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一 (28)
卷之一 (28)
1. 採摭諸書
《參同契》(漢魏伯陽撰,按《神仙傳》,伯陽會稽上虞人,通貫詩律,文辭膽博,修真養志,約《易經》而作此書,其曰:二用無爻位,周流行六虛。有曰:以金為堤防,水入乃優遊。又曰:巨勝尚延年,還丹可入口,金性不敗朽,故為萬物寶。術土伏食之,壽命得長久。此言皆真切,至道會通者可以仙矣。)
《悟真篇》(紫陽真人張伯端撰,律詩絕句詞語整潔,文理具至之書,疑有道者之作也。養生者究心其間,亦能卻病而盡其天年也。)
_《玄珠密語》十卷,啟玄子王冰撰,自序謂得玄珠子而師事之,與我啟蒙,故號啟玄_子。目曰《玄珠密語》,乃玄珠子密而口授之言也。啟玄《素問·序》云:辭理秘密,難粗論述者,別撰《玄珠》以陳其道。二敘自相背戾,則師事《玄珠》。而號啟玄者,妄也。宋高保衡等校正《內經》,詳考王氏《玄珠》,世無傅者,今之《玄珠》乃後人附托之文,而實非啟玄之書也。其於《素問》十九卷、二十四卷,頗有發明,原其所從,蓋攟摭《內經》六微旨及至真要等五篇、《天元玉冊》要語而附會雜說。其紀運休祥,未果徵驗,觀者審之。
《昭明隱旨》(三卷,啟玄子撰,其義與《玉冊》大同。)
《顱囟經》(巫方撰,小兒方書始於此經,自後作者繼而述之也。)
《聖濟經》(十卷,宋徽宗採《內素》而作。原性命天人之理,究七八之盛衰,辨逆順之虛實,為書十卷。政和間頒是經於兩學,辟雍生吳禔為之解義,若達道、正紀等篇皆是以裨益治道啟迪眾工。余如孕元在本、制字命物二三章釋諸字義,似乎穿鑿。)
《玉函經》(一卷,四明張尹著。)
_《金匱玉函要略》漢張仲景撰,王叔和集。設問答,上卷論傷寒,中卷論雜病,下卷_載婦科,其方合二百六十二道。又著《脈經》、《五臟論》、《評病要方》。《藝文志》咸裁其目,而書未之見也。今所傳者,惟《傷寒論》、《金匱略》。耳。
《產寶經》(二卷,唐昝殷撰。)
《難經》(六卷八十一篇,盧國扁鵲撰,姓秦名越人。述《內經》設為問答,撰《難經》八十一篇,為十卷。所引經言多非《靈》、《素》本文,蓋後人之託辭也。或古有其書,而今亡之矣。《漢志》但有扁鵲《內外經》,而《隋志》始有《難經》,《唐志》又屬之越人,皆不可考。《通考》有吳太醫呂廣注,唐楊玄操演,《醫史》有隋呂博望注本不傳。宋王惟一集五家之說,而醇玼相亂,惟虞氏粗為可觀,紀齊卿注稍密,乃辨呂、楊、王三子之非。周仲立頗加訂易,而考證未明。李子野為之句解,而無所啟發。嘉祐中丁德用繪圖釋義,頗為精詳。近代張潔古注後附藥,殊非經意,今皆未之見也。惟正統間熊宗立《俗解》相傳,愈失其義,如五十九難云:顛狂之脈,陰陽俱盛《俗解》分陰分陽,與本文畔。諸如此類甚多,寢使後學晦盲。是故國朝醫政壞於《難經》、《脈訣》二書之偽也。)
白話文:
《參同契》(據說由漢魏時期的魏伯陽所撰寫。根據《神仙傳》記載,魏伯陽是會稽上虞人,精通詩律,文辭豪邁,專注於修真養性。他參考《易經》寫成此書。書中說:「陰陽二氣的運行沒有固定的位置,它們在宇宙間循環流動。」又說:「用金來做堤防,水才能在其中自由流動。」還說:「服食巨勝可以延年益壽,服用還丹可以長生不死。因為金的性質不會腐朽,所以是萬物中的珍寶。修道的人服食它,就能長命百歲。」這些話都真實可信,能領悟其中真諦的人就可以成仙了。)
《悟真篇》(由紫陽真人張伯端所撰寫,書中的律詩和絕句詞語精煉,文理通達,被認為是得道之人的作品。研究養生的人如果深入探究其中的奧秘,也能夠祛病延年,享盡天年。)
《玄珠密語》(共十卷,由啟玄子王冰所撰寫。他在自序中說,自己從玄珠子那裡得到了教導,並以他為師,因此自號啟玄子。書名《玄珠密語》,意思是玄珠子秘密口授的內容。啟玄子在《素問序》中說,因為其中的道理隱晦難懂,不便直接論述,所以另外寫了《玄珠》來闡述。這兩篇序言自相矛盾,如果真是師從玄珠子,就不應該自稱啟玄子,這顯然是妄稱。宋朝的高保衡等人校正《內經》時,詳細考證了王冰的《玄珠》,發現當時就沒有流傳的版本。現在的《玄珠》是後人假託王冰之名寫的,並非啟玄子的著作。書中對《素問》的十九卷和二十四卷有所闡發,推究其來源,應該是擷取了《內經》中的「六微旨」和「至真要」等五篇,以及《天元玉冊》中的重要語句,然後雜糅而成。書中關於氣運吉凶的預測,並未得到驗證,讀者應該仔細辨別。)
《昭明隱旨》(共三卷,由啟玄子撰寫,其中的義理與《玉冊》大致相同。)
《顱囟經》(由巫方撰寫,是記錄兒科疾病的起始之作,後來的兒科書籍都以此為基礎發展而來。)
《聖濟經》(共十卷,由宋徽宗採集《內經》的內容編纂而成。書中探討了性命、天人合一的道理,研究了七八之數的盛衰變化,辨別了陰陽虛實。政和年間,這本書被頒發給太學,太學生吳禔為其撰寫了注解,其中像《達道》、《正紀》等篇,都有助於治理國家,啟發各行各業的人。至於像《孕元在本》、《制字命物》等章節,解釋文字的意義,似乎有些牽強附會。)
《玉函經》(共一卷,由四明人張尹所著。)
《金匱玉函要略》(由漢代張仲景撰寫,王叔和整理而成。書中以問答的形式,上卷討論傷寒,中卷討論雜病,下卷記錄婦科疾病,共收錄了二百六十二個藥方。張仲景還寫了《脈經》、《五臟論》、《評病要方》等書,《藝文志》都記錄了這些書名,但這些書都已失傳。現在流傳下來的只有《傷寒論》和《金匱要略》。)
《產寶經》(共二卷,由唐代昝殷撰寫。)
《難經》(共六卷八十一篇,據說由盧國扁鵲所撰寫,扁鵲本名秦越人。他闡述《內經》的內容,以問答形式撰寫了《難經》八十一篇,分為十卷。書中引用的經文大多不是《靈樞》、《素問》的原句,應該是後人假託之作。或許古時候確實有這本書,只是現在失傳了。《漢書》中只記載了扁鵲的《內外經》,《隋書》中才開始出現《難經》,《唐書》又將其歸於越人名下,這些都無法考證。《通考》中記載了吳太醫呂廣的注解,唐代楊玄操也曾對其進行演繹。《醫史》中記載了隋代呂博望的注解版本,但已失傳。宋代王惟一收集了五家學說,將精華和糟粕混雜在一起,只有虞氏的注釋勉強可以一看,紀齊卿的注釋比較詳細,並辨別了呂廣、楊玄操和王惟一的錯誤。周仲立對此書進行了修改,但考證不夠明確。李子野為其做了斷句注解,但沒有什麼啟發意義。嘉祐年間,丁德用繪製了插圖來解釋《難經》,相當精詳。近代張潔古的注釋後附藥方,顯然不是《難經》的本意,現在這些注釋也都沒有流傳下來。只有正統年間熊宗立的《俗解》還在流傳,但卻更加曲解了原意,例如第五十九難說:「顛狂的脈象,是陰陽之氣都盛的表現」,《俗解》卻將陰陽分開解釋,與原文的含義相悖。類似這樣的錯誤還有很多,導致後來的學醫者迷惑不解。因此,可以說當朝的醫學政策被《難經》和《脈訣》這兩本偽書給誤導了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