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八十 (2)
卷之八十 (2)
1. 虛實條論
瘡瘍之證,五善之中見一二善證者可治,七惡之內見一二惡證者難治。若虛中見惡證者不救,實中無惡證者自愈。此證雖云屬火,未有不由陰虛而致者,故經云:督經虛,從腦出;膀胱經虛,從背出,豈可專泥於火而用苦寒藥乎?夫苦寒之藥雖治陽證,尤當分表裡虛實,次第時宜,豈可始未悉用涼藥?
凡瘡堅硬而不澤,(不澤,不光澤而色夭。)堅如牛項之皮,瘡頭如粟,脈洪大,按之澀,此精氣已絕,死不治。
癰疽之作,皆五臟六腑蓄毒不流,非獨榮氣壅塞而發。其行也有處,其生也有歸。假令發於喉舌者,心之毒;皮毛者,肺之毒;肌肉者,脾之毒;骨髓者,腎之毒。發於下者陰之毒,發於上者陽之毒。外者六腑之毒,內者五臟之毒。故內曰壞,而外曰潰,上曰從,下曰逆。發於上者得之速,發於下者得之緩。感於六腑者易治,感於五臟者難治也。
白話文:
瘡瘍的病症,如果出現五善中的一兩項,就可以治療;但如果有七惡中的一兩項,就難以治療。如果虛弱的人出現惡證,就無法救治;而實證的人沒有惡證,就會自行痊癒。雖然瘡瘍屬於火症,但大多是由陰虛引起,所以經書說:「督脈虛,從腦出;膀胱經虛,從背出。」,怎麼能只專注在火症上而使用苦寒的藥物呢?苦寒的藥雖然可以治療陽證,但也要區分表裡虛實,根據病情和時間來用藥,不能一開始就用涼藥。
如果瘡瘍堅硬不光澤,如同牛項的皮膚,瘡頭像粟米,脈搏洪大,按壓時感覺澀,就代表精氣已經耗盡,無法治療。
癰疽的形成,都是因為五臟六腑積聚毒素無法排出,不單只是榮氣阻塞引起的。癰疽的發展有其規律,發生的部位也有其歸屬。比如,發在喉舌上的,是心臟的毒素;發在皮毛上的,是肺臟的毒素;發在肌肉上的,是脾臟的毒素;發在骨髓上的,是腎臟的毒素。發在下半身的,是陰毒;發在上半身的,是陽毒。發在外的,是六腑的毒素;發在內的,是五臟的毒素。所以內部稱為壞死,外部稱為潰爛;向上發展的稱為從,向下發展的稱為逆。發在上半身的,病程發展得快;發在下半身的,病程發展得慢。受到六腑影響的,容易治療;受到五臟影響的,難以治療。
發背、腦疽、大疔、懸癰、脫疽、腳發之類,皆由膏粱厚味,盡力房勞,七情六淫,或丹石毒藥,精虛氣耗所致,非獨因榮衛凝滯而生也。必灸之以拔其毒,更辨其因,及察邪在臟腑之異、虛實之殊而治之,庶無誤也。
凡大癰大疽,藉氣血為主,若塌而不起,或潰而不腐,或不收斂,及膿少或清,皆氣血虛也,宜大補之,以參耆之類,切忌苦寒攻伐之劑。亦有膿反多者,乃氣血虛不能禁止也。若潰後發熱作渴,脈大,而膿愈多,此真氣虛,邪氣盛也,俱不治。
氣血充實之人,患腫高皆赤色,易腐潰而膿且稠,又易收斂。怯弱之人,多不起發,不腐潰,及難收斂。若不審察,妄投攻劑,虛虛之禍不免矣。大抵瘡之始發,先發為腫,氣血鬱積,蒸肉為膿,故多痛。膿潰之後,腫退肌寬,痛必漸減,若反痛甚,乃虛然也,宜補之。有穢氣所觸者,和解之。
白話文:
發背、腦疽、大疔、懸癰、脫疽、腳發等等這些疾病,都是因為經常吃肥美食物、過度房事勞累、七情六慾過度,或者服用丹石毒藥導致精氣虧虛所致,不只是因為氣血凝滯而產生的。一定要用灸法來拔除毒素,還要根據病因,觀察邪氣在臟腑的不同部位、虛實的差異,才能對症下藥,這樣才不會出錯。
凡是大癰大疽,依靠氣血來維持,如果腫塊塌陷下去無法恢復,或者潰爛後不腐化,或者潰爛後難以癒合,以及膿液很少或很清稀,都是氣血虛弱的表現,應該用人參、黃耆等藥物來大補氣血,絕對不能使用苦寒的藥物來攻伐。也有一些膿液反而很多的情況,這是因為氣血虛弱,無法阻止膿液的產生。如果潰爛後發熱口渴,脈搏洪大,並且膿液越來越多,這是真氣虛弱,邪氣盛行的表現,這種情況就無法治療了。
氣血充盈的人,患腫塊時往往高聳發紅,容易腐爛潰瘍,而且膿液濃稠,也容易癒合。體弱的人,往往腫塊不易發作,不腐爛,也難以癒合。如果不仔細觀察,胡亂使用攻伐的藥物,就會造成虛虛的危害。總之,瘡瘍剛開始發作時,先出現腫塊,是因為氣血瘀積,蒸騰肌肉形成膿液,所以會很疼痛。膿液潰爛之後,腫塊消退,肌肉鬆弛,疼痛就會逐漸減輕,如果疼痛反而加重,就是身體虛弱的表現,應該補益氣血。如果有穢氣侵犯,就需要用和解的藥物來治療。
風寒所逼者,溫散之。齊氏云:(名德之,元太醫令。)瘡疽之證,有臟腑、氣血、上下、真邪、虛實不同也,不可不辨。
腫起堅硬、膿稠者,實也。腫下輕慢、膿稀者,虛也。瀉利腸鳴,飲食不入,嘔吐無時,手足俱冷,小便自利或難,大便滑,聲音不出,精神不爽,悉臟腑虛也。大便硬,小便澀,飲食如故,腹滿膨脹,胸膈痞悶,肢節疼痛,口苦咽乾,煩躁多渴,身熱脈大,精神昏塞,悉臟腑實也。
諸瘡疽,膿水清稀,瘡口不合,聚腫不赤,肌寒肉冷,自汗色脫者,氣血虛也。腫起色赤,寒熱疼痛,皮膚壯熱,膿水稠黏,頭目昏重,氣血實也。頭痛鼻塞,目赤心驚,咽喉不利,口舌生瘡,煩渴飲冷,睡語咬牙者,上實也。精滑不禁,大便自利,腰腳沉重,睡臥不寧者,下虛也。
白話文:
遇到風寒侵襲,就要用溫暖的藥物來驅散寒氣。齊氏醫書中說,瘡疽的症狀,根據臟腑、氣血、上下、真邪、虛實的不同,有許多不同的表現,不可不仔細辨別。
腫起堅硬、膿液稠密,屬於實證。腫塊下沉輕慢、膿液稀薄,屬於虛證。如果出現腹瀉、腸鳴、食慾不振、嘔吐、手腳冰冷、小便自利或困難、大便稀軟、聲音嘶啞、精神不振等症狀,都是臟腑虛弱的表現。如果大便乾燥、小便澀痛、食慾正常、腹部脹滿、胸悶氣短、四肢疼痛、口苦咽乾、煩躁口渴、發熱脈強、精神昏沉等症狀,都是臟腑實證。
各種瘡疽,如果膿水清稀、瘡口難以癒合、腫塊不紅、肌肉寒冷、自汗體虛,屬於氣血虛弱。如果腫塊紅腫、寒熱疼痛、皮膚發熱、膿水濃稠、頭昏眼花、氣血旺盛,屬於氣血實證。如果頭痛鼻塞、眼紅心慌、咽喉疼痛、口舌生瘡、口渴喜飲冷水、睡覺說夢話咬牙,屬於上焦實證。如果精液外泄、大便稀軟、腰腿沉重、睡眠不安,屬於下焦虛證。
肩項不便,四肢沉重,目視不正,睛不瞭瞭,食不知味,聲嘶色敗,四肢浮腫者,真氣虛也。腫焮尤甚,痛不可近,多日不潰,寒熱往來,便後秘塞,便前如淋,心神煩悶,恍惚不寧者,邪氣實也。又曰:諸痛為實,諸癢為虛。又曰:其脈洪大而數者,實也,微細而軟者,虛也。
虛則補之,和其氣血,托裡是也。實則瀉之,疏利而導其氣是也。經云:血實宜決之,氣虛宜掣引之。
潰瘍雖有表證,發熱宜以托裡藥為主,佐以發表劑。
白話文:
肩頸僵硬不適,四肢沉重無力,眼睛看不清楚,食慾不振,聲音嘶啞,面色蒼白,四肢浮腫,這是氣虛的表現。腫脹發炎特別嚴重,疼痛難忍,好幾天不破潰,反覆發燒,排便困難,排便前有尿液滴出,心神煩躁不安,精神恍惚,這是邪氣實的表現。此外,疼痛多為實證,瘙癢多為虛證。脈搏有力而快,是實證,脈搏細弱而軟,是虛證。
虛證就要補益,調和氣血,這就是托裡法。實證就要瀉掉,疏通導引氣血。醫書記載:血實宜用活血化瘀藥,氣虛宜用補氣藥。
潰瘍雖然有表面症狀,但發燒時應以托裡藥為主,輔以發散藥。
2. 腫瘍
腫瘍者,癰疽未見膿而腫者也。丹溪云:腫瘍內外皆壅,宜托裡散為主,如用大黃,宜戒猛浪之非。
白話文:
腫瘤是指瘍癤尚未出現膿液但已經腫脹的情況。丹溪說:腫瘤內部和外部都壅塞,應當以托裡散為主要治療方法,如果使用大黃,應當避免過於猛烈的藥性。
3. 潰瘍
潰瘍者,癰疽之膿已潰出者也。丹溪云:潰瘍內外皆虛,宜以補接為主,欲用香燥,宜戒虛虛之失。
白話文:
潰瘍是指膿包已經破裂,流出膿液的情況。丹溪說:潰瘍無論內部還是外部都呈現虛弱狀態,應該以補養為主,想要使用芳香燥熱的藥物,應當避免因虛弱而造成的損失。
4. 腫瘍治法
腫高、焮痛、脈浮者,邪在表也,宜托治之。(內托復煎散是也。)腫硬、痛深、脈沉者,邪在內也,宜下之。(黃連內疏湯、仙方活命飲、苦參丸之類是也。)外無焮腫,內則便利調和者,邪在經絡也,宜和榮衛。(托裡養榮湯,白芷、升麻輩)。焮痛煩躁,或咽乾作渴者,宜降火。
(黃連解毒湯。)焮痛發熱,或拘急,或頭痛者,邪在表也,宜散之。(荊防敗毒散、人參敗毒散之類,汗之瘡已是也。)大痛或不痛者,邪氣實也,宜隔蒜灸之,更用解毒劑。(仙方活命飲。)煩躁、飲冷、焮痛、脈數者,邪在上也,宜清之。(清涼飲、金銀花散是也。)惡瘡久而不潰者,氣實兼寒邪也,宜宣而補之。
白話文:
腫脹高起、發熱疼痛、脈象浮動,說明邪氣在表層,應該用疏散的方法治療。例如內托復煎散。腫脹堅硬、疼痛深入、脈象沉伏,說明邪氣在內,應該用下瀉的方法治療。例如黃連內疏湯、仙方活命飲、苦參丸之類。表面沒有腫脹,內裡卻大便通暢,說明邪氣在經絡,應該用調和營衛的方法治療。例如托裡養榮湯,白芷、升麻之類。發熱疼痛、煩躁不安、口乾舌燥,說明應該降火。例如黃連解毒湯。發熱疼痛、肢體拘緊、頭痛,說明邪氣在表層,應該用散邪的方法治療。例如荊防敗毒散、人參敗毒散之類,出汗後瘡瘍便會好。疼痛劇烈或者沒有疼痛,說明邪氣實證,應該用隔著蒜頭灸的方法治療,還要配合解毒藥物。例如仙方活命飲。煩躁不安、喜愛喝冷飲、發熱疼痛、脈象快速,說明邪氣在頭部,應該用清熱的方法治療。例如清涼飲、金銀花散。惡瘡久久不破,說明氣血虛弱,又兼有寒邪,應該用宣通氣血、補益氣血的方法治療。
(十宣散是也。)焮痛發熱、汗多大渴、便秘譫語者,結陽證也,宜下之。(黃連內疏湯、破棺丹是也。)不作膿,或熟而不潰者,虛也,宜補之。(補中益氣湯、十全大補湯、八珍湯是也。)焮痛或不作膿者,邪氣凝結也,宜解之。(仙方活命飲。)腫痛飲冷、發熱睡語者,火也,宜清之。
(清心湯、防風通聖散加黃連)。不作膿或不潰,及不斂者,陽氣虛也,宜補之。(托裡消毒散。)瘡後當調養,若瘰癧流注之證,尤當補益,否則更扶不起,難以措治矣。
白話文:
十宣散就是用來治療這種情況的。如果出現發熱、大量出汗、口渴、便秘、神志不清,就是陽氣鬱結,應該用瀉下藥物治療。黃連內疏湯和破棺丹就是適合的藥方。如果腫瘍沒有化膿,或者化膿後不潰爛,就是身體虛弱,應該用補益藥物治療。補中益氣湯、十全大補湯、八珍湯都可以用來補益身體。如果腫痛不化膿,可能是邪氣凝結,需要解毒,仙方活命飲就可以起到這個作用。腫痛怕冷,發熱說胡話,這是火熱之邪,應該用清熱藥物治療。清心湯和防風通聖散加黃連都是有效的清熱藥方。如果腫瘍沒有化膿,或者不潰爛,也不癒合,就是陽氣虛弱,需要補益。托裡消毒散可以起到補益的作用。瘡瘍癒合後要調養身體,尤其是瘰癧和流注的病症,更應該注重補益,否則容易再次復發,難以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