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春甫

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十七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七 (14)

1. 針灸法

大骨空(穴在手大指第二節尖。灸九壯,以口吹火滅。),小骨空(穴在手小指第二節尖。灸七壯,以口吹火滅。上二穴能治迎風冷淚,風眼爛弦等證。),睛明,風池,太陽(刺出血),期門(灸四穴,治胬肉攀睛。),水溝(在鼻下,一名人中。針灸治目睛直視。),二門(灸),合谷(宜針灸治迎風冷淚。

),神庭,上星,囟會,百會,前頂(上五穴,宜用三稜針,刺出血,以鹽塗之。專治雀目不能夜視。),肝俞(二穴,在背脊九椎兩旁,各開二寸半是穴。灸七壯,治肝風客熱,迎風冷淚,雀目亦治。),合谷(二穴,在手虎口旁,歧骨下。灸七壯,治陽明熱鬱,翳障赤腫。

大抵目疾多宜灸此穴,永不再發也。),攢竹,絲竹空(凡近目之穴禁灸,惟刺之血出而已。),翳風(一穴,在曲宛下三寸內,旁半寸。灸七壯,治赤白翳膜,目不明。),足三里(能明目。俗云:三十歲以上不灸足三里,濁氣在上,故目不明。若灸三里,亦令火氣下降是理也。

昔戴人治女僮,目忽暴盲不見物。曰:此相火也,太陽陽明氣血俱盛,乃刺其鼻中,並攢竹穴出血,目立明。

承泣,承漿(治遠視䀮䀮夜不見,目瞤項口牽引。),商陽,偏歷,手三里(灸左取右,右取左。),目窗,上關,承光(上穴皆治目瞑眩,目視䀮䀮。),命門,肝俞(見前),八關(大刺治眼痛欲出,不可忍者。須刺十指縫中,出血愈。)

白話文:

針灸法

大骨空穴(位置在手大拇指第二節指尖。灸九壯,用口吹滅火。),小骨空穴(位置在手小拇指第二節指尖。灸七壯,用口吹滅火。以上兩個穴位能治療迎風流冷淚、風眼爛弦等症狀。),睛明穴,風池穴,太陽穴(針刺出血),期門穴(灸以上四個穴位,治療胬肉攀睛)。水溝穴(在鼻子下方,又名人中。針灸治療眼睛直視。),二門穴(灸),合谷穴(適合針灸,治療迎風流冷淚)。

神庭穴,上星穴,囟會穴,百會穴,前頂穴(以上五個穴位,適合用三稜針刺出血,再用鹽塗抹。專門治療雀目,也就是夜盲症。),肝俞穴(兩個,在背部第九椎骨兩旁,各距離二寸半。灸七壯,治療肝風客熱、迎風流冷淚,也治療雀目。),合谷穴(兩個,在手虎口旁,歧骨下方。灸七壯,治療陽明經熱鬱積,眼翳、紅腫)。

大致上,眼睛疾病多適合灸此穴,可永不再發。攢竹穴,絲竹空穴(凡是靠近眼睛的穴位禁止灸,只能針刺使其出血而已。),翳風穴(一個,在耳垂下方三寸內,旁邊半寸。灸七壯,治療紅、白翳膜,視力模糊。),足三里穴(能使眼睛明亮。俗話說:三十歲以上不灸足三里穴,濁氣積在上,所以眼睛不明亮。如果灸三里穴,也能讓火氣下降,這是其中的道理。)

以前,戴人醫師治療一個女僕,眼睛突然失明看不見東西。他說:這是相火太旺,太陽經和陽明經氣血都太盛,於是針刺她的鼻中,以及攢竹穴出血,眼睛立刻恢復光明。

承泣穴,承漿穴(治療遠視,以及晚上看不見東西,眼睛跳動、頸部、嘴巴牽引等症狀。),商陽穴,偏歷穴,手三里穴(灸左邊的穴位,治療右邊的疾病,灸右邊的穴位,治療左邊的疾病。),目窗穴,上關穴,承光穴(以上穴位都治療眼睛昏花、視力模糊。),命門穴,肝俞穴(見前面所述),八關穴(大針刺出血治療眼睛疼痛到快要掉出來,無法忍受的情況。需要刺十個手指縫中,出血後就會痊癒。)

2. 目門別類藥例

【退熱藥】,黃連,黃芩,黃柏,梔子,石膏,連翹,玄參,赤芍藥,玄明粉,地骨皮,牛蒡子,龍膽草,柴胡,大黃,硃砂,犀角,甘草,朴硝

【散風藥】,蜂房,蟬蛻,荊芥,防風,薄荷,菊花,白芷,升麻,細辛,獨活,皂角,天麻,羌活,藁本,蔓荊子,紫蘇,夏枯草

【涼血藥】,當歸,生地黃,鬱金,黃連,地骨皮,牡丹皮,羚羊角,犀角,赤芍藥,黃芩

【行血散血藥】,川芎,牛膝,丹參,紫草,赤芍藥,當歸尾,紅花,蘇木,牡丹皮,玄胡索,茺蔚子,大黃,桃仁,香附子,夏枯草,朴硝,青皮,肉桂

【退翳藥】,白蒺藜,木賊,密蒙花,蛇蛻,青葙子,石決明,草決明,蟬蛻,夜明砂

【明目藥】,菊花,青葙子,菟絲子,草決明,穀精草,玄明粉,茺蔚子,夜明砂,石決明,枸杞子,羚羊角

【消腫藥】,大黃,玄明粉,朴硝,枳殼,檳榔,香附子,赤芍藥,桑白皮

【止淚藥】,夏枯草,五倍子,青鹽,食鹽,蒼朮,龍膽草,香附子,枯礬,皮硝,訶子

【止痛藥】,乳香,沒藥,上二味總為定痛之藥,要兼審其痛之由源,而佐之以乳、沒,則其效速也。如有風而痛者,用散風藥中加乳香、沒藥,則痛可止。如血滯而痛者,當用行血藥中加乳、沒,而痛即止。如熱鬱而痛者,當用清熱藥中加乳、沒,而痛即止。今人不工於此,而惟恃乳、沒定痛。

服之而痛不止者,不知治痛之所由也,乳香、沒藥其能奈之何哉?而徒嗟其藥之不效,弗思甚歟!

白話文:

[目門別類藥例]

【退熱藥】: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梔子、石膏、連翹、玄參、赤芍藥、玄明粉、地骨皮、牛蒡子、龍膽草、柴胡、大黃、硃砂、犀角、甘草、朴硝

【散風藥】:蜂房、蟬蛻、荊芥、防風、薄荷、菊花、白芷、升麻、細辛、獨活、皂角、天麻、羌活、藁本、蔓荊子、紫蘇、夏枯草

【涼血藥】:當歸、生地黃、鬱金、黃連、地骨皮、牡丹皮、羚羊角、犀角、赤芍藥、黃芩

【行血散血藥】:川芎、牛膝、丹參、紫草、赤芍藥、當歸尾、紅花、蘇木、牡丹皮、玄胡索、茺蔚子、大黃、桃仁、香附子、夏枯草、朴硝、青皮、肉桂

【退翳藥】:白蒺藜、木賊、密蒙花、蛇蛻、青葙子、石決明、草決明、蟬蛻、夜明砂

【明目藥】:菊花、青葙子、菟絲子、草決明、穀精草、玄明粉、茺蔚子、夜明砂、石決明、枸杞子、羚羊角

【消腫藥】:大黃、玄明粉、朴硝、枳殼、檳榔、香附子、赤芍藥、桑白皮

【止淚藥】:夏枯草、五倍子、青鹽、食鹽、蒼朮、龍膽草、香附子、枯礬、皮硝、訶子

【止痛藥】:乳香、沒藥,這兩種藥合起來是止痛的基本藥物,但需要仔細判斷疼痛的原因,再搭配乳香和沒藥,效果才會快。如果因為風邪引起的疼痛,就在散風藥中加入乳香和沒藥,就能止痛。如果因為血瘀引起的疼痛,就應該在活血藥中加入乳香和沒藥,疼痛就會停止。如果因為熱毒引起的疼痛,就應該在清熱藥中加入乳香和沒藥,疼痛就會停止。現在的人不擅長這樣運用,只單純依賴乳香和沒藥來止痛。

如果吃了藥疼痛沒有停止,卻不知道去探究疼痛的真正原因,乳香和沒藥又能怎麼辦呢?只是感嘆藥物沒有效果,是不是太不應該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