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四 (4)
卷之四 (4)
1. 二十六脈主病
浮脈主表證,為風為虛為暑。浮而散者心也,浮而短澀者肺也,浮而數者熱也。浮數之脈,應發熱反惡寒者,瘡疽也。左寸浮,傷風發熱,頭痛目眩。左關浮腹脹。左尺浮膀胱風熱,小便赤澀。右寸浮傷風喘咳清涕。右關浮脾虛中滿。右尺浮風燥下焦,大腸秘結。
沉脈主裡證,邪氣在臟也。沉細為少氣,沉滑為宿食,沉而遲者為痼冷,為寒氣痛也。寸沉胸中停冷飲。關沉脅痛。尺沉腰寒足痛。瘡疽得沉脈,為邪氣深也,難治,潰後稍可治。
遲脈主氣血不足之證,為寒為虛。新病得之則正氣虛甚,久病得之可治。寸遲為氣短。關遲為脾胃虛寒不食。尺遲男子為腎虛便濁,女子不月,總為臟寒瀉泄,小腹痛,腰足重。
白話文:
中醫脈象解讀:浮沉遲脈
浮脈主要反映表證,即疾病表現在肌膚、肌肉等表層。
- 浮脈的特點:脈搏輕浮,按之不著,如浮於水面。
- 浮脈的病因:風邪、虛證、暑邪。
- 浮脈的表現:
- 浮而散者:心氣不足,心神不寧。
- 浮而短澀者:肺氣不足,呼吸短促。
- 浮而數者:熱邪入體,發熱。
- 浮數之脈,應發熱反惡寒者:瘡疽(皮膚化膿性疾病),邪氣外浮。
- 左寸浮:傷風發熱,頭痛目眩。
- 左關浮:腹脹。
- 左尺浮:膀胱風熱,小便赤澀。
- 右寸浮:傷風喘咳清涕。
- 右關浮:脾虛中滿。
- 右尺浮:風燥下焦,大腸秘結。
沉脈主要反映裡證,即疾病深入臟腑。
- 沉脈的特點:脈搏沉於深處,按之費力,不易感受。
- 沉脈的病因:邪氣深入臟腑,侵犯內臟。
- 沉脈的表現:
- 沉細:氣血不足,少氣。
- 沉滑:宿食積滯。
- 沉而遲:寒邪入體,痼冷(長期病痛)、寒氣痛。
- 寸沉:胸中停冷飲。
- 關沉:脅痛(肋骨兩側疼痛)。
- 尺沉:腰寒足痛。
- 瘡疽得沉脈:邪氣深在,難治,潰後稍可治。
遲脈主要反映氣血不足之證,多與寒邪、虛證相關。
- 遲脈的特點:脈搏緩慢,按之遲遲而至。
- 遲脈的病因:氣血不足,寒邪侵體,臟腑虛弱。
- 遲脈的表現:
- 新病得之:正氣虛甚,疾病難愈。
- 久病得之:正氣漸復,疾病可治。
- 寸遲:氣短。
- 關遲:脾胃虛寒,不思飲食。
- 尺遲:男子腎虛,小便混濁;女子月經不調,總而言之,多為臟腑虛寒,腹瀉,小腹痛,腰足沉重。
**注:**以上內容僅為中醫脈象解讀的一小部分,實際情況需結合患者的具體症狀和脈象表現進行綜合分析,切不可自行診斷和治療。
數主熱,為火,為瘡疽,為煩渴,為燥結。浮數為表熱。沉數為裡熱。數而有力為實熱。數而無力為燥。數脈見於無病之時主有瘡毒。寸數頭目之火。關數為脾熱口臭,胃火嘔逆,目熱,肝火所致。尺數小便黃大便秘。
滑脈主痰氣痰嘔痰逆之證。婦人太陰脈滑主有胎孕嘔吐。平人脈滑以弱是有胃氣,無病。
澀脈主不足之證,為虛,為傷精,為敗血,為耗氣。寸澀為陽虛頭痛。關澀為腹痛,脾氣不運行而飲食不化。尺澀為腳痹,腰膝沉困無力以行。女子脈澀,無孕主血少,有孕主胎痛。
虛為不足之脈,血氣俱弱,為飲食少,為四肢倦,為自汗盜汗。寸虛為驚怖恍惚之證,關虛為脾胃不食,尺虛為腎水不足精滑之病。
白話文:
脈搏跳動快速,代表著體內有熱,容易導致瘡瘍、發熱口渴、便秘等症狀。表面的脈搏跳動快速,代表著表面的熱症;內部的脈搏跳動快速,代表著內部的熱症。脈搏快速有力,代表著實熱;脈搏快速無力,代表著虛熱。若是在沒有病症的情況下脈搏跳動快速,則可能預示著體內存在瘡毒。寸關尺三部脈搏跳動快速,分別代表著頭目、脾胃、腎臟的熱證。
脈搏滑利,代表著體內有痰氣,容易出現痰多、嘔吐、呼吸不暢等症狀。女性的太陰脈滑利,代表著可能懷孕並伴隨嘔吐。平時脈搏滑利但較弱,代表著胃氣充足,身體健康。
脈搏澀滯,代表著身體虛弱,可能伴隨精氣不足、血液衰敗、氣虛等症狀。寸關尺三部脈搏澀滯,分別代表著陽虛頭痛、腹痛、腰腿疼痛等症狀。女性的脈搏澀滯,若沒有懷孕則代表著血虛,若懷孕則代表著胎兒不穩。
脈搏虛弱,代表著身體虛弱,血氣不足,容易出現食慾不振、四肢乏力、自汗盜汗等症狀。寸關尺三部脈搏虛弱,分別代表著精神恍惚、脾胃虛弱、腎氣不足等症狀。
實為有餘之脈,實脈主氣壅食積內痛,伏陽在內,燥糞狂言。平人脈大實主有痢疾來,宜先下之。平人脈實者不病,病人脈實為邪氣盛,經曰:邪氣盛則實。久病脈實者凶。
瘡疽人脈實者急下之,以邪氣在裡故也。
洪脈主血實積熱之證,為瘡瘍,為燥熱,為火盛,為口乾渴,大小便難。平人脈洪大為病至,宜先清利之。
細脈為不足之證,為元氣虛,為濡瀉,為脫精,為骨痿寒濕。痰火病人脈細數者凶。
長脈主氣有餘,為內實,為身熱有汗。傷寒得長脈欲汗而自解也。長而緩者百病皆愈。
短脈主氣血不足,為內虛,為氣短不足以息,為宿食壅滯,為胃氣弱。短則氣病,諸病脈短皆難治,為真氣不足故也。
白話文:
實際上,「實脈」指的是體內有過多的能量,「實脈」的症狀包括氣體阻塞、食物積聚、內部疼痛、潛藏的陽氣在體內、糞便乾燥、胡言亂語。對於一般人來說,脈象強勁且有力,預示著可能會有痢疾,應該先服用瀉藥。一般人脈象強勁且有力,並不會生病,但如果病人脈象強勁且有力,則表示體內邪氣旺盛,正如醫書中所說:「邪氣盛則實」。久病之人,脈象強勁且有力,預示著病情凶險。
患有瘡疽的人,脈象強勁且有力,應立即服用瀉藥,因為邪氣停留在體內。
「洪脈」指的是血液充盈,熱氣積聚,常見於瘡瘍、燥熱、火盛、口乾舌燥、大小便困難等症狀。對於一般人來說,脈象強勁且有力,預示著疾病將要來臨,應該先清熱解毒。
「細脈」指的是體內能量不足,常見於元氣虛弱、體液流失、精氣外泄、骨骼萎縮、寒濕等症狀。痰火病人脈象細小而快速,預示著病情凶險。
「長脈」指的是體內能量充足,常見於體內充實、發熱、出汗等症狀。傷寒病人出現長脈,想要出汗,便能自癒。長脈而緩慢,則預示著百病皆能痊癒。
「短脈」指的是體內氣血不足,常見於虛弱、氣短、呼吸困難、食物積滯、胃氣虛弱等症狀。短脈預示著氣虛所致的疾病,各種疾病伴隨短脈都難以治療,因為這是真氣不足的表現。
緊脈主邪氣盛,為諸痛。浮緊身痛可汗之,沉緊腹痛可下之。緊亦主癖積。凡緊多是痛與積。
緩脈為胃氣之脈,主安和無病。浮緩為風邪,皮膚不仁。中緩為胃氣平和。凡病見緩脈為不治自愈。諸病脈緩者將愈,為胃氣回也。
促脈為陽獨盛而陰不能相和也,為火熾,為痰塞,為怫鬱,為血氣不疏通。不已為瘡瘍發斑疹。促為陽盛故也,退者佳,不退者危。
結脈為陰盛而陽不能入也,為思慮過多,為脾氣不充,為宿食積滯,為四肢不快,為氣所妨,陰凝則結。
代脈為一臟之氣絕不能動,每至本臟一歇,而餘臟代動,此為元氣絕,為必死之人也。妊娠亦有代脈者,此必二月餘之胎也。痛甚之脈得之者不可准也。
白話文:
緊脈代表邪氣旺盛,容易引起各種疼痛。脈搏浮緊,表示疼痛伴隨出汗,可以透過發汗治療;脈搏沉緊,表示腹痛,可以透過瀉下治療。緊脈也代表癖積。總之,緊脈大多與疼痛和積聚有關。
緩脈是胃氣的表現,代表身體安和無病。脈搏浮緩,表示受到風寒侵襲,皮膚麻木不仁。脈搏中緩,表示胃氣平和。凡是疾病出現緩脈,表示疾病會自行痊癒。各種疾病出現緩脈,代表疾病將要痊癒,這是胃氣恢復的表現。
促脈代表陽氣過盛而陰氣無法調和,容易引起火熱、痰塞、鬱悶、血氣不通暢等症狀。如果促脈持續不退,可能導致瘡瘍、斑疹等病症。促脈是因為陽氣過盛造成的,如果促脈消退,病情會好轉;如果促脈不退,病情會很危險。
結脈代表陰氣過盛而陽氣無法進入,容易引起思慮過度、脾氣虛弱、宿食積滯、四肢不適、氣機阻滯等症狀。陰氣凝滯就會形成結脈。
代脈代表某個臟腑的氣機停止運作,每到這個臟腑運作的時候就停頓,而其他臟腑則代為運作。這表示元氣衰竭,病人必死無疑。懷孕也會出現代脈,這表示胎兒已經懷孕兩個月以上。疼痛嚴重的脈象,則不適合用代脈來判斷。
牢脈沉而有力,動而不移之名,牢為元氣將絕者凶。為氣喘息促,為皮膚著腫,為七情六極。牢而疾為發熱,牢而遲為發寒,遲疾不常寒熱往來。見牢脈者危。
弦脈為邪盛。弦緩者平脈也,弦緊者痛也。弦脈主瘧主積。寸弦為頭痛,關弦為脅痛腹痛,尺弦為疝痛。
革脈為不足,沉伏實大如鼓皮曰革。革易常度也,為陰陽不交之否,為崩為陷,有妊為墜,為脹滿為下脫,為中風感濕之疾。
芤脈為不足為失血。寸芤主吐衄血病。關芤嘔血。尺芤下血。
微脈為氣血不足。久病人脈微易治。平人脈微為虛,微脈見者可補益。寸微心虛少氣惡寒。關微脾胃虛,食少四肢乏力。尺微為瀉泄少精崩漏。
白話文:
脈象沉而有力,看似穩固,實則元氣將絕,預示著凶兆。患者可能出現氣喘呼吸急促、皮膚腫脹、以及情緒失控等症狀。如果脈象沉而快速,則可能發熱;沉而緩慢,則可能發寒。遲緩的脈象,伴隨着不規則的寒熱交替,也預示着病情危重。
弦脈代表着邪氣盛行。弦脈緩慢則屬正常,弦脈緊繃則代表着疼痛。弦脈主治瘧疾和積聚。寸口部位的弦脈代表着頭痛,關脈部位的弦脈代表着脅痛和腹痛,尺脈部位的弦脈代表着疝痛。
革脈代表着身體虛弱。脈象沉伏,堅實如鼓皮,稱為革脈。革脈不穩定,代表着陰陽失衡,可能出現崩漏、陷下、妊娠墜胎、脹滿、脫肛、中風和濕邪入侵等疾病。
芤脈代表着身體虛弱,失血過多。寸口部位的芤脈代表着吐血、鼻出血等症狀;關脈部位的芤脈代表着嘔血;尺脈部位的芤脈代表着下血。
微脈代表着氣血不足。久病患者的微脈容易治療。健康人出現微脈則代表着虛弱,可以通過補益來改善。寸口部位的微脈代表着心虛、氣短、怕冷;關脈部位的微脈代表着脾胃虛弱、食慾不振、四肢乏力;尺脈部位的微脈代表着泄瀉、精少、崩漏。
弱脈為氣血不足,猶愈於微脈。弱脈見者亦宜補。形氣盛而脈弱者危,不爾為殃。二脈皆不足也,為虛之甚。
動脈為神氣不安,主驚恐悸怖,為脫血虛勞。
伏脈為積癖氣不通暢,為宿食痞氣,女人為癥瘕,為真氣不行,邪氣積伏。
濡脈為血氣不足之證,為表虛多汗,氣怯力乏,濡瀉為傷濕。寸濡驚悸。關濡少食。尺濡為泄下,元氣虛憊。
白話文:
脈象虛弱代表氣血不足,比脈搏微弱更需注意。見到弱脈也應該補益。如果體型健壯但脈象虛弱則危險,否則就會造成傷害。脈象虛弱和微弱同時出現,代表虛損嚴重。
脈象跳動頻繁表示神氣不寧,容易驚恐、心悸、害怕,也可能是失血、虛勞的表現。
脈象沉伏代表氣血流通不暢,可能是積食、痞氣,女性則可能是癥瘕,代表真氣運行不順,邪氣積聚。
脈象濡弱代表氣血不足,表現為表虛多汗、氣虛乏力,濡瀉則代表傷風濕。寸關尺三部出現濡弱,分別代表驚悸、少食、泄瀉,都是元氣虛損的表現。
2. 統屬診法候病
候病所在,逐部診視。合位應時,軟滑者吉。(合位,如肺應皮毛,心應血脈,脾應肌肉,肝筋腎骨之類是也。應時,如春弦夏鉤秋毛冬石四季軟滑是也。軟滑如經云:脈弱以滑,是有胃氣也。)病脈反之,大小獨異,上下之至異同,候分統屬為式。六部脈屬五臟,應乎五行之氣。
氣同則合上達,惟水不趨,氣異俱有陰陽升降之義。(如左寸主心屬火,氣同則合上炎,氣異則分陰陽。右寸主肺屬金,氣同則合上光,氣異則分明暗。左關主肝屬木,氣同則合上達,氣異則分春秋。右關主脾屬土,氣同則合上升,氣異則分寒溫。兩尺主腎屬水,氣同則合下流,氣異則分溢覆。
白話文:
醫生診病時,應該逐一觀察病人的身體部位,並配合時令,若摸起來柔軟滑利,便是吉兆。所謂合位,是指各個臟器與其所屬的部位相應,例如肺應皮毛、心應血脈、脾應肌肉、肝應筋、腎應骨等。應時,則指四季的變化,如春天應弦脈,夏天應鉤脈,秋天應毛脈,冬天應石脈,四季都應該摸起來柔軟滑利,就像古書中所說:「脈弱而滑,是有胃氣也。」若病人的脈象與此相反,大小不同,或上下的脈象不一致,則需根據脈象的變化來判斷病症。六部脈象分別屬於五臟,也與五行之氣息息相關。若氣息相同,則脈象應向上提升,唯有水脈不同,氣息若不同,則應分別考慮陰陽升降的原理。例如左寸脈主心屬火,氣息相同則脈象向上炎熱,氣息不同則分陰陽;右寸脈主肺屬金,氣息相同則脈象向上光亮,氣息不同則分明暗;左關脈主肝屬木,氣息相同則脈象向上提升,氣息不同則分春秋;右關脈主脾屬土,氣息相同則脈象向上提升,氣息不同則分寒溫;兩尺脈主腎屬水,氣息相同則脈象向下流動,氣息不同則分溢覆。
)故脈前後狀同,統候兼主其一,寸關病在前候,兩尺病在後取。(如左寸前以候心,後候膻中,右寸前以候肺,後候胸中。左關前候肝膽,後以候膈。右關前以候胃,後候脾宮。兩尺前以候腎,後候腹中之類是也。)前後之狀異者,屬候歧之為二,上至病在前候,下至病在後位,前後互見和乖,乖病和平,前後同中有異,異者病擬。(如上下之至俱弦或弦兼澀,則取兼澀之候為病。
)前後強弱相同,尤者之候病,及前陽後陰候病,陰降陽升。前溢後覆出部,升降仿此。洪細長短,濡芤滑澀,統中未詳,屬相出入,統屬兼審。浮沉虛實,浮表經脈,皮毛腠理,四肢百節,頭面背膂。沉里口舌,咽喉骨髓,五臟六腑,大便小水。兩傍外內,亦分表裡,侵外身熱,侵內積滯。
白話文:
所以,脈象前後狀態相同時,就要綜合考慮主症和候症。寸關脈病在前面,兩尺脈病在後面。例如,左寸脈前面診斷心臟,後面診斷膻中,右寸脈前面診斷肺,後面診斷胸中,左關脈前面診斷肝膽,後面診斷膈肌,右關脈前面診斷胃,後面診斷脾臟,兩尺脈前面診斷腎臟,後面診斷腹中等等。脈象前後狀態不同時,則屬於候症分歧為二,上至病在前面,下至病在後面,前後互見和不和,不和的病症和平,前後相同之中有不同,不同的情況就需要推測病症。例如,上下都出現弦脈或弦脈兼澀,則取兼澀的候症作為病症。
脈象前後強弱相同,則要看特別明顯的候症,以及前面陽脈後面陰脈的候症,陰氣下降陽氣上升。前面溢出後面覆蓋,升降變化以此類推。脈象的洪細長短,濡芤滑澀,在整體脈象中沒有詳細的區分,屬於相出入的變化,需要綜合考量。脈象的浮沉虛實,浮則表在經脈、皮毛腠理、四肢百節、頭面背膂,沉則里在口舌、咽喉骨髓、五臟六腑、大便小便。脈象的兩旁外內,也分表裡,侵犯外側則身體發熱,侵犯內側則積滯。
(經云:推而內之,外而不內,身有熱也。推而外之,內而不外,有心腹積也。是已。)虛為不足,癢麻瀉痿。實為有餘,脹壅痛秘。統常屬變,法稽經旨,附以管窺,條陳大意。(汪氏診候。)
白話文:
(經典上說,如果把脈推進去時,脈象向外而不向內,這表示身體有熱症。如果把脈退出來時,脈象向內而不向外,這表示有內臟積滯。確實如此。)虛症代表體內不足,會出現瘙癢、麻木、洩瀉、痿弱等症狀。實症代表體內有餘,會出現脹滿、阻塞、疼痛、便秘等症狀。總結常見的變化,遵循經典的指導原則,加上個人的淺見,列出主要觀點。(汪氏診斷方法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