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春甫

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卷之八十二

2. 婦科心鏡(上)

(婦人之疾,惟調經胎產為至要,固有大異於丈夫。只言婦科者,恐先工此也。其餘雜病,多與男子同。茲專集《胎產須知》一卷於前,分析雜症二卷於後,俾檢閱者知所先後重輕焉。)

白話文:

婦女的疾病,最重要的就是調理月經和生育,這方面和男性有很大的不同。之所以特別講婦科,是想讓大家先專注於這部分。至於其他的雜病,大多和男子相同。現在先將《胎產須知》整理成一卷放在前面,再將雜症分為兩卷放在後面,這樣方便讀者知道事情的先後和輕重緩急。

3. 極一方總論

夫天地造端於夫婦,乾坤配合於陰陽,雖清濁動靜之不同,而成象效法之有類。原茲婦人之病與男子不同者,亦有數焉。古方以婦人之病比男子十倍難治,不亦言之深乎!但三十六病,產蓐一門,兒子無之。(此集以胎產別編一門,名《胎產須知》。)其餘外傷風、寒、暑、濕,內積喜、怒、憂、思、飲食、房勞、虛實、寒熱,悉與丈夫一同也,處治大法亦同。宜加詳察,不可因其男女而頓有殊也。

白話文:

天地萬物的開端源於男女結合,就像乾和坤這對陰陽相互配合,雖然有清濁、動靜的不同,但其成象和效法都有一定的規律。婦女的疾病與男子不同,也有一些原因。古時候的醫家認為婦女的病比男子難治十倍,這話說得真是深刻啊!婦女病雖然有三十六種,但只有生產一事,是男子沒有的。(本書將生產相關的疾病獨立編寫成一門,命名為《胎產須知》。)至於其他像是外感風、寒、暑、濕,內傷喜、怒、憂、思,以及飲食、房事勞累、虛實、寒熱等病因,都和男子相同,治療方法也相同。應該仔細觀察這些病因,不可以因為是男是女就輕易有不同的看法。

4. 產寶方論

古者治婦人別著方論者,以其胎妊、生產、崩傷之異,況婦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分難療。蓋女子嗜欲過於丈夫,感病倍於男子,加之慈戀、愛憎、嫉妒、憂恚,染著堅牢,性情窒郁,所以為病情思偏僻,蒂固根深,治之難愈。況於妊娠而挾病也,豈不難矣?不特避其毒藥,仍須審其實虛、冷熱而調治之,無使妄投湯劑,以致實實虛虛之誤也。

白話文:

古代醫學專門針對婦女疾病撰寫治療方劑和理論,是因為婦女在懷孕、生產、以及崩漏損傷等情況各有不同,而且婦女的疾病比起男性的疾病更加難以治療。

一般來說,女子的慾望比男子強烈,感受到的病邪也比男子多,再加上慈愛、迷戀、愛恨、嫉妒、憂愁、憤怒等情緒容易深植於心,導致性情鬱悶,使得病情發展偏頗,根深蒂固,難以治癒。更何況在懷孕期間又夾雜著疾病,難度就更大了。

因此,不僅要避免使用毒性強烈的藥物,還需要仔細分辨體質的虛實、寒熱,加以調理治療,千萬不要隨意投藥,以免造成實證反被當虛證治,虛證又被當實證治的錯誤。

5. 博濟方論

夫人將攝順理,則血氣調和,風、寒、暑、濕不能為害。若勞傷血氣,則風冷乘虛而干之。或作之於經絡,或循入腹中,內受邪傷,脾胃虛弱,故不能消飲食。食既不充,榮衛凝滯,肌膚黃燥,面不光澤。若大腸氣虛,則變為下利;若流入關元,致絕子嗣,隨其所傷而變成疾矣。

醫經曰:凡婦人三十六種病,皆由子臟冷熱,勞損而挾帶下,起於胞內也。是故衝任之脈,為十二經之會海。婦人之病,皆見手少陰、太陽之經而候之。

白話文:

婦女如果能好好保養身體,順應自然規律,就能使體內的氣血調和順暢,風、寒、暑、濕這些外邪就難以侵犯。如果因為過度勞累而損傷氣血,風寒等外邪就會趁虛侵入體內。這些外邪有的會侵犯經絡,有的則會進入腹部,導致體內受邪氣傷害,脾胃功能也會因此虛弱,消化食物的能力也下降。吃進去的食物無法充分消化吸收,就會導致身體的營養供應不足,使得體內氣血凝滯,皮膚變得乾燥發黃,臉色也黯淡無光。如果大腸的氣虛,就會導致腹瀉;如果邪氣流到關元穴,可能會導致不孕,這些疾病會隨著受損部位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病症。

醫書上說:「婦女會發生的三十六種疾病,都是因為子宮的寒熱不調、勞損而導致帶下(指婦女陰道分泌物異常),病根都起於子宮內部。」所以說,衝脈和任脈是十二經脈的匯集處,婦女的疾病,大多會反應在手少陰經和太陽經上,可以通過觀察這兩條經脈來判斷病情。

6. 寇宗奭論

治婦人雖有別科,然亦有不能盡聖人之法者。今豪貴之家,居奧室之中,處惟幔之內,復以綿幪手臂,既不能行望色之神,又不能盡切脈之巧,四者有二闕焉。黃帝曰:凡治病,察其形氣、色澤。形氣相得,謂之可治也;色澤已浮,滑之易已;形氣相失,謂之難治;色夭不澤,謂之難已。又曰:診病之道,觀人勇怯、骨肉皮膚,能知其虛實,以為診法。

若婦人脈病不相應,既不得見其形,醫惟據脈供藥,其可得乎?如此言之,豈能盡其術也?此世之通患,醫者不免盡理質問,病家見所問繁,逮為醫學不精,往往得藥不信,似此甚多。扁鵲見齊侯之色,尚不之信,況其不得見者乎?嗚呼!可謂難也已。

白話文:

治療婦女的疾病雖然有專門的科目,但還是有無法完全遵循聖人(指古代醫學典籍或醫家)法則的地方。現在有權勢的人家,住在深閨內室之中,處在層層帷幔之內,又用棉布遮蓋手臂,這樣既不能觀察臉色的神采,又不能完全施展切脈的技巧,診斷的四種方法就缺了兩種。黃帝說:「凡是治療疾病,要觀察形體、氣色、光澤。形體和氣色相符,就說可以治療;臉色光澤只是浮在表面,滑動不定就容易痊癒;形體和氣色不符,就說難以治療;臉色枯槁沒有光澤,就說難以痊癒。」又說:「診斷疾病的方法,要觀察人的勇敢或膽怯、骨骼肌肉皮膚,能知道他們的虛弱或強壯,作為診斷的依據。」

如果婦女的脈象和病情不相符合,又無法看到她的形體,醫生只能依據脈象開藥,這樣怎麼能診斷得準確呢?這樣說來,又怎麼能完全發揮醫術呢?這是當今普遍的弊病,醫生不得不詳細詢問病情的道理,但病家看到醫生問得繁瑣,反而認為醫生醫術不精,往往對所開的藥不信任,像這樣的情況很多。扁鵲看到齊桓公的臉色,尚且不相信(自己的判斷),何況是那些連臉色都看不到的病人呢?唉!可以說是太難了!

7. 脈候

《脈經》曰:寸口脈微而澀,微則衛氣不足,澀則榮氣無餘。衛不足,其息短,其形躁。血不足,其形逆。榮衛俱虛,言語乏力。趺陽脈微而澀,微則胃氣虛,虛則短氣,咽燥而口苦。澀則失液,少陰脈微而遲,微則無精,遲則陰中寒。澀則血不流而經閉,此為居經,或三月一來。

脈微血氣俱虛,年少者,亡血也。乳子不下者,此為居經,亦三月一來,脈微弱而澀。年少得此為無子,中年得此為絕產。六脈沉弦細數者,其病己成,元氣榮衛俱虛,雖藥弗效。

白話文:

《脈經》說:寸口脈搏微弱且不流暢,微弱表示衛氣不足,不流暢表示營氣匱乏。衛氣不足,呼吸就會短促,而且表現煩躁不安。血不足,脈的形態就會反常。營氣和衛氣都虛弱,說話就感到疲乏無力。趺陽脈搏微弱且不流暢,微弱表示胃氣虛弱,虛弱就會呼吸短促,咽喉乾燥且口中發苦。不流暢表示體液虧損。少陰脈搏微弱且遲緩,微弱表示精氣不足,遲緩表示體內陰寒。不流暢表示血液運行不暢,導致月經閉止,這屬於「居經」的情況,可能三個月才來一次月經。

脈搏微弱,表示氣血都虛弱,年輕人出現這種情況,多半是失血過多。哺乳期的婦女乳汁不下,這也屬於「居經」的情況,也可能三個月才來一次月經,脈象表現為微弱且不流暢。年輕女性如果出現這種情況,可能導致不孕,中年女性出現這種情況,可能導致絕經。如果六脈都呈現沉、弦、細、數的狀態,表示病情已經形成,元氣和營衛都已經虛弱,即使吃藥也難以見效。

8. 通用方論

遠用方者,婦科之通用也。一方可以治數證,不可入於專門,皆是名賢所立,世人常用有效之方。雖曰通用,亦不可執一泥之,而不知加減之權宜也。惟應病裁處方為神妙。

(《局方》)四物湯,雖云治婦人眾病,惟血病者用之,若兼脾胃虛弱者,亦難用也。何則?芍藥酸寒,能伐殺生之氣;生地甘滯,凝膈壅胸,而脾胃虛者益加損弱,血脈不行而經愈塞矣。若脾胃虛甚,單用四君子湯以健脾,脾稍健,方可合二方為八物,服之庶不偏誤。

昔張聲道用四物湯治婦人百病,加吳茱萸煎服。若陽臟之人,少加茱萸;若陰臟人,多加茱萸,此善用四物湯者。若得茱萸,則芍藥、地黃之寒滯不能害脾胃也,豈不善夫?

當歸(二錢),白芍藥(一錢),川芎(七分),生地黃(《養生方》用熟,《和劑》亦然,《本草》云:男子宜熟,女子宜生,以其行血,合用生者)

上煎法及加減法並見《螽斯廣育》卷中。

(《局方》)四君子湯,治脾胃虛弱,氣不運行,以至經血不調,不得純用四物,宜以四君子湯合之,名曰八物湯,加吳茱萸煎服。虛甚者加黃耆、肉桂,名曰十全大補湯。

人參(二錢),白朮(一錢),茯苓(八分),炙甘草(五分),

加薑棗煎服。

丹參散,《良方》云:丹參一味,其治頗類四物湯,能破宿血,補新血,安生胎,落死胎,止崩中帶下,調經,下產後惡血。兼治冷熱勞、腰脊痛、骨節煩疼。

丹參(酒洗,去土,晾乾切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溫酒調下。經脈不調食前服,冷熱癆不拘時服。

南嶽夫人濟陰丹,治婦人血氣久冷,陰虛及數經墮胎。皆因衝任血脈虛損,經水不時暴下不止,月內再行,不時崩漏。三十六疾,積聚癖瘕,臍下冷痛,小便白濁。凡有上疾,不成孕育。產後百日內常服,除宿血,生新血,令人有孕,生子充實,亦治男子亡血諸疾。

秦艽,石斛(去根,酒浸焙),藁本,甘草(炙),蠶布(燒灰存性),桔梗(各二兩),京墨(煅,醋淬),茯苓(各一兩),人參(二兩),桃仁(去皮尖,炒),木香(各一兩),熟地黃(酒洗),香附子(炒),澤蘭(各四兩),當歸(酒洗),肉桂,乾薑(炮),細辛,川芎,牡丹皮(各兩半),山藥(炒),川椒(去目。各半兩),蒼朮(制,八兩),大豆黃卷(炒,半升),糯米(炒,一升)

上為細末,煉蜜和成劑,每兩作六丸。每服一丸,細嚼,空心食前溫酒送下。

琥珀丸,治婦人或老或少,產前產後百病,及療三十六種諸病,七疝八瘕,心腹刺痛,卒中癱瘓,半身不遂,八風十二痹,手足痠疼,乳中毒結,懷胎驚動,傷犯不安,死胎不下,並治。

琥珀,辰砂(各另研),沉香,阿膠(碎炒),肉桂,石斛(去根),附子(制),五味子,川芎(各半兩),牛膝(酒浸),當歸,肉灰蓉(酒洗曬乾),人參,續斷,沒藥,熟地黃,木香(各一兩),

上為細末,煉蜜和丸,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空心溫酒化開服,午晚食前服。能生精血,去惡血。

腹脅疼痛,繞臍如刀刺,及嘔逆上氣,築心,痰毒,不思飲食,用薑汁少許,和酒化服。

諸痢及赤白帶下,血冷崩中,漏胎下血,生薑與艾銼炒令赤色,入酒同煎數沸,去渣化服。

諸淋及便澀,煎通草燈心湯化服。

遍身虛腫水氣,煎赤小豆湯化服。

血暈不知人事,當歸酒化服。

泄瀉不止,陳米飲化服。

產內二毒傷寒及中風角弓反張,身如板硬,煎麻黃湯服,出汗。

月經不通,或間雜五色,頻並而下,斷續不止,飲食無味,肌膚瘦怯,面赤唇焦,乍寒乍熱,四肢煩疼,五心躁熱,黑䵟,遍身血斑,赤腫走疰,及血風勞傷無力,用童便入薑汁少許化服。常服以小便為妙,若恐噁心,和以半酒。

孕婦臨月,一日一服,至產下不覺疼痛。或病人服至五服,十服,日倍飲食,其功不可盡述,服之者當自覺矣。

(《三因》)烏雞煎丸,治婦人百病。

良薑,乾薑(炮),吳茱萸(醋炒),當歸,赤芍藥,玄胡索,破故紙(炒),川椒(炒),劉寄奴,生地黃,陳皮,青皮,川芎,莪朮(煨。各一兩),荷葉灰(四兩),熟蘄艾(二兩,制如法),

烏骨白雞一隻制如法,骨肉俱焙燥,為末,汁和醋打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。

月水不通,紅花蘇木酒下。白帶,牡蠣粉調酒下。子宮下元久冷,吳茱萸湯下。心頭痛,菖蒲湯下。頭風,藁本湯下。腰腳疼,當歸湯下。咳嗽,桑白皮湯下。常服,酒湯下。

(秘方)烏雞煎丸,治婦人百病,血氣虛勞,赤白帶下。

人參(二兩),黃耆(六兩),茯苓(三兩),當歸(六兩),生地黃,熟地黃,香附子(各四兩),地骨皮,官桂(各二兩),

上用烏骨白雞一隻,男用雌,女用雄,籠住。將黃耆末和炒麵丸,雞頭子大。餵雞二七日,吊死,去腸肚,干撏毛淨,槌碎骨,入前藥末於內,縫密,用酒、醋各一瓶,煮一宿,取去骨,焙枯研,用汁打糊,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鹽湯下。

(《和劑》)熟乾地黃丸,治婦人風虛勞冷,胃弱水殼不化,或腸虛受冷,大便時泄,或月水不調,淋瀝不止,或經閉不通,結聚癥瘕,久不成胎,一切諸虛之證並皆治之。

熟乾地黃(酒洗,五味子,柏子仁,芎藭(各兩半),澤蘭葉(二兩),禹餘糧(煅紅,醋淬三遍,細研),防風,肉蓯蓉(酒浸),白茯苓,厚朴(薑汁炒),白芷,乾薑(炮),山藥,石斛,卷柏(去梗。各二兩),當歸(酒洗),藁本,細辛,川椒(去目,微炒),人參,牛膝(酒浸,甘草(炙。

各一兩),蛇床子(炒),蕪荑(炒),杜仲(姜炒),續斷,赤石脂(煅,醋淬),石膏(煅。各一兩),肉桂,艾葉,白朮(各二兩二分),紫石英(煅,醋淬,飛,三兩),

上為細末,煉蜜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、溫酒或米飲下。常服養血補氣,調和榮衛,充實肌膚,駐顏,令人有子,溫平不熱,無毒。妊婦不宜服。

勝金丹,治婦人月水過期不通,久無子息,血癖氣痛,四肢浮腫,嘔逆心痛,虛煩鬱悶,面色痿黃,崩漏帶下,寒熱蒸勞,頰痛齒疼,血下無度。產前安胎,臨產催生下瘀血。血氣結塊,腹中刺痛,手足頑麻,產後諸疾並治。

牡丹皮,藁本,人參,白朮,白茯苓,當歸,川芎,白芍藥,赤石脂,玄胡索,肉桂,白薇(各一兩),沉香,甘草(炙。各等分),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空心溫酒下。凡妊娠臨月,服此五、六丸,即易產。如無子息,服二十日,當月有好,並治血風、半身不遂。種種疾病,不問年深月久,皆療,神效。

大聖散,治婦人血海虛冷,久無子息,及產後敗血衝心,中風口噤,子死腹中,灌得藥入,須臾生下。並治墮胎,腹中刺痛,橫生逆產,胎衣不下。血崩、血暈、血滯,及傷寒吐逆,寒熱往來,赤白帶下,室女經脈不通,並宜服之。

澤蘭葉,石膏(另研。各二兩),卷柏,白茯苓,防風,厚朴(薑製),細辛,柏子仁(炒),桔梗,吳茱萸(各一兩),五味子,人參,黃耆,白朮,川烏(炮,去皮臍),藁本,乾薑(炮),川椒(微炒出汗),丹參,白芷(各三分),蕪荑(微炒赤),甘草(炙),川芎,當歸,白薇,阿膠(炒成珠),芍藥(各一兩),肉桂(半兩),生地黃(兩半),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空心、臨臥用溫酒調下。若急疾有患,不拘時服,日三次。

大效內補丸,治婦人稟氣虛弱及五勞七傷,臟腑積冷、痃癖、癥塊、虛脹,或經脈不調,亦白帶下,口苦舌乾,面色痿黃,心煩驚悸,頭目旋暈,飲食不美,痰涎黏盛,百節疼痛無力,肌肉消瘦,子息不生,服藥一月必有妊,百病皆愈。

川萆薢(四兩),牛膝,五加皮,白朮(各二兩),川烏(炮),枳實,丹參(各一兩),
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梧桐子大。溫酒下二十丸,空心,日午、晚食前各進一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