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春甫

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十八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八 (4)

1. 女勞疸

滑石散,治女勞疸病。

滑石(兩半),枯礬(五錢),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大麥粥湯食前調下,以小便出黃水為度。

白話文:

滑石散,用來治療婦女因勞累過度引起的黃疸病。

滑石(一兩),枯礬(五錢)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大麥粥湯在飯前調服。以小便排出黃色的水為見效的標準。

2. 食勞疳黃疸

膽礬丸,治男婦食勞黃疸疰癖。

膽礬(三錢),黃蠟(一兩),肥棗(五十枚)

上用瓷石器內,先下米醋,次下礬、棗,慢火熬半日,取棗,去核,次下蠟,再慢火熬一二時,成膏,入臘茶末二兩和丸,綠豆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後茶清送下。

棗礬丸,治食勞疸,身目皆黃色。

皂礬(不拘多少,砂鍋煅令通紅,醋點赤紅用),紅棗(煮爛,干)

上為細末,棗肉搗作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二三十丸,食後薑湯下。

(無擇)養勞湯,治五疸虛弱,腳軟心悸,口淡耳鳴,微發寒熱,氣急,小便白濁,當作虛勞治之。

黃耆,當歸,桂心,甘草(炙),橘皮,白朮,人參(各一兩),白芍藥(三兩),生地黃,五味子,茯苓(各二錢),遠志(五錢),

上咀,每服四錢,水盞半,姜三片、棗三枚,煎七分,空心服。

小建中湯,治虛人疸證。(方見虛損門。)

白話文:

膽礬丸,治療男女因飲食勞累引起的黃疸病和積癖。

使用膽礬(三錢)、黃蠟(一兩)、肥棗(五十枚)。

將上述藥材放入瓷器中,先倒入米醋,再放入膽礬和棗子,用小火熬煮半天。取出棗子,去掉棗核,然後放入黃蠟,再用小火熬煮一到兩個時辰,熬成膏狀。接著加入臘茶末二兩,混合均勻,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後用茶水送服。

棗礬丸,治療因飲食勞累引起的黃疸,導致身體和眼睛都發黃。

使用皂礬(不限劑量,放入砂鍋中煅燒至通紅,用醋點在上面,呈現赤紅色)、紅棗(煮爛,曬乾)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棗肉搗爛做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飯後用薑湯送服。

(無擇)養勞湯,治療五種黃疸引起的虛弱,腿腳無力,心悸,口中無味,耳鳴,輕微發冷發熱,呼吸急促,小便渾濁,應當按照虛勞病來治療。

使用黃耆、當歸、桂心、炙甘草、橘皮、白朮、人參(各一兩)、白芍藥(三兩)、生地黃、五味子、茯苓(各二錢)、遠志(五錢)。

將以上藥材切成粗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碗半,加入生薑三片、紅棗三枚,煎煮至剩七分,空腹服用。

小建中湯,治療體虛之人患上的黃疸。(藥方在虛損門中記載。)

3. 疸證久為寒變治驗

羅謙甫云:六月時雨淋漓,人多病瘟疫。一人因勞役過度,渴飲涼茶及食冷物,遂令腹痛,肢節亦疼,身體沉重,腹滿不食。以為外感傷重,通聖散服,添身體困甚。醫治之以百解散發其汗。越四日,以小柴胡湯二服後加煩躁;抵六日,以三一承氣湯下之,煩躁又甚;又投白虎加人參湯、柴胡飲子之類,病愈增。

又易醫,用黃連解毒湯、硃砂膏服至十七日後,病勢稍增傳變,身目似黃,肢體沉重;背惡寒,皮膚冷,心下痞硬,按之而痛;眼澀不欲開,目睛不了了;譫語自汗,小便利,大便秘,面不赤,命予治之。診其脈緊細,按之虛空,兩寸脈短不及本位。此證得之因熱而飲冷,加以寒藥過度,助水乘心及木侮土。

先因其母,凌傳於子。經云:傳所不勝,乘其所勝也。時復淋雨,乃寒濕相合,此證陰證發黃明也。予以茵陳附子乾薑湯主之。經云:寒淫於內,治以甘熱,住以苦辛;濕淫所勝,治以苦熱,以淡滲之,以苦燥之。

附子、乾薑辛甘大熱散黃治寒,故以為主;半夏,草豆蔻辛熱,白朮、陳皮甘溫健脾燥濕,故以為臣;生薑辛溫以散之,澤瀉甘平以滲之,枳實微苦寒瀉其痞閉,茵陳微苦寒,其氣輕浮,佐以姜附,能去膚膜間之寒濕而退其黃,故為佐使也。煎服一劑,前證減半,再服悉去。

又以理中湯服之。數日氣得平復。或者難曰:發黃皆以為熱。今暑隆盛,又以熱藥治之,何也?予曰:理所當然。熱因寒用,非為時也。始雖陽證,過用寒涼,如為濕熱,終為寒濕,非急反者,不能治也。

茵陳附子乾薑甘草湯,因服寒藥過度,身目俱黃,皮冷心下痞,眼澀不開,自汗,小便利。

熟附子(三錢),乾薑(炮二錢),茵陳(錢半),草豆蔻(一錢,麵包煨),茯苓(五分),枳實,澤瀉(各五分),白朮(五分),半夏(制),陳皮(三錢),

水盞半,姜五片,煎八分服。

白話文:

羅謙甫說:六月時雨不停,很多人都生瘟疫。有個人因為過度勞累,又喝涼茶和吃冷東西,結果肚子痛,關節也痛,身體感覺很沉重,肚子脹滿不想吃東西。一開始以為是外感很嚴重,吃了通聖散,結果身體更不舒服。醫生用百解散讓他發汗,過了四天,吃了兩帖小柴胡湯後反而變得煩躁;到了第六天,用三一承氣湯瀉下,煩躁更嚴重;又用了白虎加人參湯、柴胡飲子之類的藥,病反而更嚴重。

後來換了醫生,用了黃連解毒湯、硃砂膏,吃了十七天後,病情稍微加重且發生變化,身體和眼睛都像變黃了,肢體很沉重;背部怕冷,皮膚冰冷,心窩處感覺堵塞發硬,按壓會痛;眼睛澀澀的不想睜開,眼珠子看起來不清澈;會胡言亂語,自己會流汗,小便頻繁,大便卻不通暢,臉色也不紅潤。於是來找我治療。我診斷他的脈象,發現脈搏細而緊,按下去卻感覺空虛,兩寸的脈搏短而且沒有力。這個病是因為原本熱,又喝冷飲,加上吃了太多寒涼的藥,導致體內水邪上犯心臟,木邪又來剋制脾土。

一開始是因為他母親的病,傳染給兒子。醫書上說:「傳染給它不能剋制的,就會反過來被它所剋制。」當時又淋雨,所以寒濕相合,這是一種陰證引起的黃疸。我用茵陳附子乾薑湯來治療。醫書說:「寒邪在體內積聚,要用甘溫的藥來治療,並用苦辛的藥來輔助;濕邪太盛,要用苦溫的藥來治療,並用淡味滲濕的藥來輔助,並用苦味的藥來燥濕。」

附子、乾薑辛辣溫熱,可以散寒退黃,所以作為主藥;半夏、草豆蔻辛溫,白朮、陳皮甘溫,可以健脾燥濕,所以作為輔助藥;生薑辛溫可以發散,澤瀉甘平可以利水滲濕,枳實微苦微寒可以瀉除堵塞,茵陳微苦微寒,藥性輕浮,加上姜附,可以去除皮膚與肌肉間的寒濕,從而退黃,所以作為佐使藥。煎服一劑,前面說的症狀減輕一半,再服一劑就完全好了。

接著又用理中湯來調理。幾天後,身體的氣血就恢復正常了。有人問難說:「黃疸一般都認為是熱,現在天氣這麼熱,又用熱藥來治療,這是為什麼呢?」我說:「這是理所當然的。因為他病情的本質是寒,所以要用熱藥來治療,並不是因為天氣熱。一開始雖然看起來像陽證,但是過度使用寒涼藥,原本可能只是濕熱,最終卻變成寒濕,如果不用相反的藥來治療,就無法治好。」

茵陳附子乾薑甘草湯,因為過度服用寒涼藥,導致身體和眼睛都發黃,皮膚冰冷,心窩處堵塞,眼睛澀澀的睜不開,自己會流汗,小便頻繁。

熟附子(9克),乾薑(炮製過的6克),茵陳(4.5克),草豆蔻(3克,用麵包包裹後煨過),茯苓(1.5克),枳實,澤瀉(各1.5克),白朮(1.5克),半夏(製過的),陳皮(9克)。

用水約200毫升,加生薑五片,煎煮至約60毫升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