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八十 (3)
卷之八十 (3)
1. 潰瘍治法
膿熟不潰者,陽氣虛也,宜補之。(聖愈湯是也。)瘀肉不腐者,宜大補陽氣。(參耆、歸術是也。)更以桑柴火灸之,膿清不斂者,氣血俱虛,宜大補。(八珍湯是也。)潰後食少不睡,或發熱者,虛也,宜補之。(內補黃耆湯。)倦怠懶言,食少不睡者,虛也,宜補之。
(黃耆人參湯。)寒氣襲於瘡口,不斂或陷下不斂者,溫補之。(十全大補湯。)脈大無力或微澀,而肌肉遲生者,氣血俱虛也,峻補之。(十全大補湯。)出血或膿多,煩躁不眠者,乃亡陽也,急補之。膿多或清者,氣血俱虛也,宜峻補之。右關脈弱而肌肉遲生者,宜健脾胃。
(六君子湯是也。)膿清,補之不應,及不痛,或木悶及硬堅者,俱不治。
白話文:
如果瘡瘍的膿已經成熟卻沒有潰破,這是因為體內陽氣虛弱,應該補益陽氣。(可以用聖愈湯來治療。)如果瘀血形成的壞死組織沒有腐爛,應該大力補益陽氣。(可以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等藥材。)也可以用桑樹枝燒的火來灸患處。如果膿液清稀、傷口無法癒合,這是因為氣血都虛弱,應該大力補益。(可以用八珍湯來治療。)潰瘍之後如果食慾不佳、睡不好,或者發燒,都是虛弱的表現,應該補益。(可以用內補黃耆湯。)如果感到疲倦、懶得說話、食慾不佳、睡不好,也是虛弱的表現,應該補益。(可以用黃耆人參湯。)如果寒氣侵襲傷口,導致傷口無法癒合,或者傷口凹陷難以癒合,應該用溫補的方式治療。(可以用十全大補湯。)如果脈象呈現洪大無力或微弱澀滯,而且肌肉生長遲緩,這是因為氣血都虛弱,應該用強力的補益藥物治療。(可以用十全大補湯。)如果出血或膿液過多,導致煩躁不安、失眠,這是因為陽氣耗散,應該趕快補益。如果膿液多而清稀,也是因為氣血虛弱,應該用強力的補益藥物治療。如果右關脈虛弱,而且肌肉生長遲緩,應該健脾胃。(可以用六君子湯來治療。)如果膿液清稀,補益後卻沒有效果,或者不覺得疼痛,或者患處麻木、僵硬,都表示病情嚴重,難以治癒。
2. 潰瘍作痛
膿出而反痛者,虛也,宜補之。膿潰之後,脈澀、遲、緩者易愈,以其有胃氣故也。脈細而沉、時直者,裡虛,欲變證也。若痛尚未痊,洪、滑、粗、散者,難療,以正氣虛邪氣實也。脈數、虛而痛者,屬陰火,宜滋陰。(托裡散加地黃。)脈數實而痛者,邪氣實也,宜泄之。
脈實便秘而痛者,邪在內也,宜下之。(清涼飲)。脈澀而痛者,氣血虛寒也,溫補之。(定痛托裡散。)若有膿為脂膜間膈不出,或作脹痛者,宜用針引之,或用利刀剪之。腐肉堵塞者,去之。
白話文:
潰瘍流膿後反而更痛,這是身體虛弱的表現,應該用補益的方法來治療。潰瘍流膿後,如果脈象呈現澀、遲、緩的狀況,表示容易痊癒,因為這代表身體的胃氣還足夠。如果脈象細而沉,且有時會變得直挺,這表示體內虛弱,病情可能會變化。如果潰瘍還沒好,且脈象呈現洪大、滑動、粗糙、散亂的狀況,這就難以治療,因為表示身體的正氣虛弱,邪氣卻很強盛。脈象呈現快速、虛弱且伴隨疼痛,這屬於陰虛火旺,應該用滋陰的方式來治療(可以使用托裡散加上地黃)。脈象呈現快速、有力且伴隨疼痛,這是邪氣很盛的表現,應該用疏泄的方法來治療。
如果脈象呈現有力、且伴隨便秘和疼痛,這是邪氣在體內的表現,應該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(可以使用清涼飲)。如果脈象呈現澀滯、且伴隨疼痛,這是氣血虛寒的表現,應該用溫補的方式來治療(可以使用定痛托裡散)。如果潰瘍有膿,卻被脂肪膜隔住無法排出,或者產生脹痛,應該用針刺引流,或者用鋒利的刀剪開。如果有腐爛的肉堵塞,應該清除掉。
3. 潰瘍發熱
脈浮或弱,而熱或惡寒者,陽氣虛也,宜補氣。(補中益氣湯。)脈澀而有熱者,血虛也,宜補血。(四物湯、人參養榮湯之類是也。)午前熱者,補氣為主,(四君子湯之類。)午後熱者,補血為主。四物湯。脈浮數,發熱而痛者,邪在表也,宜散之;脈沉數、發熱而痛者,在內也,宜下之。
東垣云:發熱惡熱,大渴不止,煩躁肌熱,不欲近衣,脈洪大,按之無力,或目痛鼻乾者,非白虎湯證也,此血虛發熱,宜當歸補血湯。又有火鬱而熱者,如不能食而熱,自汗氣短者,虛也,宜以甘寒之劑,瀉熱補氣;如能食而熱,口苦幹燥,大便難者,以辛苦大寒之劑下之,以泄火補水。
瘡瘍膿血大泄,當大補氣血為先,雖有他證,以末治之。
凡癰大潰,發熱惡寒,皆屬氣血虛甚。若左手脈不足者,補血藥多於補氣藥,右手脈不足者,補氣藥多於補血藥。切不可發表。
白話文:
如果脈象摸起來是浮在表面或是虛弱無力,同時又發熱或感到怕冷,這是陽氣虛弱的表現,應該要補氣。(可以考慮使用補中益氣湯。)如果脈象摸起來是澀滯不順,同時又有發熱,這是血虛的表現,應該要補血。(可以使用四物湯、人參養榮湯之類的藥方。)如果是上午發熱,應該以補氣為主(可以使用四君子湯之類的藥方),如果是下午發熱,應該以補血為主(可以使用四物湯)。脈象是浮而快速,同時發熱且有疼痛,這是邪氣在表,應該用發散的方式來治療;脈象是沉而快速,同時發熱且有疼痛,這是邪氣在裡,應該用瀉下的方式來治療。
李東垣說:發熱且怕熱,口渴不止,心煩意亂,肌肉發熱,不想穿衣服,脈象洪大,但按下去卻感覺無力,或是眼睛痛、鼻子乾燥,這不是白虎湯證,這是血虛發熱,應該使用當歸補血湯。另外,還有因為火氣鬱積而發熱的情況,例如如果食慾不振而發熱,同時有自汗、氣短,這是虛症,應該用甘涼的藥方,來瀉熱並補氣;如果食慾尚可但發熱,同時有口苦、口乾舌燥、大便困難,應該用辛苦大寒的藥方來瀉火,並補充體內的水分。
瘡瘍化膿流出大量膿血時,應該先以大補氣血為主,即使有其他症狀,也要先處理好氣血問題。
凡是癰瘡大面積潰爛時,出現發熱、怕冷的情況,都屬於氣血虛弱到極點。如果左手脈象不足,補血的藥物應該多於補氣的藥物;如果右手脈象不足,補氣的藥物應該多於補血的藥物。絕對不可以發散。
4. 癰疽脈狀
浮脈主表證,浮數之脈應發熱不發熱,反惡寒,癰疽也。
脈洪主血實,積熱腫瘍。洪大則瘡勢進,膿未成,宜下。潰膿後洪大,難治,若自利者,不救。
滑脈主熱、主虛,膿未潰者主內消,膿潰後宜托裡,所謂始為熱,終為虛也。數脈主熱。仲景曰:數脈不時見,主生惡瘡。又曰:肺脈俱數則生瘡,諸瘡脈洪數,里欲有膿結也。
散脈,膿潰後煩滿,尚未全退,其脈洪、滑、粗、散難治,以正氣虛,邪氣實也。又曰:肢體沉重,肺脈大則斃,謂浮散也。
芤脈主血氣虛,膿潰後見之,易治。
牢脈按之實,大而弦,且浮且沉,而有堅實之意,瘰癧、結核得之,不可內消。
實脈,久病虛人得此最忌,瘡疽得此,宜急下之,以邪氣與臟腑俱實故也。
弦脈、浮弦不時見,為飲、為痛,主寒、主虛,弦洪相搏,外緊內熱,欲發瘡疽。
緊脈主痛,瘡腫得之,氣血沉澀。
澀主氣澀血虛,膿潰後得之,妨。
短脈,諸病脈短難治,瘡腫脈短,真氣短也。
細脈主亡陽,陽氣衰也。瘡腫脈來細而沉、時直者,裡虛,欲變證也。
微脈主虛,真氣復者生,邪氣勝者危。凡瘡腫潰後脈微而至勻者,當自差。
遲脈,痼疾得之則善,若新病得之,主氣血虛憊,潰後得遲脈,必自痊。
緩脈見於瘡腫潰後,皆易愈。
沉脈,水氣得之為逆,瘡瘍後得之,邪氣深。
虛脈為血氣不足也,腫瘍得之,宜托裡、和氣、養血是也。
濡脈主氣血俱虛,瘡腫得之,宜補虛、托裡、排膿。
弱脈主虛,形氣不足。大抵瘡家得沉、遲、濡、弱之脈,皆宜托裡,而從補法也。
促脈主熱蓄於裡,下之則和。瘡脈促,宜急下之。
代脈,諸病見之不祥,瘡瘍促、結亦難治,況代脈乎!
動脈,動於陽,陽虛發厥,動於陰,陰虛發熱。
白話文:
浮脈表示身體表層有問題,如果脈象是浮而快的,照理說應該發燒,但反而怕冷,這就是癰疽。
洪脈表示血氣旺盛,體內有積熱導致腫脹。如果脈象洪大,表示瘡勢正在發展,膿還沒形成,應該要用瀉下的方法。如果膿已潰破,脈象仍然洪大,就表示病情難以治療,如果還伴隨腹瀉,就沒救了。
滑脈表示體內有熱,也可能表示身體虛弱,如果膿還沒破,表示膿會自己消散在體內,如果膿已破,則應該用補益的方式幫助身體恢復,也就是說,剛開始是熱症,最後轉為虛症。數脈表示體內有熱。張仲景說:「數脈不時出現,表示會長惡瘡。」又說:「肺脈呈現數脈,就會長瘡,各種瘡瘍的脈象是洪數,表示體內有膿要形成。」
散脈,表示膿破後雖然煩躁,但還沒完全消退,如果脈象呈現洪、滑、粗、散,就難以治療,因為正氣虛弱,邪氣卻很旺盛。又說:「身體沉重,肺脈呈現大而散的脈象,就表示生命危險。」
芤脈表示氣血虛弱,膿破後出現這種脈象,比較容易治療。
牢脈按下去感覺很實,又大又硬,而且浮沉不定,但總體感覺是堅硬的,如果患有瘰癧或結核,出現這種脈象,表示無法用藥物使其消散。
實脈,久病體虛的人出現這種脈象最為不妙,如果瘡瘍出現這種脈象,應該要趕快用瀉下的方法,因為邪氣和臟腑都呈現實證。
弦脈,浮弦脈不時出現,表示體內有飲邪或疼痛,可能是寒症或虛症,如果弦脈和洪脈互相搏動,表示體外緊繃,體內發熱,可能要長瘡瘍。
緊脈表示疼痛,如果瘡腫出現這種脈象,表示氣血運行不順暢。
澀脈表示氣虛血少,如果膿破後出現這種脈象,表示病情不佳。
短脈,各種疾病的脈象呈現短促都難以治療,如果瘡腫出現短脈,表示身體真氣不足。
細脈表示陽氣衰竭,如果瘡腫的脈象呈現細而沉,時而有力,表示體內虛弱,病情可能惡化。
微脈表示身體虛弱,如果真氣恢復,表示可以痊癒,如果邪氣旺盛,表示病情危險。一般來說,如果瘡腫潰破後,脈象微弱但均勻,表示快要痊癒。
遲脈,如果慢性疾病出現遲脈是好的現象,但如果是新發的疾病出現遲脈,表示氣血虛弱,膿破後出現遲脈,表示身體快要痊癒。
緩脈出現在瘡腫潰破後,都比較容易痊癒。
沉脈,如果體內有水邪,出現沉脈是不好的現象,如果瘡瘍後出現沉脈,表示邪氣深入體內。
虛脈表示氣血不足,如果腫瘍出現這種脈象,應該用補益、調和氣血、養血的方式治療。
濡脈表示氣血都虛弱,如果瘡腫出現這種脈象,應該補虛、托毒、排膿。
弱脈表示身體虛弱,體內氣不足。總的來說,瘡瘍患者如果出現沉、遲、濡、弱這些脈象,都應該用補益的方式來幫助身體恢復。
促脈表示熱積在體內,用瀉下的方法可以調和。如果瘡瘍的脈象是促脈,應該趕快用瀉下的方法。
代脈,各種疾病出現這種脈象都不吉祥,如果瘡瘍出現促脈或結脈就難以治療,更何況是代脈!
動脈,動在陽位,表示陽氣虛弱而昏厥,動在陰位,表示陰虛發熱。
5. 治瘡瘍脈狀
身重脈緩,濕重除濕。身熱脈大、心燥、發熱、腫瘍、乍來乍去,除熱。諸痛眩運動搖、脈弦者,去風。脈澀,氣滯、燥渴亡津液。脈澀,瀉氣補血。寒勝則浮,食不入、便溺多、惡寒、脈緊細,瀉寒水。數脈時見,必生惡瘡。諸浮數脈,應發熱反灑淅惡寒,若有痛處,當發癰疽。
脈滑而數,滑則為寒,數則為熱,滑為榮,數為衛,榮相逢,則結為癰,熱之所過,則為癰膿。
東垣曰:瘡瘍憑脈。今世外科,只視瘡形,並不察脈,所以不辨虛實,而誤人者多矣。
白話文:
身體感覺沉重,脈搏緩慢,這是體內濕氣太重,要去除濕氣。身體發熱,脈搏強大,感到心煩意亂,發燒,腫瘤時好時壞,這是體內有熱,要去除熱邪。各種疼痛、頭暈、身體搖晃,脈搏像弓弦一樣繃緊,這是有風邪,要去除風邪。脈搏運行不暢,表示氣機不順暢、身體乾燥口渴,津液不足。脈搏運行不暢,要疏通氣機並補充血液。如果寒邪過盛,脈搏會浮在表面,並且會出現吃不下飯、大小便次數多、怕冷、脈搏繃緊細小的症狀,要去除體內寒水。如果脈搏頻率加快,有時出現,表示容易長惡瘡。各種浮在表面又頻率加快的脈象,應該會有發燒卻又怕冷的症狀,如果身體有疼痛的地方,很可能會長癰疽。
脈搏滑順且頻率快,滑脈表示體內有寒,快脈表示體內有熱。滑脈是營養(榮氣)的表現,快脈是防禦(衛氣)的表現。榮氣和衛氣相遇,就會結成癰,熱邪所過的地方,就會形成癰膿。
李東垣說:瘡瘍的診斷要依據脈象。現在的外科醫生,只看瘡瘍的形狀,卻不診察脈象,所以無法分辨虛實,因此造成很多誤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