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春甫

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十五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五 (1)

1. 中寒本元氣太虛

中寒候,世俗所謂陰證傷寒,悉以房中受寒傷冷而歸患家,患家本無房事,堅不肯認。陰證中寒之劑,固拒不肯服,惟任他證處之,則樂從之。嗚呼!每每誤死者,不可勝紀。殊不知中寒之候,先由五臟不足,元氣太虛,寒邪冒中,直入陰經而為中寒之候,即為陰證是也。拘於房室,豈不誤哉!

白話文:

所謂的「中寒」,也就是一般人說的陰證傷寒,大家都認為是房事後受寒著涼引起的,但有些病患明明沒有房事,卻堅決不承認,因此對於治療陰證中寒的藥物,也堅決不肯服用,只願意接受其他病症的治療方式,導致許多人因此延誤病情而死亡,實在令人惋惜。其實,中寒這種病症,是因為患者本身五臟虛弱、元氣不足,才會被寒邪入侵,直接進入陰經,進而形成中寒的症狀,也就是所謂的陰證。如果只認為是房事引起的,豈不是大錯特錯嗎!

2. 中寒與傷寒不同

《玉機微義》云:中寒則倉卒受病,邪氣直入於三陰,急痛拘攣,戰慄強直,昏迷厥冷,口噤失音,此中寒也。以溫中散寒為主。傷寒之人,因其舊有鬱熱,風寒外來,肌腠自密,鬱而為熱,寒邪客於經絡,先頭痛,身熱,惡寒,此傷寒也,當以仲景例治之。

白話文:

《玉機微義》這本書說:中寒是突然發病的,邪氣直接侵入人體的陰經,會出現劇烈疼痛、抽筋、身體僵硬、顫抖、昏迷、手腳冰冷、牙關緊閉、失聲等症狀,這就是中寒。治療上主要以溫暖身體、驅散寒邪為主。而傷寒的人,是因為體內原本就有鬱積的熱氣,又感受了外來的風寒,導致皮膚毛孔緊閉,熱氣鬱積而發熱。寒邪停留在經絡,會先出現頭痛、身體發熱、怕冷等症狀,這就是傷寒,應當按照張仲景的治療方法來處理。

3. 中寒候絕無發熱之證

中寒候因寒邪乘其膚腠疏豁,直入腎經,不循經絡,無熱可發,故卒暴厥冷,口噤,腹痛,唇青,昏危如中風之狀。若治稍緩則必死矣。

白話文:

中寒的症狀,是因為寒邪趁著皮膚毛孔疏鬆的時候,直接侵入腎經,不按照經絡運行,所以不會有發燒的現象。因此會突然昏倒、四肢冰冷、牙關緊閉、肚子痛、嘴唇發青,昏迷危險的樣子像中風一樣。如果治療稍微慢一點,就會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