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春甫

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七十八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七十八 (1)

1. 諸蟲敘論

《內經》曰:飲食自倍,腸胃乃傷。惟飲食不節,朝傷暮損,喜啖腥膾,恣食生冷,酷嗜麴櫱肥甘厚味,以致臟腑自傷成積,積久成蟲,而諸般奇怪之狀,各從五行之氣而化生矣。

經云:人身中有八萬屍蟲,若無即人身不成不立。此屍蟲與人俱生而生者,蓋屍蟲即會蟲是也。凡人飲食五味具焉,濕熱化焉,此蟲即與飲食之糟粕轉化而有生,故人身中之所必有也,而亦不可絕無也。經曰八萬,亦過矣。

2. 諸蟲為濕熱所生

飲食之入於胃也,非濕與熱則不能腐化,化則蟲之隨以有其形,而與糟粕俱出於大腸者也。歷家《月令》曰:腐草化為螢。斯時也,濕熱俱盛,故腐即化。人之飲食可以類推。今夫飲食濕熱腐化而為蟲,此固理之可有而不可多也。惟其不節,恣食厚味生冷,則邪氣偏盛,濕熱太過,是以蟲生過多,則為害,故有腹痛食少,嘔吐清水之病生,而漸至於羸瘠而危者有矣。

3. 蟲名大率有九

《外臺秘要》云:人腹中生蟲,大率有九,皆能食人臟腑。一曰伏蟲,長四寸許;二曰蛔蟲,長尺許,生髮多則貫心而殺人;三曰白蟲,長寸許,子母相生,其形轉大而長至四五寸,亦殺人;四曰肉蟲,狀如爛杏,食人令人煩滿;五曰肺蟲,其狀如蠶,令人咳嗽。六曰胃蟲,狀如蝦蟆,令人吐嘔咳逆喜噦。

七曰弱蟲,又名膈蟲,狀如瓜瓣,令人多睡;八曰赤蟲,狀如生肉,令人腸鳴;九曰蟯蟲,其形至細,如菜蟲,伏居廣腸,多則為痔,劇則為癩,因人瘡痍即生癰疽、癬疥、瘻瘑、齲蝕,無所不至,為害匪細。凡此諸蟲,大則依附臟腑之間,小則侵蝕肌膚之內。若元氣尚實,未為大害,稍有虛損,遂肆其害。

甚而至如勞瘵,殺人而又傳疰,怪如應聲、螇鼠之類,而非理之可測者有矣。業醫者不可以不究其治之法也。

4. 勞蟲為正氣不足邪氣所成

夫勞而生蟲者,由人久患,血氣俱虛,惟其虛火鬱蒸不退,漸成骨蒸勞熱。九蟲之類,惟蛔、蝟、寸白三蟲不變。六蟲既久,邪氣變施,則為癆瘵,致成傳屍,其曰蟲疰,襲染至親,曰屍疰、曰鬼疰、熱疰、毒疰,曰殗殜、曰復連、曰食疰,皆曰傳屍,甚則至於滅門者,真可畏矣。

蘇遊論曰:大抵傳屍之候,其病在心,胸脅滿悶,背膊煩痛,兩目昏花,四肢無力,雖欲寢臥,睡而不寐,脊膂急痛,腰膝痠疼,多臥少起,狀如徜徉。每日早旦精神尚存,日午之後,四肢發熱而無顏色,或如火薰,多煩多怒,腳弱無力,夜臥盜汗,夢與鬼交,驚悸咳嗽,唇赤鼻乾,漸就羸瘦。其蟲既食病人精血以盡,則骨痿不能起於床而死矣。

其蟲更傳親人,傳之三人即自能飛,其狀如禽、如鱉、如虺、如蛇、如蛀、如蟹、如鼠、如嬰,奇形怪狀,不可盡迷。

5. 傷寒熱甚生蟲名曰狐惑

傷寒熱病腹中有熱,人又食少,腸胃空虛,三蟲求食,蝕人五臟及下部,若齒無齦,舌上盡白,甚者唇里有瘡,四肢沉重,忽忽喜眠,當數看其上唇,內有瘡如粟,此蟲在上蝕其臟也,曰惑是也。其下唇有瘡,此蟲在下,食其肛也,曰狐是也。今傷寒中有狐惑讓詳焉,又曰濕蜃證,皆蟲之為害也。

6. 小兒疳蟲名曰疳䘌

小兒疳䘌亦由飲食過傷,致成疳積。身熱腹大,面鼓,四肢無力,昏睡,鼻爛汁臭,齒齦生疳,或下利黑血,皆腹中有蟲故也。宜用追蟲丸之類。

7. 脈候

丹溪云:䘌蝕陰證,脈虛小者生,急緊者死。

又云:脈沉實者生,虛大者死,尺脈沉滑,此寸白蟲也。

《外臺》云:蟲脈當沉弱而弦,今反洪大,即知蛔蟲甚也。

8. 有蟲當先下蟲積然後補虛

凡病氣血雖虛,有蟲有積者,皆須用追蟲殺蟲等劑,下去蟲積,及宿澼痰飲酸腥除盡,方可以服補藥,不爾必不得功效。丹溪倒倉之法義可推矣。

9. 治蟲病要方法兼盡

治蟲之方固多,而用之者,不知其法,則亦不能下蟲,而徒瀉其虛也。如丹溪云:蟲頭向下之時,必須俟其向上,法當行於月半之前也。若蟲得食則不食藥,亦不能下蟲而徒瀉其虛也。故雖有方,不知其法而方弗效也。凡欲下蟲,必先一日不食而使蟲飢,次早五更用油煎肉嚼之良久,腹內蟲聞肉香,頭皆向上而欲食,方以雞蛋煎餅和藥嚼而食之。須臾服蔥湯,或白水少少以助藥力下行,不逾時而蟲俱下,甚至數升。

然後以白粥補之,隨服補劑調理,胃氣斯充,而諸疾悉愈。

10. 五臟之蟲

《本事方》云:心蟲曰蛔,脾蟲曰寸白,腎蟲如寸截絲縷;肝蟲如爛杏;肺蟲如蠶,皆能殺人,惟肺蟲為急。肺蟲居肺葉之內,蝕人肺系,故成瘵疾,咯血聲嘶,藥所不到,治之為難,有謂《道藏》中載諸蟲皆頭向下,惟自初一至初五前頭上行。故用藥者,多取月胐以前,蓋此也。

如療寸白,用《良方》錫沙、蕪荑檳榔者極佳。五更服,蟲盡下,白粥將息,藥用石榴根濃汁半升,下散三錢丸五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