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八十一 (5)
卷之八十一 (5)
1. 便毒補遺方
為肝經積熱及房勞所成。初起者,須用龍膽瀉肝湯加大黃、朴硝之屬,大下之,以瀉其毒滯,再以敗毒散調理,庶無後患。
神效便毒方,治便毒初起者,只一帖可消。
當歸尾(二錢),甘草節(五分),木鱉子(二個),穿山甲(一錢,炒黃),皂角刺(五分),直殭蠶(一錢),蜈蚣(一條。炙去頭足為末,調入湯中。)
上酒水各一盞,煎至一盞,以大黃末三錢、朴硝二錢、蜈蚣末三味置盞內,將熱藥衝入和勻,通口空心服,用蔥湯漱口,再吃蔥湯尤妙。辰時服藥,巳時必瀉下膿血惡物,走十數次方效。再服和中解毒湯二帖。
白話文:
這是因為肝經積熱以及性生活過度所造成的疾病。剛開始發作的時候,必須使用龍膽瀉肝湯,並加入大黃、朴硝等藥材,大量地瀉下,來排除體內的毒素積滯,之後再用敗毒散調理,這樣才能避免留下後患。
神效便毒方,治療剛發作的便毒,只要服用一帖就可以消除。
藥材包含:當歸尾(八克),甘草節(二克),木鱉子(二個),穿山甲(四克,炒黃),皂角刺(二克),直殭蠶(四克),蜈蚣(一條。烤過後去除頭足,磨成粉末,加入湯藥中。)
將酒和水各一杯,一起煎煮到剩一杯,把大黃粉末十二克、朴硝八克、蜈蚣粉末這三味藥材放入碗中,將熱藥湯衝入碗內攪拌均勻,空腹服用。服用後用蔥湯漱口,再喝一些蔥湯效果更好。早上七點左右服藥,大約九點就會開始腹瀉,排出膿血等穢物,腹瀉十幾次才能見效。之後再服用和中解毒湯兩帖。
2. 下疳瘡補遺方
病機與便毒所致相同,內服亦須龍膽瀉肝湯數帖,方可用外藥。
雞內金(一錢),輕粉(五分),冰片(三釐),綠豆(五分),
上為極細末,先用茶鹽洗瘡口,拭乾上藥,一日二次,愈。
胡黃連散,治疳瘡極效。
胡黃連(一錢),五倍子(五分),孩兒茶(二分),麝(二釐)
上為極細末,先洗後上藥。
白話文:
這個病發生的原因和「便毒」引起的相似,內服藥也需要先服用龍膽瀉肝湯幾帖,之後才能使用外用藥。
外用藥方:雞內金(一錢)、輕粉(五分)、冰片(三分)、綠豆(五分)。 將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,先用茶鹽水清洗瘡口,擦乾後敷上藥粉,一天兩次,即可痊癒。
另一個外用藥方,名為「胡黃連散」,治療疳瘡效果非常好。 藥方:胡黃連(一錢)、五倍子(五分)、孩兒茶(二分)、麝香(二釐)。 將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,先清洗患處,再敷上藥粉即可。
3. 天疱瘡
(北方名薄皮瘡)
此病多濕熱為源,屬表者多。脈浮發熱拘急者,要發散,用荊防敗毒散;脈沉二便秘澀者,解表兼攻其里,防風通聖散。
碧玉散,敷天疱瘡神效。
青靛,黃柏末(各二錢),滑石末(二錢),
上二味,以青靛調如泥,用皂角針挑去泡水,次敷藥。
黃金散,敷前瘡。
大黃(一兩,為末),海金砂(半兩),
二味用新汲水調,塗瘡上。
大連翹湯,金銀花散,並可服,量病與之。
白話文:
(北方俗稱薄皮瘡)
這種病多半是體內濕熱引起的,大多屬於發生在皮膚表面的問題。如果脈象是浮的,並且發燒、身體緊繃不舒服,就要用發散的方式治療,可以用荊防敗毒散;如果脈象是沉的,而且大小便不順暢,就要同時處理皮膚表面和身體內部,可以用防風通聖散。
碧玉散,敷在天疱瘡上有神奇的療效。
配方:青黛、黃柏粉(各二錢)、滑石粉(二錢)。
將以上三種藥粉,用青黛調成泥狀,先用皂角針挑破水泡,再敷上藥。
黃金散,敷在較早期的瘡上。
配方:大黃(一兩,磨成粉)、海金砂(半兩)。
將這兩種藥粉用剛打上來的新鮮水調和,塗在瘡上。
大連翹湯、金銀花散,都可以內服,根據病情酌量使用。
4. 腸癰證
此證皆因榮衛不調,或瘀血停滯所致。若小腹軟痛,脈洪數者,膿已成也,宜托之;若小腹硬痛,脈遲緊者,瘀血也,宜下之。若患甚者,腹脹大,轉側作水聲,或膿從臍出,或從大便出,宜蠟礬丸、太乙膏,及托裡之藥。
排膿托裡散,治腹脹,脈數滑,或後重下膿。
薏苡仁湯,治腸癰,小便不利而腹痛。(二方見上卷。)
四物玄胡湯,治瘀血腸癰。
當歸(一錢),川芎,芍藥,生地黃(各一分),玄胡索(一錢),桃仁,紅花,牛膝(各七分),
上咀,作一服煎,空心服。大便秘結者,加大黃。
白話文:
這個病症的發生,都是因為身體的氣血運行失調,或是因為瘀血停留在體內所導致。如果小腹摸起來軟軟的,按壓會疼痛,而且脈象呈現洪大且快速,這表示已經化膿了,應該使用托毒排膿的藥物來治療;如果小腹摸起來硬硬的,按壓會疼痛,而且脈象呈現遲緩且緊繃,這表示是瘀血阻滯,應該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來治療。如果病情嚴重,腹部脹大,翻身時肚子裡會發出水聲,或者膿從肚臍流出,或是從大便排出,應該使用蠟礬丸、太乙膏,以及其他具有托裡功效的藥物來治療。
排膿托裡散,可以用來治療腹部脹滿,脈象呈現快速且滑,或是排便時有下墜感且排出膿液的狀況。
薏苡仁湯,可以用來治療腸癰,以及小便不順暢並且腹痛的狀況。(這兩個藥方在前一卷有記載。)
四物玄胡湯,可以用來治療因為瘀血造成的腸癰。
配方:當歸(3.75克),川芎、芍藥、生地黃(各0.375克),玄胡索(3.75克),桃仁、紅花、牛膝(各2.625克)。
將上述藥材磨碎後,做為一劑煎藥服用,在空腹時服用。如果大便乾結不通暢,可以加入大黃。
5. 石癰
(凡癰堅硬如石,久不作膿是也。)
商陸根爛搗敷上,干則易鮮者,數易而愈。
白話文:
(凡是癰瘡堅硬如石頭,很久都不化膿的,就是石癰。)
可以用商陸根搗爛敷在上面,如果藥敷乾了就換上新鮮的,多次更換就會痊癒。
6. 漆瘡
因染漆毒而生者,只用香油調鐵鏽塗之。胃氣盛者,內服黃連解毒湯。胃氣弱或作嘔,飲食少,由中氣虛而漆毒侵犯也,可用六君子湯加砂仁、藿香、酒炒芍藥煎服。
白話文:
因為接觸漆的毒性而產生的皮膚病,只需要用香油調和鐵鏽塗抹患處。如果體質強壯、胃氣旺盛的人,可以內服黃連解毒湯。如果體質虛弱、胃氣不足,或出現想吐、吃不下東西等情況,這是因為中氣虛弱導致漆毒侵犯所致,可以使用六君子湯,並加入砂仁、藿香和用酒炒過的芍藥一起煎煮服用。
7. 臁瘡
神效膏,先看瘡大小,用綿紙裁成四方塊十二張,四角用小紙捻釘住聽用。再以好香油二兩,銅杓文武火熬,下花椒四十九粒,煎黑取起。次下槐枝一寸長者四十九節,煎焦黑取起。次下黃蠟一兩、輕粉二分、枯礬一分溶清,卻下前紙浸油內令透,不可使焦,取起聽用。貼時,先將槐枝、蔥、椒煎湯洗瘡令透,拭乾,將膏紙貼上,外面再以油單紙掩護,以綿帛縛定。一日取下,揭去近瘡一張,復將煎湯洗淨貼上,盡十二張,無不愈者。
又方,治臁瘡至簡而效速。
陳小粉,芝麻(炒研),細茶(研細末)
三味以香油調,紙貼上,外用油紙掩縛,一日一換藥。多以瓷罐封貯,勿令泄氣。
隔紙膏,治臁瘡神效。
黃耆末(半兩),輕粉,乳香,沒藥(各一錢),血竭(五分),銀硃(一錢),銅綠(二分),
上為細末,真香油調成膏,攤油紙上,再用油單紙一層,以布針刺孔數個,掩膏藥上貼之,一日一易。
白話文:
神效膏
首先觀察瘡的大小,用棉紙裁成十二張正方形的紙片,四個角用小紙捻固定好備用。接著用好的香油二兩,用銅勺以小火或大火熬煮,放入花椒四十九粒,煎到焦黑後撈起。接著放入槐枝一寸長的四十九節,煎到焦黑後撈起。然後放入黃蠟一兩、輕粉二分、枯礬一分,使其融化澄清,再將先前準備好的紙片浸入油中,讓紙張完全吸油,注意不要燒焦,取出備用。貼藥時,先用槐枝、蔥、花椒煎煮的湯清洗瘡口,讓其充分浸泡,然後擦乾,將浸過油的紙片貼上,外面再用油紙覆蓋保護,用棉布綁好固定。一天後取下,撕去最接近瘡口的那張紙,再用煎煮的湯清洗乾淨,重新貼上,這樣貼滿十二張,沒有治不好的。
又一方
這個方法治療臁瘡非常簡單而且效果快速。
陳小粉、炒過的磨碎芝麻、磨成細末的茶葉。
將這三種藥材用香油調和,塗在紙上貼敷,外面再用油紙覆蓋綁好,一天換一次藥。將調好的藥膏放入瓷罐密封保存,不要讓空氣跑進去。
隔紙膏
這個膏藥治療臁瘡效果非常好。
黃耆粉(半兩)、輕粉、乳香、沒藥(各一錢)、血竭(五分)、銀硃(一錢)、銅綠(二分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真正的香油調成膏狀,塗在油紙上,再用一層油單紙覆蓋,用布針刺幾個孔,蓋在膏藥上貼敷,一天換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