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春甫

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一 (3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32)

1. 採摭諸書

《幼幼新書》(五十卷,直龍圖閣知豫州劉昉撰,陳文中編集。)

《活幼心書》(曾世榮撰。)

《活幼口議》

《子母秘錄》

《嬰童寶鑑》(十卷,棲真子撰,不著名氏。)

《嬰童百問》(魯伯嗣撰,明嘉靖中閣下嚴嵩奏進,上命刊布天下。)

《幼科類萃》(二十八卷,不著作者名氏,方論頗為詳切,中引丹溪說語,必是國初所撰者。)

《博愛心鑑》(蕭山魏直桂岩著。其書以保元湯一方為主,以保元氣而托其里,亦為痘疹之要治也。特不為全書耳。)

《痘疹八十一論》(聞人氏集。)

《痘疹經驗秘方》(四卷,銅壁山人黃廉著。)

《正骨續斷方》

《醫經續方》

《避水集方》(四卷,董炳集。)

《攝生眾妙方》(浙兵部尚書張時徹集。)

《海上仙方》(無名氏,亦簡易方中摘成者。)

《救急方》(十三卷,唐張文仲著,武則天時侍御醫,與韋慈藏齊鳴。)

《原病式》(燕薊劉河間撰。)

《素問玄機保命集》(前人。)

《巢氏病源》(隋巢元方撰,時為太醫博士,惟論病源,不載方藥。《千金方》論多本此書。)

《吳氏病源》(吳景賢撰,今不傳。)

《醫門玉髓》(十卷,不知何人所作述,皆為歌括,論五臟六腑相傳之理。)

《抱朴子內篇》(並外篇四十卷,晉葛洪稚川撰,自號抱朴子,博聞深洽,江左絕倫,著書甚富。《內篇》言黃白之事,長生之道,謂素醪芳醴,亂性者也:紅華素質,伐命者也。謂朱草莖如珊瑚,刻之流汁如血,以金投汁中化之曰金漿,以玉投之曰玉醴,服之長生。又謂肉芝是萬歲蟾蜍,頭上有丹書八字,人以五月五日取之,以足畫地則成河,以左手則避乓。又謂行山中見小兒乘車馬長七八寸者,肉芝也,服之成仙。此事非可以理測,而亦超出凡塵也。)

《神仙傳》(即稚川弟子之所撰者,前秦阮所記數百人,又劉向所記七十餘人,並集之以傳。如蘇耽、董奉皆在列也。)

《搜神記》(不著作者名氏。)

《天寶遺事》(不著作者名氏。)

《太平廣記》(五百卷,宋太平興國初,詔李昉等取古今小說編纂成書,同《太平御覽》進。中集醫方,有超出凡庸之表。)

《文獻通考》(二百四十八卷,宋儒馬端臨撰,二百二十卷中備載醫書之源,今採之,以附書目之下。)

《譚子化書》(六卷,五代時南唐譚景升撰。意為天地之間化而已矣,非化無以顯道,非道無以生化。故人稟中和之氣,化而為人;物稟駁雜之氣,化而為物。知此化者,可以治身,可以濟物,豈徒為窺陰陽化育之哉?時為宋齊丘竊名,今辨白天下後世,皆知為《譚子化書》云。)

白話文:

《幼幼新書》(共五十卷,由直龍圖閣知豫州的劉昉撰寫,陳文中編輯。)

《活幼心書》(由曾世榮撰寫。)

《活幼口議》

《子母秘錄》

《嬰童寶鑑》(共十卷,由一位自稱棲真子的人撰寫,姓名不詳。)

《嬰童百問》(由魯伯嗣撰寫,明朝嘉靖年間,由內閣大臣嚴嵩呈獻給皇帝,皇帝下令刊印發行天下。)

《幼科類萃》(共二十八卷,作者不詳,內容詳盡,引述了朱丹溪的說法,應該是元朝初年所撰寫的。)

《博愛心鑑》(由蕭山的魏直桂岩所著。書中主要以保元湯這個方劑為主,認為保養元氣是治療疾病的根本,也認為這是治療痘疹的重要方法。但這本書並非專門論述痘疹的書籍。)

《痘疹八十一論》(由聞人氏整理彙集。)

《痘疹經驗秘方》(共四卷,由一位自稱銅壁山人的黃廉所著。)

《正骨續斷方》

《醫經續方》

《避水集方》(共四卷,由董炳整理彙集。)

《攝生眾妙方》(由浙江兵部尚書張時徹整理彙集。)

《海上仙方》(作者不詳,從一些簡易的方劑中摘錄整理而成。)

《救急方》(共十三卷,由唐朝的張文仲所著,他是武則天時期的侍御醫,與韋慈藏齊名。)

《原病式》(由燕薊的劉河間撰寫。)

《素問玄機保命集》(作者是前人。)

《巢氏病源》(由隋朝的巢元方撰寫,當時他是太醫博士,書中只討論疾病的病因,沒有記載方藥。《千金方》很多內容都參考了這本書。)

《吳氏病源》(由吳景賢撰寫,現在已經失傳。)

《醫門玉髓》(共十卷,作者不詳,都是以歌訣的形式呈現,論述五臟六腑之間相互影響的道理。)

《抱朴子內篇》(以及外篇共四十卷,由晉朝的葛洪撰寫,他字稚川,自號抱朴子,學識淵博,在江南一帶非常有名,著作很多。《內篇》主要講述煉丹和長生之道,認為酒類會擾亂人的本性,華麗的裝飾會損害人的壽命。他認為有一種叫朱草的植物,莖像珊瑚,刻開後流出的汁液像血一樣,把金投入汁液中可以煉成金漿,把玉投入汁液中可以煉成玉醴,服用後可以長生不老。他又認為肉芝是一種萬歲蟾蜍,頭上有寫著八個字的紅色文字,人們在五月五日可以取得它,如果用腳在地上畫一畫,就會形成河流,如果用左手畫,就可以避開戰爭。還說在山中看到有七八寸高的小孩乘坐車馬,那就是肉芝,服用後可以成仙。這些事情不能用常理來解釋,但也超越了普通人的認知。)

《神仙傳》(是葛洪的弟子們所寫的,蒐集了前秦阮所記錄的幾百人,以及劉向所記錄的七十餘人,合編而成。蘇耽、董奉等都在其中。)

《搜神記》(作者不詳。)

《天寶遺事》(作者不詳。)

《太平廣記》(共五百卷,宋朝太平興國初年,皇帝命令李昉等人收集古今小說編纂成書,與《太平御覽》同時進獻。其中收集了醫方,有一些超越了普通水平。)

《文獻通考》(共二百四十八卷,宋朝學者馬端臨撰寫,其中有二百二十卷詳細記載了醫學典籍的來源,現在將這些內容摘錄出來,放在書目之後。)

《譚子化書》(共六卷,五代時期南唐的譚景升撰寫。書中認為天地間的萬物都在變化,沒有變化就不能顯現道的存在,沒有道就不能產生變化。人秉承中和之氣變化成人,事物秉承駁雜之氣變化成物。了解這種變化的人,可以用來修身養性,也可以用來幫助他人,豈止是窺探陰陽變化這麼簡單呢?當時被宋齊丘冒名頂替,現在辨明真偽,讓天下後世都知道這是《譚子化書》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