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春甫

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二十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二 (1)

1. 陽虛生外寒者從丹溪治法

丹溪云:陽虛則惡寒,用參耆之類,甚者,加附子,以行參耆之功。

虛勞冬月惡寒之甚,氣實者,宜利,宜解表,柴胡、乾葛之類。腎經積冷,下元虛憊者,宜安腎丸之類。

白話文:

朱丹溪說:陽氣虛弱就會怕冷,可以用人參、黃耆之類的藥材來治療,如果情況嚴重,可以加用附子,來增強人參和黃耆的功效。

虛勞病患在冬天特別怕冷,如果屬於氣實的體質,應該用疏通的方式來治療,適合用發散表邪的藥,像是柴胡、葛根之類的藥材。如果是腎經累積寒冷,下元虛弱疲憊的,適合用安腎丸之類的藥來治療。

2. 痼冷者貴乎溫補不可太剛

《仁齋直指》曰:苟得其養,無物不長;苟失其養,無物不消。人之處世,飲食為上,湯藥次之。惟其口腹不充,嗜欲無節,所以臟中停寒而成沉痼。男子流精,女人下帶,骨寒腦冷,氣乏血衰,嘔吐噁心,久泄注下,皆其證耳。治療之法,惟貴乎溫補,不宜太剛,養氣血之劑,佐以薑桂,甚加附子為愈。

若夫熱劑剛燥,急欲回陽,吾恐腎水易涸,虛火燭炎,難保其生,知者審之。

白話文:

《仁齋直指》說:如果得到滋養,沒有東西不會成長;如果失去滋養,沒有東西不會消退。人活在世上,飲食是最重要的,湯藥是其次的。正是因為吃喝不足,又沒有節制慾望,才會導致體內積寒而形成頑固的寒症。男子遺精,女子白帶過多,骨頭發寒、腦袋發冷,氣虛血衰,想吐噁心,長期腹瀉,這些都是寒症的表現。治療的方法,最重要的是溫補,不應該用藥太過剛猛,用補養氣血的藥方,輔以生薑、桂枝,嚴重的話可以加入附子,這樣才能治好。

至於那些用藥燥熱剛猛,急著想讓陽氣恢復的治療方法,我擔心會讓腎水枯竭,虛火上升,難以保住性命,明白的人要仔細考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