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春甫

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十三 (3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三 (30)

1. 煩躁

傷寒煩躁者,煩為擾擾而煩,躁為憤躁之躁。合而言之,煩躁為熱也,有陰陽虛實之別焉。心熱則煩,陽實陰虛;腎熱則躁,陰實陽虛。煩為熱輕,躁為熱甚。有先煩而後躁,有先躁而後煩。有邪在表而煩躁者,有邪在裡而煩躁者,有不煩便作躁悶者,此則陰盛隔陽也。如此者,證之常也。

其或結胸證悉具,煩躁者死。發熱下利,厥逆煩躁不得臥者死。少陰病煩躁吐利,四肢逆者死。少陰病五六日,自利復煩躁不得臥者死。

【解表】太陽中風,脈浮緊,發熱惡寒,身痛,不汗而煩躁,大青龍湯。得病三四日,脈弱,無太陽證,柴胡湯。

【分利】煩躁消渴,辰砂五苓散。下利,咳而嘔,煩躁不臥,豬苓湯。

【和】下利咽痛,胸滿而煩,豬膚湯。自汗心煩小便多,芍藥甘草湯。少陰心煩不臥,黃連雞子湯、雞清散。

【溫】陰盛而煩躁,少陰病吐利,手足厥冷,煩躁欲死者,吳茱萸湯。《外臺》云:陰躁欲坐井水中,宜熱藥溫之。下之後復發汗,晝而煩躁不得眠,夜而安靜,不渴無熱證,乾薑附子湯。陰盛發躁名陰躁,四逆湯。六七日無大熱,陰盛隔陽,身冷脈細,煩躁不飲水,霹靂散。欲飲水者不可與。

【灸】傷寒六七日,脈微細,手足厥冷而煩躁,灸厥陰。

白話文:

傷寒引起的煩躁,其中的「煩」是指內心煩亂不安,「躁」是指憤怒急躁。合起來說,煩躁是一種熱的表現,但有陰虛陽實和陰實陽虛的區別。心熱就會煩,屬於陽氣過盛而陰液不足;腎熱就會躁,屬於陰液過盛而陽氣不足。「煩」是熱較輕的表現,「躁」是熱較重的表現。有先出現煩然後出現躁的,也有先出現躁然後出現煩的。有邪氣在體表而引起的煩躁,也有邪氣在體內引起的煩躁,還有一開始不煩但直接出現躁悶的,這屬於陰氣過盛阻礙陽氣的表現。這些都是常見的症狀表現。

如果出現結胸的各種症狀,加上煩躁,情況就很危險。如果發熱、腹瀉、四肢冰冷、煩躁無法入睡,也會有生命危險。少陰病出現煩躁、嘔吐腹瀉、四肢冰冷,情況危急。少陰病五六天,出現腹瀉,又出現煩躁無法入睡,也很危險。

【解表】太陽中風,脈象浮緊,發熱怕冷,身體疼痛,沒有出汗但煩躁,可以用大青龍湯治療。如果發病三四天,脈象虛弱,沒有太陽病的症狀,可以用柴胡湯治療。

【分利】煩躁口渴,可以用辰砂五苓散治療。腹瀉、咳嗽、嘔吐、煩躁無法入睡,可以用豬苓湯治療。

【和解】腹瀉、咽喉痛、胸悶而煩躁,可以用豬膚湯治療。自汗、心煩、小便多,可以用芍藥甘草湯治療。少陰病心煩無法入睡,可以用黃連雞子黃湯或雞清散治療。

【溫】陰氣過盛而引起的煩躁,少陰病出現嘔吐腹瀉、手腳冰冷、煩躁不安想要死,可以用吳茱萸湯治療。《外臺》中說,陰躁的人想坐在井水中,應該用熱藥溫暖身體。腹瀉後又發汗,白天煩躁無法入睡,晚上安靜,不渴也沒有發熱的症狀,可以用乾薑附子湯治療。陰氣過盛引起的躁動叫做陰躁,可以用四逆湯治療。病了六七天沒有發高燒,陰氣過盛阻礙陽氣,身體冰冷、脈象微弱、煩躁且不想喝水,可以用霹靂散治療。如果想喝水的,就不能用這個方子。

【灸】傷寒六七天,脈象微弱細小,手腳冰冷而煩躁,可以針灸厥陰經穴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