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春甫

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八十二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八十二 (6)

1. 婦人客熱候

客熱者,是體虛而將溫過度,外熱加之,非臟腑自生,故云客熱。其為狀,上焦胸膈之間虛熱,口燥心煩,手足壯熱是也。

麥門冬散,治婦人客熱,四肢煩悶疼痛,不思飲食。

麥門冬柴胡赤茯苓羚羊角赤芍藥,桑白皮黃耆(各三分),生地黃甘草(各五分),

上咀,水盞半,姜三片,煎六分,不拘時服。

犀角飲,治婦人客熱,心胸壅閉,肢節煩疼,不思飲食。

甘草(五分),犀角屑(半兩),生地黃,黃耆(各一兩),栝蔞仁,黃芩(各五分),人參茯神(各三分),

上為末,每服水盞半,淡竹葉五片,煎七分,溫服,無時。

2. 婦人惡寒候

夫惡寒之候,亦有陰陽二證。發熱而惡寒者,發於陽也;無熱而惡寒者,發於陰也。發於陽者,宜解表,脈必浮數;發於陰者,宜溫里,脈必沉細。又有汗後、利後惡寒及背惡寒。以上疾證,尤詳著傷寒惡寒例中,可審治之。

一婦人,但惡寒別無他證,六脈平靜,遂用敗毒散而安。此藥能去表中風邪故也。經云:惡寒家慎不可倍常覆衣被及近火氣。寒熱相抗脈道沉伏,愈令病人寒不可遏。但去被撤火,兼以和表之藥,自然不惡寒矣。婦人惡寒尤不可近火,寒氣入腹,血室結聚,針藥所以不能治矣。

麻黃桂枝各半湯、敗毒散,並治惡寒甚效。(方俱見傷寒門。)

3. 病機

凡婦人室女乍寒乍熱,有類瘧疾,久則成癆。診其左關,肝脈獨弦。上出寸口,某者上魚際。究其病源,是皆思欲不遂,以致於陰陽交爭,時寒時熱。惟倉公深知此證,多是僧尼寡婦、經通室女有之。許學士知之,其有夫婦人病此者,乃熱入血室也。此又自是一治法,固非寡婦室女之比也。

4. 藥方

啟脾湯,治寡婦室女思欲不遂,以致傷脾,飲食少思,寒熱如瘧,面上或紅或黃,用此最效

白朮當歸(各錢半),人參川芎香附子,柴胡梢,玄胡索,鬱金甘草梢青皮(各五分),

上咀,作一服水煎服。

(《良方》)黃芩參蘇飲,治前證,即參蘇飲黃芩

(學士)生地黃丸,治寡婦室女患惡風體倦,乍寒乍熱,面赤心煩,肝脈弦長,宜服此抑陰等藥。

生地黃(三兩),赤芍藥(一兩),北柴胡,黃芩,秦艽(各半兩。),
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小豆大,白湯送下三、四十丸。

5. 婦人傷寒候

古人治病,先論其所主,男子調其氣,婦人調其血。血室不蓄,則二氣諧和;血室凝結,則水火相刑。婦人左關浮緊不可下,當發其汗以救血室。榮衛得和,津液自通,浹然汗出而解。仲景云:婦人傷寒,經水適斷,晝日明瞭,暮則譫語,如見鬼狀,此為熱入血室。無犯胃氣及上二焦。

無犯胃氣者,言不可下也,小柴胡湯主之。若行湯遲則熱入胃,今津燥中焦,上焦不榮,成血結胸狀,須當刺期門也。世有《婦人傷寒》書,稱仲景所撰,與男子治法不同,此大謬也。予嘗改之。不過云男子先調其氣,婦人先調其血,此大略之異耳。要知脈緊無汗名傷寒,脈緩有汗為傷風。

熱病脈洪大,中暑沉細,其證一也。假如中暍用白虎湯,胃實用承氣湯,豈必調血而後行湯耶?仲景《傷寒論》所以不分婦人者,良亦無以甚異也。

若妊婦傷寒,藥性須涼,慎不可行桂枝半夏桃仁等藥。小柴胡去半夏名黃龍湯,特為妊婦而去也。大抵產前先安胎,產後先補益,次服傷寒藥。若病稍退即止藥,不可盡劑,此為大法。故黃帝問:婦人重身,毒之奈何?岐伯曰:有故無隕,亦無殞也。大積大聚,其可犯者,衰其大半而已。

桂枝紅花湯,治婦人傷寒,發熱惡寒,四肢拘急,口乾舌燥,經肺凝滯,不得往來,宜服。

桂枝,芍藥,甘草(各一錢),紅花(八分),

上咀,水盞半,姜二片、棗二枚,煎七分,溫服。良久,汗出解。

黃芩芍藥湯,治婦人傷寒,口燥咽乾,腹滿不思飲食。

黃芩白芍藥,白朮,生乾地黃(各一錢),

上咀,水盞半,煎七分,溫服。寒加生薑

嘗歸湯,治婦人傷寒,喘急煩躁,或戰而作寒,陰陽俱虛,不可下,宜服此藥。

柴胡,白朮(各一錢),人參,甘草,赤芍藥,當歸(各七分),五味子木通(各半分),

上咀,水盞半,姜三片、棗二枚,煎八分,稍熱服。

乾地黃湯,治婦人傷寒疾後猶有餘氣不去,謂之遺熱。

乾地黃(一錢),大黃黃連,黃芩,柴胡,白芍藥,甘草(各七分),

上咀,水一盞,煎七分。溫服,取溏利,汗出解。

燒裩散,男子病新瘥,婦人與之交合得病名曰陽易。其證裡急,腰胯及腹內痛,身重,宜服此。

男子裩襠(燒灰為末,以水調方寸匕,服之即愈。)

青竹茹湯,治婦人病未平復,因有所動,致熱氣上衝胸膈,手足拘急搐搦如中風狀。

栝蔞根(二兩),淡竹茹葉(半斤)

上水二升半,煮一半作三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