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八十 (4)
卷之八十 (4)
1. 瘡瘍五善七惡
醫瘡,概舉五善七惡,此特謂腸胃之內,臟腑瘡疽之證也,發背、腦疽,別有善惡,載之於後。
五善者:動息自寧,飲食知味,為一善;大小便調,為二善;膿潰腫消,水鮮不臭,為三善;神彩精明,語聲清亮,為四善;體氣平和,為五善。七惡:煩躁時嗽,腹痛渴甚,或泄利無度,或小便如淋,一惡也;膿血既潰,腫焮尤甚,膿色敗臭,痛不可近,二惡也;目視不正,黑睛緊小,白睛青赤,瞳子上看,三惡也;喘粗短氣,恍惚嗜臥,四惡也,肩背不便,四肢沉重,五惡也,不能服藥,食不下,不知味,六惡也;聲嘶色敗,唇鼻青赤,面目四肢浮腫,七惡也。
白話文:
治疗疮疡,一般来说可分为五善七恶,这里特指肠胃内部、脏腑疮疽的症状。发背、脑疽,则另有善恶,会在后面说明。
五善是指:呼吸自然平稳,饮食能够品尝出味道,为一善;大小便正常,为二善;脓液溃出肿胀消退,液体新鲜无臭,为三善;精神清明,说话声音清亮,为四善;身体气血平和,为五善。
七恶是指:烦躁不安,时常咳嗽,腹痛口渴严重,或是腹泻不止,或是小便像淋漓不断,为一恶;脓血虽然溃出,但肿胀更加严重,脓液颜色败坏有臭味,疼痛难忍,为二恶;眼睛看东西不正,黑眼珠紧缩,白眼球青赤,瞳孔向上看,为三恶;呼吸粗短,神志恍惚,嗜睡,为四恶;肩背活动不便,四肢沉重,为五恶;不能服药,吃不下东西,不知味道,为六恶;声音嘶哑,脸色衰败,嘴唇鼻子青赤,面部四肢浮肿,为七恶。
五善之中,乍見一二善證,瘡亦回也。七惡之內,忽見一二惡證,宜深懼之。又有證合七惡,皮急緊而知善,又或證合五善,皮緩虛而知惡,此又在人詳審。大抵虛中見惡證者,不可救,實證無惡候者,當自痊。
瘡瘍膿潰後尚煩痛,脈洪大滑數者,難治,微弱遲緩者,易痊。
白話文:
五種良性徵兆出現一兩種,瘡疾就會好轉。七種惡性徵兆出現一兩種,就要格外警惕。有些病症看似符合七種惡性徵兆,但皮膚緊繃卻是良性;也有些病症看似符合五種良性徵兆,但皮膚鬆弛虛弱卻是惡性,這些都需要仔細判斷。總之,虛弱的人出現惡性徵兆,難以治癒;實證沒有惡兆,則會自行痊癒。
瘡瘍化膿潰爛後仍感到疼痛,脈搏強勁有力、滑數的,難以治癒;脈搏微弱遲緩的,則容易痊癒。
2. 諸瘡五逆
白睛青,黑眼小,服藥則嘔,腹痛渴甚,肩項中不便,聲嘶色脫,是為五逆。其熱渴利嘔,蓋毒氣入里,臟腑之傷,故不治。
白話文:
眼白有青色,黑眼球縮小,服用藥物會引起嘔吐,腹部疼痛並且非常口渴,肩膀和颈部活動不靈,聲音嘶啞且面色憔悴,這被稱作五逆。若出現發熱、口渴、腹瀉、嘔吐等症狀,是因為毒素進入體內,損害了臟腑,所以無法治愈。
3. 定癰死地分
一伏兔,二腓腨,三背,四五臟俞,五項,六腦,七髭,八髩,九頤。
白話文:
一個是大腿前側的肌肉,二是小腿後側的肌肉,三是背部,四是與五臟相應的穴位,五是頸部,六是頭腦,七是上唇以上的部位,八是頭髮,九是下巴。
4. 背上九處不可患癰
第一、入髮際為玉枕,亦為舌本。第二、頸項節。第三、椎為崇骨。第四、大椎為玉臟。第五、脊骨兩邊肺俞穴。第六、夾脊兩邊脾俞及肝俞穴。第七、夾脊兩邊腎俞二穴。第八、後心對鳩尾。第九、鳩尾骨穴。
白話文:
第一,進入頭髮的邊緣是玉枕穴,也是舌根的位置。 第二,頸部的關節。 第三,椎骨是崇骨。 第四,大椎穴是玉臟。 第五,脊椎兩側的肺俞穴。 第六,夾在脊椎兩側的脾俞和肝俞穴。 第七,夾在脊椎兩側的兩個腎俞穴。 第八,後心對應的鳩尾穴。 第九,鳩尾骨穴。
5. 正面五處不可患癰
第一、喉骨為垂膺。第二、胸為神舍。第三、心鳩尾。第四、當兩乳穴。第五、當臍中為神闕。第六、臍下二寸為腸屈間。
白話文:
第一,喉部的骨头称为垂膺。第二,胸部是精神的居所。第三,心脏位于鸠尾部位。第四,两乳之间的穴位。第五,肚脐中央称为神阙。第六,脐下二寸处为肠的弯曲部位。
6. 側面三處不可患癰
耳下近耳後牙車尖央陷中,為喉脈一穴。當臍下一穴,為肩骨。承山上三寸一穴,腨腸。
白話文:
在耳朵下方靠近耳後的牙齒尖端凹陷處,有一個穴位叫做喉脈。在肚脐下面有一個穴位,叫做肩骨。在承肌穴往上三寸的地方,有一個穴位叫做腨腸。
7. 癰發有不可治
腦上諸陽所會,穴則髓出。頸項近咽喉,一有所礙,藥食莫進。腎俞與腎相抵,命之所關,穴則透空。此三處有疽,並難治。
發背透膜者不治。(此言肝俞以上。)未潰,肉陷、面青唇黑、便瘀者,死。(此言臟壞便血。)右頤後一寸三分毒銳者,不治。潰喉者,不治。陰入腹者不治,入囊者,死。鬢深及寸余者,不治。瘡瘍,腰背強急、瘛瘲,皆不治。
白話文:
頭頂是陽氣匯聚之處,穴位連通腦髓。頸項靠近咽喉,若有阻礙,藥物食物都難以入口。腎俞穴與腎臟相連,是性命攸關之處,穴位直通內部。這三個部位若長疽,都難以治療。
發背穿透皮膜的,無法治療。(指的是肝俞穴以上部位。)未潰爛,但肉陷、面色青黑、大便帶血的,也會死亡。(指的是臟器壞死,導致便血。)右臉頰後方一寸三分處,毒氣尖銳的,無法治療。喉嚨潰爛的,無法治療。陰氣進入腹部的,無法治療,進入囊袋的,會死亡。鬢角深陷超過一寸的,無法治療。瘡瘍伴隨腰背強直、抽搐的,都無法治療。
8. 發背治之難易
疽發背上,以兩手上搭著者,謂之左右搭,頭多如蜂窠者,易治。
以兩手下搭著者,謂之腰疽,亦易治。以兩手上下俱搭不著者,謂之發背,此證最重。(以上所言地分,皆脈絡所會,內系臟腑,患者得而早言,醫者審證,按法治之,皆為不死。設不早治,治不對證,雖發於不死地分,恐亦誤死也。)
白話文:
如果膿瘡長在背上,用手從兩邊搭住它,稱為左右搭,如果瘡口像蜂窩一樣多,比較容易治好。用手從兩邊搭住它,稱為腰疽,也比較容易治好。如果兩手上下都無法搭住它,稱為發背,這情況最嚴重。以上提到的部位都是經脈匯集之處,與內臟相連,患者若及早發現並告知醫師,醫師仔細診察後,依照方法治療,都可以治癒。若延誤治療,或治療方法不對,即使長在容易治癒的地方,也可能因此喪命。
9. 占色候生死
病人目中赤,脈從上下貫瞳人,一脈一年死,二脈二年死,若脈下者,療之瘥。而上忽多赤,貫上下,如脂;赤色從額上下至鼻;黑色出額上,大如指,及連鼻上至肩,併為死候。
白話文:
病人的雙眼充血,如果血脈從上下穿過瞳孔,有一條血脈表示一年後會死亡,有兩條血脈表示兩年後會死亡,但如果血脈是在下方,治療後可以痊愈。然而,如果上方突然出現大量紅色血絲,血絲貫穿上下,像脂肪一樣的紅色從額頭延伸到鼻子;額頭上方出現黑色,大小如同手指,並且連接到鼻子往上直到肩膀,這些都是死亡的徵兆。
10. 癰之源有五
一、天行。二、瘦弱氣滯。三、怒氣。四、腎氣虛。五、服法酒,服丹藥,食炙爆熱毒。
白話文:
一、這是關於自然界的運行规律。二、身體瘦弱並且有氣滯的情況。三、因為生氣導致的情緒問題。四、腎氣不足。五、飲用藥酒,服用丹藥,食用煎炸烧烤等熱毒食物。
11. 生癱所感不同
膏粱之變,足生大疔,受如持虛。膏粱厚味,熱毒內積,其變多生大疽。其受毒部分,則毒從虛處受之。
大疔,大疽也,以其根深在內也。(此言疽因厚味,內熱為變而生。)
陽氣者,精則養神,柔則養筋。開闔不得,寒氣從之,乃生大僂。陷脈為瘻,留連肉腠。
人身陽氣,其精微以養神,其柔和以養筋。陽氣在筋表,開法失宜在外,寒氣從而襲之。如襲其筋絡,則筋絡拘急為僂俯,如陷入經脈,則經脈凝瘀為表瘻,留連分肉節腠間,不易散矣。(此言陽僂,因陽氣開闔失宜,外寒襲陷,經脈凝瘀而生也。)
榮氣不從,逆於肉理,乃生癰腫。(榮生血,榮氣流行失宜,不從其道,阻逆於肉理,則血鬱熱聚而為癰腫。此言癰腫,因榮氣失宜,逆於肉理,血鬱熱聚而生也。)
白話文:
吃太多肥甘厚味,容易引起毒素積聚,從而長出大疔,就像拿着一個空虛的容器一樣,很容易被毒素侵入。肥甘厚味容易導致體內熱毒積聚,最終會演變成大疽。毒素會從身體最虛弱的地方入侵。
大疔和 大疽其實是同一种病,因为它们的根源都深藏在体内,都是因为吃太多油腻食物,导致体内热毒积聚而产生的。
阳气是人体精气的表现,精气滋养精神,柔顺则滋养筋骨。如果阳气不能正常开合,寒气就会趁虚而入,导致大偻病。阳气被寒气阻滞,经脉阻塞,就会形成瘻管,缠绕在肌肉和皮肤之间。
人体的阳气,精微的部分滋养精神,柔和的部分滋养筋骨。阳气在筋骨表面,如果开合失调,寒气就会趁机入侵。寒气入侵筋络,就会导致筋络拘急,出现驼背的症状。寒气入侵经脉,就会导致经脉瘀血,形成表面的瘻管,缠绕在肌肉和皮肤之间,很难散去。
血液不能正常运行,逆流于肌肉组织,就会导致痈肿。血液是由营气生成的,营气运行失调,就会阻塞在肌肉组织中,导致血液瘀滞,热毒积聚,最终形成痈肿。
三陽為病發寒熱,下為癰疽。(三陽為太陽,在上為手太陽小腸,在下為足太陽膀胱,故在上發寒熱,在下為癰腫。當視三陽之脈辨治之。)
東方之域,魚鹽之地,其民食魚嗜咸,安其處,美其食。魚熱中,鹽勝血,故其民黑色疏理,其病為癰疽。
諸癰腫筋攣骨痛,此寒氣之腫,八風之變也。(經曰:寒傷形,形傷腫。八風,八方之風。《靈樞》云:東南方來,名弱風,傷人也在肌。西南方來,名謀風,傷人也在肉。東方來,名嬰兒風,傷人也在筋。北方來,名大剛風,傷人也在骨。此寒氣之腫,八風之變,而為癰腫筋攣骨痛。)
腎移寒於肝,癰腫少氣。(腎傷於寒,轉於脾,脾主肉,分肉之間,衛氣行處,腎寒移脾,則分肉寒而衛氣礙,故堅結為癰腫,肉結血傷而氣少。此言癰腫,因寒傳脾而生也。)脾移寒於肝,癰腫筋攣。(脾主肉,肝主筋,肉溫則筋舒。今脾傳寒於肝,故肉寒,則衛氣結聚為癰腫。筋寒則急,為筋攣,皆寒傳肝也。)
白話文:
三陽經脈生病會出現發寒發熱的症狀,病灶在下則會形成癰疽。東方沿海地區的人民,常吃魚,喜食鹹,安居樂業,飲食豐盛。魚性溫熱,鹽能耗血,所以他們膚色偏黑,身材瘦長,容易得癰疽。各種癰腫、筋攣、骨痛,都是寒氣入侵造成的,是八風侵襲人體所致。腎臟寒氣移至肝臟,就會導致癰腫、氣短。脾臟寒氣移至肝臟,就會導致癰腫、筋攣。
肝滿、肺滿、腎滿,皆實,則為肝肺腎癰。(滿實,脈氣滿實也,以臟氣邪盛,故脈氣如是。此言肝、肺、腎癰,因臟氣邪盛而生,當察脈治。)
白話文:
肝臟充實、肺臟充實、腎臟充實,都是因為實證,就會導致肝、肺、腎的病變。這些實證反映在脈象上也是充實的,這是因為臟腑內邪氣過盛所致。這句話是說肝、肺、腎的病變是因為臟腑內邪氣過盛而產生的,治療時應當仔細診查脈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