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春甫

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卷之六十六

2. 面部候

3. 病機敘論

《靈樞經》曰:首面與身形也,屬骨連筋,同血合於氣耳。天寒則冽地凌冰,其卒寒,或手足懈惰,然其面不衣,何也?岐伯曰:十二經脈,三百六十五絡,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,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,其彆氣走於耳而為聽,其宗氣上出於鼻而為臭,其濁氣出於胃,走唇舌而為味。其氣之津液,皆上熏於面,而皮又厚,其肉堅,故天氣甚寒,不能勝之也。

又曰:頭面者,諸陽之會也。

《難經》曰:人面獨能耐寒者,何也?諸陽脈皆上頭,故令面耐寒也。又云:手足六陽之經,皆上至頭而走。足陽明胃之經,起鼻交頞入齒中,俠口環唇,循頰車上耳門前過客主人穴。若胃中風熱上攻,令人面腫,或面鼻色紫,風刺癮疹,或熱或寒,當分虛實寒熱調治之。

白話文:

《靈樞經》說:頭面和身體四肢,都由骨頭連接筋脈,血液和氣互相結合而成。天氣寒冷,地面結冰,突然感到寒冷時,有些人手腳會無力遲緩,但是臉卻不會因為沒有穿衣服就受凍,這是為什麼呢?岐伯回答說:人體有十二條經脈,三百六十五條絡脈,它們的血氣都往上流到臉部,並運行到各個孔竅。精氣中的陽氣向上走到眼睛,成為視力;經脈分出的氣走到耳朵,使人能聽見聲音;宗氣向上走到鼻子,使人能聞到氣味;胃中的濁氣向上走到嘴唇和舌頭,使人能嚐出味道。這些氣的津液,都會往上蒸發到臉部,而且臉部的皮膚又厚,肌肉又堅實,所以即使天氣非常寒冷,臉部也能夠抵抗。

另外,《靈樞經》也說:頭面是所有陽氣聚集的地方。

《難經》說:人的臉特別能夠耐寒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所有的陽脈都往上走到頭部,所以使臉能夠耐寒。又說:手腳的六條陽經,也都向上走到頭部。足陽明胃經,從鼻子開始,經過鼻樑兩側,進入牙齒,夾住口部,環繞嘴唇,沿著臉頰骨向上經過耳門前方的客主人穴。如果胃中風熱向上侵襲,會使人臉部腫脹,或者臉和鼻子呈現紫色,長出像風疹一樣的疹子,有時發熱有時怕冷,應該分辨虛實寒熱來調理治療。

4. 面熱面寒

經曰:面熱者,足陽明病熱,面寒者,為胃寒。陽明胃經氣盛有餘,則身以前皆熱,況其人素食膏粱,積熱於胃。陽明經多血多氣,本實,則風熱上行。諸陽皆會於頭目,故面熱之病生矣。先以調胃承氣湯七錢,加黃連二錢、犀角一錢,疏下二三行,徹其本熱,次以升麻加黃連湯,去經絡中風熱上攻。如此,則標本之邪熱退矣。

白話文:

醫書上說:臉部發熱,是足陽明胃經有熱的表現;臉部發冷,則是胃寒的現象。陽明胃經的氣血過於旺盛,導致身體前面都會感到發熱,更何況這個人平時又吃很多油膩厚味的食物,使熱積聚在胃裡。陽明經氣血充盛,本來就屬於實證,加上風熱會往上跑。因為所有陽經都匯集到頭部和眼睛,所以就會出現臉部發熱的病症。

治療上,先用調胃承氣湯七錢,加上黃連二錢、犀角一錢,通便瀉下二三次,徹底清除胃裡的根本熱邪,之後再用升麻加黃連湯,去除經絡中往上衝的風熱。這樣一來,標本兼治,邪熱就會消退了。

5. 面腫屬肝風胃火面浮屬脾土肺金

面腫與浮,最宜分別。腫則為實,因風火上炎,紅腫而熱,或接而痛。此邪有餘,脈必急躁緊實,當用防風通聖散之類,散而瀉之。

面浮則為虛,因脾傷勞後,飲食失節,水土不調,脾氣輸散不常,肺氣傳布失度,故面虛浮,眼下如臥蠶之狀,或有氣喘,皆其候也。此正氣不足,脈必虛弱,或浮而無力,當用實脾散,順氣消導分利之。

白話文:

臉部腫脹和浮腫,最重要的是要區分清楚。腫脹通常是實證,因為風熱邪氣向上侵襲導致,會呈現紅腫發熱,有時甚至會伴隨疼痛。這種情況屬於邪氣過盛,脈象一定會呈現急促、躁動且強勁有力,應該使用像防風通聖散之類的藥方,來達到疏散邪氣、瀉熱的目的。

臉部浮腫則通常是虛證,因為脾胃受到損傷,可能是過度勞累、飲食不節制,或是水土不服,導致脾氣運化功能失常,肺氣的宣發功能也出現問題,所以臉部才會虛浮,眼睛下方會像蠶寶寶一樣腫脹,有時還會伴隨氣喘,這些都是常見的症狀。這種情況屬於正氣不足,脈象一定會呈現虛弱,或是浮在表面卻沒有力氣,應該使用像實脾散之類的藥方,來健脾益氣、順暢氣機、幫助消化並利水消腫。

6. 面色應五臟

《難經》云:肝外證,面青,喜潔、善怒;心外證,面赤,口乾,善笑;脾外證,面黃,善噫,善思,善味;肺外證,面白,善嚏,善愁,不樂,欲哭;腎外證,面黑,善恐欠。久病人面色轉黃,此欲愈也。病人面紅,難愈;不病人面色紅,有肺火;瘦人面紅,血虛有火。瘦人面白,色如枯骨,此血虛氣弱,當防痰火,病作,亦難治。

女人面兩顴頰紅色,名曰帶桃花。此肺金燥火所乘,心火克肺,大腸膀胱無蔭,故多淫而無子。女人面色青者,性惡,多怒;面黃者,乃脾胃濕熱;病黃而兼青色者,為木剋土,主死不治。不病人面色如灰塵,眼下青黑,即有病,至不能治。病應愈,面色如煤不開者,終必死。

白話文:

《難經》說:肝臟有問題表現在外,臉色會呈現青色,喜歡乾淨、容易發怒;心臟有問題表現在外,臉色會呈現紅色,口乾舌燥、喜歡笑;脾臟有問題表現在外,臉色會呈現黃色,容易打嗝、喜歡思考、喜歡品嚐味道;肺臟有問題表現在外,臉色會呈現白色,容易打噴嚏、容易憂愁、不高興、想哭;腎臟有問題表現在外,臉色會呈現黑色,容易恐懼、打哈欠。

長期生病的人,臉色轉為黃色,這是快要痊癒的徵兆。病人臉色發紅,病情很難好轉;沒有生病的人臉色發紅,表示肺部有火氣;瘦的人臉色發紅,表示血虛有火。瘦的人臉色慘白,像枯骨一樣,這是血虛氣弱,要小心痰火,一旦發病也很難治療。

女人兩頰呈現紅色,叫做帶桃花。這是肺金太乾燥,火氣侵犯,心火又來剋制肺,導致大腸膀胱沒有受到滋潤,所以容易淫蕩而沒有子嗣。女人臉色青色,表示個性不好、容易發怒;臉色黃色,是脾胃濕熱;生病臉色發黃又帶青色,表示木剋土,病情嚴重,很難治療。沒有生病的人臉色像灰塵,眼下青黑色,表示已經有病,而且到難以治療的地步。病情應該好轉,臉色卻像煤炭一樣沒有光澤,最終必定會死亡。

7. 治法

8. 治頭面腫子和汗法速效

戴人治頭面腫者,為風乘陽明經也,陽明為氣血俱多,乃與通聖散入薑蔥、豆豉同煎,服取微汗,以草莖刺鼻中出血,其腫立消。學者不可不知也。

面浮氣喘者,有虛有實。虛者宜理脾調氣,實者宜降氣瀉氣,蘇子降氣湯、木香檳榔丸皆可選用。

白話文:

治療頭部和臉部腫脹,以及快速發汗的方法:

有人治療頭面腫脹,是因為風邪侵襲了陽明經。陽明經氣血旺盛,可以用通聖散加入薑、蔥、豆豉一起煎煮,服用後微微出汗,再用草莖刺激鼻孔使其出血,腫脹立刻消退。學習中醫的人不可以不知道這個方法。

臉部浮腫且呼吸急促,有虛證和實證之分。虛證應調理脾胃、調和氣機;實證應降氣、瀉氣,蘇子降氣湯、木香檳榔丸都可以選用。

9. 藥方

(《和劑》)防風通聖散,去硝黃,加生薑、蔥白、豆豉煎服,取汗。(方見風門。)

治面目皆腫,風火炎上者,一服立愈。大便結者,不去硝黃。

木香檳榔丸,治氣喘,面浮腫,胸膈飽悶。(方見氣門。)

升麻黃連湯,治面熱。

升麻,葛根(各錢半),黃連(酒炒),黃芩(酒炒。各六分),炙甘草,白芷(各五分),芍藥(七分),生犀角,川芎(各四分半),荊芥穗,薄荷葉(各三分)

上咀,作一服。水一盞煎八分,食後服。

升麻附子湯,治面寒。

升麻,葛根(各一錢四分),白芷,黃耆(酒炒),附子(炮。各九分半),草豆蔻,人參(各七分),益智,甘草(炙。各四分)

水二盞,蔥白五莖,煎八分,食後服。

胃風湯,治虛風證,能食麻木,牙關緊搐,目瞤動,胃中風熱,故面獨腫,宜用此方。

升麻,白芷(各一錢),乾葛,蒼朮(制。各五分),柴胡,藁本(各二分),羌活,黃柏,蔓荊子,甘草(炙。各分半),草豆蔻,白姜(各二分),當歸(七分),麻黃(三分)

水二盞,棗二枚,煎八分,食遠服。

梔子荊芥湯,治頭面生瘡。

梔子,荊芥,黃芩,川芎,白芷,白芍藥,桔梗,生地黃,升麻,枳殼(麩炒),大黃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

上水二盞,煎八分,食後服。

玉容散,治面生黑䵟雀斑。

甘松,三奈,茅香(各半兩),白芷,白芨,白蘞,白殭蠶,白附子,天花粉,綠豆粉(各一兩),防風,零陵香,藁本(各二錢),肥皂(二定,去皮弦)

為細末,每早洗面。

白附丹,治男子婦人面生黑斑點。

白附子,白芨,白蘞,白茯苓,密陀僧(研),白石脂(研),定粉(研。各等分)

上為末,人乳汁和丸,圓眼大,陰乾。用時,先用洗面洗淨,次用濕漿水磨化敷之。或為末,乳汁調敷亦可。

胡粉丹,治前證。

胡粉,密陀僧,白芷,白附子,白茯苓(各等分)

上為末,先用蘿蔔煎湯洗面。淨後,用羊乳調藥,至夜敷息處,次早洗去。

黃連散,治面部熱毒惡瘡。

黃連,黃柏(炙),胡粉(炒)

上為末,香油調敷,豬油亦可。

礬硫散,治風熱上攻陽明經,面鼻紫色,風刺癮疹。

枯礬,硫黃(各半兩)

上為末,入丹染與色同,用津調塗敷。內服防風通聖散。

硫黃膏,治面部生瘡,或鼻赤、風刺、粉刺。

生硫黃,白芷,天花粉,膩粉(各五分),芫青(七個,去翅足),全竭(一枚),蟬蛻(五個)

上為細末,用麻油、黃蠟約如合面油多少,熬溶離火,方入前末藥和勻。每用臨臥時洗面淨,以少許塗面,近眼處勿塗。數日間腫處自平,赤鼻亦消,退風刺一夕見效。

白話文:

藥方

(出自《和劑局方》)防風通聖散:去掉芒硝和黃,加入生薑、蔥白、豆豉煎煮服用,以發汗為目的。(此方在風門篇有詳細記載。)

這個方子可以治療臉部和眼睛都腫脹,風火上炎的情況,服用一劑就能見效。如果大便乾燥,就不需要去掉芒硝和黃。

木香檳榔丸:治療氣喘、臉部浮腫、胸部感到飽脹鬱悶。(此方在氣門篇有詳細記載。)

升麻黃連湯:治療臉部發熱。

藥材組成:升麻、葛根(各半錢),黃連(用酒炒過),黃芩(用酒炒過,各六分),炙甘草、白芷(各五分),芍藥(七分),生犀角、川芎(各四分半),荊芥穗、薄荷葉(各三分)。

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,作為一劑。用水一杯煎煮至剩八分,飯後服用。

升麻附子湯:治療臉部發冷。

藥材組成:升麻、葛根(各一錢四分),白芷、黃耆(用酒炒過),附子(炮製過,各九分半),草豆蔻、人參(各七分),益智、甘草(炙,各四分)。

用水二杯,加入蔥白五根,煎煮至剩八分,飯後服用。

胃風湯:治療虛風證,症狀包括能吃東西但身體麻木、牙關緊咬、眼皮跳動。因為胃中有風熱,導致臉部單獨腫脹,適合使用此方。

藥材組成:升麻、白芷(各一錢),乾葛、蒼朮(製過,各五分),柴胡、藁本(各二分),羌活、黃柏、蔓荊子、甘草(炙,各一分半),草豆蔻、白薑(各二分),當歸(七分),麻黃(三分)。

用水二杯,加入紅棗二枚,煎煮至剩八分,空腹時服用。

梔子荊芥湯:治療頭面部生瘡。

藥材組成:梔子、荊芥、黃芩、川芎、白芷、白芍藥、桔梗、生地黃、升麻、枳殼(用麩炒過),大黃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。

用水二杯煎煮至剩八分,飯後服用。

玉容散:治療臉上長黑斑、雀斑。

藥材組成:甘松、三奈、茅香(各半兩),白芷、白芨、白蘞、白殭蠶、白附子、天花粉、綠豆粉(各一兩),防風、零陵香、藁本(各二錢),肥皂(二塊,去皮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天早上用來洗臉。

白附丹:治療男女臉上長黑斑。

藥材組成:白附子、白芨、白蘞、白茯苓、密陀僧(研磨過)、白石脂(研磨過)、定粉(研磨過,各等份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人乳汁調和成丸,大小如圓眼,陰乾。使用時,先用洗臉水洗淨臉,再用濕漿水磨開藥丸敷在臉上。也可以將藥末用乳汁調和後敷在臉上。

胡粉丹:治療和白附丹相同的症狀。

藥材組成:胡粉、密陀僧、白芷、白附子、白茯苓(各等份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先用蘿蔔煎湯洗臉。洗淨後,用羊乳調和藥末,晚上敷在患處,第二天早上洗去。

黃連散:治療臉部熱毒引起的惡瘡。

藥材組成:黃連、黃柏(炙過)、胡粉(炒過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香油調和後敷在患處,也可以用豬油調和。

礬硫散:治療風熱侵襲陽明經,導致臉部和鼻子發紫,出現風刺和蕁麻疹。

藥材組成:枯礬、硫黃(各半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加入丹砂調和成與膚色相同的顏色,用唾液調和後塗敷在患處。內服防風通聖散。

硫黃膏:治療臉部生瘡,或鼻子發紅、風刺、粉刺。

藥材組成:生硫黃、白芷、天花粉、膩粉(各五分),芫青(七個,去除翅膀和腳),全蠍(一枚),蟬蛻(五個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麻油、黃蠟熬煮成面油狀,離火後加入藥末攪拌均勻。每次臨睡前洗淨臉,塗抹少量在臉上,不要塗到眼睛附近。幾天後腫脹會消退,紅鼻子也會消退,退風刺的效果很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