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春甫
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十五 (1)
卷之十五 (1)
1. 病機
《內經》曰:肝虛、腎虛、脾虛,皆令體重煩冤。
運氣身重,一曰濕制腎虛而重。又云:太陽所至為身重。又云:太陰之從體重中滿。又云:歲土太過,濕氣流行,民病體重煩冤。又云:土鬱之發,民病身重是也。二曰濕熱少陽司天之政,四之氣炎暑間化,民病滿身重是也。三曰寒濕太陰司天之政,三之氣感於寒濕,民病身重是也。
四曰風木製脾虛而腫,歲木太過,風氣流行,民病體重煩冤。又歲土不及,風乃大行,民病體重煩冤。又云:厥陰在泉,風淫所勝,病身體皆重是也。五曰金燥肝虛而重。歲金太過,燥氣流行,民病體重煩冤是也。
白話文:
《黃帝內經》說:肝臟虛弱、腎臟虛弱、脾臟虛弱,都會導致身體沉重、煩躁不安。
身體感到沉重,一種說法是濕氣抑制腎臟的虛弱所導致的沉重。又說:太陽經脈所主導的地方出現問題也會導致身體沉重。還有說:太陰經脈的功能失調,會造成身體沉重、腹脹滿。又說:如果土氣過於旺盛,濕氣就會盛行,人民就會感到身體沉重、煩躁不安。又說:土氣鬱結而發作,也會導致人民感到身體沉重。第二種說法是,如果少陽司天,濕熱之氣主導,到了第四個時節,天氣炎熱,人民也會感到全身沉重。第三種說法是,太陰司天,寒濕之氣主導,在第三個時節感受到寒濕之氣,人民也會感到身體沉重。
第四種說法是,風木之氣抑制脾臟的虛弱而導致腫脹,如果木氣過於旺盛,風氣就會盛行,人民就會感到身體沉重、煩躁不安。又說:如果土氣不足,風氣就會大肆盛行,人民也會感到身體沉重、煩躁不安。還有說:厥陰經脈主導的時節,風氣過於強盛,也會導致身體各處都感到沉重。第五種說法是,金氣乾燥會導致肝臟虛弱而感到沉重。如果金氣過於旺盛,燥氣就會盛行,人民就會感到身體沉重、煩躁不安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