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十三 (12)
卷之十三 (12)
1. 表寒裡熱證
身大寒反不欲衣,寒在皮膚,熱在骨髓也。仲景亦無治法,先與白虎加人參湯,熱除,次以(桂枝麻黃各半湯),以解其外,脈必滑,身厥舌乾也。所以少陰惡寒而倦,此表寒也。時時自煩,不欲厚衣,此裡熱也,(大柴胡湯下之。)
白話文:
身體非常怕冷,卻反而不想穿衣服,這是因為寒氣在皮膚表面,熱氣在骨髓裡。張仲景也沒有相關的治療方法,可以先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清除體內熱氣,等熱退了,再用桂枝麻黃各半湯來解除體表的寒氣。這種情況的脈象一定會是滑脈,而且會出現四肢冰冷、舌頭乾燥的症狀。所以說,少陰病患者出現怕冷和疲倦,這是表寒的表現。同時又會時常感到心煩,不想穿厚衣服,這就是裡熱的表現,可以用大柴胡湯來瀉下。
2. 陰證
凡陰證身靜,有語無聲,氣短吵息,目不了了、鼻中呼不出吸不入,口鼻氣粗,水漿一入,二便不噤,面上恐寒,有如刀割,面青黑,目睛無光,有虛陽泛上,面臉赤,血不紅活為異耳。必身重難以轉側,或喜向壁臥,或淹臥欲寢,或閉目不欲見人,懶語言,語或氣少,難以答應。或鼻氣往來自冷,聲音不響亮。
或前輕而後重?或時燥熱寒渴,不能飲水,唇口或青或紫或白,不見紅色,手足自冷,手爪青紫,血不紅活,小便白色,或有淡黃,大便不實。或肌肉之分,以手按之,殊無大熱。陰甚者則冷透手也。雖是發熱,與陽證大異,不可以面赤煩渴為論,誤作陽證,須要詳辨明白可也。
【溫】四逆湯、真武湯。
白話文:
陰證的病人通常身體會很安靜,想說話卻聲音很小,呼吸短促急促,眼睛看起來很模糊不清,鼻子呼吸好像沒有氣進出,嘴巴和鼻子的氣息都很粗重,喝水或吃東西後,大小便會控制不住。臉上會感覺很冷,像被刀割一樣,臉色發青發黑,眼睛看起來沒有光彩,有時會有虛火往上衝的現象,導致臉色發紅,但血色不鮮活。身體會覺得很沉重難以翻身,或者喜歡面壁躺著,或者總是想睡覺,或者閉著眼睛不想見人,不愛說話,說話時聲音很小,難以回應。或者鼻子呼出的氣是冷的,聲音聽起來沒有精神。
有時可能是初期症狀較輕,後來變得嚴重,有時候會覺得燥熱,有時又覺得寒冷口渴,但卻喝不下水,嘴唇的顏色可能發青、發紫或發白,看不到紅潤的顏色。手腳會自己覺得冰冷,指甲會發青發紫,血色不鮮活,小便顏色是白色,或淡黃色,大便不成形。摸皮膚肌肉,感覺沒有發熱,陰證嚴重時,手會感覺到透骨的冰冷。即使有發燒,也跟陽證發燒的情況很不一樣,不能只看臉紅、煩躁口渴就當作是陽證,一定要詳細辨別清楚才行。
【治療方法】可以使用四逆湯或真武湯來溫補。
3. 陽證
凡陽證身痛,無語有聲,目睛了了,鼻中呼吸出入能往而能來,口鼻中氣熱,面紅無彩,唇紅口乾舌燥,能飲涼水,陽旺,身輕如常,睹目見人,語聲響亮,口鼻呼吸往來自然,小便赤澀,大便秘硬,手足溫暖,爪甲俱紅,此皆陽證之大略也。
白話文:
凡是屬於陽證引起的身體疼痛,雖然無法說話但會有聲音,眼睛明亮有神,鼻子呼吸順暢,能正常吸氣和呼氣,口鼻呼出的氣是熱的,臉色紅但不自然,嘴唇紅且口乾舌燥,能喝涼水,陽氣旺盛,身體感覺輕快如平常,眼睛能看見人,說話聲音洪亮,口鼻呼吸自然,小便顏色赤紅且排尿不順暢,大便乾燥堅硬,手腳溫暖,指甲和趾甲都呈現紅色,這些都是陽證大致的症狀表現。
4. 陽證似陰
病人手足清冷,大小便秘澀,小便赤,煩悶昏迷不眠;又有身寒,反不欲衣,口渴,指甲紅色,此陰失守而病在肌表,元陽潛入,侵於內矣。法當(大承氣湯下之是也),不可作陰證治。大便秘,小便赤,其脈沉滑,四肢厥冷,以其伏熱深也。
白話文:
病人手腳冰冷,大小便不順暢且乾燥,小便顏色赤黃,感到煩躁鬱悶、意識模糊、無法入睡;另一方面,身體發冷,反而不想穿衣服,口渴,指甲呈現紅色,這是因為陰液耗損導致疾病在肌膚表面,原本的陽氣潛藏入內,侵犯到身體內部了。這種情況應該使用大承氣湯來瀉下,不可以當作陰證來治療。大便不通暢,小便顏色赤黃,脈象沉而滑,四肢冰冷,這是因為體內潛藏的熱邪很深的緣故。
5. 陰證似陽
煩躁面赤身熱,脈反沉微,病人手足逆冷,大小便利,或泄或清,昏沉多眠;又有身熱甚,反欲得衣,口不渴,指甲黑色,此為陽失守而避在肌表,淫陰惡攻於內。法當溫之,不可以陽證治。
韓氏《微旨》曰:面色雖見陽證,皆陽在上焦,其下焦陰氣已盛,若調理得下焦有陽,則上焦陽氣必降下。上焦雖見陽,其熱淺於下焦也,理中四逆隨證輕重用。
【溫】治法見發熱溫經例,理中湯、四逆湯、甘草乾薑湯。
白話文:
病人表現出煩躁不安、臉色發紅、身體發熱的症狀,但脈象卻是沉而微弱,同時手腳冰冷,大小便可能失禁或拉肚子,也可能小便清澈,精神昏沉嗜睡。還有一種情況是身體發熱嚴重,卻反而想穿衣服,而且口不渴,指甲呈現黑色。這些都是陽氣失去固守能力,逃到體表,而陰寒之氣則侵犯內臟的表現。治療方法應該以溫補為主,不能當作陽證來治療。
韓氏《微旨》中說:雖然臉色看起來像陽證,但其實是陽氣浮於上焦,而下焦的陰氣已經很盛。如果能夠調養好下焦,使下焦有陽氣,那麼上焦的陽氣自然會下降。雖然上焦看起來有陽熱,但其熱的程度比下焦的寒更淺。應該根據病情輕重使用理中湯、四逆湯等方劑來治療。
關於【溫】的治療方法,可參考發熱溫經的相關內容,可使用理中湯、四逆湯、甘草乾薑湯等方劑。
6. 陰盛格陽
傷寒六七日無大熱,身冷脈細,煩躁不飲水,此陰盛格陽也。《活人書》以霹靂散通散寒氣,然後熱氣上行,汗出乃愈。許氏云:不甚渴者,可用附子霹靂散,渴者不可與服。面赤煩躁不渴,或渴不欲水,脈七八至,按之不鼓,姜附湯主之。
【正陽回陰】附子霹靂散。
【溫】傷寒例云:面少赤,陰盛於內,隔陽在外,其病必重,用通脈四逆湯,正合仲景法。
白話文:
傷寒病發作六七天,沒有明顯發高燒,反而身體冰冷、脈搏微弱,同時感到煩躁卻不喝水,這是因為體內陰氣過盛,把陽氣阻隔在外的緣故。《活人書》記載,可以用霹靂散來疏通散開寒氣,然後陽氣就能上升,發汗後病就會好。許氏說:如果不太口渴,可以用附子霹靂散,如果口渴得很厲害,就不能用。如果臉色發紅、煩躁卻不口渴,或者口渴但不想要喝水,而且脈搏跳動很快,按下去感覺沒有力量,就應該用薑附湯來治療。
【正陽回陰】的治療方法可以用附子霹靂散。
【溫】傷寒的例子說:臉色稍微發紅,是體內陰氣過盛,把陽氣阻隔在外,這種病會很嚴重,可以用通脈四逆湯,這才符合仲景的治療方法。
7. 陽盛拒陰
身表涼,疼痛,四肢冷諸證,脈沉數而有力,(承氣湯主之。)王太僕云:身寒厥冷,其脈滑數,按之鼓擊於指者,此名陽盛拒陰。便秘者,以大承氣湯下之。
【下】大小承氣湯。
白話文:
身體表面感覺涼,伴隨疼痛,四肢冰冷等症狀,脈象沉而快且有力,(可用承氣湯治療。)王太僕說:身體寒冷、四肢冰涼,脈象滑數,按下去感覺脈搏強勁有力,像敲擊手指一樣,這叫做陽氣過盛而排斥陰氣。如果出現便秘,可以用大承氣湯來瀉下。
【以下】提到大小承氣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