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七十六 (2)
卷之七十六 (2)
1. 瘴氣惟染勞役傷飢之人
夫勞役傷飢,則內傷不足者也,所謂邪氣傷虛不傷實,同一理也,然則居斯土者,可不知所慎哉?每每病此,則未必非勞役而得之。故《衛生方》云:北人寓居廣之地者,往來廣之途者,俱有陰陽相搏之患,居者十病二三,途者十病八九。蓋居者安靜,途者勞傷,正《活人三昧》論瘴瘧云:飲食有節,起居有常,邪氣不能為害。
然道路崎嶇,人煙疏闊,水漿不潔,酒炙多腥,飲食起居,未免乖度,況復有陰陽相搏之氣乎?故曰:瘴氣惟染勞役傷飢之人者,此也。
白話文:
勞累过度、飢餓虛弱,都會導致內在損傷,就像邪氣只會傷害虛弱的人,不會傷害強壯的人一樣。住在南方的人們,難道不應該小心謹慎嗎?他們常常生病,不見得都是因為勞累。就像《衛生方》中所說:北方人住到南方,或是在南方旅行的人,都會因為陰陽相搏而生病,住的人十個之中有兩三個生病,旅行的人十個之中有八九個生病。因為住的人安靜,而旅行的人勞累傷身。正如《活人三昧》中論述瘴瘧時所說:飲食有節制,作息有規律,邪氣就無法侵害。
然而,道路崎嶇難行,人煙稀少,水質不潔,酒肉腥臊,飲食作息難免不規律,更何況還有陰陽相搏的氣候呢?所以說,瘴氣只會感染那些勞累过度、飢餓虛弱的人,這就是原因。
2. 嶺表十說(吳興章傑述)
嶺表之俗食檳榔,甚者日至十數枚。蓋瘴瘧之作,率因飲食過度,氣滯痰結,而檳榔最能下氣消食去痰,故人狃於近利而暗於遠患。此頗類北人之食酪酥,故膚理縝密,一旦病疫,當汗則塞,塞而不得出。嶺南地熱食檳榔,故臟氣疏泄。然一旦病瘴,當攻發,則虛羸而本不能堪。所以土人多瘠而色黃,豈全是氣候所致?蓋亦檳榔為患,殆弗思耳。
《本草》載:三人晨行觸霧,飲酒者獨不病,故北人度嶺率相勉以飲酒,且遷客羈士往往醺酣以自適,而嶺外酒價尤廉,敗伕役卒俱得肆飲,咸謂可以闢瘴,殊不知少則益而多則滋瘴之源也。何以言之?南土暑濕,嗜酒則多中暑毒,兼瘴瘧之作,率因上膈痰飲,而酒尤能聚痰,嶺外諺云:莫飲卯時酒,莫食申時飯,誠攝生之要也。可見酒一物能闢瘴以生人,能滋瘴以害人。
白話文:
嶺南地區的人民習慣吃檳榔,有些人甚至每天吃十幾顆。因為瘴瘧的發生,往往是飲食過度,導致氣滯痰結,而檳榔最能降氣消食去痰,所以人們只顧眼前利益,而忽略了長遠的危害。這就像北方人吃酪酥,雖然皮膚光滑細膩,但一旦生病,就容易發汗不暢,導致病情加重。嶺南地熱,吃檳榔可以幫助臟腑氣血流通。但是,一旦患上瘴瘧,身體虛弱,就無法抵抗病魔。因此,嶺南人普遍瘦弱,面色黃,這並非完全由氣候造成,檳榔的危害也是不可忽視的。
《本草》記載,三個人早上出門遇到霧氣,只有喝酒的那個人沒有生病。因此,北方人過嶺時,都會互相勉勵喝酒,而且遷客和羈士也常以酒消愁解悶。嶺南的酒價又很便宜,連勞工和士兵都能盡情飲酒,大家都認為喝酒可以避瘴。殊不知,酒喝得少有利,喝得多反而會加重瘴氣。為什麼這麼說呢?南方的氣候炎熱潮濕,嗜酒容易中暑,再加上瘴瘧的發生,往往是因為上膈痰飲,而酒最容易積聚痰液。嶺南有句俗語說:「莫飲卯時酒,莫食申時飯」,這正是養生的重要原則。由此可見,酒這種東西,可以避瘴保命,也可以滋生瘴氣害人。
然則生也,害也,非酒也,顧在人也。
廣南海以暑毒為患音,蓋一歲之間,暑熱過半使人難闢而易犯,起居飲食少失節度,則為暑毒所中,道途之間,多有冒暑,故土人暑相戒勿出。且遐荒之境,道路崎嶇,傳世飲食皆不如欲。自化初至,皆云不習水土而病,既還,則又謂之回頭瘴。大率得之道途間冒犯暑氣,與夫飲食居處失度也。
寒暑之候不常,尤難於調攝。凡居人與在路者,冬夏之衣,皆不可缺,隨其氣候,速宜增減,緩則能致病。又嶺外海風異常,稍中人則為病,坐臥易衣,當慎之也。
嶺外雖以多暑為病,而四時亦有傷寒瘟疫之疾,其類不一。土人不問何疾,悉謂之瘴,治療多誤。或有一歲盛寒,近類中州。而土俗素無蠶績,冬不衣綿,居室疏漏,戶扃不固。忽遭歲寒,則次年瘟疫必興。醫者之治瘟疫,當以本法治之,而隨其風土氣候,與夫人之強弱出入可也。
白話文:
其實生病的根源不在酒,而是人本身的過失。廣南地區以暑氣為患,一年之中,炎熱天氣超過一半,容易讓人中暑。如果生活起居和飲食稍有不節制,就容易中暑。旅途之中,很多人會因為酷暑而中暑,當地人也因此互相提醒不要外出。而且偏遠地區,路途崎嶇,食物也不盡如人意。剛到當地的人,往往會因水土不服而生病,離開後,又會出現“回頭瘴”。總之,主要原因是旅途中的酷暑和飲食起居不節制。
氣候變化無常,尤其難以調養。無論是當地居民還是旅人,冬夏服裝都不可缺少,要根據氣候變化,及时增减衣物,否则容易生病。另外,岭外海风异常,稍不注意就会生病,坐卧换衣都要谨慎。
虽然岭外地区以暑热为患,但四季中也會有傷寒瘟疫,种类繁多。当地人无论什么病都称为瘴,治疗方法常常出错。有时候一年中会很寒冷,接近中原地区的气候。但当地人平时不养蚕,冬天不穿棉衣,房屋简陋,门窗不牢固。突然遭遇寒冬,第二年就容易爆发瘟疫。治疗瘟疫要根据传统方法,并根据当地气候、人體强弱等因素进行调整。
瘴瘧之作多因伏暑傷冷所致,縱非飲食冷物,即寒邪感於外,飲食傷於內也。大抵伏暑淺而寒多者易治,伏暑深而熱多者,難治。近時北醫至此,用大柴胡湯治熱瘴,須是本氣壯實者乃能堪。如土人久服檳榔,臟氣既虛,往往不能服寒藥,然土人才見發黃便為不治疾,良可哀也。
北人之來嶺南,婢僕多病瘴氣。蓋勞役之人,飲食乖度,晝日冒暑,夜多臥地,又凡事不能避忌,故先受其斃。既與之同休慼,宜加意戒之。
俚俗有病必召巫覡而祭鬼神,士夫咸笑其信巫不信醫。愚謂此殆可憫惻而不可以笑也。夫民雖至愚,而孰不能趨利避害?況性命所繫,曉然易見。若醫者能愈人疾,彼何苦不用?蓋嶺外良醫甚鮮,藥類尤乏,況山谷海嶼之民,何從而得醫藥?所以不免而信巫也,豈得已哉!
白話文:
瘴瘧的產生大多因為潛伏暑熱受到寒冷影響所引起,即便不是因食用了冷物,也可能因外界的寒邪進入體內,或是內部飲食失調所導致。大致來說,對於那些潛伏暑熱較淺但寒邪較多的情況,治療起來比較容易;而對於潛伏暑熱深且熱邪較多的狀況,則較為困難。近年來,北方的醫生在面對這種情況時,常使用大柴胡湯來治療熱瘴,不過這只適合那些原本身體強壯的人。例如當地人長期服用檳榔,使得內臟變得虛弱,往往無法承受寒涼的藥物,然而他們一見到黃疸就會認為病情無法救治,讓人感到十分悲哀。
來自北方的人來到嶺南,家僕和奴隸經常會染上瘴氣。這是因為勞累的人飲食失調,白天在酷暑下工作,晚上又常睡在地上,且對於許多事情無法避開禁忌,因此他們很容易受到瘴氣的侵害。既然已經與他們一同經歷了喜悅和悲傷,應該更加註意避免他們受到瘴氣的侵襲。
民間有病必請巫師進行祭祀鬼神的儀式,士大夫們常常嘲笑他們迷信巫術而不相信醫學。我認為這種行為值得同情而非嘲笑。人民即使再愚笨,誰能不去追求利益、避免災害呢?況且生死攸關,道理顯而易見。如果醫生能夠治癒疾病,他們又何必不接受治療?然而嶺外真正優秀的醫生很少,可供使用的藥材也很缺乏,更不用說山區海島的居民,他們如何能得到醫藥?因此他們不得不相信巫術,這是不得已的選擇,並非他們願意這樣做。
瘴病不一,而土人以啞瘴最為危急,其狀初得之,即失音,不過一二日不救。醫家多言極熱所致,或云蘊熱而感寒所激。近見北醫有用煎生附子一味愈此疾者,得非以熱治熱,或是發散寒氣耶?予觀有謂飲溪澗水中毒,令人失音,則知凡失音者,未必皆瘴也。溪澗水毒灼然有之,道路多無井泉,而瀕江之民與夫山行者皆飲溪澗之水,豈無邂逅遇毒者?故途人所以多病,得非是歟?
嶺外多毒草,彘食之,而人食其肉者,亦毒人。所以北人度嶺多戒食彘,然則嶺外能致瘴疾者,非一端。順泉云:嶺南之彘在市井者,食豆酒糟,在鄉村食糠並粹米、芋苗,未有食草者,即此牛馬羊畜之肉,悉皆不可食也,可乎?此其所以不足信也。
白話文:
瘴病有很多種,當地人認為啞瘴最危險,這種病剛發作時就會失聲,一兩天內不治療就會沒救。醫生多認為是極度炎熱導致,也有人說是由於體內蘊藏的熱氣遇到寒氣而引發。最近看到北方醫生用煎煮生附子單味藥治癒這種疾病,這難道是用熱治熱,還是用來散發寒氣呢?我觀察到有說喝溪澗水中毒會導致失聲,由此可知失聲並不一定都是瘴病。溪澗水中毒確實存在,道路上大多沒有井泉,住在江邊的人和山區旅行的人都會喝溪澗水,難道不會偶爾遇到中毒的情況嗎?所以路上的人容易生病,難道不是這個原因嗎?
嶺南地區有很多毒草,豬吃了這些草,人再吃豬肉也會中毒。所以北方人過嶺南時都忌食豬肉,由此可知,嶺南能導致瘴病的原因不止一個。順泉說:嶺南地區的豬肉在市集上販售的,是吃豆酒糟的,在鄉村地區吃的則是糠、精米、芋苗,並沒有吃草的,即使是牛馬羊等家畜的肉,也都不可以食用,這合理嗎?所以這些說法不可信。
3. 回頭瘴說
舊傳出嶺有回頭瘴者,大概與在廣而發瘴,及方入廣而不伏水土者不異。蓋南方陽氣常泄,陰氣常盛,二氣相搏,四時悉有寒熱之氣,人感之而作寒熱之疾,寒則戰慄,熱則怫鬱,多由得汗而解,此廣瘴之寒熱也。今所謂回頭瘴,及方入廣而不伏水土者,亦不過陰陽相搏,氣候不調而感疾也。
嶺南天氣冬無霜雪,春寒秋熱,氣候不齊,或一日而忽更變,與外方天氣大不相侔。今回頭瘴者,蓋是先染廣中之氣,復感外方之氣,冷熱相忤,寒暄不調,遂作陰陽相搏之疾。須度時之寒熱,量元氣之厚薄,如出嶺於孟冬時者,廣尚多暄而必寒,或轉北風,間有暴冷。若屆途之際,宜服和解散、神朮散之類、和脾胃逐風邪。
白話文:
古籍中記載,傳言嶺南有回頭瘴,其發病原理與廣東地區發生的瘴氣,以及初入廣東而無法適應當地水土的人所患疾病並無二致。
這是因為南方地區陽氣常年散發,陰氣常年旺盛,二者相互衝撞,導致四季皆有寒熱之氣,人體受到影響就會產生寒熱病症。寒時則身體顫抖,熱時則心中鬱悶,多半是通過出汗來緩解。這就是廣東地區瘴氣所引起的寒熱病症。
而所謂的回頭瘴,以及初入廣東而無法適應水土的人所患疾病,也都是因為陰陽相搏,氣候不調而引起的。
嶺南地區天氣特殊,冬季無霜雪,春季寒冷,秋季炎熱,氣候變化無常,甚至一日之間都可能發生劇烈變化,與北方地區的天氣截然不同。
回頭瘴的發生,是因為人體先染上了嶺南地區的瘴氣,又受到北方地區氣候的影響,冷熱交替,寒暑失調,最終導致陰陽相搏而發病。
因此,需要根據季節的寒熱變化,以及個人元氣的強弱來進行調養。比如說,在孟冬時節離開嶺南,廣東地區雖然仍然比較溫暖,但很快就會轉冷,甚至可能出現北風和突如其來的寒流。這時候,如果快要到達目的地,應該服用和解散、神朮散等藥物來調和脾胃,驅散風邪。
及至外方,則天寒地凍,將及境之際,可服正氣散、養胃湯之類,絕舊瘴,御時寒。然則四藥特筌蹄耳,其實在保躬調養,酌序消詳,切不可以得出煙瘴為恣欲,此病之所由作也。故所謂回頭瘴者,豈虛言哉!
白話文:
當你前往外地,遇到天寒地凍的環境,接近目的地時,可以服用「正氣散」和「養胃湯」等藥物,以預防舊瘴氣的侵襲,抵抗寒冷。然而,藥物只是輔助,關鍵在於自身保養調養。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,合理服用藥物,切不可因為克服了瘴氣就放縱飲食,導致疾病復發。俗話說「回頭瘴」,可不是空穴來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