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七十二 (2)
卷之七十二 (2)
1. 白濁諸方
(楊氏)萆薢分清飲,治真元不足,下焦虛寒,或服寒涼利藥過多,小便白濁頻數無度,漩面如油,光彩不定,漩腳澄下,凝如膏糊。
益智仁,川萆薢,石菖蒲,烏藥(各等分)
上每服四錢,水一盞鹽一捻,煎七分食前服。一方加茯苓、甘草。
(《和劑》)茯兔丸,治思慮太過,心腎虛損,真元不固,便溺余滴,白濁,夢遺。
白話文:
楊氏萆薢分清飲:
此方適用於真元不足,下焦虛寒,或因服用寒涼利藥過多,導致小便白濁、頻數無度,面容油光不定,腳部浮腫,如同膏糊狀等症狀。
藥方組成:
- 益智仁、川萆薢、石菖蒲、烏藥(各等分)
用法用量:
每次取四錢藥材,加水一盞、鹽少許,煎煮至七分,飯前服用。
另有一方加茯苓、甘草。
茯兔丸:
此方適用於思慮過度,心腎虛損,真元不固,導致遺尿、白濁、夢遺等症狀。
藥方組成:
(詳細藥方組成未在提供的文本中說明。)
用法用量:
(詳細用法用量未在提供的文本中說明。)
白茯苓(三兩),菟絲子(五兩制),石蓮子(二兩,一方加五味子二兩,名玄兔丹,亦效。)
上末,酒糊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溫酒下,鹽湯亦可。
鎖精丸,治白濁。
破故紙(炒),青鹽(各四兩),白茯苓,五倍子(各一兩)
上細末,酒糊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溫酒下。
(《濟生》)四精丸,治白濁煩渴。
白話文:
取白茯苓三兩、菟絲子五兩、石蓮子二兩,磨成粉末,用酒和成丸子,梧桐子大小。每服三十丸,空腹溫酒或鹽湯送服。此方名為鎖精丸,主治白濁。
另外,取破故紙(炒)、青鹽各四兩,白茯苓、五倍子各一兩,磨成粉末,用酒和成丸子,梧桐子大小。每服三十丸,空腹溫酒送服。此方名為四精丸,主治白濁煩渴。
鹿茸(制),肉蓯蓉(制),山藥,白茯苓(各等分)
上細末,米糊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棗湯送下。
固精丸,治下元虛損,小便白濁,或如米泔凝脂,腰重少力並治。
牡蠣(煅),白茯苓,桑螵蛸(酒浸炙),白石脂,韭子(炒),五味子,菟絲子(制),龍骨(各等分)
白話文:
鹿茸、肉蓯蓉、山藥、白茯苓各等分,研磨成細粉,用米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用紅棗湯送服。此方名為固精丸,主治下元虛損,小便白濁,或如米泔凝脂,腰重乏力等症。牡蠣、白茯苓、桑螵蛸、白石脂、韭子、五味子、菟絲子、龍骨各等分,炮製後一同使用。
上細末,酒糊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空心鹽湯下。
(《仁齋》)煉鹽散,治漏精白濁。
雪白食鹽(不拘多少入瓷瓶,按蓋密煅紅極透取出,地上放一夜蓋密),白茯苓,山藥(各一兩)
為末,入煅鹽一兩同研勻,棗肉合蜜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棗湯下。
(《澹寮》)五子丸,治小便頻數,時有白濁。
菟絲子(制),韭子(炒),益智仁,茴香,蛇床子(炒。各等分)
白話文:
「煉鹽散」是治療「漏精白濁」的一種方劑。配方包括:雪白食鹽(不限量,放入瓷瓶內密封後燒紅至極度透徹,然後放置一夜再密封),白茯苓,山藥(各一兩)。以上材料磨成粉末,與一兩煉鹽一同研磨均勻。接著加入棗肉和蜂蜜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。每次服用30粒,空腹時用棗湯送服。
「五子丸」用於治療頻尿及時有白濁的情況。配方包含:經處理的菟絲子,炒過的韭子,益智仁,茴香,以及炒過的蛇牀子(各等份)。
為末酒糊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米飲下。
芡實丸,治勞傷心腎水火不交,面如油光不定,小便白濁不禁。
芡實肉蓮,花蕊(各二兩),茯神,山茱萸肉,龍骨,五味子,枸杞子,熟地黃(酒浸),韭子(炒),肉蓯蓉(酒浸),川牛膝(酒浸),紫石英(煅七次。各一兩)
上末,山藥煮糊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空心酒或鹽湯下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山藥煮成糊狀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時用酒或鹽湯送服。
八味丸,治腎虛白濁。(方見虛損門)
經驗方,治小便白濁出髓條。
酸棗仁(炒),白朮,人參,白茯苓,破故紙(炒),益智,大茴香,牡蠣(左邊者煅),青鹽(各等分)
上末,酒糊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酒下。
經驗加味十全湯,十全大補湯加益智仁,空心煎服,治白濁久而不愈,諸藥不效者三服即愈。
白話文:
八味丸主治腎虛白濁,方劑可參考虛損門。另外,經驗方可用於治療小便白濁並帶有白色絲狀物。藥方包含炒酸棗仁、白朮、人參、白茯苓、炒破故紙、益智、大茴香、煅牡蠣和青鹽,各等分研末,用酒糊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,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溫酒送服。經驗加味十全湯是在十全大補湯的基礎上加入益智仁,空腹煎服,主治白濁久治不愈,其他藥物无效者,服用三劑即可見效。
2. 心虛白濁歌
白濁皆因心氣虛,不應只作腎虛醫。
四君子湯加遠志,一服之間見效奇。
白話文:
所有的白濁症狀都是因為心氣不足引起的,不應該只當作是腎虛來治療。
使用四君子湯加上遠志,在服用後很快就會見到顯著的效果。
3. 赤濁諸方
(《局方》)導赤散,治心虛蘊熱,小便赤澀,遂成赤濁。(方見積熱門。)
香苓散,治男婦赤濁。
妙香散,五苓散(見濕門。)
上二味和勻等分,每服三錢,麥門冬煎湯,空心調服。
三黃丸,治赤濁。(方見熱門。)
每服五十丸,五苓散煎湯空心送下。
(《仁齋》)蓮子六一散,治心經虛熱,小便赤濁。
白話文:
《局方》記載導赤散可治心虛蘊熱、小便赤澀,進而導致赤濁,此方屬於熱證;香苓散則治男婦赤濁。妙香散與五苓散(見濕門)兩味藥混合使用,每服三錢,用麥門冬煎湯,空腹服用。三黃丸同樣可治赤濁,屬於熱證,每服五十丸,用五苓散煎湯空腹服用。《仁齋》則記載蓮子六一散可治心經虛熱,小便赤濁。
石蓮子(六兩),甘草(炙,一兩)
上末,每服三錢,燈心湯調下。
(《濟生》)瑞蓮丸,治思慮傷心,小便赤濁。
白茯苓,石蓮肉(去心),龍骨(生),天門冬(去心),麥門冬(去心),柏子仁(炒另研),紫石英(煅),遠志(制),當歸(酒浸),酸棗仁(炒)龍齒(各一兩),乳香(半兩,另研)
白話文:
取石蓮子六兩,甘草一兩(炙過),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燈心湯送服。此方出自《濟生》的瑞蓮丸,主治思慮傷心,小便赤濁。
配方如下:白茯苓、石蓮肉(去心)、龍骨(生)、天門冬(去心)、麥門冬(去心)、柏子仁(炒熟研磨)、紫石英(煅燒)、遠志(制)、當歸(酒浸)、酸棗仁(炒)、龍齒(各一兩),乳香半兩(另研)。
煉蜜丸,梧桐子大,硃砂為衣。每服七十丸,空心溫酒或棗湯下。
遠志丸,治小便赤濁如神。
遠志(半斤,甘草水煮去心),茯神,益智仁(各二兩)
上細末,酒煮麵糊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臨臥棗湯下。
(《集成》)伏暑湯,治心經伏暑,小便赤濁。
白話文:
煉蜜丸,如梧桐子般大小,以硃砂包裹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溫酒或棗湯送服。
遠志丸用於治療小便赤濁如神。
將遠志(去心,用甘草水煮半斤)、茯神、益智仁(各二兩)研成細末,用酒煮麵糊做成丸藥,如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睡前用棗湯送服。
伏暑湯用於治療心經伏暑引起的小便赤濁。
人參,白朮,赤茯苓,香薷,澤瀉,褚苓,蓮肉(去心),麥門冬(去心,等分)
上咀,每服半兩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人參、白朮、赤茯苓、香薷、澤瀉、褚苓、蓮肉(去心)、麥門冬(去心),各取等量,一起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半兩,用水煎煮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