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春甫

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五十七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十七 (5)

1. 脅痛發散諸劑

(仲景)小柴胡湯,治傷寒少陽經胸脅痛及耳聾。(方見傷寒門。)

(河間)分氣紫蘇飲,治腹脅疼痛,氣促喘息。

紫蘇葉,桔梗,桑白皮(蜜炙),草果仁,陳皮,大腹皮(酒洗),茯苓,甘草(各三分)

上咀,水盞半,姜三片、白鹽少許,煎七分,空心溫服。

白話文:

張仲景的《小柴胡湯》可以治療傷寒少陽經引起的胸脅疼痛以及耳聾,具體方劑請參考傷寒門。

《分氣紫蘇飲》是河間醫家創立的方劑,用來治療腹脅疼痛、氣促喘息。

藥方如下:紫蘇葉、桔梗、桑白皮(蜜炙)、草果仁、陳皮、大腹皮(酒洗)、茯苓、甘草(各三分)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半盞水煎煮,加入三片生薑、少許鹽,煎至七分,空腹溫服。

(河間)葛根湯,治脅下疼痛不可忍。

桂枝,川芎,細辛,葛根,防風(各八分),芍藥,枳殼,麻黃,人參,甘草(炙。各四分)

上咀,水盞半,姜三片煎一盞,食遠溫服。

枳殼煮散,治悲哀煩惱有傷肝氣,致兩脅骨痛,筋脈拘急,腰腳重滯,股脅攣痛,四肢不舉。大治脅痛。

白話文:

河間的葛根湯,用於治療脇下疼痛難忍。藥方包括桂枝、川芎、細辛、葛根、防風(各八分)、芍藥、枳殼、麻黃、人參、甘草(炙,各四分)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,用半盞水,加入三片薑片,煎成一盞藥湯,飯後溫服。

枳殼煮散,則用於治療因悲哀煩惱傷肝氣而導致的兩脇骨疼痛、筋脈拘急、腰腳沉重、股脇攣痛、四肢無力等症狀。此方也主治脇痛。

防風,川芎,細辛,枳殼(炒),桔梗(各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,葛根(八分)

上咀,水二盞、姜三片,煎八分,食遠溫服。

白話文:

防風、川芎、細辛、炒過的枳殼、桔梗各用一錢,炙甘草用五分,葛根用八分。

將這些藥材切碎,用兩杯水和三片薑一起煎煮,煎至剩下八分之一時,在飯後一段時間溫熱服用。

2. 脅痛瀉肝實火劑

(河間)當歸龍薈丸,瀉肝火大盛之要藥。因內有濕熱,兩脅痛甚。

當歸,龍膽草,梔子仁,黃連,大黃(酒蒸),蘆薈,青黛(各半兩),木香(二錢半),麝香(半兩,另研)

上神麯糊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薑湯下。一方加柴胡、青皮。

白話文:

河間的當歸龍薈丸,是治療肝火旺盛的重要藥物。這方藥適合內有濕熱、兩肋疼痛明顯的患者。藥材包括當歸、龍膽草、梔子仁、黃連、大黃(酒蒸)、蘆薈、青黛(各半兩)、木香(二錢半)、麝香(半兩,另研)。將藥材混合用神麴糊丸成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薑湯送服。有的方子還會加入柴胡、青皮。

(丹溪)左金丸,瀉肝火,行濕,為熱甚之反佐。

黃連(六錢),吳茱萸(一錢)

上為末,湯浸蒸餅丸,綠豆大。每服三十丸,滾薑湯下。不用茱萸,名柳青丸。

大柴胡湯,治脅痛,口燥渴飲水,痛不可忍宜此。(方見傷寒門。)

十棗湯,治病肝氣實者可用,甚效。(方見痰門。)

木通散,治男婦脅肋苦痛。

白話文:

丹溪的左金丸,可以瀉肝火,行濕氣,是針對熱症過盛時的反佐藥方。

藥方:黃連六錢,吳茱萸一錢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湯水浸泡蒸餅,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滾薑湯送服。如果不用吳茱萸,就叫做柳青丸。

大柴胡湯用來治療脅肋疼痛,口乾舌燥想喝水,疼痛難忍的症狀。這個方子可以在傷寒篇章中找到。

十棗湯用來治療肝氣鬱結的病症,效果顯著。這個方子可以在痰篇章中找到。

木通散用來治療男女脅肋疼痛的症狀。

木通,青皮,川楝子(取肉,一兩,用巴豆去殼半兩同炒黃,去巴不用),蘿蔔子(炒),莪朮,木香,滑石(各半兩)

上為細末,蔥白湯調食。每服三錢,煎服即愈,甚者不過三服。

枳殼散,治脅痛如有物插。

枳殼(炒,二兩半),甘草(炙,七錢半)

白話文:

木通、青皮、川楝子(去核取肉一兩,用巴豆去殼半兩同炒至黃色,去巴豆不用)、蘿蔔子(炒)、莪朮、木香、滑石(各半兩),研磨成細粉,用蔥白湯調勻服用,每次三錢,煎服即可痊癒,嚴重者不超過三次服用。

枳殼散,用於治療脅肋疼痛,如同有物刺入一般。

枳殼(炒,二兩半)、甘草(炙,七錢半)。

上為末,每服三錢,食遠蔥白湯調服。

(東垣)枳芎散,治左脅肋刺痛不可忍。

枳實(炒),川芎(各六錢),甘草(炙,二錢)

上咀作二服,每服水盞半、姜三片、棗一枚煎八分,食前溫服。或為末酒調服。

(東垣)異香散,治腹脅痞悶。

莪朮,三稜,益智仁,甘草(各錢),青皮,陳皮(各五分),石蓮肉,厚朴(薑製,三分)

白話文:

上方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飯後用蔥白湯調服。

東垣的枳芎散,用於治療左邊脅肋刺痛難以忍受的症狀。

枳實(炒)、川芎(各六錢)、甘草(炙,二錢)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分成兩服,每次取水半盞,加入薑三片、棗一枚,煎煮八分,飯前溫服。也可以將藥粉用酒調服。

東垣的異香散,用於治療腹部和脅肋部位脹悶的症狀。

莪朮、三稜、益智仁、甘草(各一錢)、青皮、陳皮(各五分)、石蓮肉、厚朴(薑製,三分)

上咀,水盞半、姜三片、棗一枚,煎七分溫服。

(《局方》)廣朮潰堅湯,治右脅作痛,有塊連胸引背,麻木牽痛。(方見積聚門。)

(《局方》)推氣散,治右脅痛甚,脹滿不食。

片薑黃,枳殼(麩炒),桂心(各半兩),甘草(炙,三錢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薑湯調下。

流氣飲子,治五臟不和,三焦氣壅,心胸痞悶,腹脅脹痛,吐嘔不食。(方見氣門。)

木香檳榔丸,治氣積食滯脅痛。(方見氣門。)

白話文:

上藥,水半碗,生薑三片,大棗一枚,煎煮至七分,溫熱服用。

此方出自《局方》,名為潰堅湯,主治右脅疼痛,有硬塊連著胸部延伸到背部,麻木伴隨疼痛。

同樣出自《局方》,推氣散則主治右脅疼痛劇烈,腹部脹滿不思飲食。

方劑中,薑黃、枳殼(麩炒)、桂心(各半兩)以及炙甘草(三錢)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以薑湯調服。

流氣飲子主治五臟失調,三焦氣機阻滯,心胸鬱悶,腹脅脹痛,嘔吐不食。此方見於《局方》氣門。

木香檳榔丸主治氣積食滯導致的脅痛,方劑見於《局方》氣門。

氣針丸,治久積風壅,心胸築痛,兩脅似有針刺,疼痛不可忍,六脈沉伏,按之不可近。此藥屢試神效,常服疏肝氣止痛。

木香,檳榔,青皮,陳皮,大黃(各四兩),牽牛(炒半生半熟,取頭末,半斤)

上為細末,煉蜜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生薑湯送下。

白話文:

[氣針丸] 方劑說明:

主治: 久積風寒導致氣機阻滯,心胸積聚疼痛,兩側肋骨好像被針刺一樣,疼痛難忍,六脈沉伏,按壓時無法靠近。

功效: 此藥方屢次試驗,效果神奇,常服可疏通肝氣,止痛。

藥物組成:

  • 木香 四兩
  • 檳榔 四兩
  • 青皮 四兩
  • 陳皮 四兩
  • 大黃 四兩
  • 牽牛 (炒至半生半熟,取頭尾部分,半斤)

製法: 將以上藥物研成細末,用煉蜜製成丸劑,大小如梧桐子。

用法: 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生薑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