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十三 (13)
卷之十三 (13)
1. 陽毒
仲景云:陽毒者,受天地惡毒之氣,入於陽經。其證初病大熱,咽喉痛,發斑如錦紋,狂躁面赤譫語,脈洪大滑促,宜(陽毒升麻湯或青黛一物湯。)。陽毒之證,初受病時所感邪毒深重,加以當汗失汗,當下失下,或吐下;後邪熱乘虛而入,或誤服熱藥,使毒熱散漫,至於六脈洪大,舌卷焦黑,鼻中如煙煤,身面錦斑,狂言直走,或逾牆上屋,登高而歌,棄衣而走,皆其證也,五日可治,六七日不可治,(陽毒升麻湯主之。)咽痛,(玄參升麻湯。
)熱甚者,時狂時昏,口噤咬牙,或見鬼神,或吐膿血,或吐藥,不可下,用水漬法。
【消散】陽毒升麻湯。
【吐法】升麻梔子湯、玄參升麻湯。
【水漬法】若熱甚者,時狂時昏,口噤咬牙,不可下,用水漬法,候牙稍寬,亂稍定,投藥治之。
白話文:
仲景說:「陽毒,是受到天地間惡毒之氣侵襲,進入人體的陽經。這種病最初會發高燒、喉嚨痛、身上出現像錦緞花紋的斑點,會狂躁不安、臉色赤紅、胡言亂語,脈搏會呈現洪大、滑數的狀態,應該服用陽毒升麻湯或青黛單味藥湯。」
陽毒這種病,最初發病時所感受的邪毒就非常嚴重,再加上該出汗的時候沒出汗,該瀉下的時候沒瀉下,反而用了催吐或瀉下等不適合的治療方式;之後邪熱趁虛而入,或是誤服了溫熱的藥物,導致毒熱擴散,以至於六脈洪大、舌頭捲曲焦黑、鼻子像被煙燻黑一樣、身上臉上出現錦緞般的花紋斑點、狂言亂語、到處亂跑,甚至爬牆上屋、登高唱歌、脫掉衣服亂跑,這些都是陽毒的症狀。如果能在五天內治療,還有機會治癒,如果拖到六七天就難以治療了,可以用陽毒升麻湯來治療。如果喉嚨痛,則使用玄參升麻湯。
如果熱到很嚴重,會時而狂躁時而昏迷、牙關緊閉、咬牙、出現看到鬼神的幻覺、或是吐出膿血、或是把藥吐出來,這種情況就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,要用水浸泡身體來降溫。
【消散】使用陽毒升麻湯。
【催吐】可以使用升麻梔子湯或玄參升麻湯。
【水浸法】如果熱到很嚴重,會時而狂躁時而昏迷、牙關緊閉、咬牙,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,就要用水浸泡身體來降溫,等到牙關稍微鬆開、病情稍為穩定後,再投藥治療。
2. 陰毒
陰毒之證,初受病時所感寒邪深重,致陰氣獨盛,發汗吐下後變成陰毒。六脈沉微,腹中絞痛,或自下利,四肢沉重,咽喉不利,虛汗嘔逆,唇青面黑,手足厥冷,身如被杖,短氣不得息。此陰毒之候。三日可治,四五日不可治,先服甘草湯、真武湯、附子湯,次灸氣海關元二三百壯,或用蔥熨臍下,以手足溫和脈息漸動為效。如厥逆寒極囊縮者,可用熏法,有回生之驗。
陰毒本腎氣虛寒,或傷冷物,復傷風邪。內既伏陰,外又感寒,或先感寒,而內伏陰。內外皆陰,故陽氣不守,遂發頭痛腰重腹痛,眼睛痛,身體倦怠而不甚熱,四肢逆冷,臍腹築痛,六脈沉細,時或來疾,尺部小短而微,寸口盛時大者,皆其候也。或煩躁虛汗不止,或時鄭聲,指甲面色俱青。
【正陰回陽】霹靂散、正元散、天雄散、附子散。
【溫經】真武湯、四逆湯、白朮湯、肉桂湯。
【劫】金液丹。
【熨法】腹中急痛,炒鹽包蔥餅熨。
【熏法】逆厥囊縮者,以炒豆投熱醋中,如法熏之。
【灸】關元、氣海、神闕。
白話文:
陰毒
陰毒這種病症,最初是因為感受到的寒邪非常嚴重,導致體內陰氣過盛,經過發汗、催吐或瀉下等治療後,反而轉變為陰毒。患者的六脈會變得沉細而微弱,腹部會劇烈絞痛,或者會腹瀉,四肢會感到沉重無力,喉嚨會不舒服,容易虛汗、嘔吐、想吐,嘴唇發青,臉色發黑,手腳冰冷,全身像被棍子打過一樣疼痛,呼吸短促困難。這些都是陰毒的症狀。如果病程在三天內,還能治療;如果拖到四五天,就很難治癒了。初期可以服用甘草湯、真武湯、附子湯等藥方,接著在氣海、關元等穴位艾灸二三百壯,或者用蔥放在肚臍下方熱敷。如果手腳變溫暖,脈搏也漸漸有力,就表示有效。如果出現四肢厥冷、陰囊收縮的極度寒冷症狀,可以用熏蒸的方法,有起死回生的效果。
陰毒的根本原因是腎氣虛寒,或者是吃了冷的食物,又感受了風邪。體內原本就潛伏著陰氣,又受到外來的寒邪侵襲;或是先受到寒邪,體內才產生陰氣。總之,體內外都是陰寒,導致陽氣無法固守,於是就出現頭痛、腰部沉重、腹痛、眼睛痛、身體倦怠但沒有明顯發熱、四肢冰冷、肚臍和腹部脹痛、六脈沉細等症狀。有時還會突然發病,尺脈變得短而微弱,寸脈有時會變得粗大,這些都是陰毒的表現。有的患者還會煩躁不安、虛汗不止、自言自語,指甲和臉色都呈現青色。
治療方法
- 正陰回陽: 可以使用霹靂散、正元散、天雄散、附子散等藥方。
- 溫經: 可以使用真武湯、四逆湯、白朮湯、肉桂湯等藥方。
- 劫: 可以使用金液丹。
- 熱敷法: 如果腹部劇烈疼痛,可以用炒熱的鹽包著蔥餅來熱敷。
- 熏蒸法: 如果出現四肢厥冷、陰囊收縮的情況,可以用炒過的豆子放入熱醋中,然後熏蒸患處。
- 艾灸: 可以艾灸關元穴、氣海穴、神闕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