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春甫

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六十二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十二 (5)

1. 導引法

一法:東向坐,不息三通,手捻鼻兩孔,治鼻中患。交腳踑坐,治鼻中患,通腳癰瘡,去其涕唾,令鼻道通,得聞香臭,久行徹聞十方。

一法:踞坐合兩膝,張兩足,不息五通,治鼻瘡。

一法:端坐伸腰、徐徐以鼻內氣,以右手捻鼻,除目暗淚苦出。徐徐閉目吐氣,去鼻中瘜肉、耳聾,除傷寒頭痛詵詵,皆以汗出為度。

白話文:

第一種方法:面向東方坐下,連續做三次深呼吸,用手指捏住鼻孔,可以治療鼻腔疾病。雙腳交叉盤坐,也可以治療鼻腔疾病,還能疏通腳部的癰瘡,去除鼻涕和唾液,使鼻道通暢,聞到香臭,長期練習就能聞到十方世界的气味。

第二種方法:盤腿坐好,雙膝合攏,雙腳伸直,連續做五次深呼吸,可以治療鼻瘡。

第三種方法:端正坐好,伸直腰背,慢慢用鼻子吸氣,用右手捏住鼻孔,可以治療目暗和眼淚流不止。慢慢閉眼呼氣,可以去除鼻腔息肉和耳聾,治療傷寒頭痛,直到出汗為止。

2. 灸法

囟會(一穴,在上星後一寸五分是穴,灸七壯,治鼻癰鼻痔。),上星(一穴,在髮際上二寸。灸三七壯,治鼻流清涕、濁涕。),通天(二穴,在承光後一寸,灸七壯後鼻中必出臭積一塊,方愈。),人中,風府,百會,風池,大椎(以上穴皆可治前證。),曲差,合谷(上二穴並治鼻流臭穢。),迎香(治鼻窒塞不通,多涕鼽衄。)

白話文:

在頭頂上星穴後一寸五分處是囟會穴,灸七壯可治鼻癰鼻痔。髮際上二寸處是上星穴,灸三七壯可治鼻流清涕、濁涕。承光穴後一寸處是通天穴,灸七壯後鼻中會排出臭積物,方可痊癒。人中、風府、百會、風池、大椎等穴皆可治上述疾病。曲差、合谷兩穴可治鼻流臭穢。迎香穴可治鼻塞不通、多涕鼽衄。

3. 耳病敘論

《內經》曰:腎開竅於耳,耳為腎之外候。又曰:腎者作強之官,技巧出焉。又云:脫精者則耳聾。

又曰:心通竅於耳,陽氣上甚而躍,故耳鳴也。

巢氏曰:腎為足少陰之經,而藏精氣通於耳。耳,宗脈之所聚也。若精氣調和,腎脈強盛,耳聞五音。若勞傷血氣,兼受風邪,損於腎臟則精脫,精脫者耳聾。然五臟六腑十二經脈有絡於耳者,其陰陽經氣有相併時,並則腎臟氣逆,名之為厥。厥氣相搏,入於耳之脈,則令耳聾。

其腎病脫精耳聾者,其候頰顴色黑。手少陽之脈動而氣厥逆而耳聾者,其候耳內煇煇焞焞也。手太陽厥而聾者,其候聾而耳內氣滿。

白話文:

《內經》說:腎臟與耳朵相通,耳朵是腎臟的外部表現。又說:腎臟是主掌身體強壯的器官,技巧也從它而來。還說:精氣外洩就會導致耳聾。

又說:心臟也與耳朵相通,陽氣過盛上衝就會導致耳鳴。

巢氏說:腎臟屬於足少陰經,儲藏精氣,並與耳朵相通。耳朵是宗脈匯聚的地方。如果精氣調和,腎脈強盛,耳朵就能聽到五音。如果勞損傷了血氣,又受了風寒,損傷了腎臟,就會導致精氣外洩,精氣外洩就會耳聾。然而,五臟六腑十二經脈都與耳朵相連,陰陽經氣有時會互相交匯,交匯就會導致腎臟氣逆,稱為厥氣。厥氣相互衝擊,進入耳朵的經脈,就會造成耳聾。

腎臟病導致精氣外洩耳聾的人,臉頰顴骨會呈現黑色。手少陽經脈跳動,氣厥逆而導致耳聾的人,耳朵裡面會發出閃爍的聲音。手太陽經脈厥逆而導致耳聾的人,耳朵會聽不見,並且耳朵裡面感覺氣滿。

(《保命集》)云:耳者,以竅言之水也,以聲言之金也,以經言之手足少陽俱會其中也。有從內不能聽者主也,有從外不能入者經也。有若蟬鳴者,有若鐘鳴者,有若火熇熇狀者,各隨經見之,其間虛實不可不察也。假令耳聾者,何謂治肺?肺主聲,鼻塞者肺也。何謂治心?心主臭。

如推是法,皆從受氣之始。腎受氣於巳,心受氣於亥,肝受氣於申,肺受氣於寅,脾受氣於四季。此治法皆長生之道也。

白話文:

《保命集》中記載:「耳朵,從穴道來說是水,從聲音來說是金,從經絡來說是手足少陽經脈交匯之處。如果從內部聽不見聲音,這是主氣不足;如果從外部聲音無法進入,這是經絡阻塞。耳鳴的症狀,有像蟬叫一樣的,有像鐘聲一樣的,也有像火焰熇熇的,這些都依據不同的經絡而表現出來,其中的虛實狀況不可不細心觀察。

假如耳朵失聰,為何要治療肺呢?因為肺主司聲音,鼻子阻塞也是肺氣不足的表現。為何要治療心呢?因為心主司氣味。

推廣這些治療方法,都應該從受氣的源頭開始。腎氣受於巳時,心氣受於亥時,肝氣受於申時,肺氣受於寅時,脾氣受於四季。這些治療方法都是延年益壽之道。」

4. 耳聾有六候

諸書論聾證有六候,有氣聾、熱聾、風聾、厥聾、勞聾、陰聾,又有耵耳、膿耳。大抵耳屬足少陰之腎經,腎寄竅於耳也。腎通乎耳,所主者精。精氣調和,腎氣充足,則耳聞而聰。若勞傷血氣,精脫腎憊,必主耳聾。且十二經脈上絡於耳,其陰陽諸經適有交併,則臟氣入於耳而為厥,是為厥聾,必有眩運相兼。耳者宗脈之所附,脈虛而風邪乘之,經氣痞而不宣,謂之風聾,必有頭痛之證。

勞役傷於氣血,淫欲耗其精元,瘦瘁力疲,昏昏聵聵而哄哄然者,是謂勞聾,必兼虛怯等證,此好色腎虛者有之。有痰火上升,鬱於耳中而鳴。有熱乘虛隨脈入耳,結為膿汁,謂之膿耳。或耳間有津液風熱搏之,結硬成核塞耳,亦令暴聾,此為耵耳。前是數者皆當推其腎脈,風則浮盛,熱則洪大,虛則澀而微。

風者散之,熱者清之,腎虛者補益之,痰火者涼而降之,各隨其宜而治之,豈有不聰聽者也?

白話文:

古人認為耳聾有六種原因:氣聾、熱聾、風聾、厥聾、勞聾和陰聾,還包括耵耳和膿耳。耳與腎經相連,腎主精,精氣充足,耳朵才能聽得清楚。如果過度勞累傷了氣血,精氣耗損,腎臟虛弱,就會導致耳聾。十二經脈都上連耳朵,陰陽經脈在耳朵處交匯,臟腑的氣血進入耳朵就會引起厥聾,並且伴隨頭暈目眩。耳朵是經脈匯聚的地方,經脈虛弱,風邪侵入,經氣阻塞不通暢,就會導致風聾,並且伴隨頭痛。過度勞累傷了氣血,縱慾過度耗損精元,身體虛弱疲憊,耳鳴不止,這就是勞聾,並且伴隨虛弱等症狀,這是好色腎虛的人容易出現的。痰火上炎,鬱積在耳朵里,就會耳鳴。熱邪乘虛而入,沿著經脈進入耳朵,形成膿液,稱為膿耳。耳朵里有津液風熱互相搏結,形成硬塊堵塞耳朵,也會導致突然耳聾,稱為耵耳。以上這些情況,都要從腎經入手治療,風邪宜散,熱邪宜清,腎虛宜補,痰火宜涼降,根據不同情況對症治療,怎麼會不恢復聽力呢?

5. 耳聾耳鳴屬熱者多

《原病式》曰:聾之為病,俗醫卒以慓悍燥烈之藥制之,往往謂水虛冷故也。夫豈知水火之陰陽,心腎之寒熱,榮衛之盛衰,猶權衡也。一上則必一下,是故高者抑之,下者舉之,此平治之道也。夫心火本熱,虛則寒矣;腎水本寒,衰則熱矣。腎水既少,豈能反為寒耶?世俗又云:老人多是虛冷而無熱,此世之誤也。

凡老人之氣衰,多病頭目昏眩,耳鳴或聾,上氣喘咳,涎唾稠黏,口苦舌乾,筋痿脈促,二便秘結,此皆陰虛陽實之證。故經云:年四十而陰氣自半,惟是孤陽獨盛,見證皆火,又以熱藥與之,是以益火也。大寒之藥故不可服,而惟以溫平調理,計出萬全。

白話文:

「原病式」中提到,治療耳聾,市井醫者往往使用猛烈燥熱的藥物,認為這是由於水虛寒所致。殊不知水火陰陽、心腎寒熱、榮衛盛衰,就像天平一樣,一升則必有一降。因此,高者需抑,下者需舉,這是平治之法。心火本性熱,虛則寒;腎水本性寒,衰則熱。腎水既已不足,怎會反而是寒呢?世俗又說老人多是虛冷無熱,這是錯誤的。

凡是老人氣衰,多有頭目昏眩、耳鳴或聾、上氣喘咳、涎唾稠黏、口苦舌乾、筋痿脈促、二便秘結等症狀,這些都是陰虛陽實的表現。經書中說:「年四十而陰氣自半」,只有孤陽獨盛,表現出來的都是火症,若再用熱藥,無疑是火上加油。因此,寒涼的藥物不可服用,應以溫和平緩的方式調理,方能萬無一失。

耳鳴有聲,非妄聞也。耳為腎竅,交會於手太陽、少陽,足厥陰、少陰、少陽之經。若水虛火實而熱上甚客其經絡,衝於耳中,則鼓其聽戶,隨其脈氣微甚而作諸聲音也。

丹溪云:耳聾屬熱,少陽、厥陰熱多,有氣秘者亦是為熱。氣秘者耳不鳴。

白話文:

耳朵里听到声音,并非幻听。耳朵是肾脏的通道,连接手太阳经、手少阳经、足厥阴经、足少阴经、足少阳经。如果肾水不足,心火旺盛,热气上冲经络,涌入耳朵,就会震动耳膜,沿着经脉的微弱气流发出各种声音。

丹溪先生说:耳聋是因为热,手少阳经、足厥阴经热盛,或者气机郁滞不通也属于热。气机郁滞不通的人不会耳鸣。

6. 痰火怒甚以致耳鳴

王節齋云:耳鳴證,或鳴甚如蟬,或左或右,或秘塞。世人多作腎虛治,不效。殊不知此是痰火上升,鬱於耳中而為鳴,郁甚則壅閉矣。遇此證當審平昔飲酒厚味,上焦素有痰火,只作清痰降火治之。大抵此證多因先有痰火在上,又兼惱怒得者最多。怒則氣上,少陽之火客於耳。若腎虛而鳴者,其鳴不甚,人必多怒,當見勞怯證。

白話文:

王節齋說:「耳鳴的症狀,有的像蟬鳴一樣響亮,有的在左邊,有的在右邊,有的像是耳內被塞住。世人大多認為是腎虛而治療,卻不見效。殊不知這是因為痰火上升,鬱積在耳中而導致耳鳴,鬱積嚴重就會造成阻塞。遇到這種症狀,應該仔細審察平時是否有飲酒過量或吃太多厚味的食物,上焦部位本來就有痰火,只需要以清痰降火來治療。總之,這種耳鳴大多是因為先前有痰火積聚在上焦,再加上惱怒而引起的。怒氣會使氣往上衝,少陽之火就會跑到耳朵裡。如果真的是腎虛而導致的耳鳴,鳴聲就不會很響,患者一定容易發怒,且會出現勞倦乏力、體虛的症狀。」

7. 氣虛耳聾當見於大病之後

凡人大病之後而耳聾者,多是氣虛。若老人耳聽漸重,亦是氣虛。重而兼鳴者亦有痰,不宜峻補。

白話文:

凡是人在生了一场大病之后出现耳聋,多数是因为气虚。如果老年人听力逐渐下降,也是因为气虚。听力下降且伴有耳鸣的情况,通常还有痰湿,不适合用猛烈的补药。

8. 脈候

兩寸脈洪大,痰火耳鳴。腎脈洪盛為腎火。心脈微澀為耳癲痰。腎脈濡澀為虛,短而微者陰虛。左心洪數心火上炎,兩尺洪數相火上炎,其人必夢遺耳鳴或聾。耳聾脈緩大而澀者死。

白話文:

兩寸的位置脈象洪大,這是痰火引起的耳鳴。腎的脈象洪盛表示有腎火。心的脈象微微帶有涩象是因為耳部疾患伴有痰。腎的脈象濡而涩表示虛症,脈短且微弱表示陰虛。左心的脈象洪大且速表示心火上炎,兩尺的脈象洪大且速表示相火上炎,這個人一定會有夢遺、耳鳴或聽力下降。如果耳聋並且脈象緩大而涩,則病情危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