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八十一 (2)
卷之八十一 (2)
1. 脅疽
一人年五十,腋下患毒,瘡口不合,右關脈數而渴,此胃火也。用竹葉黃耆湯而止,再用補氣藥而愈。嘗治午後發熱作渴,用地骨皮散,效。
一婦因忿鬱,脅下結一核二十餘年,因怒加腫痛,完穀不化,飲食少思,此腸胃虛也。以六君子加砂仁、肉桂、乾薑、肉豆蔻,泄雖止,而膿清,瘡口不合,用十全大補湯,月餘愈。
一人年四十,夏月腋下患毒,潰後不斂,膿出清稀,皮寒脈弱,腸鳴切痛,大便溏泄,食下即嘔,此寒變而陷也,宜大辛溫之劑。遂以托裡溫中湯一二帖,諸證悉退。更以六君子加炮乾薑、肉桂數劑,再以十全大補湯,愈。
一人脅下一塊,日久不潰,按之微痛,脈微而澀,此形證俱虛也。經曰:形氣不足,病氣不足,當補不當瀉。宜用人參養榮湯。彼不信,乃服流氣飲,虛證悉至。方服前方,月餘少愈,但腫尚硬。以艾葉炒熱熨患處,至十日膿成,以火針刺之,更灸豆豉餅,又服十全大補湯百帖而安。
一人困勞發熱,脅下腫痛。脈雖大,按之無力,此氣虛腠理不密,邪氣襲於肉裡而然也,當補之,以接虛怯之氣。以補中益氣湯加羌活,四劑少可;去羌活,又百劑而愈。
白話文:
一人五十歲,腋下長了毒瘡,瘡口一直無法癒合。他的右關脈搏跳動快速且口渴,這是胃火旺盛的緣故。用竹葉黃耆湯治療後症狀停止,再用補氣的藥物調理就痊癒了。曾經治療過午後發熱口渴的病人,使用地骨皮散有效。
一位婦人因為生氣鬱悶,脅下長了一個腫塊二十多年,因為發怒而更加腫痛,吃下去的食物無法消化,食慾不佳,這是腸胃虛弱的緣故。用六君子湯加上砂仁、肉桂、乾薑、肉豆蔻,腹瀉雖然停止了,但膿液卻清稀,瘡口無法癒合,改用十全大補湯,一個多月後痊癒。
一人四十歲,夏天腋下長了毒瘡,潰破後傷口無法收斂,膿液清淡稀薄,皮膚冰冷,脈搏虛弱,腸鳴且劇烈疼痛,大便稀溏,吃下東西就想吐,這是寒邪轉變成內陷的緣故,應該用大辛大溫的藥物。於是用托裡溫中湯一兩帖,各種症狀都消退。接著用六君子湯加上炮乾薑、肉桂數帖,再用十全大補湯,就痊癒了。
一人脅下長了一塊東西,很久都沒潰爛,按壓會稍微疼痛,脈搏細微而澀,這是身體和氣血都虛弱的緣故。《內經》說:「形氣不足,則病氣亦不足」,應該補益而不應該瀉。適合使用人參養榮湯。他不相信,反而服用流氣飲,導致虛弱的症狀全部出現。才改服人參養榮湯,一個多月後稍微好轉,但腫塊仍然堅硬。用艾葉炒熱敷在患處,過了十天膿液形成,用火針刺破,再用豆豉餅灸患處,又服用一百帖十全大補湯才痊癒。
一人因為勞累而發熱,脅下腫痛。脈搏雖然大,但按壓下去卻無力,這是氣虛導致肌肉腠理不夠緊密,邪氣侵襲到肌肉裡面而造成的,應該用補益的方法,來接續虛弱的氣。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羌活,四帖後稍微好轉;去掉羌活,又服用一百帖就痊癒了。
2. 胸瘍
一人四十,胸患瘡成漏,日出膿碗許,喜飲食如常,用十全大補湯加遠志、貝母、白斂、續斷,灸以附子餅,膿漸少,調護歲余,愈。
一人胸腫一塊,半載不消,令灸百壯方潰,服大補藥不斂,灸附子餅而愈。
一婦性剛多怒,胸前作痛,肉色不變,脈數惡寒。經曰:洪數脈,應發熱反惡寒,瘡疽也。今脈洪數則膿已成,但體豐厚,故色不變,似乎無膿。以痛極,始肯針,入數寸,膿數碗,以清肝消毒藥治之,愈。
一少婦胸膺間潰一竅,膿血與口中所咳相應而出,以參、耆、當歸加退熱排膿等藥愈。
白話文:
翻譯:
有一位四十歲的人,胸部生瘡,形成會流膿的瘻管,每天流出的膿液大約有一碗的量,但他食慾正常。用十全大補湯加上遠志、貝母、白蘞、續斷等藥材治療,並用附子餅進行艾灸,膿液逐漸減少。經過一年多的調養,痊癒了。
另一個人胸部腫起一塊,半年都沒有消退。讓他艾灸一百壯才潰破,服用大補的藥物卻無法使傷口收斂。後來使用附子餅艾灸而痊癒。
有一位婦女,性情剛烈且容易發怒,胸前感到疼痛,但皮膚顏色沒有變化,脈搏跳動快速且怕冷。醫書上說:脈象洪大且快速,應該發熱反而怕冷,這是瘡疽的症狀。現在脈象洪大快速,表示膿已經形成了,只是因為她體格豐滿,所以皮膚顏色沒有變化,看起來好像沒有膿。因為疼痛難忍,才肯接受針刺,針刺入幾寸深,流出好幾碗膿液,再用清肝解毒的藥物治療,就痊癒了。
有一位年輕婦女,胸部和頸部之間潰爛一個洞,膿血和她咳嗽時從口中咳出的東西一同流出。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加上退熱排膿等藥物治療,就痊癒了。
3. 背疽
凡背疽焮痛或不痛及麻木者,邪氣盛也,隔蒜灸之。痛者灸至不痛,不痛者灸至痛,毒隨火而散。若不痛者,須明灸之,或用黃連解毒散之類。
頭痛拘急乃表證,用人參敗毒散一二劑服之。如焮痛,用金銀花散,或槐花酒、神效托裡散。
焮痛腫硬脈實者,以清涼飲、仙方活命飲、苦參丸。
腫硬木悶,疼痛發熱,煩躁飲冷便秘,脈沉實者,內疏黃連湯,或清涼飲子。大便以利,欲得作膿,用仙方活命飲、托裡散、蠟礬丸,外用神異膏。
飲食少思,用六君子湯加藿香,連進三五劑,更用雄黃解毒散洗患處,每日用烏金膏塗瘡口處。候有瘡口,即用紙作捻,蘸烏金膏,紝入瘡內。苦有膿,為脂膜間隔不出而作脹痛者,宜用針引之;腐肉堵塞者,去之;若瘀肉腐動,用豬蹄湯洗;如膿稠或痛,飲食如常,瘀肉自腐,用消毒與托裡藥相兼服之,仍用前二膏塗貼;若腐肉已離好肉,宜速去之,亦用托裡藥,若瘀肉不腐,或膿清稀,不焮痛者,急服大補之劑,亦用桑柴灸之,以補接陽氣,解散郁毒。
大抵氣血壯實或毒輕少者,可假藥力,或自腐潰;怯弱之人,熱毒中膈,內外不通,不行針灸,藥無全功。然此證若膿已成,宜急開之。否則,重者潰通臟腑,腐爛筋骨,輕者延潰良肉,難於收功,因而不斂者多矣。
一人患此痛甚,服消毒藥愈熾,以隔蒜灸而止,與仙方活命飲二劑頓退,以托裡藥潰而愈。
一人年五十,患背疽四五日,焮腫大痛,赤暈尺余,重如負石。勢熾當峻攻,察其脈又不宜。遂先砭赤處,出黑血碗許,腫痛背重皆去,更敷神效散,及仙方活命飲二劑,瘡口及砭處出黑水而消。
一人焮腫作痛,脈浮數,與內托復煎散,二劑少退,與仙方活命飲,四劑痛止而潰,再用托裡藥,愈。
一人毒勢熾甚,痛不可忍,諸藥不應。以仙方活命飲,二劑諸證悉退,又二劑而潰,以金銀花散六劑而愈。
一人厚味氣鬱,形實性重,年近六十,患背疽。醫與托藥皆不行,惟飲香附末甚快,自腫至潰,始終只此一味而安。(此體實而病又實,蓋千百而一見也。每思香附,經不言補,惟不老湯乃言有益於老人,用片子薑黃、甘草、香附三味,以不老為名,且引鐵甕先生與劉君為證,夫豈無其故哉!蓋於行中有補之理耳。
天之所以為天,健而有常,因其不息,所以生生無窮,正如茺蔚活血行氣,有補陰之妙,故名益母。胎產所恃者,氣血也,胎前無滯,產後無虛,以其行中有補也,夏枯草治瘰癧亦然,此因情性而治也。)
通府患發背十餘日,勢危脈大,先飲槐花酒二服,其勢退,再飲敗毒散二劑,更飲托裡藥數劑,漸潰。又用桑柴燃灸患處,每日灸良久,仍貼膏藥,灸至數次,膿潰腐脫,以托裡散加白朮、陳皮,月餘而愈。
一侍御髀胛患毒痛甚,服消毒藥不減,飲槐花酒一服,勢隨退,再用托裡消毒藥,愈。
一人患發背甚危,取金銀藤五六兩搗爛,入熱酒一鍾,絞取汁,溫服,渣罨患處,四五服而平。彼用此藥治瘡,足以養身成家。蓋金銀花瘡科聖藥,不論已成未成,並有回生之功。
一老人年七十,背疽尺余,雜服五香湯、十宣散數十貼,膿血腥穢,嘔逆不食旬余。病人自言:十宣散服之膈中不安,且素有淋病三十年,今苦淋痛嘔逆及不得睡而已。急煎參耆當歸膏,以牛膝湯入竹瀝調化與之,三日盡藥斤半,淋止思食,七日盡藥四斤,膿自湧出,得睡,兼旬而安。時六七月也。
一叟六十餘,好酒肉,背疽見膿,嘔逆發熱,用十宣散已多。醫以嘔逆投嘉禾散,加丁香,時七月大熱,脈洪數有力。予曰:脈證在潰瘍尤忌,然形氣尚可為。只與獨參湯加竹瀝,藥盡十五六斤、竹百竿而安。予曰:此幸耳,不薄味,恐再發。後因夏月醉坐池中,左脅旁生軟塊如餅,二年後潰為疽,自見脈證如前,仍服參、耆、竹瀝而安。
一婦發背,用托裡消毒藥二十餘劑而潰,因怒,頓吐血五六碗,氣弱脈細。此氣血虛極也。令服獨參膏斤許,少緩;更以參、耆、歸、朮、陳皮、炙甘草三十劑,瘡口漸合。若投犀角地寒涼之藥,其誤也鮮矣。
一人背瘡如碗大,潰見五臟,僅隔膜耳,自謂必死。《精要》:取大鯽魚一枚去腸臟,以羯羊糞填實,煨令焦黑極燥,為末,干糝之,瘡口遂合,累用有效。須膿少欲生肌時用之。
一人年四十,發背,心脈洪數,勢危劇,經曰:痛癢瘡瘍,皆屬心火。脈洪數乃心火熾甚,心主血,心氣滯則血不流,故生癰也。其竹馬灸其穴是心脈所遊之地,急用隔蒜灸,以瀉心火,拔其毒,再用托裡消毒,愈。
一人發背,瘡頭甚多,腫硬色紫,不甚痛,不腐潰,以艾鋪患處灸之,更用大補藥,數日,死肉脫去而愈。
一人忽噁心,大椎骨甚癢,須臾臂不能舉,神思甚倦。此謂天疽,危病也。隔蒜灸,癢愈甚,乃明炙(著肉灸也。)五十壯癢止,旬日愈。《精要》云:灸有回生之功,信矣。
一人背毒,焮痛發熱,飲冷多汗,便秘譫語,以破棺丹二丸而寧。再以金銀花四劑而膿成,開之,更用托裡散,愈。
一太監發背,腫痛色紫,脈息沉數。良甫曰:脈數發熱而痛者,發於陽也。且瘡瘍赤甚則紫,火極似水也。詢知常服透骨丹半載,乃積溫成熱所致,遂以內疏黃連湯,再服稍半,更用排膿消毒藥,及豬蹄湯、太乙膏而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