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春甫

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八十 (1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八十 (19)

1. 腹癰

一人年逾三十,腹患癰腫,脈數喜冷。齊氏曰:瘡瘍腫起堅硬者,實也。河間曰:腫硬瞀悶,煩躁飲冷,邪在內也。用清涼飲倍加大黃,三帖稍緩;次以四物湯加芩連、梔子、木通,四劑而潰;更以十宣散,去參、耆、桂,加金銀花、天花粉。彼欲速效,自服溫補藥,肚腹遂腫,小便不利。仍用清涼飲,膿潰數碗,以托裡藥治之而愈。

一人腹癰焮痛,煩躁作嘔,脈實。河間曰:瘡瘍火屬,須分內外以治其本。又云:嘔噦心煩,腫硬瞀悶,或皮肉不變,脈沉而實,毒在內也。當疏其內以絕其源。用內疏黃連湯,利二三行,諸證悉去,更以連翹消毒散而愈。

一人腹癰,膿熟開遲脈微細,膿出後,瘡口微膿如蟹吐沫,此內潰透膜也。瘡瘍透膜十無一生,雖用大補亦不能救,此可為待膿自出之戒也。

一人腹內一塊,不時作痛,痛則不知人事,良久方蘇,諸藥不應,其脈沉細,非瘡也。河間云:失笑散治疝氣,及婦人血氣痛欲死,並效。與一服,痛去六七,再服而平。此藥治產後心腹絞痛及兒枕痛,尤妙。

一人素嗜酒色,小腹患腫毒,脈弱,微痛,欲求內消。予謂:當助胃壯氣,兼行經活血佐之,可消。彼欲速效,自用敗毒等藥,勢果盛,瘡不潰膿,飲食少思。兩月餘,復請診,脈愈弱,盜汗不止,聚腫不潰,肌寒肉冷,自汗色脫。此氣血俱虛,故不能發腫成膿,以十全大補湯三十餘服,膿成針之,反加煩躁脈大,此亡陽也,以聖愈湯三服,仍以蔥湯百服而愈。

白話文:

一人三十多歲,肚子長了癰腫,脈象快而喜歡冰冷的感覺。齊氏認為:瘡瘍腫起堅硬,是實證。河間認為:腫塊堅硬、意識模糊、煩躁想喝冷飲,這是邪氣在體內。所以用了清涼飲,加大黃的劑量,吃了三帖稍微緩解;接著用四物湯,加入黃芩、黃連、梔子、木通,吃了四帖後癰腫潰破;然後用十宣散,去掉人參、黃耆、肉桂,加入金銀花、天花粉。那人不求慎重,自己服用溫補藥,導致肚子更加腫脹,小便不順暢。又用清涼飲,膿液流出好幾碗,再用扶助正氣的藥治療而痊癒。

一人肚子癰腫發紅疼痛,煩躁想吐,脈象有力。河間認為:瘡瘍屬於火邪,要分清內外來治療根本。又說:想吐、心煩、腫塊堅硬、意識模糊,或者皮膚顏色不變,脈象沉而有力,這是毒邪在體內。應該疏通內裡,斷絕毒邪來源。所以用了內疏黃連湯,排便兩三次後,所有症狀都消失,再用連翹消毒散而痊癒。

一人肚子長癰,膿液成熟但遲遲不破,脈象微弱細小,膿液出來後,瘡口有少許膿液,像螃蟹吐泡沫一樣,這是膿液穿透了膜。瘡瘍穿透了膜,十個病人沒有一個能活下來,即使使用大補的藥也不能救治,這可以作為等待膿液自己出來的警惕。

一人肚子裡有一塊東西,不時疼痛,痛起來就失去意識,很久才甦醒,各種藥都沒有效果,脈象沉而細小,這不是瘡瘍。河間說:失笑散可以治療疝氣,以及婦女血氣疼痛到快要死掉的情況,效果都很好。給他服用一帖,疼痛減輕了六七成,再服一帖就痊癒了。這種藥治療產後心腹絞痛和胎盤位置不正引起的疼痛,效果尤其好。

一人平時喜歡喝酒和女色,小腹長了腫毒,脈象虛弱,輕微疼痛,想讓腫毒在體內消散。我認為:應該幫助他強壯脾胃之氣,同時活血化瘀,可以消腫。那人不求慎重,自己用敗毒之類的藥,結果病情更加嚴重,瘡瘍不潰破,飲食沒有胃口。過了兩個多月,又來求診,脈象更加虛弱,盜汗不止,腫塊聚集卻不潰破,肌肉發冷,身體虛弱,自汗且面色蒼白。這是氣血都虛弱,所以不能發腫形成膿液,用十全大補湯吃了三十多帖,膿液形成後用針刺破,反而更加煩躁,脈象也變得很大,這是陽氣虛脫的現象,用聖愈湯吃了三帖,再用蔥湯吃了上百帖才痊癒。

2. 疔瘡

脈浮數者,散之。脈沉實者,下之。表裡俱實,解表攻裡。

麻木大痛或不痛者,並灸之,更兼攻毒。

疔瘡,以其瘡形如丁蓋之狀也,多因肥甘過度,不慎房酒,以致邪毒蓄結,遂生疔瘡,經曰膏粱之變,足生大疔是也。亦有人患多汗滴入肉食而生,亦有誤食死牛馬而生,不可不慎。初生,頭凹腫痛,赤黃赤黑無復定色,便令煩躁悶亂,或憎寒頭痛,或嘔吐心逆者是也。急於艾炷灸之,若不覺痛,針瘡四邊皆令血出,以回瘡錠子從瘡口紝之,貼以膏藥,仍服五香連翹湯、漏蘆湯等疏下之為效。

針之不痛多血者,以猛火燒鐵針通赤,於瘡上烙之,令如焦炭,取痛為效,亦紝前錠子,貼以膏藥,經一二日,膿潰根出,服托裡散,依常療之。如針不痛,其人眼黑,或見火光者,不可治,此毒已入臟腑也。

一人足患,作膿,惡寒嘔吐,時發昏亂,脈浮數,明灸二十餘壯,始痛,以奪命丹一服,腫起,更以荊防敗毒散而愈。

一人左手臂患之,是日一臂麻木,次日半體皆然,神思昏潰,遂明灸二十餘壯,猶不痛,至百壯始痛,以奪命丹一服始腫起,更用神異膏及防風敗毒散而愈。

一人腳面生疔,形雖如粟,其毒甚大,宜峻利之藥攻之,因其怯弱,以隔蒜灸五十餘壯,癢止,再灸片時知痛,更貼膏藥,再以人參敗毒散一服,漸愈。至陰之下,道遠位僻,藥力難達,若用峻劑,則藥力未到,胃氣先傷,不如灸之為宜。

一人感風毒,面生疔十餘枚,腫痛脈數,服荊防敗毒散稍愈,尚可畏,更用奪命丹,一服而愈。

一婦六十,右耳下天容穴間一疔,其頭黑靨,四邊泡起,黃水時流,渾身麻木,發熱譫語,時時昏沉,六脈亂洪,用烏金散以汗之,就用鈹針刺瘡心不痛,周遭再刺十餘下,紫黑血出,方知疼痛,即將寸金錠子紝之瘡內,外用提疔子放瘡上,膏日貼護。次日汗後,精神微爽,卻用破棺丹下之,病即定,其瘡潰動,後用守效散貼塗,紅玉錠子紝之,八日疔出。

茲所謂審脈證,汗下之,間外治,次第如此,殊勝不察脈證,但見發熱譫語,便投下藥,或兼香竄之藥,遂至誤人遠矣。(世人多雲:是瘡不是瘡,且服五香連翹湯。然或中或否,致誤者多。

蓋不審形氣虛實,瘡毒淺深,發表攻裡,所因不同故也,此藥善於驅逐,又以五般香竄佐之,與漏蘆相間,大黃為佐,大黃入陽明、太陽,性能走不守,泄諸實熱,以其峻捷,故號將軍,雖各有參耆、漏蘆、甘草之補藥,寧免驅逐之禍乎!)

一人胸患,遍身麻木,脈數而實,急針,出惡血,更明灸數壯,始痛,服防風通聖散,得利而愈。

一夫人面生疔,腫焮痛甚,數日不潰,肺證俱實,治以荊防敗毒散,加芩連,稍愈。彼以為緩,乃服托裡散,一劑勢盛,痛極始悟。再服用涼膈散,二服痛減腫潰,又與連翹消毒散,十餘劑而愈。

一人唇生疔瘡以五日,腫硬脈數,煩躁喜冷,此胃經積熱所致。先以涼膈散,一服熱去五六;更與奪命丹,二粒腫退二三;再以荊防敗毒散,四劑而愈。

一人患之,發熱煩躁脈實,以清涼飲下之而愈。

一鄭氏舉家生疔,多在四肢,皆食死牛肉所致,刺去惡血,更服紫金丹,悉愈。

一人唇下生疔,脈證俱實,法宜下之,反用托裡,故口鼻流膿而死,是謂實實之禍也。

一老婦足大指患疔,甚痛,令灸之不從,專服敗毒藥,致真氣虛而邪氣愈實,竟不救。

蓋敗毒藥,雖能表散瘡毒,然而感有表裡,所發有輕重,體段有上下,所稟有虛實,豈可一概而用之耶?且至陰之下,藥力難到,專假藥力,則緩不及事,不若灸之為速,故下部患瘡,皆宜隔蒜灸之,不痛者,宜明灸之,及針疔四釁,去惡血,以奪命丹一粒入瘡頭孔內,仍以膏藥貼之。若患在手足,紅絲攻心腹者,就放絲盡處刺去惡血,宜服荊防敗毒散。

若絲近心腹者,宜挑破瘡頭,去惡水,以膏藥貼之。如麻木者,服奪命丹,如牙關緊急,或喉內患者,並宜噙一二丸。

疔瘡,丹溪用磁石為末,苦酒和封之,根即出。

又方,巴豆(十粒),大半夏(一粒),大附子(半個),蜣螂(一枚)

上各為末,用麝和,看瘡大小,以紙繩子圍瘡口,以藥泥上,用帛貼敷,時換新藥,以瘥為度,活人甚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