治療真元虛衰,陽氣不固,三焦功能失調,冷氣刺痛,食慾不振,腰背沉重,膀胱虛寒,夜尿頻繁,女性血海虛寒導致赤白帶下,以及陰證、陰毒、四肢冰冷、昏迷不醒等危急情況。此藥能夠迅速回陽,因此急用棗湯吞服二百粒,便可恢復陽氣。這個藥方能夠升降陰陽,補虛益元,去除痰濕和身體中的腫塊。(這個藥方在《頭痛門》中有詳細記載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