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六十一 (1)
卷之六十一 (1)
1. 內經敘論
《內經》曰:諸脈者,皆屬於目。目得血而能視。
《針經》曰:五臟六腑注於目而為之睛,睛之窠為眼,骨之精為瞳子,筋之精為黑眼,血之精為絡,其窠氣之精為白眼,肌肉之精則為約束,裹擷筋骨血氣之精,而與脈併為系,上屬於腦,後出於項中。故邪中於項,因逢其身之虛,其入深,則隨眼系入於腦則腦轉,腦轉則引目系急,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。邪中其情,則精所中不相比也,則精散,精散則視歧。
故目者五臟六腑之精,榮衛魂魄之所常營也,神氣之所主也。故神勞則魂魄散,志意亂。是故瞳子黑眼發於陰,白眼赤脈發於陽,故陰陽合傳,而精明也。目者,心之使也。心者,神之舍也。故精神亂而不轉,卒然見非常之處,精神魂魄,散不相得,故曰惑也。
白話文:
《內經》說:所有的經脈都與眼睛有關,眼睛得到血液才能看見。
《針經》說:五臟六腑的精華都匯聚到眼睛,形成眼球,眼球的空腔是眼窩,骨骼的精華形成瞳孔,筋的精華形成黑眼球,血液的精華形成血管,眼窩的氣的精華形成白眼球,肌肉的精華形成眼球的約束,這些筋骨血液氣的精華相互包裹,與經脈相連,向上連接到大腦,向後從頸部出來。所以邪氣入侵頸部,遇到身體虛弱的地方,深入進去,就會沿著眼睛的經脈進入大腦,導致大腦旋轉,大腦旋轉就會牽動眼睛的經脈緊縮,眼睛的經脈緊縮就會頭昏眼花。邪氣入侵情感,就會導致精氣受損,精氣散失,精氣散失就會視力模糊。
所以眼睛是五臟六腑精華、氣血精神魂魄經常流動的地方,也是精神意識的主宰。精神勞累就會導致魂魄散失,意志混亂。因此,瞳孔和黑眼球屬於陰,白眼球和血管屬於陽,所以陰陽相互傳遞,才會明亮。眼睛是心臟的使者,心臟是精神的住所。所以精神混亂就會失神,突然看到不尋常的事物,精神魂魄就會散亂,互相失調,所以叫做迷惑。
2. 目主肝心二臟為最要
《內經》曰:東方青色,入通於肝,開竅於目,藏精於肝。又云:人臥血歸於肝,肝受血而能視。又云:肝氣通於目,肝和則目能辨五色而明矣。又云:心合脈,諸脈皆屬於目也。
白話文:
《內經》說:东方是青色的,與肝相連,肝的功能影響眼睛,肝儲藏精氣。又说:人躺下后,血液回到肝,肝得到血液就能視物。又说:肝的氣血通向眼睛,肝功能和順的話,眼睛就能辨別顏色並且明亮。又说:心与血脉相连,所有的脉络都连着眼睛。
3. 目榮脾臟
東垣曰:夫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,其血氣皆上走於面而走空竅,其清陽氣上散於目而為明,其氣走於耳而為聽。因心煩事冗,飲食失節,勞役過度致脾胃虛弱。心火太盛則百脈沸騰,血脈逆行,邪害空竅,天明則日月不明矣。夫五臟六腑之精氣皆稟受於脾,上貫於目。脾者,諸陰之首也。
目者,血脈之宗也。故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失所司,不能歸明於目矣。心者,君火也,主人之神,宜靜而安,相火化行其令。相火者,絡也,主百脈皆榮於目。既勞役運動,勢乃妄行,又因邪氣所並而損血脈,故諸病主焉。凡醫者不理脾胃,乃養血安神,治標不治本,是不明正理也。
白話文:
東垣曰:
十二經脈和三百六十五條絡脈,其血氣都向上走至面部,並流經空竅。其中清陽之氣上散於眼睛,使人視力明亮,氣息流經耳朵,使人聽力敏銳。然而,由於心煩意亂,飲食不節制,勞累過度,導致脾胃虛弱。心火過旺,則百脈沸騰,血脈逆行,邪氣侵害空竅,導致視力減退,如同白天也看不清日月一般。
五臟六腑的精氣都依靠脾胃的滋養,向上輸送到眼睛。脾胃是諸陰之首,而眼睛是血脈的根本。因此,脾胃虛弱,則五臟六腑的精氣都失去主宰,無法滋養眼睛,使人視力衰退。
心臟是君火,主管神明,宜保持安靜平和,相火才能順利運行,並滋養百脈,使人視力明亮。然而,過度勞累運動,會導致相火妄行,再加上邪氣侵襲,損傷血脈,因此引發各種眼疾。
凡是醫者,若不注重脾胃的調理,只顧著養血安神,治標不治本,便是不明醫理。
4. 龍木禪師論
人有雙眸,如天之有兩曜,乃一身之至寶,聚五臟之精華。其五輪者應五行,八廓者象八卦。凡所患者,或因過食五辛,多啖炙爆,熱飧麵食,飲酒不已,房室無節,極目遠視,數看日月,頻撓心火,夜讀細字,月下觀書,抄寫多能,雕鏤細作,博奕不休,久被煙火,位淚過多,刺頭出血多,若此者,俱散明之本。復有馳騁田獵,沖冒塵沙,日夜不息者,亦傷目之由。
又於少壯之時,不自保惜,逮至四十,以漸昏蒙。故善衛養者,才至中年,無事常須瞑目,勿使他視,非有要事,勿宜輒開,則雖老而視不衰。大抵榮衛順,則斯疾無由而生,榮衛衰則致病多矣。且傷風冷則淚出,虛煩則昏蒙,勞力則眥赤。白腫則肺家受毒,生瘡則風熱侵肺,黃乃酒傷於脾,血灌瞳仁及赤色俱是心家有熱,羞明見紅花為肝邪,黑花則腎虛,青花膽有寒,五色花為腎虛有熱,不可一概為治。若虛不補而實不瀉,亦難收救。
白話文:
人有雙眼,就像天上有日月一樣,是身體最珍貴的寶物,匯聚了五臟的精華。眼睛的五輪對應五行,八廓則象徵八卦。凡是眼睛生病的人,可能是因為吃太多辛辣食物,常吃油炸燒烤、熱食麵食,喝酒過度,房事不節制,長時間遠眺,經常看太陽月亮,頻繁刺激心火,晚上讀小字,月光下看書,長時間抄寫、雕刻,不停地賭博,長期接觸煙火,哭泣過多,眼部流血過多,等等,這些都會消耗眼睛的精華。
還有整天奔波狩獵,風沙侵襲,日夜不停歇的人,也會傷害眼睛。
如果年輕時不注意保護眼睛,到了四十歲就會逐漸昏花。所以要好好保養眼睛,到了中年,沒有事就閉目養神,不要讓眼睛亂看,除非有必要,否則不要隨意睜開。這樣即使年老了視力也不會衰退。
總而言之,氣血運行順暢,眼睛就不會生病;氣血衰弱就會導致疾病。此外,傷風感冒會流眼淚,虛勞會眼花,勞累會眼紅,眼白腫脹說明肺部中毒,眼部生瘡說明風熱侵襲肺部,眼睛發黃是脾臟受酒傷,瞳仁充血發紅是心火旺盛,怕光見紅花是肝邪,眼白發黑是腎虛,眼白發青是膽寒,眼白五色斑點是腎虛有熱,治療方法不能一概而論。如果虛弱不補,實熱不瀉,也很難治癒。
然上虛乃肝虛,下虛乃腎虛,肝虛則頭暈耳聾目眩,腎虛則虛壅生花,耳作蟬鳴,大宜補肝益腎。其有熱淚交流,兩瞼赤痛乃肝之極熱,迎風有淚為腎虛客熱,涼肝瀉腎,必得其宜。至於五臟各以類推,虛則生寒,實則生熱,補瀉之用,須在參詳,亳釐之差,千里之謬。余則無非有所觸動,或大病之後,所患不一,至於暴赤一證,多因泛熱衝上,或眠食失時,飽食近火得之,加以勞役失於調攝,過食毒物變成惡證。
醫者不原本始,但知暴赤屬陽,或以散血之劑,或以涼心之藥,縱使退散,遂至脾經受寒,飲食不進,頭目虛煩,五臟既虛,因成內障。亦有見其不進飲食,俾更服熱藥,遂致暴燥熱氣上攻,昏澀眵淚。或犯盛怒,辛苦重勞,遂生胬肉,心氣不寧,風熱交併,變為攀睛,證狀不一,是為外障。
白話文:
上半身虛弱是肝虛,下半身虛弱是腎虛。肝虛會導致頭暈、耳聾、眼花,腎虛則會造成眼白混濁、耳鳴,因此要補肝益腎。眼睛流熱淚,眼瞼紅腫疼痛,是肝火旺盛的表現;迎風流淚則是腎虛導致的熱氣外散。治療時要針對肝腎分別採取清熱降火或滋陰補腎的方法。其他五臟也以此類推,虛則生寒,實則生熱,補瀉的藥物要根據情況仔細判斷,一絲一毫的偏差都會造成巨大的錯誤。我所遇到的患者,大多是在受到刺激、大病之後,病症各不相同。至於暴赤這個症狀,通常是因熱氣上涌,或是睡眠飲食不規律,飽食後靠近火源,勞累過度沒有調養,或是食用有毒食物導致。
醫生不了解病因,只知道暴赤屬陽性,就用散血或清心的藥物治療,雖然能消退症狀,但會導致脾經受寒,飲食不進,頭昏腦脹,五臟虛弱,最終造成內障。還有些醫生看到患者不進食,就用更熱的藥物,結果導致燥熱之氣上攻,眼睛昏花流眼屎。也有因為盛怒、過度勞累,導致眼球長肉,心神不寧,風熱交加,變成眼球突出,症狀各不相同,這就是外障。
又若讀書博奕等勞過度,名曰肝勞,不可但投以治肝之劑及作他證治之,卒於罔效。惟須閉目珍護,不及遠視,庶乎疾瘳。若夫患風疹者,必多眼暗,先攻其風則暗自去。婦人胎前產後用藥亦須避忌。小兒所患切宜善治,惟略加淋洗,鈹鐮針灸,端不可施,尤戒其用手頻揉,或因茲睛壞,至於莫救。以上諸證,專是科者,宜留意焉。
白話文:
又假如讀書、賭博等等勞累過度,稱為肝勞,不可單單用治療肝臟的藥物,或用其他症狀的治療方法,最終都是無效。只有閉目養神,避免遠視,才有可能痊癒。至於患風疹的人,大多眼目昏暗,先治療風邪,眼暗就會自然消失。婦女懷孕前和生產後用藥,也要注意避忌。小孩所患的疾病,更要小心治療,輕微的淋洗、用鈹鐮針灸,都不能輕易使用,尤其是要禁止用手頻繁揉眼睛,以免因此導致眼睛受損,甚至無法挽回。以上這些症狀,都是眼科專家需要留意的。
5. 楊仁齋論
眼者,五臟六腑之精華,如日月麗天,著明而不可掩者也。其首尾赤眥屬心,其滿眼白睛屬肺,其烏睛圓大屬肝,其上下臉胞屬脾,而中黑瞳一點如漆者腎實主之。是雖五臟各有證應,然論其所主,則瞳子之關係重焉。何以言之?目者,肝之外候也。肝取木,腎取水,水能生木,子肝母腎,焉有子母而能相離者哉?故肝腎之氣充,則精彩光明;肝腎之氣乏,則昏蒙暈眩。
烏輪赤暈,刺痛浮漿,此肝熱也:瞼生清淚,枯黃繞睛,此肝虛也;瞳人開大,淡白偏斜,此腎虛也;瞳人焦小,或帶微黃,此腎熱也。一虛一實,以此驗之。然人知肝腎之氣相依而行,孰知心者,神之舍,又所以為肝腎之副焉,所謂一而二,二而一者也。何則?心主血,肝藏血,血熱沖發於目者,皆當清心涼肝,又不可固執水生木之說。
白話文:
眼睛是五臟六腑精華的表現,就像日月掛在天空,明亮耀眼,無法掩蓋。眼角的紅色部分屬於心,眼白屬於肺,黑眼珠圓潤明亮屬於肝,上下眼皮屬於脾,而瞳孔中心漆黑的點則由腎氣主導。雖然五臟各有所應,但瞳孔的狀態對整體健康非常重要。為何如此呢?因為眼睛是肝的外在表現。肝屬木,腎屬水,水能生木,肝是腎的兒子,腎是肝的母親,母子之間怎能分離呢?因此肝腎氣充足,眼睛就明亮有神;肝腎氣不足,眼睛就會昏蒙眩暈。
眼白出現紅色血絲,刺痛伴隨眼屎增多,這是肝火旺盛的表現;眼瞼分泌清淚,眼白發黃,這是肝氣虛弱的表現;瞳孔放大,眼白淡白偏斜,這是腎氣虛弱的表現;瞳孔焦小,或帶微黃,這是腎火旺盛的表現。虛實兩種情況,可以根據這些現象判斷。然而,人們知道肝腎之氣相互依存,卻不知道心是神明居住的地方,也是肝腎的輔助器官,所謂一而二,二而一。為什麼呢?因為心主血,肝藏血,血熱上衝眼睛,就要清心涼肝,不可一味強調水生木的理論。
夫眼者,輕膜裹水,照徹四方,溯源反本,非天一生水,又果孰為之主宰乎?析而論之,則拘急牽颼,瞳青胞白,癢而清淚,不赤不痛,是之謂風眼;烏輪突起,胞硬腫紅,眵淚濕漿,裡熱刺痛,是之謂熱眼;眼渾而淚,胞腫而軟,上壅朦朧,酸澀微赤,是之謂氣眼。其或風與熱並,則癢而浮赤;風與氣得,則癢澀昏沉。
血熱交聚,故生淫膚粟肉、紅縷偷針之類;氣血不至,故有眇視胞垂,雀眼盲障之形。淡紫而隱紅者為虛熱,鮮紅而紫赤者為實熱。兩眥呈露生胬肉者,此心熱血旺;白睛紅膜如傘紙者,此氣滯血凝熱證。瞳人內湧,白睛帶赤,冷證;瞳人青綠,白睛枯槁,氣沉而濁也。眼熱經久,復為風冷所乘則赤爛;眼中不赤,但為痰飲所注則作痛。
白話文:
眼睛就像一層薄膜包裹著水,能照亮四方。追根究底,眼睛裡的淚水並非天生存在,那么是谁在主宰着眼睛呢?仔细分析,如果眼皮紧绷,眼球突出,眼白发青,眼痒流清泪,不红不痛,这是风眼;如果眼珠突出,眼球硬肿发红,分泌粘稠眼屎,眼部灼热刺痛,这是热眼;如果眼睛浑浊流泪,眼球肿胀柔软,视线模糊,酸涩微红,这是气眼。有时风邪和热邪同时入侵,则眼痒伴随发红;风邪和气邪同时入侵,则眼痒涩伴随昏沉。
血液热气聚集,就会长出肉疙瘩、红线、针眼之类的东西;气血不足,就会出现视力模糊、眼球下垂、眼珠小、眼盲等症状。眼白淡紫色伴随隐约的红色,是虚热;眼白鲜红伴随紫红色,是实热。眼角露出肉疙瘩,说明心火旺盛,血液充盈;眼白出现红色薄膜,如同伞纸一样,说明气滞血凝,热邪入侵。瞳孔内陷,眼白泛红,是寒症;瞳孔青绿色,眼白干枯,是气沉浊邪。眼热久治不愈,遇到风寒入侵就会导致眼部溃烂;眼部不红,只是痰液积聚导致疼痛。
肝氣不順而挾熱,所以羞明;熱氣蓄聚而傷胞,所以胞合。籲!此外證之大概,然爾五臟不可闕一,脾與肺獨無預,何耶?曰:白睛帶赤,或紅筋者,其熱在肺;上胞下胞,或目唇間如疥點者,其熱在脾。脾主味也,五味之秀養諸中,則精華髮見於其外;肺主氣也,水火升降,榮衛流轉,非氣孰能使之?前所謂五臟各有證應者,於此又可推矣。雖然,眼之為患,多生於熱,其間用藥,大抵以清心涼肝調血順氣為先。
有如腎家惡燥,設遇虛證,亦不過以當歸、地黃輩潤養之,輕用溫藥不可也。況夫肺能發燥,肝亦好潤,古方率用杏仁、柿干、飴糖、砂蜜為佐,果非潤益之意乎?至於退翳一節,尤關利害。凡翳起於肺家受熱,輕則朦朧,重則生翳。珍珠翳狀如碎米者易散,梅花翳狀如梅花瓣者難消。
白話文:
肝氣不暢導致熱氣上湧,所以怕光;熱氣積聚傷害了眼球,因此眼球混濁。除此之外,其他症狀也大致如此,但五臟彼此相連,缺一不可,脾臟和肺臟為何獨獨沒有涉及呢?因為眼睛發白帶紅或有紅筋,表示熱氣在肺臟;眼白或眼周出現像疥瘡一樣的紅點,表示熱氣在脾臟。脾臟主管味覺,五味精華滋養五臟,精華就會顯露在外;肺臟主管氣,水火升降,氣血流通,沒有氣怎麼運作呢?之前提到的五臟各有對應的症狀,從這裡也可以推斷出來。雖然眼疾大多是由熱氣引起,但治療時主要還是以清心涼肝、調血順氣為主。
就像腎臟害怕乾燥,如果遇到虛證,也只用當歸、地黃等滋潤藥物,輕微使用溫熱藥物也不行。更何況肺臟容易乾燥,肝臟也喜潤,古方常用杏仁、柿乾、飴糖、砂蜜等藥材佐藥,不就是為了滋潤嗎?至於去除眼翳,更是關係到利害。眼翳是由於肺臟受熱而引起,輕則視力模糊,重則生出眼翳。珍珠狀的眼翳像碎米一樣容易散去,梅花狀的眼翳像梅花瓣一樣難以消散。
雖翳自熱生,然治法先退翳而後退熱者,謂熱極生翳,若先去赤熱則血為之冰,而翳不能去。其有赤眼,與之涼藥過多,又且滌之以水,不反掌而冰凝。眼特一團水耳,水性清澄,尤不可規規於點洗。
喜怒失節,嗜欲無度,窮役目力,泣涕過傷,凌霧衝風,當暑冒日,不避煙火,飲啖熱多,此皆患生於臟腑者也,專事點洗,可乎哉?有能靜坐澄神,愛護目力,放懷息慮,心逸日休,調和飲食以養之,斟酌藥餌以平之,明察秋毫斷可必矣。
白話文:
雖然眼翳是由熱氣所生,但治療時卻要先退翳再退熱,因為熱氣極盛才會生出翳膜,如果先去除赤熱,就會導致血液凝固,反而無法去除眼翳。有些患有赤眼的病人,如果使用過多的涼藥,又不斷用清水沖洗,就像瞬間將手掌置於冰水之中,眼睛就會變得像一團水一樣,水性清澈,更不應該頻繁地點藥洗眼。
喜怒無常,縱慾無度,过度使用眼睛,过度哭泣,在霧中行走,在烈日下暴晒,不避烟火,饮食過於辛辣,這些都會導致臟腑失調而生疾病。單純依靠點藥洗眼,能治好嗎?想要治癒眼翳,需要靜坐養神,愛護眼力,放鬆身心,休養生息,調和飲食滋養身體,謹慎用藥平衡體質,這樣才能明察秋毫,徹底治癒眼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