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春甫

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七十六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七十六 (2)

1. 瘴氣惟染勞役傷飢之人

夫勞役傷飢,則內傷不足者也,所謂邪氣傷虛不傷實,同一理也,然則居斯土者,可不知所慎哉?每每病此,則未必非勞役而得之。故《衛生方》云:北人寓居廣之地者,往來廣之途者,俱有陰陽相搏之患,居者十病二三,途者十病八九。蓋居者安靜,途者勞傷,正《活人三昧》論瘴瘧云:飲食有節,起居有常,邪氣不能為害。

然道路崎嶇,人煙疏闊,水漿不潔,酒炙多腥,飲食起居,未免乖度,況復有陰陽相搏之氣乎?故曰:瘴氣惟染勞役傷飢之人者,此也。

白話文:

勞累過度又飢餓的人,是因為體內虛弱不足,這就如同邪氣會侵襲虛弱的人,而不會侵襲體魄強壯的人,是相同的道理。那麼,居住在這種地方的人,怎能不謹慎小心呢?很多人會染上這種病,但未必都是因為勞累過度而引起的。《衛生方》說:「北方人居住在廣州地區,或往來廣州的人,都會有陰陽失調的問題。居住的人,十個有兩三個會生病,而往來奔波的人,十個有八九個會生病。」這是因為居住的人較為安靜,而奔波的人容易勞累受傷,正如《活人三昧》論述瘴瘧時所說:「飲食有節制,作息有規律,邪氣就不能為害。」

然而,道路崎嶇不平,人煙稀少,水質不乾淨,酒肉多有腥味,飲食作息很難合乎常規,更何況還有陰陽失調的氣息呢?所以說:「瘴氣只會侵染勞累過度又飢餓的人」,就是這個意思。

2. 嶺表十說(吳興章傑述)

嶺表之俗食檳榔,甚者日至十數枚。蓋瘴瘧之作,率因飲食過度,氣滯痰結,而檳榔最能下氣消食去痰,故人狃於近利而暗於遠患。此頗類北人之食酪酥,故膚理縝密,一旦病疫,當汗則塞,塞而不得出。嶺南地熱食檳榔,故臟氣疏泄。然一旦病瘴,當攻發,則虛羸而本不能堪。所以土人多瘠而色黃,豈全是氣候所致?蓋亦檳榔為患,殆弗思耳。

《本草》載:三人晨行觸霧,飲酒者獨不病,故北人度嶺率相勉以飲酒,且遷客羈士往往醺酣以自適,而嶺外酒價尤廉,敗伕役卒俱得肆飲,咸謂可以闢瘴,殊不知少則益而多則滋瘴之源也。何以言之?南土暑濕,嗜酒則多中暑毒,兼瘴瘧之作,率因上膈痰飲,而酒尤能聚痰,嶺外諺云:莫飲卯時酒,莫食申時飯,誠攝生之要也。可見酒一物能闢瘴以生人,能滋瘴以害人。

然則生也,害也,非酒也,顧在人也。

廣南海以暑毒為患音,蓋一歲之間,暑熱過半使人難闢而易犯,起居飲食少失節度,則為暑毒所中,道途之間,多有冒暑,故土人暑相戒勿出。且遐荒之境,道路崎嶇,傳世飲食皆不如欲。自化初至,皆云不習水土而病,既還,則又謂之回頭瘴。大率得之道途間冒犯暑氣,與夫飲食居處失度也。

寒暑之候不常,尤難於調攝。凡居人與在路者,冬夏之衣,皆不可缺,隨其氣候,速宜增減,緩則能致病。又嶺外海風異常,稍中人則為病,坐臥易衣,當慎之也。

嶺外雖以多暑為病,而四時亦有傷寒瘟疫之疾,其類不一。土人不問何疾,悉謂之瘴,治療多誤。或有一歲盛寒,近類中州。而土俗素無蠶績,冬不衣綿,居室疏漏,戶扃不固。忽遭歲寒,則次年瘟疫必興。醫者之治瘟疫,當以本法治之,而隨其風土氣候,與夫人之強弱出入可也。

瘴瘧之作多因伏暑傷冷所致,縱非飲食冷物,即寒邪感於外,飲食傷於內也。大抵伏暑淺而寒多者易治,伏暑深而熱多者,難治。近時北醫至此,用大柴胡湯治熱瘴,須是本氣壯實者乃能堪。如土人久服檳榔,臟氣既虛,往往不能服寒藥,然土人才見發黃便為不治疾,良可哀也。

北人之來嶺南,婢僕多病瘴氣。蓋勞役之人,飲食乖度,晝日冒暑,夜多臥地,又凡事不能避忌,故先受其斃。既與之同休慼,宜加意戒之。

俚俗有病必召巫覡而祭鬼神,士夫咸笑其信巫不信醫。愚謂此殆可憫惻而不可以笑也。夫民雖至愚,而孰不能趨利避害?況性命所繫,曉然易見。若醫者能愈人疾,彼何苦不用?蓋嶺外良醫甚鮮,藥類尤乏,況山谷海嶼之民,何從而得醫藥?所以不免而信巫也,豈得已哉!

瘴病不一,而土人以啞瘴最為危急,其狀初得之,即失音,不過一二日不救。醫家多言極熱所致,或云蘊熱而感寒所激。近見北醫有用煎生附子一味愈此疾者,得非以熱治熱,或是發散寒氣耶?予觀有謂飲溪澗水中毒,令人失音,則知凡失音者,未必皆瘴也。溪澗水毒灼然有之,道路多無井泉,而瀕江之民與夫山行者皆飲溪澗之水,豈無邂逅遇毒者?故途人所以多病,得非是歟?

嶺外多毒草,彘食之,而人食其肉者,亦毒人。所以北人度嶺多戒食彘,然則嶺外能致瘴疾者,非一端。順泉云:嶺南之彘在市井者,食豆酒糟,在鄉村食糠並粹米、芋苗,未有食草者,即此牛馬羊畜之肉,悉皆不可食也,可乎?此其所以不足信也。

白話文:

嶺南一帶的人習慣吃檳榔,有些人一天甚至吃十幾個。瘴氣瘧疾的產生,大多是因為飲食過量,導致氣滯痰結,而檳榔最能降氣、幫助消化、去除痰液,所以人們貪圖眼前的便利,卻忽略了長遠的危害。這種情況很像北方人吃乳酪酥油,雖然皮膚細緻,但一旦生病,發汗時反而會阻塞,無法排出。嶺南地區天氣炎熱,人們吃檳榔,導致臟氣疏洩。然而一旦感染瘴氣,需要攻邪發散時,身體會變得虛弱,難以承受。這也是為什麼當地人大多瘦弱且面色發黃,難道完全是因為氣候造成的嗎?其實也與檳榔的危害有關,只是大家沒有意識到而已。

《本草》記載,三個人早晨在霧中行走,喝酒的人唯獨沒生病,所以北方人到嶺南時,往往互相勸酒,而且被貶謫的官員和旅居異鄉的人也常常喝酒自娛,加上嶺外的酒價又便宜,連僕役和士兵都可以隨意飲酒,大家都認為可以避開瘴氣。殊不知,少量飲酒有益,過量飲酒卻會成為瘴氣的根源。為什麼這麼說呢?嶺南地區暑濕,嗜酒容易中暑毒,加上瘴氣瘧疾的產生,大多是因為上膈積痰,而酒又最容易聚積痰液。嶺外有句諺語說:「不要在卯時(早上五到七點)喝酒,不要在申時(下午三到五點)吃飯。」這實在是養生的要訣。由此可見,酒這東西,能避瘴救人,也能滋生瘴氣害人。

因此,是生是害,不在於酒本身,而在於人如何使用它。

廣東南海地區以暑毒為患,一年之中,暑熱天超過一半,人們很難避免感染。如果起居飲食稍有不注意,就會中暑毒。在路上行走,很多人會冒著暑熱,所以當地人會互相告誡不要在暑熱時外出。而且,偏遠地區道路崎嶇,傳下來的飲食都不太好。剛開始來的人,都說不適應當地的水土而生病,等回去了,又說是「回頭瘴」。大多是因為在路上冒犯暑氣,以及飲食起居失調所致。

天氣寒冷的時節不定,更難以調養。凡是居住在當地的人和在路上的人,冬夏的衣服都不能缺少,要根據氣候的變化,及時增減衣服,稍有遲緩就容易生病。另外,嶺外的海風非常特別,稍有不注意就會生病,坐臥休息時要注意換衣服,要小心謹慎。

嶺外雖然以多暑為患,但四季也有傷寒和瘟疫等疾病,種類繁多。當地人不管得了什麼病,都說是瘴氣,治療上常常會犯錯。有時一年中會出現嚴寒,類似中原地區的天氣。而當地人本來就沒有養蠶織絲的習慣,冬天不穿棉衣,房屋疏漏,門窗也不牢固。如果突然遇到嚴寒,那麼第二年瘟疫一定會盛行。醫生治療瘟疫,應當按照原有的方法治療,並且根據當地的風土氣候,以及人的體質強弱,靈活調整。

瘴氣瘧疾的發生,大多是因為伏暑時受寒所致,即使不是因為吃了冷的食物,也是因為外感寒邪,內傷飲食。大體上說,伏暑淺而寒邪多的容易治療,伏暑深而熱毒多的難以治療。最近有北方來的醫生在這裡,用大柴胡湯治療熱瘴,但必須是本身氣血旺盛的人才能承受。如果像當地人長期吃檳榔,導致臟氣虛弱,往往不能服用寒涼的藥物。而且當地人只要看到臉色發黃,就認為是不治之症,實在可悲。

北方人來到嶺南,家裡的僕役大多會得瘴氣。因為他們是勞動階層,飲食不規律,白天冒著暑熱,晚上多睡在地上,而且凡事都不注意避忌,所以最先受害。既然和他們同甘共苦,就應該更加注意防範。

當地人有病,一定會找巫師祭祀鬼神,讀書人會嘲笑他們相信巫術而不相信醫生。我認為這種情況應該同情,而不應該嘲笑。老百姓即使再愚笨,也知道趨利避害。何況是關係到性命的事情,更加容易明白。如果醫生能夠治好他們的病,他們又何苦不去求醫呢?實在是因為嶺外的良醫太少,藥材也缺乏,更何況山谷海島的居民,又到哪裡去求醫問藥呢?所以才會無可奈何地相信巫術,這難道是他們自願的嗎?

瘴病有很多種,而當地人認為啞瘴最為危急。這種病的症狀是剛開始發病就失音,往往一兩天就沒救了。醫生多數認為是極熱所致,或是因為內熱而感寒所引起的。最近看到有北方來的醫生用單味煎生附子治好了這種病,難道是用熱來治療熱,或是用來發散寒氣嗎?我看到有人說喝了溪水中毒,也會導致失音,那麼就知道凡是失音的,不一定都是瘴氣。溪水有毒這件事確實存在,道路上很多地方都沒有井泉,靠江邊的居民和在山裡行走的人,都喝溪水,難道就沒有遇到水中毒的嗎?所以,路上的人容易生病,難道不是這個原因嗎?

嶺外有很多毒草,豬吃了會中毒,人吃了豬肉也會中毒。所以北方人到嶺南,大多不敢吃豬肉。可見嶺外能導致瘴疾的原因有很多。順泉說:「嶺南的豬,在市集上賣的,吃的是豆渣酒糟;在鄉村的,吃的是米糠、碎米和芋苗,沒有吃草的。那麼牛、馬、羊等牲畜的肉,也都不應該吃了,是這樣嗎?」這種說法實在不足以採信。

3. 回頭瘴說

舊傳出嶺有回頭瘴者,大概與在廣而發瘴,及方入廣而不伏水土者不異。蓋南方陽氣常泄,陰氣常盛,二氣相搏,四時悉有寒熱之氣,人感之而作寒熱之疾,寒則戰慄,熱則怫鬱,多由得汗而解,此廣瘴之寒熱也。今所謂回頭瘴,及方入廣而不伏水土者,亦不過陰陽相搏,氣候不調而感疾也。

嶺南天氣冬無霜雪,春寒秋熱,氣候不齊,或一日而忽更變,與外方天氣大不相侔。今回頭瘴者,蓋是先染廣中之氣,復感外方之氣,冷熱相忤,寒暄不調,遂作陰陽相搏之疾。須度時之寒熱,量元氣之厚薄,如出嶺於孟冬時者,廣尚多暄而必寒,或轉北風,間有暴冷。若屆途之際,宜服和解散、神朮散之類、和脾胃逐風邪。

及至外方,則天寒地凍,將及境之際,可服正氣散、養胃湯之類,絕舊瘴,御時寒。然則四藥特筌蹄耳,其實在保躬調養,酌序消詳,切不可以得出煙瘴為恣欲,此病之所由作也。故所謂回頭瘴者,豈虛言哉!

白話文:

以前流傳說嶺南一帶有種叫做「回頭瘴」的病,大概跟在廣州當地發生的瘴氣病,或是剛到廣州還不適應水土的人所患的病差不多。因為南方陽氣經常外洩,陰氣比較旺盛,陰陽二氣互相交戰,一年四季都有寒熱的氣,人感受到這些氣就會生病,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,冷的時候會發抖,熱的時候會覺得煩躁,通常出了汗就會好一些,這就是廣州瘴氣病的寒熱症狀。現在說的「回頭瘴」,以及剛到廣州不適應水土的人得的病,也不過是陰陽二氣互相搏鬥,氣候不協調而引起的疾病。

嶺南地區的天氣冬天沒有霜雪,春天寒冷,秋天炎熱,氣候不穩定,有時候一天之內就會變化很大,跟其他地方的天氣很不一樣。現在說的「回頭瘴」,大概是因為先感染了廣州的氣,又感受到外地的氣,冷熱互相衝突,天氣變化不協調,於是就產生了陰陽二氣互相搏鬥的疾病。必須要判斷當時的寒熱情況,衡量自身元氣的強弱,如果是在初冬時節離開嶺南的人,廣州還比較溫暖但必定會變冷,或者轉為北風,有時會突然變得很冷。在旅途上,應該服用和解散、神朮散之類的藥,來調和脾胃、驅除風邪。

到了外地之後,天氣就變得寒冷,快要到達目的地的時候,可以服用正氣散、養胃湯之類的藥,來斷絕舊有的瘴氣,抵禦當時的寒冷。然而這四種藥只是應急用的,實際上最重要的是保養身體,注意調養,仔細考量,千萬不可以因為離開了瘴氣地就放縱慾望,這也是造成疾病的原因。所以說所謂的「回頭瘴」,難道是空穴來風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