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春甫

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六十五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十五 (1)

1. 咽喉敘論

《內經》曰:一陰一陽結,謂之喉痹。(一陰是厥陰風木,一陽是少陽相火,風火結郁咽喉,不散則成痹矣。)又曰:咽喉者,水穀之道也。喉嚨者,氣之所以上下者也。會厭者,音聲之戶也。足之少陰,上繫於舌,絡於橫骨,終於會厭,兩瀉其血脈,濁氣乃闢。

《原病式》曰:喉痹,不仁也,俗作閉,猶閉塞也。火主腫脹,故熱客上焦而咽嗌腫脹也。

李東垣曰:火與元氣不兩立,一勝則一負。蓋元氣一虛,則相火隨起,而喉等異病作矣。咽喉之與會厭,《內經》謂之吸門,咽以納氣,喉以納食,會厭管乎其上,以司開闔。掩其食下,不掩之則喉錯,必舌抵上齶,則會厭能閉。其咽通主飲食,司呼吸升降,為人身之橐籥,緊關之門戶也。

白話文:

《內經》說:一陰一陽交結,就會形成喉痹。(一陰是厥陰風木,一陽是少陽相火,風火交聚於咽喉,不散就會形成痹症。)又說:咽喉是食物進出的通道,喉嚨是氣體上下流通的地方,會厭是發聲的門戶。足少陰經上行連接舌頭,絡於橫骨,最終到達會厭,兩者相通,使血脈流通,濁氣消散。

《原病式》說:喉痹,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,俗稱閉塞,就像阻塞一樣。火主宰腫脹,因此熱邪入侵上焦,就會造成咽喉腫脹。

李東垣說:火和元氣不能共存,一方強盛,另一方就會衰弱。如果元氣虛弱,相火就會隨之而起,導致喉嚨等部位出現各種疾病。咽喉和會厭,在《內經》中稱為吸門,咽負責吸氣,喉負責進食,會厭負責開合。當吞咽食物時,會厭會閉合,如果沒有閉合,就會造成喉嚨錯亂,必須用舌頭抵住上顎,會厭才能閉合。咽喉負責食物和呼吸的通暢,掌管氣息的升降,是人體的氣機樞紐,也是重要的關隘。

若夫卒然漿水不入,言語不通,死在須臾,誠可驚駭,俗謂雙乳蛾、單乳蛾,古方通謂之喉痹,皆相火沖逆耳。

白話文:

如果突然間滴水不能入口,無法正常說話,很快就會死亡,這確實是令人驚恐的情況,一般稱為雙側扁桃腺炎或單側扁桃腺炎,古代的醫方都統稱為喉痹,這都是因為體內虛火上衝所導致的。

2. 咽喉一十八證皆是火熱成之

張子和曰:咽喉諸病,一言可了者,相火是也。學者各詳其狀,別名一十八證:一曰單乳蛾,(其形圓如小箸頭,生於咽喉關上,或左或右。生於關下者難治。)二曰雙乳蛾,(其形亦如箸頭大,生兩個,在喉關兩邊。生關下者亦難治。)三曰蟬舌風,(又名子舌。自舌下再生,今人謂之重舌是。

)四曰牙蜞風,(牙齦上腫盛,聚毒成瘡者是也。)五曰木舌風,(其形腫大,如木不能轉動是也。)六曰舌黃,(舌上腫痛色黃者是也)。七曰咬牙噤口風,(其狀牙盡作胃,口噤不開是也。)八曰魚口風,(如魚吸水者不治。)九曰聚毒塞喉風,(喉關聚毒,涎唾稠黏,咯吐難出。

白話文:

張子和說:咽喉各種疾病,一句話就可以概括,那就是相火。學者們詳細地描述了各種症狀,將其分為十八種:

一、單乳蛾(形狀像小筷子頭,長在咽喉關上,可能在左側或右側。長在關下則難治。)

二、雙乳蛾(形狀也像筷子頭,長兩個,在喉關兩邊。長在關下同樣難治。)

三、蟬舌風(又名子舌,從舌頭下方長出來,現在人稱為重舌。

四、牙蜞風(牙齦上腫脹,聚積毒素形成瘡瘍。)

五、木舌風(舌頭腫大,像木頭一樣無法轉動。)

六、舌黃(舌頭上腫痛,顏色發黃。)

七、咬牙噤口風(症狀是牙齒緊咬,嘴巴緊閉無法張開。)

八、魚口風(像魚吸水一樣,無法治癒。)

九、聚毒塞喉風(喉關處聚積毒素,唾液稠黏,難以咳出或吐出。

)十曰懸蜞蠱毒風,(一喉腫,食而不能咽水,外形腫如雞卵者是也。)十一曰搶食風,(又名飛絲毒。口中因食肥膩膾炙之惡物發泡。)十二曰獵頰風,(其證牙床痛,連腮頰俱腫是也。)十三曰纏喉風,(風自頤邊過頭下,赤色,發寒熱者危。)十四曰松子風,(口內滿喉赤如豬肝,張口吞物則氣逆,飲食不能,喉響者難治。

)十五曰崩砂脫口風,(上下齦舌下腫赤,口內作臖,如陽熱甚者,牙根爛齒脫。)十六曰連珠風,(舌下起泡一個,須臾又起一個,或連起五七個,如貫珠者。)十七曰蜂子毒,(或在腮臉洋爛,或在喉關舌不作臖,其色黃如蜂。)十八曰走注瘰癧風。(其狀頸項結核,皮膚亦腫。

白話文:

十種病症叫做懸蜞蠱毒風,喉嚨腫脹,吞嚥困難,外觀腫大如雞蛋。十一種病症叫做搶食風,又稱飛絲毒,因為食用肥膩的食物而導致口腔起泡。十二種病症叫做獵頰風,牙齦疼痛,連著腮頰都腫脹。十三種病症叫做纏喉風,風從下巴邊沿蔓延到頭部下方,呈現紅色,伴隨寒熱交替,情況危急。十四種病症叫做松子風,口腔和喉嚨都紅得像豬肝,張口吞嚥時會出現氣逆,無法正常進食,喉嚨發出響聲,難以治療。

十五種病症叫做崩砂脫口風,上下牙齦和舌頭下方腫脹發紅,口腔內部出現潰爛,如果陽熱過盛,牙根腐爛,牙齒脫落。十六種病症叫做連珠風,舌頭下方起一個泡,很快又起一個,甚至連續起五到七個,像串珠一樣。十七種病症叫做蜂子毒,可能是腮部或臉頰潰爛,也可能是喉嚨部位出現潰爛,舌頭卻沒有潰爛,呈現黃色,像蜂毒一樣。十八種病症叫做走注瘰癧風,頸部和項部出現結核,皮膚也腫脹。

惡寒發熱,狀若傷寒是也。)此十八證外,有喉痹暴發暴死者名曰走馬喉風,又曰鎖喉風。雖其名狀不同,要皆熱甚生風,風火急變自然疾速,故暴發而暴死也。

白話文:

畏寒發燒,症狀像是得了傷寒。這十八種症狀之外,還有一種喉嚨急劇腫痛,會突然死亡的病稱為走馬喉風,也叫做鎖喉風。雖然這些病名和症狀有所不同,但主要是因為熱毒過盛產生風火,風火變化迅速,所以會突然發作並導致突然死亡。

3. 屍咽谷賊懸癰三者為咽喉之急證

十八證之外,又有屍咽證,此為陰陽不和,脾肺壅盛,風熱毒氣不能宣通,故令屍蟲發動,上蝕於喉,或癢或痛,如䘌之候也。谷賊者,稻芒強澀,藏於米而誤食之,滯於咽間,不能傳化,故風熱並聚,與血氣搏,遂令腫刺,如咽嗌之生谷刺也。有齶積聚毒腫,謂之懸癰。甚有腫大塞咽,不能下食,是亦咽喉急證。

若不速治,皆能殺人。抑亦暴疾,熱氣使之然也,學者不可不知。

白話文:

除了十八種證候之外,還有一種叫做「屍咽證」的病症。這是由於陰陽失衡,脾肺積聚過多,風熱毒氣無法宣洩,導致屍蟲(指咽喉部位的炎症)發作,向上侵蝕喉嚨,造成癢痛,如同被針刺一樣。

「谷賊」指的是米糠或稻芒等粗糙物質,藏在米中不小心吃下,停留在咽喉,無法消化,加上風熱聚集,與血液搏鬥,導致腫痛,就像喉嚨裡扎了谷芒一樣。

如果喉嚨積聚毒素腫大,稱為「懸癰」。嚴重時腫大會堵塞咽喉,無法吞嚥食物,這也是咽喉急症。

如果不及时治疗,这些病症都可能致命。而且,这些都是急性病症,由热气所致,学习者不可不知。

4. 喉痹之病屬痰屬火屬風三者而已

喉為飲食之關所繫,病喉痹,多起飲酒太過,辛辣肥甘之毒鬱積壅滯,為痰生熱,熱生風,嘔吐咯咳傷咽系,枯槁飲食不下。甚者痰塞,不通聲而速死,故曰鎖喉。

白話文:

喉部是飲食通過的地方,當喉部發生炎症時,多是由於喝酒過量,以及食用辛辣和肥厚甜膩食物導致毒素積聚阻塞所致。這會產生痰和熱,熱又會引發風症,出現嘔吐和劇烈咳嗽,損害咽喉部位,使得食物難以下嚥。嚴重的情況下,痰液堵塞喉部,影響聲音發出,甚至迅速致命,因此稱之為鎖喉。

5. 傷寒熱病喉痹治各不同

龐氏曰:經云伏氣之病,古方謂之腎傷寒,謂非時有暴寒中人,伏毒氣於少陰經,始初不病,旬月乃發,脈微弱,法當以傷寒治,非喉痹之病也,次必下利。一種天行時瘟,咽痛項腫,名曰蝦蟆瘟,又名鸕鷀瘟。此證亦甚凶惡,十不救一二。凡此,宜於各類求之。東垣有普濟消毒飲,治瘟喉痹百發百中,速效。

白話文:

龐氏說道:「經書上記載,伏氣之病,古方稱之為腎傷寒。意思是說,在非時節遭遇暴寒入侵,寒毒之氣積聚於少陰經,最初沒有病症,過了一兩個月才發作,脈象微弱。這種情況應當按照傷寒的治療方法來處理,並非喉痹的病症,之後必定會腹瀉。

還有一種流行性瘟疫,症狀為咽喉疼痛,頸項腫大,稱為蝦蟆瘟,又名鸕鷀瘟。這種病症非常凶險,十個人中可能只有一兩個能治癒。

凡是這些病症,都應該根據各自的種類來尋找治療方法。東垣先生所著的《普濟消毒飲》,專治瘟疫喉痹,百試百靈,效果迅速。」

6. 陰證下虛亦令喉痹

經曰:陰病極有虛火,喉痹,此多不治。治法即蜜附子是也。

白話文:

經上說:陰虛病到了極點會出現虛火,導致喉嚨腫痛,這種情況大多無法治愈。治療方法是使用蜜製附子。

7. 脈侯

兩寸脈浮洪而溢者,喉痹。脈微而伏者,不治。喉痹,脈沉者為陰,浮者為陽。右手關上脈陰陽俱實者,是喉痹之候也,亦令人壯熱而惡寒,七八日不治則死。

白話文:

兩寸的位置脈搏浮現且盛大,這是喉痹。脈搏微弱且伏藏的,無法治愈。喉痹,脈沉的是陰證,脈浮的是陽證。右手關上的脈搏陰陽都實的,是喉痹的徵兆,也會讓人高燒並且畏寒,七八天內不治療就會死亡。

8. 治喉痹大概降火清痰

子和云:喉痹病,大概痰火所致,急者宜吐痰,後復下之,上下分消而愈。又甚者,以針刺去血,然後用藥吐下,此為治之上策。若人畏委曲旁求,瞬息喪命。治喉痹之火,與救火同,不容少待。《內經》云:火鬱發之。發,散也,故云吐中有發散之義。出血者,亦發散之端也。

治斯疾者,毋執緩方、小方而藥之,曰吾藥乃王道,不動臟腑。又如於出血,若幸遇疾之輕者而獲愈,疾之重者循死矣,豈非誤殺也耶?

白話文:

子和說:喉痹之病,大多是痰火所導致,急症宜先吐去痰液,再服用瀉下藥物,上下分消而痊癒。若病情嚴重者,則應先以針刺放血,然後用藥吐下,此為治療的上策。如果有人害怕麻煩,而旁門左道地尋求治療,結果可能在眨眼之間喪命。

治療喉痹之火,如同救火一般,不容許有任何耽誤。《內經》中說:火鬱發之。發,指的是散發,所以說吐中有發散之意。放血也是發散的方法之一。

治療此病,不可執著於緩慢或微不足道的藥方,而自詡藥效高明,不傷及臟腑。如果遇到病情輕微者,幸而藉由放血而痊癒,但對於病情嚴重者卻因此而喪命,那豈不是誤殺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