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一 (30)
卷之一 (30)
1. 採摭諸書
《傷寒蘊奧》(明太醫院判錢塘吳綬集。)
《南陽活人書》(二十卷,宋朱肱無求子撰,自序謂;仲景《傷寒論》其言雅奧,非精於經絡者,不能曉會。頃因投間,設為問答,計九萬一千三百六十六字。)
《傷寒指微論》(五卷,宋錢乙撰。《宋史》記神宗元豐中長公主女有疾,召乙治有功。皇子儀國公病瘛瘲,國醫未能治。召乙治,進黃土湯而愈。所著《傷寒指微論》五卷、《嬰孺論》百篇。《文獻通考》云:不著作者之名。序言元佑丙寅,必當時明醫,蓋亦未知詳考耳。元豐為神宗末年號,元佑為哲宗初年號,不越五七年間、正錢乙之所撰明矣。)
《傷寒直格》(二卷,劉完素撰。)
《傷寒六書》(六卷,明臨川陶華尚文著,號節庵。六書名瑣言、家秘、殺車槌、一提金、截江網、續論是也。惜其不能發仲景之旨。)
《傷寒治例》(四卷,陶華著,述《直格》、《六書》而作之。其論雷同,而別無方法,其實一書而為三書矣。)
《傷寒百問》(三卷,無求子大觀初所著。)
《傷寒指掌》(元吳恕號蒙齋圖述。)
《傷寒百證歌》(錢聞禮紹興間著。)
《傷寒證治》(三卷,宋王實編,龐安常高弟也。)
《傷寒會要》
《傷寒一掌金》
《傷寒鈐法》(馬宗素、程德齋撰述。按日時受病為治法,與仲景不同,實非至理,用之者不徙無益,而反加害也。姑存其名,以備顧問耳。)
《傷寒金鏡錄》(清碧學士杜先生著。)
《千金方》(三十卷,唐孫真人思邈撰。自序云:千金備急之要方。)
《千金翼方》(三十卷,前人著《千金方》之後,復掇遺軼以羽翼其書,成一家之言。林億等校,謂深有旨意及禁術,用之多驗。)
《溥濟方》(五卷,宋王袞撰。慶曆間,因官暇出家藏方,為此書,且云:草還丹治大風,太乙丹治鬼胎,尤奇驗。)
《普濟方》(一百二十卷。)
《太平聖惠方》(一百卷,宋太宗在潛邸日,多蓄名方異術。太平興國內出親驗方千餘首,詔醫局,各上家傳方,成集成書,自制序,名《太平聖惠方》。)
《外臺秘要方》(四十卷,唐王燾撰,在臺閣二十年,久知弘文館,得古書方數千百卷,因述病證,附以方藥符禁灼灸之法,凡一千一百四門。天寶中出守大寧,故以外臺名其書。燾謂針能殺人,而不能生人,故取灸而不取針。人譏其弊,孫兆獨以其言為然。)
《和劑局方》(十卷,元豐中詔天下高醫各以得效秘方奏進,下太醫院驗試,刊行世。)
《蘇學士方》(東坡蘇公著。)
《初虞世方》(十六卷,即《養生必用方》。序謂:古人醫書行世者亦多矣,無如此方。其證易詳,其法易用。虞世為一時文士,後削髮為僧。)
白話文:
《傷寒蘊奧》:這本書是明朝太醫院的判官,錢塘人吳綬所編輯整理的。
《南陽活人書》:這本書共有二十卷,是宋朝人朱肱(號無求子)所撰寫的。他在序言中提到,《傷寒論》的文字深奧難懂,如果不是對經絡學有深入了解的人,很難理解其中的含義。因此他利用閒暇時間,以問答的方式撰寫了這本書,總共有九萬一千三百六十六字。
《傷寒指微論》:這本書共有五卷,是宋朝錢乙所撰寫的。《宋史》記載,宋神宗元豐年間,長公主的女兒生病,召錢乙治療而痊癒。皇子儀國公患上抽搐的病症,宮廷御醫都束手無策。召錢乙治療,他用了黃土湯就治好了。他所著的書有《傷寒指微論》五卷、《嬰孺論》一百篇。《文獻通考》說這本書沒有註明作者姓名。序言中寫著元佑丙寅年,可以肯定這是一位當時的知名醫生所寫,只是還沒有詳細考證而已。元豐是神宗末年的年號,元佑是哲宗初年的年號,兩者相隔不過五、七年,這正好符合是錢乙所撰寫的。
《傷寒直格》:這本書共有二卷,是金朝劉完素所撰寫的。
《傷寒六書》:這本書共有六卷,是明朝臨川人陶華(號節庵)所撰寫的。這六本書分別是:《瑣言》、《家秘》、《殺車槌》、《一提金》、《截江網》、《續論》。可惜的是,這本書未能闡發《傷寒論》的精髓。
《傷寒治例》:這本書共有四卷,是陶華所撰寫的,是他在《傷寒直格》和《傷寒六書》的基礎上寫成的。書中的論點與前兩本書雷同,沒有提出新的方法,實際上等於把一本書拆成三本書來寫。
《傷寒百問》:這本書共有三卷,是無求子在大觀初年所撰寫的。
《傷寒指掌》:這本書是元朝吳恕(號蒙齋)所撰寫的,以圖文解說。
《傷寒百證歌》:這本書是錢聞禮在紹興年間所撰寫的。
《傷寒證治》:這本書共有三卷,是宋朝王實所編寫的,他是龐安常的得意門生。
《傷寒會要》:這本書的具體內容和作者沒有詳細記載。
《傷寒一掌金》:這本書的具體內容和作者沒有詳細記載。
《傷寒鈐法》:這本書是馬宗素和程德齋所撰寫的。這本書按照病人發病的時間來制定治療方法,與張仲景的理論不同,並非正確的醫理,使用這種方法不但沒有幫助,反而會造成危害。這裡只是保留書名,以備參考。
《傷寒金鏡錄》:這本書是清朝碧學士杜先生所撰寫的。
《千金方》:這本書共有三十卷,是唐朝孫思邈(號孫真人)所撰寫的。他在序言中說,這本書是為了收集緊急救命的必要方劑。
《千金翼方》:這本書共有三十卷,是後人在《千金方》的基礎上,收集遺漏的內容並加以補充完善而成的。經過林億等人的校訂,認為這本書包含深刻的醫理和禁忌之術,使用起來多有應驗。
《溥濟方》:這本書共有五卷,是宋朝王袞所撰寫的。他在慶曆年間,利用做官的閒暇時間,將家中收藏的方劑整理成這本書。書中記載草還丹可以治療大風(痲瘋病),太乙丹可以治療鬼胎,效果非常顯著。
《普濟方》:這本書共有120卷,具體內容和作者沒有詳細記載。
《太平聖惠方》:這本書共有100卷,宋太宗還在當王爺的時候,就收集了很多有名的方劑和奇特的醫術。太平興國年間,他把自己親身驗證過的一千多個方子拿出來,命令醫局的人把各自家傳的方子都上交,彙集成書,他自己親自作序,將這本書命名為《太平聖惠方》。
《外臺秘要方》:這本書共有40卷,是唐朝王燾所撰寫的。他在朝廷任職二十年,長期待在弘文館,接觸了幾千卷古代醫書,因此他根據病症,附上相應的方藥以及符禁、燒灼、針灸的方法,總共有1140多個類別。他在天寶年間被外放做大寧的長官,所以用外臺來命名這本書。王燾認為針灸可以殺人,卻不能救人,因此他選擇用灸法而不是針法。有人批評他的觀點偏頗,只有孫兆贊同他的看法。
《和劑局方》:這本書共有十卷,是宋神宗元豐年間,朝廷詔令天下名醫,將各自有效的秘方進獻朝廷,然後由太醫院驗證,最後刊印流傳於世的。
《蘇學士方》:這本書是蘇軾(號東坡)所著。
《初虞世方》:這本書共有十六卷,也就是《養生必用方》。序言中說:古代的醫書流傳於世的有很多,但是沒有哪一本能比得上這本書。書中的病症描述詳細,方法容易使用。虞世是當時的文人,後來削髮出家當了和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