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九 (1)
卷之九 (1)
1. 卷之十八
2. 疸證門
3. 病機敘論
《內經》云:溺黃赤,安臥者,疸病。
《巢氏病源》云:黃疸之病,此由酒食過度,臟腑不和,水穀相併,移於脾胃,復為風濕所搏,瘀結不散,熱氣鬱蒸,故食已如飢。令身體、面目、及爪甲、小便盡黃而欲安臥。若身體多赤黑,多青皆見者,必寒熱身疼而色微黃,齒垢黃,爪甲上黃,黃疸也。
渴而疸者,其病難治;疸而不渴,其病可治。發於陰部,其人必嘔;發於陽部,其人振寒而微熱。
又云:黃疸者,一身盡痛,發熱,面色洞黃七八日;壯熱,口裡有血,當下之,法如肫肝狀,其人少腹內急;若其人眼睛澀痛,鼻骨痛,兩膊及項強,腰背急,即其患黃,多大便澀、但令得小便快,即不慮死。不用大便多,多則心腹脹,不食,此由寒濕在表,則熱蓄於脾胃,腠理不開,瘀熱與宿谷相搏,煩郁不得消,則大、小便不得通,故身體、面目皆變黃色。
白話文:
《內經》說:小便呈現黃紅色,且喜歡躺著休息的,這是黃疸病。
《巢氏病源》說:黃疸這種病,是因為飲酒過量、飲食不節制,導致內臟功能失調,水穀精微與糟粕混雜,影響到脾胃。又因為受到風濕侵襲,導致體內瘀積不散,熱氣鬱悶蒸騰,所以吃完飯後仍然覺得飢餓。會使得身體、臉部、指甲、小便都變成黃色,且喜歡躺著休息。如果身體呈現較多的紅色或黑色,以及青色,就一定會出現忽冷忽熱、身體疼痛,但皮膚黃的程度較輕,牙垢發黃,指甲上也會呈現黃色,這也是黃疸。
如果黃疸的病人感到口渴,這個病就很難治癒;如果黃疸的病人不口渴,這個病就比較容易治好。如果黃疸發病在陰部,這個人一定會想嘔吐;如果發病在陽部,這個人就會感到發冷,並微微發熱。
還說:黃疸的病人會全身疼痛、發熱,臉色呈現深黃,持續七八天;如果發高燒,嘴裡有出血,就要用瀉下的方法治療,這種情況下的糞便會像動物的肫肝一樣。病人會感覺到小腹內部發緊;如果病人眼睛乾澀疼痛,鼻骨疼痛,兩邊肩膀和脖子僵硬,腰背也感到緊繃,這也是患了黃疸。通常會大便不順暢,只要能讓小便順利排出,就不必擔心死亡。不必太在意大便是否排出,大便太多反而會導致心腹脹滿,吃不下東西。這是因為寒濕侵犯體表,導致熱氣積蓄在脾胃,皮膚腠理閉塞,瘀熱和宿食互相衝擊,煩躁鬱悶難以消解,就會導致大小便不通暢,所以身體、臉部都會變成黃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