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春甫

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六十二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十二 (3)

1. 鼻淵鼻鼽清涕方

防風湯

黃芩,人參,甘草,川芎,麥門冬(去心),防風(兩半)
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,沸湯調服,食後日三次。

川椒散,治鼻流濁涕。

川點椒(炒出汗),訶子(煨去核),白姜,川芎,官桂,細辛,白朮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防風湯

配方:

  • 黃芩
  • 人參
  • 甘草
  • 川芎
  • 麥門冬(去心)
  • 防風(兩半)

製法: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。

用法:

每次服用一錢,用沸水調和服用,飯後一天服用三次。

川椒散

主治: 鼻流濁涕。

配方:

  • 川椒(炒至出汗)
  • 訶子(煨去核)
  • 白姜
  • 川芎
  • 官桂
  • 細辛
  • 白朮(各等分)

註解:

  • 以上配方中的藥材名稱皆為中藥學名,並非現代醫學的藥物名稱。
  • 藥方中的劑量單位「錢」為古代重量單位,約為 3.73 克。
  • 以上藥方僅供參考,實際用藥應遵醫囑。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食後酒調服。

(《三因》)蒼耳散,治鼻流濁涕不止,名曰鼻淵。

蒼耳子(二錢半,炒),辛荑仁(五錢),薄荷葉(五錢),白芷(一兩)

右為細末,每服二錢,蔥湯或茶清食後調下。

(《瑞竹》)千金辛荑膏,治鼻塞腦冷,清涕常出。

黑附子(炮去皮),川椒(去目炒),川芎,細辛,吳茱萸,乾薑(各錢半),桂心(三錢),皂角屑(錢半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兩錢,飯後用酒調服,可治療鼻涕不斷流出,稱為鼻淵。

另外,將蒼耳子、辛荑仁、薄荷葉、白芷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兩錢,飯後用蔥湯或茶水送服,可治療鼻塞、頭腦冰冷、清鼻涕不斷流出。

上用豬脂二兩煎油,先一宿以米醋浸煎八味藥,取入豬油內同煎,以附子色黃為度,用綿蘸藥塞鼻中瘥。

神愈散,治肺熱鼻流濁涕,窒塞不通。

細辛白芷與防風,羌活當歸半夏芎。

桔梗陳皮茯苓輩,十般等分銼和同。

三錢薄荷姜煎服,氣息調勻鼻貫通。

細辛散,治肺傷風冷鼻流清涕,頭目疼痛,胸膈不利。

白話文:

用豬油二兩煎熱,先將八味藥用米醋浸泡一晚,然後加入豬油中一起煎煮,直到附子呈黃色為止。用棉花沾取藥液塞入鼻孔,可治鼻塞不通。

神愈散用來治療肺熱引起鼻涕濁黃、鼻塞不通的病症。

細辛、白芷、防風、羌活、當歸、半夏、芎、桔梗、陳皮、茯苓,十味藥材各取等量,研磨成粉末混合在一起。

取三錢薄荷和生薑煎水服用,可調節呼吸,使鼻腔通暢。

細辛散用來治療肺部受風寒引起的鼻涕清稀、頭疼眼花、胸悶不適的病症。

細辛(一兩),附子(炮去皮尖),白朮,訶子(六枚),蔓荊子,芎藭,桂心(各二分),枳殼(麩炒),甘草(炙。各半兩)

上咀,每服五錢,水盞半、姜三片煎六分,食後溫服。

鼻柱膏,治鼻常有清涕。

桂心,細辛,乾薑(炮),川椒(去目,淨者炒出汗),皂莢(一分)

上各五錢為細末,羊脂和成膏,棗核大,綿裹塞鼻孔。

白話文:

將細辛一兩、附子(去皮尖,炮製)、白朮、訶子六枚、蔓荊子、芎藭、桂心、枳殼(麩炒)、甘草(炙)各半兩,一起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半碗水、三片薑煎煮六分,飯後溫服。

另外,將桂心、細辛、乾薑(炮製)、川椒(去籽,淨者炒至出汗)、皂莢各五錢研磨成細粉,與羊脂混合製成膏狀,用棗核大小的棉花包裹塞入鼻孔,可治療鼻涕不斷流的症狀。

2. 鼻齆瘜肉諸方

(《易簡》)白黃散,治鼻齆、瘜肉、鼻痔等症。

白礬,雄黃,細辛,瓜蒂(各一錢)

上為細末,以雄犬膽汁為劑,如棗核,塞鼻中。

(《御藥》)辛荑膏,治鼻生瘜肉,窒塞不通,有時疼痛。

辛荑葉(二兩),細辛,木通,木香,杏仁(泡去皮尖,研如泥),白芷(各五錢)

白話文:

《易簡》記載的白黃散,可以用來治療鼻塞、息肉、鼻痔等症狀。將白礬、雄黃、細辛、瓜蒂各一錢研成細末,用雄犬膽汁調和成如棗核大小的藥丸,塞入鼻中。

《御藥》記載的辛荑膏,可以用來治療鼻腔長出息肉,導致鼻塞不通,偶爾還會疼痛的症狀。將辛荑葉二兩、細辛、木通、木香、杏仁(去除皮尖,研磨成泥狀)和白芷各五錢混合在一起。

上用羊髓豬脂二兩和藥於石器內,慢火熬成膏,取赤黃色放冷,入片腦、麝香一錢為丸,綿裹塞鼻中,數日肉脫即愈。

(《三因》)羊肺散,治肺虛上壅,鼻生瘜肉,不聞香臭。

羊肺(一具,洗),白朮(四兩),木通,肉蓯蓉,川芎(各一兩),乾薑(炮八錢)

白話文:

將羊髓和豬脂二兩混合藥材放在石器中,以小火慢慢熬製成膏狀,待其變成赤黃色後放涼,再加入片腦和麝香一錢製成丸劑,用棉花包裹塞入鼻中,數日後肉瘤脱落即可痊癒。

《三因》中記載的羊肺散,可治療肺虛上壅,鼻生瘜肉,失去嗅覺的病症。

藥方包括:羊肺一隻洗淨,白朮四兩,木通、肉蓯蓉、川芎各一兩,乾薑炮製八錢。

上為末,以水調稀稠得所,灌入肺中煮熟,細切,焙乾為末。每服二錢,食後米飲送。

(《直指》)通頂散,治鼻癰。

瓜蒂,藜蘆(各一分),皂角(半分),麝香(少許)

上為末,吹此入鼻。

雄黃丸,治同前。亦治瘜肉。

雄黃(五分),瓜蒂(二個),綠礬(一錢),麝香(少許)

上為末,吹入鼻中。

千金瘜肉方(一名瓜丁散)

瓜蒂,華陰細辛(等分)

為末綿包少許塞鼻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清水調成糊狀,然後灌入肺中煮熟,切碎,烘乾再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兩錢,飯後用米湯送服。

這種藥方叫做通頂散,可以治療鼻癰。

瓜蒂和藜蘆各取一份,皂角取半份,麝香取少許。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吹入鼻孔中。

另一種藥方叫做雄黃丸,也能治療鼻癰,還可以治療息肉。

雄黃取五分,瓜蒂取兩個,綠礬取一錢,麝香取少許。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吹入鼻孔中。

千金息肉方,又名瓜丁散,由瓜蒂和華陰細辛等量組成。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棉花包住少許塞入鼻孔中。

丹溪方,治鼻瘜肉,胃中有食積,熱痰流注。治本當消食積。

蝴蝶礬(二錢),細辛(一錢),白芷(半錢)

為末內鼻中。

(《良方》)山茱萸丸,治鼻癰。

山茱萸,大黃(酒炒),菊花(各一兩一分),朴硝(一兩),附子(炮去皮臍),獨活(各二分),秦艽(一兩半),蔓荊子(去白皮),梔子仁(炒),防風,甘草(炙。各一兩)

白話文:

《丹溪方》中,治療鼻瘜肉、胃積食、熱痰流注的方子,主要針對消食積。方法是用蝴蝶礬二錢、細辛一錢、白芷半錢,研成粉末,塞入鼻中。

另外,《良方》中記載的《山茱萸丸》,可以治療鼻癰。藥方為山茱萸、酒炒大黃、菊花各一兩一分,朴硝一兩,炮去皮臍的附子、獨活各二分,秦艽一兩半,去白皮的蔓荊子,炒梔子仁、防風、炙甘草各一兩。
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老人亦宜服之。妊婦去附子加細辛半分。

二丁散,治鼻中瘜肉。

苦丁香,丁香,粟米,赤小豆(各七粒),石膏(少許)

上為細末,吹入鼻中,如不聞香臭及偏頭風皆效。

地龍散,治息內。

地龍(去土炒,一分),豬牙皂角(一枚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磨成細末,用蜂蜜做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溫酒送服。老年人也適合服用。孕妇去掉附子,加入细辛半份。

二丁散,用于治疗鼻中息肉。

取苦丁香、丁香、粟米、赤小豆(各七粒),石膏(少许)。

将以上药材磨成细末,吹入鼻中,如不闻香臭或偏头风皆有效。

地龙散,用于治疗息肉。

取地龙(去土炒,一分),猪牙皂角(一枚)。

煆存性研為末。先洗鼻內,淨,以蜜塗之,敷藥少許於內,流出清水,盡則瘜肉自除。

通草膏,治鼻癰有瘜肉,不聞香臭。

通草,附子(炒),細辛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蜜丸,如棗核大,綿裹塞鼻內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煅燒至性狀改變後,研磨成粉末。首先用清水清洗鼻腔,清洗乾淨後,塗抹蜂蜜在鼻腔內,再將少許藥粉敷於鼻腔內,待流出清水,清水流盡後,鼻瘜肉就會自行消失。

通草膏,用於治療鼻腔化膿伴有瘜肉,失去嗅覺的病症。

通草、附子(炒)、細辛(各等份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末,用蜂蜜製成丸劑,大小如棗核,用棉花包裹後塞入鼻腔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