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春甫
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十三 (39)
卷之十三 (39)
1. 吐血
諸陽受邪,其邪在表,當汗不汗,致使血毒入臟,積瘀於內,遂成吐血。是經絡熱盛,陽氣壅迫,血熱妄行,其人發躁必吐血也。
【涼血】服桂枝湯後吐血者,犀角地黃湯、黃芩湯、柏枝湯、芍藥地黃湯。凡吐血鮮紅,皆是熱也,宜涼之。凡吐血紫黑成塊而脈遲細,為瘀血而寒凝也,宜肉桂、丹皮、乾薑之辛散而行之。諸書有載用溫熱藥,亦特過矣。凡失血病多為火載血液妄行,其為寒者千百之一二也。附子輩詎可輕用?正如烈火,何可益以硝黃?少有差失,遂至不救,可不慎哉?
【下】當汗不汗,熱毒深入,故吐血,瘀血甚者,抵當丸;脈實者,桃仁承氣湯、三黃瀉心湯、大黃散。
白話文:
許多陽經受到邪氣侵襲,邪氣停留在體表,應該發汗卻沒有發汗,導致血中的毒素進入臟腑,積聚瘀塞在體內,於是就形成了吐血。這是因為經絡熱氣旺盛,陽氣壅塞壓迫,導致血熱亂行,這樣的人如果出現煩躁,必定會吐血。
【涼血】如果服用桂枝湯後吐血,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、黃芩湯、柏枝湯、芍藥地黃湯。凡是吐出的血是鮮紅色的,都是因為熱引起的,應該用涼血的方法治療。凡是吐出的血是紫黑色而且結成塊狀,脈象遲緩細微,這是因為瘀血寒凝,應該使用肉桂、丹皮、乾薑等辛散的藥物來疏通血脈。許多醫書記載用溫熱藥治療,實在是太過了。一般來說,失血病多是因為火熱導致血液亂行,因寒導致失血的情況非常少見。附子等溫熱藥怎麼可以輕易使用呢?這就像烈火一樣,怎麼可以再加入硝石和硫磺呢?稍有差錯,就會導致無法挽救,怎麼能不謹慎呢?
【下】應該發汗卻沒有發汗,熱毒深入體內,所以會吐血。瘀血嚴重的,可以使用抵當丸;脈象強實的,可以使用桃仁承氣湯、三黃瀉心湯、大黃散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