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春甫

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八十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八十 (7)

1. 蜞針法

其法取大活蜞二三枚,先以竹節無底者二寸高許安瘡頭上,少注水於其竹中,放蜞入,任吮其瘡血,出,蜞亦飽脹而死。瘡去惡血,亦漸輕愈,隨用藥治之。有云:蜞針吮血,可施於輕小證候,若積毒在臟腑,徒竭其血於外,無益。(愚謂雖用蜞針,仍須按證施藥,則內外兼治亦可已矣。

若云徒竭其血於無益,斯言過唉。毒為積血而成,今吮去其惡血,亦驅其毒之一端也。)

白話文:

這種方法是取兩三隻活的大水蛭,先用一個沒有底的竹筒,大約兩寸高,放在瘡的上方,在竹筒裡稍微注入一點水,把水蛭放進去,任由水蛭吸吮瘡裡的血,吸飽後水蛭會脹大而死。這樣可以讓瘡排出惡血,病況也會漸漸減輕好轉,然後再用藥治療。有人說:水蛭吸血,可以用於較輕微的病症,如果毒素累積在內臟,只是吸取體表的血,是沒有幫助的。(我認為即使用水蛭吸血,還是要根據病情用藥,這樣內外兼治,病才能好。

如果說只是吸取血液沒有幫助,這就說得太過了。毒素是由積血形成的,現在吸取那些惡血,也是驅除毒素的一種方法。)

2. 附子餅灸法

附子為末,唾津和為餅,如三錢厚,安瘡上,以艾炷灸之,漏大炷大,漏小炷小,但灸令微熱,不可令痛,干則易之,如咽則止,來日如前再灸,直至肉平為效,仍用前補藥作膏貼之。

白話文:

將附子磨成粉末,用口水調和成餅狀,約三錢厚,敷在瘡口上,再用艾絨作成的艾炷在餅上施灸。艾炷的大小根據瘡口的大小調整,瘡口大就用大的艾炷,瘡口小就用小的艾炷。施灸時只要讓患處感覺到微微發熱就好,不可以感到疼痛。如果藥餅乾了就要更換,如果感到嚥下藥味就停止施灸。隔天再按照同樣的方法施灸,一直到瘡口的肉長平為止。之後,再用之前的補藥做成藥膏貼在瘡口上。

3. 豆豉餅灸法

豆豉餅專治發背,已潰未潰。用江西淡豆豉為末,唾津和作餅,置患處灸之,餅乾,再用唾津和之。瘡大用水和,搗成硬泥,依瘡大小作餅子,厚三分,如已有瘡孔,勿覆孔上,四布豉餅列艾其上灸之,使微熱,勿令破肉,如熱痛,急易之,日灸三度,先有瘡孔者,孔出汗即瘥。

白話文:

豆豉餅這種方法專門治療發背,無論是已經潰爛或是還沒潰爛的都適用。將江西的淡豆豉磨成粉末,用口水混合做成餅狀,放在患處進行艾灸。如果餅乾了,就再用口水混合濕潤。如果瘡比較大,就用水混合豆豉粉,搗成硬泥,根據瘡的大小做成厚度約三分的餅子。如果已經有瘡孔,不要把餅蓋在孔上,而是把豆豉餅鋪在瘡的周圍,然後在餅上放艾草進行艾灸,讓患處感覺微微發熱就好,不要讓皮膚破皮。如果感覺太熱或疼痛,就要立刻更換。每天艾灸三次。如果原本就有瘡孔,只要孔中有汗液排出,病就會好轉。

4. 八味丸治驗

人有不耐勞,不能食冷,或飲食作脹,大便不實,或口舌常破,生瘡,服涼藥愈盛,盜汗不止,小便頻數,腰腿無力,或咽津,或呼吸覺冷氣入腹,或陰囊濕癢,或手足冷,或面白,或黧黑,或畏寒短氣。以上諸證,皆屬腎虛,非附子不可治。

白話文:

有些人身體虛弱,不耐勞累,不能吃冷的食物,或者吃東西容易腹脹,大便不成形,或者經常口舌潰破、長瘡,吃了涼性藥反而更嚴重,盜汗不止,小便次數頻繁,腰腿沒力氣,有時會吞口水,或者感覺呼吸時有冷氣進入腹部,或者陰囊潮濕發癢,或者手腳冰冷,或者臉色蒼白,或者臉色黯黑,或者怕冷、氣短。以上這些症狀,都屬於腎虛,必須用附子才能治療。

5. 論金銀花酒

金銀花生取藤葉一把,瓷器內爛研,入白酒少許調和,稀稠得宜,塗敷四圍,中心留口,以泄毒氣。又法:取藤五兩,木杵捶碎,生甘草節一兩,二味以水二碗,用砂瓶,文武火煎至一碗,入無灰酒一碗,再熬十數沸,去渣,分三服,渣敷患處,一日夜吃盡,病熱重,日夜兩劑,服至大小便通利,藥力到矣。或用乾者,終不及生者力大效速。

或只用藤五六兩,搗爛,入熱酒一鍾,絞取汁酒溫服,渣罨患處,四五服而平。此藤延蔓附樹或園圃牆垣之上,藤方而紫,葉似薜荔而清,三月間,花微香,蒂帶黃色,花初開色白,經一二日色黃,故又名金銀花,又名鷺鷀藤,又名金釵股,又名老翁須,因藤左纏,又名左纏藤,凌冬不調,又名忍冬,在處有之。

治癰疽發背,乳癰初發,便當服此,不問疽生何處,皆有奇效。兼麥飯石膏、神異膏貼之尤效。

白話文:

金銀花酒的做法:

取一把金銀花的藤和葉,在瓷器中搗爛研磨,加入少許白酒調和,稀稠度適中,然後塗抹在患處四周,中心留個開口,用來散發毒氣。

另一種做法是:取金銀花藤五兩,用木杵搗碎,加入生甘草節一兩,將這兩味藥材放入砂鍋中,加入兩碗水,用文火和武火煎煮至剩下一碗,再加入一碗無灰酒,繼續熬煮十幾沸,濾掉藥渣,分三次服用,藥渣則敷在患處。一天一夜把藥都用完。如果病情嚴重,發熱厲害,可以一天一夜服用兩劑,直到大小便通暢,就表示藥力發揮作用了。如果用的是乾的金銀花,藥效和速度都不如新鮮的。

或者,也可以只用金銀花藤五六兩,搗爛後加入一盅熱酒,絞取汁液溫服,藥渣敷在患處,服用四五次就會痊癒。這種藤蔓攀附在樹木或庭院牆壁上,藤莖是方形的,呈紫色,葉子像薜荔但更清秀。三月開花,有淡淡的香氣,花蒂帶黃色,剛開時花是白色的,過一兩天變成黃色,所以又叫金銀花。它還有其他別名,像是鷺鷀藤、金釵股、老翁須。因為藤蔓是向左纏繞的,所以又叫左纏藤。它能忍受寒冬而不凋零,所以又叫忍冬,到處都能找到。

用金銀花酒可以治療癰疽、發背、乳癰等剛開始發作的病症,無論癰疽生在哪個部位,都有奇效。如果能同時使用麥飯石膏、神異膏等外用藥貼,效果會更好。

6. 論槐花酒

槐花酒:槐花四五兩,炒微黃,乘熱入酒二鍾,煎十餘沸,去渣熱服。未成者二三服,已成者一二服。一人髀患毒痛甚,服消毒藥不減,飲槐花酒一服,勢隨大退,再服托裡消毒藥而愈。

一人發背十餘日,勢危脈大,先飲槐花酒二服,殺其勢退,再服敗毒散二劑,托裡藥數劑,漸潰,又用桑柴灰灸患處,每日灸良久,仍以膏藥貼之,灸至數次,膿潰腐脫,以托裡藥加白朮、陳皮,月餘而愈。一人肩疽,脈數,用槐花酒一服,勢頓退,更以金銀花、黃耆、甘草,十餘服而平。

大抵腫毒,非用蒜灸及飲槐花酒,先去其毒,雖托裡諸藥,其效未必甚速,但胃寒人不宜過劑。

白話文:

槐花酒:

將槐花四到五兩,用小火炒到稍微變黃,趁熱放入二盅酒中,煎煮十幾次沸騰,濾掉藥渣後趁熱喝下。病症還沒形成的人,喝兩三次;已經形成的,喝一兩次。

曾經有個人,大腿長了毒瘡,疼痛劇烈,吃了消炎藥效果不佳,喝了一服槐花酒後,病情明顯消退,再吃托裡排毒的藥就痊癒了。

另一個人背部長了疔瘡十多天,情況危急,脈象強大,先喝了兩服槐花酒,壓制住病情,接著吃了兩劑敗毒散,再吃幾劑托裡藥,疔瘡慢慢潰爛,又用桑樹柴灰在患處熱敷,每天敷很久,再貼上膏藥,敷了幾次,膿液排出,腐肉脫落,最後用托裡藥加上白朮、陳皮,一個多月就好了。還有一人肩膀長了膿瘡,脈搏跳動很快,用了一服槐花酒,病情立刻消退,再吃十幾服金銀花、黃耆、甘草,就痊癒了。

總的來說,腫毒如果不用蒜灸或是喝槐花酒,先去除毒性,即使服用其他托裡藥,效果也不會很快。但是腸胃虛寒的人不宜過量服用。

7. 論十六味流氣飲治無名惡腫癰疸

丹溪曰:夫十六味流氣飲,乃表裡氣血藥也,復以疏風助陽之藥參入,非脈之洪緩沉遲緊細者不宜用,諸家往往不分經絡脈證,不俱時宜,但云消毒化毒,又云不退加補氣血藥,此又使人不能無疑也。

白話文:

朱丹溪說:這個十六味流氣飲,實際上是內外兼顧、調理氣血的藥方。它又加入了一些疏散風邪、輔助陽氣的藥材,所以不是脈象洪大、緩和、沉靜、遲緩、緊繃或細微的人,都不適合使用。很多醫家常常不區分經絡和脈象的變化,也不考慮病情的時機,只說這個方子可以解毒消腫,或者說如果腫塊不消退就應該加補氣血的藥,這樣反而讓人心生疑慮啊。

8. 論十宣散

經曰:諸痛癢瘡瘍,皆屬心火,言其當也。如瘡盛形羸,邪高痛下,始熱終寒,此反常也,故當察時宜而權治,可收十全之功。此表裡血氣之藥,若用於乳癰疽初發,或已發,或內托,或身倦惡寒熱少,或脈緩澀,或弦,或緊細,宜用之。散風寒以助陽,乃始熱終寒之變也。若施於積熱焮毒,更不分經絡時宜,不能不無懼也。

丹溪曰:《精要》謂治未成者速散,已成者速潰,若用於輕小證侯與冬月時令,盡有內托之功,冬月腫瘍用之,亦可轉重就輕,移深於淺。夏潰瘍用之,其桂樸之溫散,佐以防風、白芷,雖有參耆,亦難倚仗。世人用此,不問是癰是疽,是冬是夏,無經絡,無前後,如言人騎瞎馬,半夜臨深池,危哉!又曰:燥血瀉氣藥太多,涉虛者勿輕用。一士背臀腿節次生疽,率用五香連翹湯、十宣散,致不救。

一人年六十,好酒肉,背疽,與參膏十五六斤而愈,若用十宣,能保無危?

白話文:

醫書上說:「各種疼痛、搔癢、瘡瘍,都屬於心火旺盛引起的。」這句話說得有道理。但如果瘡瘍很嚴重,身體卻很虛弱,病邪高漲而疼痛卻在下部,一開始發熱後來卻轉為寒冷,這就屬於反常現象,因此應當觀察當時的情況,權衡治療方法,才能達到十全的功效。

這個藥方是針對表裡血氣的,如果用在乳癰、疔瘡初發或已發作,或者用來幫助瘡瘍向外排出,或者身體疲倦、怕冷發熱較少,或脈象緩慢澀滯,或脈象弦細、緊細時,都適合使用。它可以驅散風寒、幫助陽氣,這也是針對一開始發熱後來轉為寒冷的變化。但如果用在積熱焮毒的病症上,又不分經絡和時令,那就不能不令人擔心了。

朱丹溪說:「《精要》裡提到,治療未成形的瘡瘍要快速疏散,已成形的要快速使它潰爛。」如果把這個藥方用在輕微的小病症或冬季時,的確有幫助瘡瘍向外排出的功效。冬天腫瘍使用這個藥方,也可以將嚴重的病症轉輕,從深處轉到淺處。但夏天治療潰瘍,即使配伍溫散的桂枝、厚朴,加上防風、白芷,即使有參、耆等補氣藥,效果也很有限。現在的人使用這個藥方,不論是癰還是疽,不論是冬天還是夏天,不分經絡,也不考慮發病的前後,就像人騎著瞎馬,半夜走到深水池邊一樣危險啊!他又說:「燥血瀉氣的藥太多,對於體質虛弱的人不要輕易使用。」有一個人背部、臀部、腿部接連長了疽,都用五香連翹湯和十宣散治療,結果導致死亡。

另一個人六十歲,愛喝酒吃肉,背部生了疽,給他吃了十五六斤的人參膏就痊癒了。如果用十宣散,能保證不會有危險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