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六十二 (1)
卷之六十二 (1)
1. 鼻病敘論
經曰:鼻者肺之外候。又曰:西方白色,入通於肺,開竅於鼻。又曰: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。又曰:鼻熱甚出濁涕。又曰:心肺有病而鼻為之不利也。
《巢氏病源》曰:肺開竅於鼻,熱乘於血,則氣亦熱也,血氣俱熱,血隨氣發出於鼻為鼻衄,甚則大衄而口耳皆出血也。又云:肺臟調和,則鼻氣通利而知香臭。若邪乘於太陰之經,其氣蘊積於鼻者,則津液壅塞,鼻氣不得宣調,故不知香臭而為齆也。至於生瘡變成瘜肉,或窒塞或流涕,皆是肺經之邪壅滯也。
《原病式》曰:肺熱則出涕,熱甚怫鬱於足陽明胃經,血妄上行出於鼻,名曰衄,鼻出清涕名曰鼽。夫五行之理,微則當其本化,甚則兼其鬼賊,故經曰:亢則害,承乃制也。《易》曰:燥萬物者莫熯乎火。以火鍊金,熱極而反化為水,及身熱極則反汗出也。水體柔順,而極則反冰如地也。
白話文:
鼻子是肺臟的外在表現,西方屬白色,與肺經相通,並開口於鼻。膽經的熱氣上傳至腦部,會引起鼻塞、鼻淵。鼻子過於燥熱,會排出濁痰。心肺有病,鼻子也會受到影響。
肺臟開竅於鼻,如果熱氣入侵血液,就會導致氣血俱熱,熱氣隨血液從鼻腔排出,造成鼻出血,嚴重時甚至會口耳出血。肺臟調和,鼻子就能通暢,聞得到香味和臭味。如果邪氣侵入太陰經,積聚在鼻腔,就會造成鼻腔阻塞,無法通氣,聞不到香味和臭味,出現鼻塞。鼻腔長瘡或形成息肉,阻塞鼻腔或流鼻涕,都是肺經邪氣阻塞造成的。
肺臟熱氣上炎會導致流鼻涕,熱氣嚴重時會鬱積於足陽明胃經,使血液逆流向上,從鼻腔流出,稱為鼻衄。鼻腔流出清涕稱為鼻鼽。五行相生相剋,輕微則遵循其本性,嚴重則反生邪氣。因此,過於亢盛就會產生病變,而相生相剋就能制約它。《易經》說,火氣最能使萬物乾燥。用火煉金,熱度極高就會轉化為水,同樣,人體熱度過高就會出汗。水性柔順,但極度寒冷就會變成冰,如同地一般堅硬。
土主濕陰,雲雨安靜。土濕過極,則反為驟注、烈風、雨淫潰也。木主溫和,而生榮風,極則反涼而毀折也。金主清涼,秋涼極而萬物反燥也。皆所謂過極則反兼鬼賊之化,制其甚也。由是肝熱甚則出泣。心熱甚則出汗,脾熱甚則出涎,肺熱甚則出涕,腎熱甚則出唾也。凡痰涎唾涕稠濁者,火熱極甚消爍致之然也,或言鼽為肺寒,誤也。
彼但見鼽嚏鼻窒,冒寒則甚,遂以為然。豈知寒傷皮毛則腠理閉塞,熱氣鬱怫而病愈甚也。
白話文:
土性喜濕陰,所以天氣才會穩定,雲雨充沛。但土濕過度,就會反過來造成暴雨、狂風、雨水泛濫。木性溫和,能生長萬物,帶來和風,但過度就會反過來變得寒冷而摧毀生機。金性清涼,秋天的涼意過於極致,就會導致萬物變得乾燥。這都說明了,事物過度就會反轉,產生反常的變化,如同鬼魅般難以捉摸,需要及時制止。因此,肝火過旺就會流淚,心火過旺就會出汗,脾火過旺就會流口水,肺火過旺就會流鼻涕,腎火過旺就會流口水。凡是痰涎唾涕稠濁,都是火熱過度灼燒造成的。有些人認為流鼻涕是肺寒,這是錯誤的。他們只是看到流鼻涕、打噴嚏、鼻塞,受寒後症狀加重,就以為是寒症。卻不知道寒氣傷損皮毛,導致毛孔閉塞,熱氣鬱結反而加重病情。
2. 鼻之病總屬於火
鼻中癢而氣噴,作於聲為嚏。夫癢為火化,心火邪熱干於陽明,發於鼻則癢而嚏也。有故以物擾之而嚏,有視日而嚏者,蓋太陽真火耀於目而擾於心,則火熱衝上,鼻中癢而嚏也。有風熱上攻,頭鼻壅塞,有因嚏而痛者,雖證候之不同,同為熱也。凡為病不同,邪熱所乘之經有異故也。
鼻窒與嚏癢者,熱客陽明胃之經也。鼽涕者,熱客太陰肺之經也。蓋鼻者,足陽明胃經所主,陽明脈左右相交,注於鼻孔。又鼻者肺之竅,故肺氣通於鼻。其邪熱干於二經,發於鼻而為窒塞、鼽涕之證。故經曰:心肺有病,而鼻為之不利也。
白話文:
鼻子癢且打噴嚏,是因為心火邪熱上攻到陽明經,導致鼻腔癢而打噴嚏。有些人因外物刺激而打噴嚏,有些人則是看到太陽而打噴嚏,都是因為太陽真火刺激眼睛,進而擾亂心火,導致熱氣上衝,鼻子癢而打噴嚏。也有些人是因為風熱上攻,導致鼻塞,甚至打噴嚏時感到疼痛,雖然症狀不同,但都是因為熱氣所致。不同的病症,是因為邪熱侵犯不同的經絡所致。
鼻塞和鼻子癢打噴嚏,是熱氣侵犯陽明胃經;流鼻涕則是熱氣侵犯太陰肺經。因為鼻子是足陽明胃經所主管,陽明經脈左右相通,最終匯集到鼻孔。而鼻子又是肺的竅穴,所以肺氣也與鼻子相通。邪熱侵犯這兩條經絡,就會導致鼻塞、流鼻涕等症狀。因此古書中說:心肺有病,則鼻子也會受到影響。
3. 鼻癰瘜肉邪氣結成
肺氣通於鼻,清氣出入之道。肺臟熱邪壅滯,上焦鬱結,伏留不散,而成癰瘜之患矣。
白話文:
肺部的氣與鼻子相通,是清氣進出的通道。如果肺臟有熱邪堵塞,會導致上焦部位氣滯,熱毒聚集不散,最終形成膿腫或息肉等疾病。
4. 鼻赤酒齄血熱入肺
丹溪曰:酒齄鼻多是飲酒之人,酒氣邪熱熏蒸面鼻,血熱壅滯而成鼻齄赤色者也。或有肺經素有風熱,雖不因酒,亦自紅黑而生齄也。
白話文:
丹溪說:酒齄鼻大多是喝酒的人,因為酒氣和邪熱上升到面部和鼻子,導致血液過熱,血流阻塞而使鼻子變紅。也有些人是因為肺部本來就有風熱,即使不喝酒,鼻子也會變紅並且出現紅黑色的酒齄。
5. 脈候
右寸脈浮洪而數,為鼻衄、鼻齄。
左寸脈浮緩,為傷風鼻塞,鼻流清涕。
白話文:
右手脉象浮大且快,表示可能出现鼻出血或鼻息肉。
左手脉象浮而缓,表示可能是感冒导致的鼻塞,流清鼻涕。
6. 治鼻竅不利宜辛散苦瀉
心肺有熱而鼻為之不利也,或外傷風寒,內熱愈窒,築塞不聞,或流清涕,或癢而涕者,宜麻黃、桂枝、細辛、辛荑之辛味以散。不因外感而惟內熱煮宜芩、連、梔子之苦味以瀉之。二法為治鼻之大綱也。
白話文:
如果心肺有熱,鼻子就會不通暢。也可能是外傷風寒,內熱加重,堵塞鼻腔,聞不到東西,或是流清鼻涕,或是鼻子癢癢地流鼻涕。可以用麻黃、桂枝、細辛和辛荑的辛辣味道來散寒解表。如果沒有外感,只是內熱引起的,可以用黃芩、黃連、梔子的苦味來清熱瀉火。這兩種方法是治療鼻病的主要原則。
7. 鼻多濁涕治宜清金清痰
《雜著》云:鼻多濁涕,平素鬱熱壅塞不聞香臭者,當作肺熱治之,宜清金瀉火清痰。或丸藥噙化,或末藥輕調緩服久服,無不效矣。此余所親見而屢驗者。其平時原無鼻病,今忽一時偶感風寒,而致窒塞聲重,或流清涕者,作風寒治之。
鼻熱生瘡,色紅,內無壅塞,此為血熱,宜用生地黃、四物湯加酒製片芩,酒拌紅花、生甘草、麥門冬、天門冬之類。
白話文:
《雜著》中記載:鼻子經常流出濁液,平時感覺悶熱阻塞,聞不到香味和臭味的人,應該當作肺熱治療,宜用清金瀉火、清痰的藥物。可以服用丸藥含化,或將藥粉調成藥糊慢慢服用,長期服用都有效。這些都是我親身見證並多次驗證的有效方法。
如果平時沒有鼻病,突然因為感受風寒而導致鼻塞、聲音沉重,或流出清鼻涕,就應該當作風寒治療。
鼻子發熱生瘡,顏色發紅,內部沒有阻塞,這是血熱,應該服用生地黃、四物湯,再加入酒製片芩,用酒拌和紅花、生甘草、麥門冬、天門冬等藥物。
8. 鼻淵
鼻淵,經曰:膽移熱於腦,則辛頞鼻淵。劉河間用防風通聖散加薄荷、黃連各二錢水煎服。
白話文:
鼻炎,根據經典所述:當膽的熱邪影響到腦部時,就會出現鼻鼽、鼻炎等症狀。劉河間在治療時使用防風通聖散,並加入薄荷、黃連各二錢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9. 鼻酸鼻癢
鼻酸,乃痰火之所為也,宜涼膈散加荊芥穗、苦桔梗之類。
鼻癢,乃熱則生風故也,故防風通聖散加白附子、殭蠶之類。
白話文:
鼻子发酸,是因为痰火引起的,应该用凉膈散加荆芥穗、苦桔梗等药材治疗。
鼻子发痒,是因为热则生风,所以应该用防风通圣散加白附子、僵蚕等药材治疗。
10. 衊衄證方
生地黃湯、麥門冬散、川芎三黃散、黃芩芍藥湯、犀角地黃湯(以上方並可治鼻衄。見血證門。)
定命散,治膽受胃熱,循脈而止於腦,血溢妄行,衊衄血汗。
硃砂,水銀,麝香(各等分)
右為細末,每服五分,食遠新汲水調下。
白話文:
生地黃湯、麥門冬散、川芎三黃散、黃芩芍藥湯、犀角地黃湯等方劑,皆可治療鼻出血。
定命散則用於治療膽受胃熱,熱氣循經脈上行至腦部,導致血溢妄行,出現鼻出血、汗血等症狀。
處方為硃砂、水銀、麝香等分,研為細末,每次服用五分,飯後服用,用新鮮井水調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