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十二 (3)
卷之十二 (3)
1. 藥方
上咀,姜三片,水煎服。氣血虛加人參、黃耆;嗽加五味、阿膠;痰加栝蔞、貝母;吐血加丹皮、藕節;骨蒸熱加地骨皮。
(《直指》)黃芩湯,治心肺蘊熱,口瘡咽痛,膈悶,小便淋濁不利。
澤瀉,梔子仁,黃芩,麥門冬(去心),木通,生地黃,黃連,甘草(各等分),
上每服一兩,水二盞,姜三片,煎一盞,食前溫服。
桂苓甘露飲(方見霍亂門),治胃受濕熱,頭痛,身熱,煩渴,吐瀉,口乾。
紫雪,治內外煩熱不解,口中生瘡,狂易叫走,解諸熱毒、藥毒、邪熱,小兒驚癇百病。
黃金(百兩),寒水石,磁石,石膏,滑石(各三斤),以上五味,用水一石,煮至四斗,去渣,入下項藥:
炙甘草(半分),羚羊角(屑),犀角(屑),青木香,沉香(各五錢),丁香(一兩),升麻,玄參(並銼細末,各一斤),以上再煮至一斗五升,入下項藥:
硝石(四升,芒硝亦得,每升得七兩七錢半),朴硝(提淨者十斤),以上入前藥汁中,微火熬,柳枝不住手攪。候有七升,投放水盆中半日,欲凝,入下項藥攪令勻:硃砂(研,三兩),麝香(當門子,一兩二錢),
上藥成霜雪紫色,每服一錢或二錢,冷水調下,大人小兒臨時以意加減,並食後服。
大金花丸,治中外諸熱,寢汗咬牙,睡語驚悸,溺血淋秘,咳血衄血,瘦弱,頭痛,骨蒸,肺痿,勞嗽,去大黃加梔子,名梔子金花丸。
黃連,黃柏,黃芩,大黃,梔子(等分),
上為細末,滴水丸,小豆大。每服三十丸,涼水下。
(《御藥》)神芎丸,治一切熱證,常服除痰消飲,清頭,自利咽膈,能令遍身結滯宣通,氣利而愈。神強,體健,省病。
大黃,黃芩(各二兩),牽牛,滑石(各四兩),黃連,薄荷,川芎(各半兩),
上為末,滴水丸,小豆大,溫水下三十丸。
當歸龍薈丸,治腎水陰氣,風熱濕積,時發驚悸,筋惕搐搦,神志不能,榮衛壅滯,頭目昏眩,肌肉瞤瘛,咽嗢,胸膈不利,腸胃燥澀,躁擾狂越,罵詈驚駭,火熱等證。
當歸,龍膽草,大梔子,黃連,黃柏(各一兩),青黛(五錢),木香(一錢),麝香(五分),黃芩(一兩),大黃,蘆薈(各五錢),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小豆大。每服三十丸,薑湯送下。
瓜蒂散,三聖散(二方並見風門。)
上治一切風熱、積熱或火熾者。寸口脈滑而有力,胸中實滿,煩冤氣上而不化,面赤痰盛,罵詈驚駭,並宜吐之。
調胃承氣湯(瀉胃火。),當歸承氣湯(瀉脾胃肝火,二方並見傷寒門。)
白話文:
藥方
將藥材磨碎,加入三片生薑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如果氣血虛弱,可以加入人參、黃耆;如果咳嗽,可以加入五味子、阿膠;如果有痰,可以加入瓜蔞、貝母;如果吐血,可以加入丹皮、藕節;如果骨蒸發熱,可以加入地骨皮。
(出自《直指》)黃芩湯:治療心肺有熱,導致口瘡、咽喉疼痛、胸膈悶脹、小便淋漓不暢等症狀。
藥材:澤瀉、梔子仁、黃芩、麥門冬(去心)、木通、生地黃、黃連、甘草(各等分)。 每服用一兩藥材,加兩碗水、三片生薑,煎煮至剩下一碗,飯前溫服。
桂苓甘露飲(藥方見霍亂門):治療胃部受濕熱侵擾,導致頭痛、發熱、煩渴、嘔吐腹瀉、口乾等症狀。
紫雪:治療內外煩熱無法解除、口中生瘡、精神狂躁不安、胡言亂語,能解各種熱毒、藥毒、邪熱,也能治療兒童驚癇等各種疾病。
藥材:黃金(一百兩)、寒水石、磁石、石膏、滑石(各三斤)。先將這五種藥材加一石水煮至剩四斗,濾去藥渣,再加入以下藥材: 炙甘草(半分)、羚羊角(磨成粉)、犀角(磨成粉)、青木香、沉香(各五錢)、丁香(一兩)、升麻、玄參(切細磨成粉,各一斤)。再將上述藥材煮至剩下一斗五升,加入以下藥材: 硝石(四升,芒硝也可,每升約得七兩七錢半)、朴硝(提純者十斤)。將以上藥材加入先前的藥汁中,用小火熬煮,並用柳枝不停攪拌,煮至剩下七升時,倒入水盆中靜置半日,待其快要凝固時,加入以下藥材攪拌均勻: 硃砂(磨成粉,三兩)、麝香(當門子,一兩二錢)。 藥材製成後呈現霜雪般的紫色。每次服用一錢或二錢,用冷水調服,大人小孩可根據情況增減劑量,皆於飯後服用。
大金花丸:治療內外各種熱症,如睡覺時盜汗、磨牙、說夢話、驚悸、小便帶血、小便困難、咳血、流鼻血、身體消瘦、頭痛、骨蒸、肺痿、勞嗽等症狀。若去除大黃,加入梔子,則改名為梔子金花丸。
藥材:黃連、黃柏、黃芩、大黃、梔子(等分)。 將藥材磨成細粉,加水製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涼水送服。
(出自《御藥》)神芎丸:治療各種熱症,經常服用能去除痰液、消除飲邪、使頭腦清醒、大小便通暢、舒暢咽喉、疏通全身的阻塞,使氣血暢通而痊癒,增強精神、強健身體、減少疾病。
藥材:大黃、黃芩(各二兩)、牽牛、滑石(各四兩)、黃連、薄荷、川芎(各半兩)。 將藥材磨成細粉,加水製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溫水送服。
當歸龍薈丸:治療腎陰虧虛、風熱濕邪積聚所引起的疾病,如時常發生的驚悸、筋脈抽搐、精神錯亂、營衛不和、頭暈目眩、肌肉跳動、咽喉不適、胸膈不暢、腸胃乾燥、煩躁不安、狂躁喊叫、驚嚇恐懼、火熱等症狀。
藥材:當歸、龍膽草、大梔子、黃連、黃柏(各一兩)、青黛(五錢)、木香(一錢)、麝香(五分)、黃芩(一兩)、大黃、蘆薈(各五錢)。 將藥材磨成細粉,用蜂蜜煉製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生薑湯送服。
瓜蒂散、三聖散(這兩種藥方都見於風病門)。
以上藥方治療各種風熱、積熱或火氣旺盛的症狀。如果寸口脈象滑而有力,胸中感覺脹滿,煩躁不安,氣往上衝無法疏導,面色發紅,痰液過多,大聲叫罵,受到驚嚇,都適合用此方催吐。
調胃承氣湯(瀉胃火)、當歸承氣湯(瀉脾胃肝火,這兩種藥方都見於傷寒門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