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八 (158)
卷之八 (158)
1. 脈候
兩關脈洪大者,熱瘴。脈浮而緊者,宜解表,脈浮緩者為傷風,主病輕。脈弦而緊者,為瘴瘧。脈數者為熱瘴。脈數者按之不實為陽浮陰閉,脈沉微而遲為寒。
白話文:
兩手寸關尺的關部脈象如果呈現洪大,代表是熱性的瘴氣。脈象浮在表面又緊繃的,應該用解表的藥物來處理;脈象浮在表面又緩慢的,代表是傷風,病情比較輕微。脈象像琴弦一樣繃緊又緊湊的,代表是瘴氣引起的瘧疾。脈象跳動快速的,代表是熱性的瘴氣。脈象跳動快速,但按下去感覺空虛不實在的,是陽氣浮越在表面而陰氣閉塞在內;脈象沉在深處、細微又遲緩的,代表是寒證。
2. 治法
3. 闢瘴氣先戒勞役
居嶺南者必慎起居,節飲食,寡欲清心,雖有嵐邪勿能害也。惟內境不出,外境不入,理之自然。其感而病者,皆不知其所慎。
白話文:
住在嶺南地區的人,一定要謹慎注意日常作息,節制飲食,減少慾望,保持心境清靜,這樣即使有瘴氣邪毒也無法傷害到你。只有當內在的邪氣不產生,外在的邪氣不侵入,這是自然的道理。那些因此而生病的人,都是因為不知道這些應當注意的事項。
4. 入瘴煙之地宜預藥以防
居瘴地者雖曰節慎起居,而防病之藥不可不為之備,如解毒丹、蘇合丸、正氣散之類,蓋不可須臾離也。從宦於茲土而政事多繁,上下交際,為商往來,經營貿易,其勢不容於自逸,稍覺不快,則先如法服藥以解之,微邪易伏,固不致病也。惟其不能防微而勢必至於漸盛,故曰不治已病治未病,此之謂也。
白話文:
住在瘴氣地區的人,雖然說要節制生活起居,但是預防疾病的藥物絕對不能不準備,像是解毒丹、蘇合丸、正氣散之類的藥,都不能片刻離身。在這種地方當官的人,常常因為政務繁忙,需要應酬交際;做生意的人,也需要往來各地、經營貿易,很難完全放鬆休息。一旦稍微感到不舒服,就要立刻按照方法服用藥物來化解,輕微的邪氣容易被制伏,自然就不會生病。就是因為不能在初期就加以防範,才會導致病情逐漸加重,所以說「在疾病發生之前就先治療」,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
5. 治瘴續說
繼洪曰:予寓嶺既久,愈知瘴疾不易用藥。病人身熱而復寒謂之冷瘴,不換金正氣散主之。身熱胸痞或嘔或噎,大便不利,嘉禾散。病輕而覺有食積,兼進些少感應丸。(無積者不可服。)病積重,便不可妄為轉利。(當溫中固下)。冬末春初因寒而作大熱,愚魯湯。(柴胡可減。
)夏月因暑氣者,六和湯。若身極熱而頭極痛,脈數者為熱瘴,宜用南人挑草子法,亦不可不服藥。第此證病深而最難治,蓋涼藥多不可用,熱須得法以用之。(附子湯冷服之。)非極工巧以處之,則不可。如身熱汗不多,頭痛未解,且與和解散。如腰以上極熱,腰以下稍涼,胸膈煩渴腰腿重疼,或大便稀滑,其脈多數按之不實,則陽浮陰閉也。李待詔生附子湯最妙。
然而初病則生薑附子能發散耳。既病經日,去汗愈多,虛煩潮上,則惟恐其不斂不降,又加熟附、乾薑、沉香。(用乾薑須冷服,便利不宜沉香。)煩甚少加竹茹。渴甚多加人參、北五味。咳逆加丁香、淡竹葉。若煩躁而有異象,眩惑,夜不安寢,可略與溫膽湯。(大便利者不可服。
)若煩渴大作,蜜砂丹、參砂丹、破證奪命散、既濟湯,(乃《局方》竹葉石膏湯去石膏加熟附子。)冷湯加人參附子宜選用。若煩熱大便自利,小便亦多,不可以赤為熱,膝脛以下稍涼,乃病邪激其氣血俱虛,表熱無以養中,故外熱而內虛也,可急服姜附湯、養氣丹及灸氣海、足三里。
若至於四肢厥冷,兩足冷甚,頭額虛汗,或時咳逆,脈數而促,其證多危,惟以硃砂丹、三建湯能斂心液,能壯真陽,可以更生也。又有啞瘴,即熱瘴之甚者,醫書謂血得寒凝泣,得熱則淖溢,故熱瘴面赤心熱,舌破鼻衄,皆瘴熱沸其血湧上所致,故宜用挑草子法。甚則血上塞其心竅,故昏不能言,或但噫噫作聲,即啞瘴也。
治之當散其血,黑神散立見神效。其或涎迷心竅及舌強者有之,卻非正啞瘴,及兼風痰之證者,當審察而後用治。
白話文:
繼洪說:我住在嶺南一帶很久了,越發知道瘴氣這種疾病很難用藥醫治。病人發熱又發冷的,叫做「冷瘴」,用不換金正氣散來治療。如果發熱、胸悶、想吐或打嗝、大便不順暢,就用嘉禾散。如果病情輕微,感覺有食物積滯,可以稍微吃一點感應丸(沒有積食的人不可以吃)。如果積滯嚴重,就不能隨便用藥使大便通暢(應該用溫中固下的方法)。冬末春初因為寒冷而發熱的,用愚魯湯(可以減少柴胡的用量)。
夏天因為暑熱引起的,用六和湯。如果身體非常熱,頭又非常痛,脈搏很快,這是「熱瘴」,適合用南方人採用的挑草子方法,但也不能不吃藥。這種病病情深入而且最難治療,因為寒涼的藥大多不能用,用熱藥必須掌握方法(可以用附子湯冷服)。如果不是醫術非常高明,就無法應付。如果身體發熱但汗不多,頭痛沒有緩解,可以先用和解散。如果腰部以上非常熱,腰部以下稍涼,胸口煩悶口渴,腰腿沉重疼痛,或者大便稀溏,脈搏多數很快而且按下去感覺不實,這是陽氣浮散、陰氣閉塞的表現。李待詔的生附子湯效果最好。
然而初期生病,用生薑、附子可以發散。如果病了幾天,出汗越來越多,虛煩潮熱,這時就怕它不能收斂下降,所以要加熟附子、乾薑、沉香(用乾薑要冷服,大便通暢就不要用沉香)。如果煩躁嚴重,可以稍微加一點竹茹。如果口渴嚴重,多加人參、北五味子。如果咳嗽氣逆,加丁香、淡竹葉。如果煩躁不安而且有異常的症狀,像是頭暈眼花、晚上睡不著覺,可以稍微用溫膽湯(大便通暢的人不能用)。
如果煩渴嚴重,可以用蜜砂丹、參砂丹、破證奪命散、既濟湯(就是《局方》中的竹葉石膏湯去掉石膏,加上熟附子),冷服並加入人參附子,要仔細選擇適合的方子。如果煩熱而且大便自利,小便也多,不能因為臉紅就判斷為熱症,因為膝蓋以下稍微涼,這是病邪擾亂氣血導致的虛弱,表面熱是無法滋養內部的表現,所以是外熱而內虛。要趕快服用薑附湯、養氣丹,並用艾灸氣海、足三里穴位。
如果到四肢冰冷,兩腳非常冷,頭額虛汗,或者時常咳嗽氣逆,脈搏快而急促,這種情況就非常危險。只有硃砂丹、三建湯能收斂心液,增強真陽,才能讓人起死回生。還有一種「啞瘴」,是熱瘴嚴重的情況。醫書說血遇寒會凝固,遇熱會奔流,所以熱瘴會臉紅心熱,舌頭破裂、流鼻血,都是因為瘴熱使血液沸騰湧上的緣故,所以適合用挑草子方法治療。嚴重的話,血液會堵塞心竅,導致昏迷不能說話,或者只能發出呻吟聲,這就是「啞瘴」。
治療這種情況應該疏散血液,黑神散會立刻見效。有些病人是因為痰涎迷住心竅或者舌頭僵硬而不能說話,這並不是真正的啞瘴,還有兼有風痰等症狀的,要仔細辨別後再治療。
6. 瘴病愈後將息法
大率瘴病不發,後三日方可洗手,七日後可洗面,半月後可略梳頭,一兩月後謹戒房事,能戒百日尤好,瘴不發後乃吃素粥三日,經五日後方以豬脾熟煮羹吃軟飯,十月後略吃些酒,吃些肉羹,但不可食諸般骨汁。若犯之則再發,凡羊肉、豬、犬、雞諸骨汁須並忌一月或兩月尤佳,凡再發者,多困篤。
白話文:
一般來說,瘴病痊癒後,不要馬上碰水。大概要三天後才能洗手,七天後才能洗臉,半個月後才能稍微梳頭。一到兩個月內要謹慎避免性行為,如果能忍耐一百天更好。瘴病不再發作後,先吃三天素粥,五天後才能吃煮爛的豬脾羹配軟飯。十個月後,才能稍微喝點酒、吃些肉羹,但是絕對不可以吃各種骨頭熬的湯汁。如果犯了這些禁忌,瘴病就會再次發作。凡是羊肉、豬肉、狗肉、雞肉等骨頭熬的湯汁,都必須忌口一個月或兩個月更好。凡是再次發作的,通常病情都會很嚴重。
7. 藥方
闢瘴飲子,治瘴時行,無事之時,宜先服此,則不感染。
陳皮(七分),半夏(一錢,制),茯苓,厚朴(薑製。各七分),人參,枳殼(炒),砂仁(炒。各五分),甘草(炙,三分)
上水二鍾,姜三片、棗二枚,煎一鍾服。
檳榔煎,治山嵐瘴氣寒熱嘔吐,腹滿不思飲食。
檳榔,蒼朮,厚朴(薑製),陳皮,草果(各五分),甘草(一寸),生薑(一塊,濕紙包煨)
上水二鍾、棗三枚,煎八分,食遠熱服。
和解散,治瘴病初作,胸腹滿悶,頭眩發熱。
蒼朮(半斤,米泔水浸一宿),厚朴(二兩,薑汁炒),陳皮(二兩),甘草(四兩),藁本,桔梗(各三兩)
上為粗末,每服三錢,水鍾半,姜三片、棗二枚,煎七分熱服。日三服夜一服。此藥不拘傷風傷寒,初作未分證候,任服大能助胃驅邪和解百病,不可不服。
黑豆飲,治房勞感風小腹痛。
黑豆(五合)
炒香熟,好酒淬之,乘熱氣薰病人,微覆出汗而愈。
生薑煎,治瘴如瘧,憎寒壯熱。
老生薑(一大塊)
打破,紙包煨,水一鍾煎半鍾,熱服微汗。
附子湯,治瘴瘧脾寒,寒振熱少,面色青白,飲食少進,四肢厥,大小便清宜服。
附子(一枚,制),草果(五粒)
水二鍾煎一鍾,分二服。
生薑附子湯,治嶺南瘴厲,內虛發熱,或寒熱往來,痰嘔吐逆,頭疼身痛,或汗多煩躁,引飲,或自利小便赤兼主卒中風。
附子(一枚,如法制)
作四服,每服水一鍾、姜十片,煎六分,微溫服。
乾薑附子湯,治瘴毒陰候發熱,或煩躁手足冷,鼻尖涼身體疼痛重,舌上苔生,引飲煩渴,或自利嘔吐,汗出惡風。
大附子(一枚,制,分四服)
每服炮乾薑二錢,同煎溫服,熱甚者冷服。
冷湯,治瘴毒內寒外熱,咽嗌間煩躁不解。
人參(半兩),大附子(一錢),甘草(炙,三寸),淡竹葉(十四個),大棗(五枚)
水煎溫服。
不換金正氣散,善解一切山嵐瘴氣,八般瘧疾,四時傷寒,五種膈氣,和脾胃,止吐瀉,溫中,下痰飲,止腹痛,脹滿吞酸,噫氣噎塞,乾嘔噁心,內受寒濕,外感風邪,頭痛頭眩,鼻塞,不分陰陽,尤宜多服。及一切霍亂時氣諸疾,妊婦胎前產後,並不礙忌,四方不伏水土。凡入嶺南,此藥不可不備。
厚朴(姜炒),蒼朮(米泔水泡),陳皮(去白),半夏(制),藿香葉(淨),甘草(炙。各一錢),草果(五分)
水二盞、姜三片、棗二枚,煎溫服。
參蘇飲子、羌活沖和散(二方治同前,並見傷寒門。)
聖散子,治一切山嵐瘴氣,時行瘟疫,傷寒風濕等疾,有非常之功,如李待詔所謂內寒外熱,上實下虛者,此藥尤效通神。宋嘉祐中黃州民病疫瘴大行,得此藥痊活者,不可勝紀。蘇東坡撰文勒石,以廣其傳,聖散子益著。吾徽鄭尚賓在金陵用此方治傷寒,活人甚眾。予故知其大能發散寒濕,驅除瘴瘧,實超凡之效也。
蒼朮(制),防風,厚朴(姜炒),豬苓(去黑皮),澤瀉(煨。各二兩),白芷,川芎,赤芍藥,藿香(去土),柴胡(各兩半),麻黃,升麻,吳茱萸(泡),羌活,枳殼,獨活,茯苓,藁本,細辛(各七錢),良薑,大附子(一枚),草豆蔻,石菖蒲(各八錢),甘草(二兩半)
上碾為粗末,每服三錢,水二鍾、棗一枚,煎八分,稍熱服。
嘉禾散(一名穀神散),治瘴瘧陰陽表裡不分,五膈五噎,脾胃不和,胸膈滿悶等疾。(方見膈噎門。)
神朮散,治傷寒頭痛身熱等證。
蒼朮(二錢),川芎,甘草,藁本(各一錢)
上水二鍾、姜三片,煎一鍾,不拘時服。
平胃散,治感山嵐瘴氣濕熱等疾。
補中益氣湯,治內傷勞倦時疫發熱。(二方見脾胃門。)
養胃湯,治外感風寒內傷生冷,憎寒壯熱,頭目昏疼,肢體拘急,能避山嵐瘴氣,四時疫厲,脾寒痰瘧,因飲食者,吞下化滯丸。
甘草(五分),厚朴(薑汁炒),半夏,蒼朮(米泔浸),人參,茯苓,陳皮,藿香(各七分),草果(五分)
水一盞、姜五片,烏梅一個,煎一盞,熱服。
保和湯,治中瘴氣發熱嘔吐,腹滿不食。
厚朴(薑製),大腹皮(黑豆水洗),半夏(制),陳皮(去白。各八分),柴胡,枳殼,甘草(各五分),生薑(三錢,煨)
水煎溫服。
十味芎蘇散,發散瘴瘧傷寒。(方見傷寒門。)
奪命散,治傷寒證瘴疾,陰陽不明,或誤投藥,致病愈困,煩躁發渴,及婦人胎前產後受熱瘴疾。
上黨人參(七錢)
水二鍾煎一鍾,去渣連罐沉新汲水取冷,一服而盡。若鼻上有汗滴尤妙。
蘇合香丸,治瘴氣寒熱兀兀欲吐不吐者,胸膈痞悶,用生薑煎湯熱調服,取微汗。(方見風門。)
萬病解毒丸(一名玉樞丹,一名神仙太乙丹),治一切山嵐瘴氣中蠱,解毒如神,時行瘟疫俱可治。每服水磨一錠,酒調取汗則解。(方見解毒門。)
福建香茶餅,能闢一切瘴氣時疫傷寒,不時噙口中邪氣不入。
沉香,檀香(各一兩),孩兒茶(二兩),粉草(五錢),麝香(五分),冰片(三分)
上為極細末,糯米調飲湯為丸,黍米大,噙化。
七棗湯,或因感冒風寒,或是五臟氣虛,陰陽相搏作為瘴瘧,寒多熱少,或但寒不熱皆可服。
大附子(一枚,如法制,分四服)
水二鍾、姜七片、棗七枚,煎一鍾,當發日早晨空心溫服,仍吃棗子三五枚,忌如常。《三因方》謂《良方》中用烏頭,兼不用鹽水浸,不惟服僭燥,亦不能分利陰陽。其說有理,用者識之。
沉附湯,治瘴疾上熱下寒,腿足寒厥。
沉香(磨汁),附子(制。各三錢)
水盞半,生薑三片煎八分去渣,入沉香汁放冷服,此藥主上熱下寒,全集沉水鐵角真正沉香,此香齧之,其味甘辛者為美,辛辣者性熱,附子降氣,斂陽治陰毒冷瘴,只一服而回生起死,真可以奪化功。
攝生方,治啞瘴。
銅青(半兩),石綠(三錢)
上為末,水調生面糊丸,如芡實子大。每服一丸,新汲水磨下。
冷香湯,治夏秋水濕恣食生冷,遂成霍亂,陰陽相干,臍腹刺痛,脅肋脹滿,煩躁,引飲無度,感瘴虛熱,胸膈不利,或嘔或泄並宜。
良薑,檀香(各一錢),丁香(七粒),草豆蔻(麵包煨),附子(制),甘草(各五分)
水鍾半煎一鍾,以瓶沉井水浸冷飲。
五苓散,治傷寒瘴瘧,感暑中濕,小便不利,頭疼身熱,煩躁發渴,夏月主治尤多,下虛者不宜多服。(方見傷寒門。)
草果飲,治瘴瘧頭痛脈弦。
四獸飲,治陰陽相搏,飲食勞倦,發為瘴瘧。(二方見瘧門。)
溫膽湯,治瘴疾久病後,心氣虛煩,夜不得眠,夢中驚惚,心膽氣怯然也,宜此服藥。(方見驚悸門。)
異功散,瘴瘧後調胃進食,順氣和中,極效。
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,陳皮(各一錢)
水盞半、姜三片、棗一枚,煎八分,食遠溫服。虛寒有痰飲作嘔噦者,加薑製半夏一錢,名六君子湯。
感應丸,治瘴病食積所傷,胸腹飽悶。(方見積滯門。)
化滯丸,破諸滯氣,消宿積,調陰陽,奪造化,瘴病食積者,胸膈飽悶,尤宜服之。(方見脾胃積食門。)
理中湯,調理脾胃感寒之藥。(方見脾胃門。)
六和湯,廣南夏月瘴疾,冷熱未分,煩躁口渴,並宜服之。
人參,半夏(制),茯苓,甘草(各六分),厚朴(薑製,一錢),砂仁,藿香(各五分),香薷,木瓜(各七分),杏仁(七粒),白扁豆(十五粒)
水二鍾、姜三片、棗一枚,煎一鍾,溫服。躁熱冷服。
椒囊法,闢一切瘴疾時氣風寒邪氣。
點紅川椒(去閉口者不用)
以絳紗囊貯椒兩許,懸佩身旁,近裡衣,則一切邪氣不能侵犯。
屠酥酒,闢山嵐瘴氣瘟疫等氣。
麻黃,川椒(去合口者),細辛,防風,蒼朮(制),乾薑,桔梗,肉桂(去粗皮。各等分)
上為粗末,絹囊浸酒中,密封瓶口,三日後可服,每日空心服二三杯,冒露遠行闢諸邪氣,但不宜多飲至醉。
降椒酒,闢一切瘴氣尋常宜飲之。
降真香(二兩細銼),川椒(一兩,去梗及合口者)
上絹囊貯浸無灰酒中約二斗,每日飲數杯,百邪皆不能犯,兼治風濕腳氣、疝氣、冷氣,及背面惡寒風疾有效。
氣漸辟邪法,入瘴疫之家使邪氣不能侵犯。(法見傷寒門後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