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春甫
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十三 (7)
卷之十三 (7)
1. 可吐
大法春宜吐,(春時陽氣在上邪,氣亦在上,故宜吐。)病在膈上者可吐。脈大胸滿多痰,食在胃口,及下部無脈者可吐。脈滑手足逆冷,脈乍結,以客氣在胸,中滿實鬱而疼,不能食,欲使人按之,而反有涎吐出,及下利日數行,寸口脈微滑者,宜吐之,其利即止也。傷寒汗下後虛煩若劇者,必反覆顛倒不得眠,心中懊憹,梔子湯吐其邪熱。
傷寒三四日,邪在胸中者可吐,以瓜蒂散或淡鹽湯,虛者以人參蘆湯,痰多者用二陳湯,服後以箸探吐。
白話文:
春天時,陽氣往上走,病邪之氣也跟著往上,所以適合用催吐的方法治療。如果疾病的位置在橫膈膜以上,就可以考慮催吐。
當脈象強大、胸部覺得脹滿、痰很多、食物堵在胃口,或是下半身摸不到脈搏時,都可以考慮催吐。如果脈象滑而手腳冰冷,脈搏時快時慢,這是因為外來的邪氣停留在胸部,導致胸悶脹痛、吃不下東西,喜歡讓人按壓胸部,按壓後反而會吐出痰涎,甚至會一天拉肚子好幾次,但寸口脈卻呈現微弱而滑的現象,這種情況也適合用催吐的方法,這樣做腹瀉就會停止。
如果傷寒病人在發汗或使用瀉藥後,虛弱煩躁的情況反而加劇,會翻來覆去睡不著,心中焦躁不安,這時可以用梔子湯來催吐,將體內的邪熱排出。
傷寒病發病三四天,如果病邪在胸腔,也可以用催吐的方法治療,可以使用瓜蒂散或淡鹽湯,如果身體虛弱,可以使用人參蘆湯,痰多的話可以使用二陳湯,服用後用筷子輔助催吐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