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春甫

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九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九 (1)

1. 卷之二十二

2. 痼冷門

3. 病機敘論

帝曰:陰盛生內寒,奈何?曰:厥氣上逆,寒氣積於胸中而不散,不散則溫氣去;寒獨留,則血凝:血凝則脈不通,其脈盛大以澀,故中寒。陰陽應象論曰:陰盛則身寒、汗出,身常清,數慄而寒,寒則厥,厥則腹滿,死,能夏不能冬。故曰:陰氣有餘,為多汗,身寒。

舉痛論曰:寒氣入經而稽遲,泣而不行,客於脈外則血少,客於脈中則氣不通,故卒然而痛。帝曰:其痛或卒然而止者,或痛甚不休者,或痛甚不可按者,或按之而痛止者,或按之無益者,或喘動應手者,或心與背相引而痛者,或脅肋與少腹相引痛者,或腹痛引陰股者,或痛夙昔而成積者,或卒然痛死不知人,少間復生者,或痛而嘔者,或腹痛而後泄者,或痛而悶不通者。

凡此諸痛,各不同形,別之奈何?岐伯曰:寒氣客於脈外則脈寒,脈寒則縮蜷,縮蜷則脈絀急,絀急則引小絡,故卒然而痛,得熱則痛立止。因重中於寒則痛久矣。寒氣客於經脈之中,與炅氣相搏則脈滿,滿則痛甚不休也。寒氣稽留,熱氣從上,則脈充大而血氣亂,故痛甚不可按也。

寒氣客於腸胃之間,膜原之下,血不得散,小絡急引,故痛。按之則血氣散,故按之而痛止。寒氣客於俠脊之脈,則深按之不能,故按之無益也。寒氣客於衝脈,起於關元,隨腹直上,寒氣客則脈不通,脈不通則氣因之,故喘動應手矣。寒氣客於背俞之脈則血脈泣,脈泣則血虛,血虛則痛。

其俞注於心,故相引而痛。按之則熱氣至,熱氣至則痛止矣。(按之則熱氣至,即按而摩之而使之熱,則熱氣至也,導引是矣。)

寒氣客於厥陰之脈,厥陰之脈者,絡陰器繫於肝。寒氣客於脈中,則血泣脈急,故脅肋與少腹相引痛矣。厥氣客於陰股,寒氣上及少腹,血泣在下相引,故腹痛引陰股。寒氣客於小腸膜原之間,絡血之中,血泣不得注於大經,血氣稽留不得行,故夙昔而成積矣。寒氣客於五臟,厥逆上泄,陰氣竭,陽氣未入,故卒然痛死不知人,氣復反則生矣。

寒氣客於腸胃,厥逆上出,故痛而嘔也。寒氣客於小腸,小腸不得成聚,故後泄腹痛矣。

《原病式》曰:諸病上下,所出水液,澄澈清冷,癥瘕㿗疝,堅痞腹滿急痛,下利清白,食已不飢,吐利腥穢,屈伸不便,厥逆禁固,皆屬於寒。水液澄澈情冷,吐利水液清冷而不渾濁,此為病寒,則水穀不化,故吐利清冷也。

癥為腹硬堅。按之應手,謂之癥也。寒則血氣凝故也。故削堅積,非辛熱藥不能除。瘕為腹中雖硬,忽聚忽散,無有常准,以其病瘕,未成癥也。血不流而寒博,故成瘕也。㿗疝,少腹控卵腫急絞痛也,寒主拘縮故也。寒極而土化制之,故腫滿也。經言丈夫㿗疝,謂陰氣連少腹急痛也。故言婦人少腹腫脹,肝經足厥陰之脈也。經注曰:寒氣聚而為疝也。

白話文:

病機敘論

皇帝問:陰氣過盛導致體內寒冷,這是怎麼回事? 醫生回答說:這是因為氣機逆亂向上衝,寒氣積聚在胸中無法散去。寒氣不散,溫暖的氣息就會消失;寒氣獨留,血液就會凝滯。血液凝滯,脈搏就不通暢,脈搏會變得粗大而澀滯,這就是體內受寒的表現。正如《陰陽應象論》所說:陰氣過盛,身體就會發冷、出汗,身體經常感覺清冷,會多次打寒顫,感到寒冷。寒冷會導致四肢厥冷,厥冷會導致腹脹,最後甚至會死亡,這種人能耐夏熱卻不能耐冬寒。所以說:陰氣過剩,就會導致多汗和身體發冷。

《舉痛論》說:寒氣進入經絡,會導致氣血運行遲緩,停滯不前。寒氣停留在脈絡之外,就會導致血液減少;寒氣停留在脈絡之中,就會導致氣機不暢,所以會突然疼痛。皇帝問:有的疼痛會突然停止,有的疼痛劇烈不止,有的疼痛劇烈按壓反而更痛,有的按壓後疼痛會停止,有的按壓無效,有的疼痛伴隨喘息,有的心與背部互相牽引著痛,有的脅肋與小腹互相牽引著痛,有的腹痛牽引到陰部和大腿內側,有的疼痛是長期累積形成的,有的疼痛突然發作以至於昏死過去,過一會兒又甦醒,有的疼痛伴隨嘔吐,有的腹痛後腹瀉,有的疼痛導致悶脹不通。

這些疼痛,表現各不相同,應該如何區分呢? 岐伯回答說:寒氣停留在脈絡之外,脈搏就會發冷。脈搏發冷,就會收縮彎曲。收縮彎曲,脈象就會變得短促而急迫,短促而急迫就會牽引小絡脈,所以會突然疼痛,如果用熱敷就會立即止痛。如果再次受寒,疼痛就會持續很久。寒氣停留在經脈之中,與體內陽氣相搏,就會導致脈搏充盛。脈搏充盛,就會疼痛劇烈不止。寒氣停留在體內,熱氣向上湧,就會導致脈搏粗大,氣血紊亂,所以疼痛劇烈按壓反而更痛。

寒氣停留在腸胃之間,在膈膜之下,血液無法正常散布,小絡脈被拉扯,所以會疼痛。按壓後,氣血散開,所以按壓會止痛。寒氣停留在背脊兩側的脈絡中,深按無效,所以按壓無益。寒氣停留在衝脈,衝脈起於關元穴,沿著腹部直上,寒氣停留則脈搏不通暢,脈搏不通暢,氣也因此受阻,所以呼吸時胸腹會隨著手部的脈搏一起波動。寒氣停留在背部的俞穴,導致血脈阻塞,血脈阻塞則血液不足。血液不足就會疼痛,這些俞穴連接到心臟,所以會互相牽引著痛。按壓時熱氣到達,熱氣到達則疼痛停止。(按壓使之產生熱氣,即按摩使之發熱,引導氣血運行,即是此意)。

寒氣停留在足厥陰肝經的脈絡中,足厥陰肝經的脈絡連接著陰部並聯繫肝臟。寒氣停留在脈絡中,導致血液停滯脈搏急促,所以脅肋與小腹會互相牽引著痛。厥氣停留在陰股,寒氣向上侵襲小腹,血液在下停滯互相牽引,所以會腹痛牽引到陰股。寒氣停留在小腸膈膜之間,在絡脈之中,血液停滯無法注入大的經脈,氣血停滯不能正常運行,所以會長期累積形成腫塊。寒氣停留在五臟,導致氣機逆亂向上衝,陰氣耗竭,陽氣無法進入,所以會突然疼痛昏死過去,過一會兒氣息恢復,就會甦醒。

寒氣停留在腸胃,導致氣機逆亂向上,所以會疼痛嘔吐。寒氣停留在小腸,小腸無法正常聚積消化食物,所以會腹瀉和腹痛。

《原病式》說:各種疾病,凡是從身體上下排出的液體,清澈寒冷,以及腹部腫塊、疝氣、腹部堅硬脹滿、腹痛、腹瀉清稀、吃完飯不覺得飢餓、嘔吐腹瀉排出腥臭的穢物、身體屈伸不利索、四肢逆冷僵硬等,都屬於寒證。排出的液體清澈寒冷,嘔吐腹瀉的水液清澈而不渾濁,這是寒病的表現,說明水谷不化,所以嘔吐腹瀉出來的液體清冷。

腹部的硬塊,按壓時能摸到,稱為癥,是由於寒氣導致氣血凝滯。所以,要消除堅硬的積塊,必須用辛熱的藥物才能達到效果。瘕是指腹中雖然有硬塊,但時聚時散,沒有固定形狀,因為病情還在發展,沒有成為癥。這是由於血行不暢,寒氣侵襲所致。疝氣是指少腹、陰囊腫脹急痛,寒主收縮所致。寒氣過盛,會導致腫脹。正如經文所說,男子的疝氣,是指陰部連接到少腹的急痛。而婦女的少腹腫脹,屬於肝經足厥陰脈的問題。經文解釋說:寒氣聚集會形成疝氣。

腹部堅硬脹滿、劇烈疼痛,是由於寒氣主收縮,所以會劇痛。寒氣過盛會導致氣血凝滯,反而兼具土的特性,所以腹部會堅硬脹滿。如果腹部脹滿堅硬是由熱引起的,就應該用清熱的方法治療。

腹瀉出清稀的水樣物,是寒證的表現。吃完飯不覺得飢餓,是因為胃裡有熱才會消化快而容易餓,所以寒病患者,即使吃完飯也不會覺得飢餓,因為胃裡沒有燥熱。

嘔吐腹瀉排出腥臭的穢物,是因為腸胃太寒導致消化功能失常,金寒則水冷,所以嘔吐腹瀉排出腥臭的穢物。熱證則會有酸臭味,寒證則會有腥臭味,這是正常的道理。

身體屈伸不利索,四肢逆冷僵硬,是因為陰水上逆,侵犯清陽之氣,所以寒病患者四肢會逆冷僵硬,屈伸不利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