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七十 (6)
卷之七十 (6)
1. 傷寒大病之後多有不寐
《傷寒書》云:傷寒瘥後不得眠者,何也?蓋熱氣與諸陽相併,陰氣未復,所以不得眠。又謂:汗下後過亡津液,心血虛而神不寧,亦不眠。
白話文:
《傷寒論》說:患傷寒病康復後無法入睡是什麼原因呢?這是因為體內的熱氣與陽氣合併在一起,陰氣尚未恢復,所以無法入睡。另外還說:出汗或使用下法後過度流失津液,導致心血不足而精神不安定,也會造成失眠。
2. 脈候
不眠,脈微澀,為血虛。
寸口浮大有火,兼滑為痰。
兩尺弦大,為腎虛,相火炎上。
白話文:
失眠,脉搏微弱且涩,是血虚的表现。
手腕内侧的脉象浮大并且有力,如果还伴有滑脉,则表示有痰热。
两边手腕最下的脉象弦而大,代表肾虚,相火上升。
3. 治不眠要分虛實
體氣素盛偶不眠,為痰火,所致,宜先用滾痰丸,次用安神丸、清心、涼隔之類。體氣素弱,或因過勞,或因病後,此為不足,宜養血、安神、補心之類。
白話文:
身體氣血旺盛,偶爾失眠,是痰火所致,應該先服用滾痰丸,之後再用安神丸、清心、涼隔等藥物。身體氣血虛弱,可能是過度勞累或病後導致,屬於不足,需要補血、安神、補心等藥物調理。
4. 治病後不眠與尋常不眠者殊異
凡病後及婦人產後不得眠者,此皆血氣虛,而心脾二臟不足,雖有痰火,亦不宜過於攻治,仍當以補養為君,而略佐以清痰火之藥。其不因病後而不寐者,須以痰火處治,亦必少佐以養血補虛之藥,方為當也。
白話文:
凡是生病後或者婦女生產後無法入睡的情況,這都是因為血氣虛弱,而且心脾兩個臟器功能不足。即使有痰火的症狀,也不適合過度治療,仍然應該以補養為主,稍微配以清除痰火的藥物。如果不屬於病後卻仍然失眠的情況,則需要針對痰火進行處理,但也必須輔以養血補虛的藥物,這樣才恰當。
5. 治不眠貴知標本
凡人勞心思慮太過,必至血液耗亡,而痰火隨熾,所以神不守舍,煩敝而不寐也;導痰清火以治其標,稍得效驗,仍須養血收神,兼之靜定,以治其本,則不再復以竭其真也。此心元之主,神思之病,不可不慎。每見輕淺視之,漸至元神俱竭,而不可救者,有矣。
白話文:
凡人若思慮過度,必定導致血液耗損,而痰火隨之熾盛,因此心神失守,煩躁不安,難以入睡。雖然以導痰清火的方法可以治標,暫時見效,但仍需養血收神,並配合靜定心神,以治本,這樣才能防止真氣耗竭。
這關乎心元的主宰,以及神思的病患,不可不慎。經常見到有人輕視此病,逐漸導致元神俱竭,最後不可救治,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。
6. 補虛諸劑
(本集)養心湯,治體質素弱或兼病後思慮過多,而不寐者。
當歸身,生地黃,熟地黃,茯神(各一錢),人參,麥門冬(各錢半),五味子(十五粒),柏子仁,酸棗仁(各八分),甘草(炙四分)
水盞半,加燈心、蓮子,煎八分,食遠服。
白話文:
本方名為養心湯,用於治療體質虛弱或病後思慮過多而導致失眠的人。藥材包括當歸、生地黃、熟地黃、茯神各一錢,人參、麥門冬各錢半,五味子十五粒,柏子仁、酸棗仁各八分,炙甘草四分。用水煎煮,約八分滿,加入燈心和蓮子,飯後服用。
酸棗仁湯,治大病後氣血俱虛,內亡津液,煩渴心躁,諸虛煩熱不得眠者,宜用此藥。
酸棗仁(微炒),人參(各一錢),麥門冬(三錢),竹茹(二錢)
上水二盞,龍眼肉五枚,煎七分,無時服。
(《局方》)茯苓補心湯,治思慮過多,心神憒亂,煩躁不寐。
白茯苓,白茯神,麥門冬,生地黃,陳皮,半夏曲,當歸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
白話文:
酸棗仁湯用於治療大病後氣血兩虛,體內津液虧損,感到口渴、心煩意亂、虛弱發熱失眠的人,可以服用此藥。藥方包括酸棗仁(微炒)、人參(各一錢)、麥門冬(三錢)、竹茹(二錢)。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,加入龍眼肉五枚,煮至七分,隨時服用。
茯苓補心湯用於治療思慮過度,心神不寧,煩躁失眠的人。藥方包括白茯苓、白茯神、麥門冬、生地黃、陳皮、半夏曲、當歸(各一錢)、甘草(五分)。
上水、竹葉、燈心同煎服。
(《秘驗》)琥珀多寐丸,治健忘恍惚,神虛不寐。
真琥珀,真羚羊角(細鎊),人參,白茯神,遠志(制),甘草(各等分)
上為細末,豬心血和蜜丸,如芡實子大,金箔為衣。每服一丸,燈心湯嚼下。
(《和劑》)辰砂妙香散,治心氣不足,精神恍惚,虛煩不眠。(方見虛煩門。)
白話文:
將水、竹葉和燈心草一起煎煮服用,可以治療健忘恍惚、神志不清、失眠。具體做法是:將真琥珀、真羚羊角、人參、白茯苓、遠志(制)、甘草等份研磨成細粉,用豬心血和蜂蜜做成丸子,大小如芡實,再用金箔包裹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燈心草湯送服。辰砂妙香散則可以用來治療心氣不足、精神恍惚、虛煩不眠。
7. 清痰火諸劑
溫膽湯,治病虛煩,心膽驚怯,自汗有痰不寐者。(方見驚悸門。)
(《養心》)滾痰丸,治痰火、實火、無故不寐。(方見痰飲門。)
白話文:
溫膽湯,可以治療身體虛弱,心神不安、膽怯,容易出汗、痰多睡不著的症狀。這個方劑可以在驚悸門找到。
滾痰丸,可以治療痰熱、實火、沒有原因就睡不著的症狀。這個方劑可以在痰飲門找到。
8. 調和諸劑
(《靈樞》)秫米半夏湯,《靈樞經》中有此方,世醫鮮用之。久病不寐者,神效。
秫米(一升),半夏(五合)
千里長流水一斗,揚之萬遍,取清者五升,煮秫米數沸,炊以葦薪,令竭至一升半,去秫米、半夏,取汁飲之。每服一小杯,日三服。其新病者,覆杯即臥,汗之即已;久病者,三日三飲而已也。
(東垣)安神丸,治血虛心火,神亂不眠。(方見驚悸門。)
(《活人》)竹葉石膏湯,治病後煩躁不眠。
白話文:
《靈樞》半夏湯:
《靈樞經》中記載了這個方子,但現代醫生很少使用它。對於久病難眠的人來說,此方效果顯著。
藥方:
- 秫米(一升)
- 半夏(五合)
製作方法:
- 取清水一斗,反覆攪動一萬次,取其清澈部分五升。
- 將清水煮沸,加入秫米煮至沸騰,再用蘆葦柴火繼續煮至剩下半升。
- 移除秫米和半夏,取其藥汁飲用。
服用方法:
- 每次服用一小杯,每天三次。
- 新發病者,服用後蓋上被子馬上躺下,出汗後即可見效。
- 久病者,連續服用三日即可見效。
其他相關方劑:
- 東垣《安神丸》:治療血虛心火、心神不寧、失眠。
- 《活人》竹葉石膏湯:治療病後煩躁不安、失眠。
梔子烏梅湯(同前方治。)
(《局方》)歸脾湯,治病後及思慮心脾兩虛而不寐者。
(《道藏》)天王補心丹,治心腎兩虛,水火不濟,致夜不寐,心悸口乾,煩躁不定。此治本之要藥也。(二方並見虛損門。)
白話文:
梔子烏梅湯,與先前治療方法相同。
歸脾湯,治療疾病後或因思慮過度導致心脾兩虛而失眠。
天王補心丹,治療心腎兩虛、水火不濟,導致夜不能寐、心悸口乾、煩躁不安。此方為治本之要藥。這兩種藥方都見於虛損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