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八 (113)
卷之八 (113)
1. 易簡諸方
《外臺》方:,治卒心痛,乾薑為末,米飲調服一錢。
一方:,用明礬、石榴皮末各五分,白湯調下,不拘時。
《聖惠方》:,治心痛一時無藥,用伏龍肝(即灶心土)為末,每服一錢。冷痛酒調,熱痛水調服。
又方:,用東引桃枝銼一搗,酒一升煎半升頓服。
治諸般心痛:,用玄胡索、草果、五靈脂、沒藥等分為末,酒調服方寸匕,不拘時。
《肘後方》:,治心痛,嫩槐枝一握銼,水二盞煎一盞,分二次熱服。
又方:,用枯礬為末,煉蜜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二三十丸,白湯下。有蟲者次用苦參一撮,以無灰酒煎服。
《千金方》:,治心痛用桃仁七枚去皮尖,生為末,水調服。
又方:,用檳榔二兩、陳皮二兩為末,空心蜜湯調服方寸匕。
又方:,治卒心痛,用麋角截破炙黃為末,酒調服。
又方:,用菖蒲三寸切煎湯,擂胡椒末七粒,服之立止。
又方:,治心痛諸藥不效,用萱草根一寸,磨醋一杯,溫服止。
《傳信方》:,蟲咬心痛,用白熟艾一升,水三升,煎一升,去渣頓服,若有蟲當吐出。
又方:,治前證,用香油鹽調,熱服一盞。
一方:,用楝根皮煎濃湯一盞服。
一方:,治心痛,用乾雞屎炒焦為末,又入乾薑片同炒,將焦研為末。每服一錢,酒調下。
一方:,治蟲咬心痛,面青口中沫出臨死者,用萹蓄十斤、水一石,煎去渣,再煎如飴。空心服,蟲自下。重者再服,須通宿勿食。
《兵部手集》方,治久心痛十年五年者,隨手效,小蒜用釅醋煮頓服,此後再不發。
白話文:
《外臺》的方子:
治療突然發生的心痛,用乾薑磨成粉末,用米湯調和服用一錢。
另一個方子:
用明礬和石榴皮粉末各五分,用白開水調和服用,時間不拘。
《聖惠方》:
治療一時沒有藥可用的心痛,用伏龍肝(就是灶心土)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。如果是冷痛,用酒調服;如果是熱痛,用水調服。
另一個方子:
用向東生長的桃樹枝,切碎搗爛,用一升酒煎煮成半升,一次喝完。
治療各種心痛:
用玄胡索、草果、五靈脂、沒藥等量磨成粉末,用酒調和服用一小匙,時間不拘。
《肘後方》:
治療心痛,用嫩槐樹枝一把切碎,用水兩碗煎成一碗,分兩次加熱服用。
另一個方子:
用枯礬磨成粉末,用煉過的蜂蜜做成丸子,像梧桐子那麼大。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如果是有蟲引起的,接著用苦參一撮,用沒有灰的酒煎煮服用。
《千金方》:
治療心痛,用桃仁七枚,去掉皮和尖端,生磨成粉末,用水調和服用。
另一個方子:
用檳榔二兩、陳皮二兩磨成粉末,在空腹時用蜂蜜水調和服用一小匙。
另一個方子:
治療突然發生的心痛,用麋鹿角截斷烤黃後磨成粉末,用酒調和服用。
另一個方子:
用菖蒲三寸切碎煎湯,加入磨碎的胡椒末七粒,服用後馬上就能止痛。
另一個方子:
治療各種藥物都無法治好的心痛,用萱草根一寸,用醋磨一杯,溫服後就能止痛。
《傳信方》:
因為蟲咬引起的心痛,用白熟艾一升,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,去除藥渣後一次喝完,如果體內有蟲,應該會吐出來。
另一個方子:
治療前面的症狀,用香油和鹽調和,加熱後服用一碗。
另一個方子:
用苦楝樹根皮煎煮濃湯一碗服用。
另一個方子:
治療心痛,用乾雞屎炒焦後磨成粉末,再加入乾薑片一起炒焦,然後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酒調和服用。
另一個方子:
治療蟲咬引起的心痛,症狀是臉色發青、口吐白沫、快要死亡的人,用萹蓄十斤、水一石,煎煮後去除藥渣,再煎煮成濃稠的膏狀。空腹服用,蟲會自己排出。如果情況嚴重,可以再次服用,服用後必須禁食過夜。
《兵部手集》的方子:
治療久病的心痛,即使是十年五年都有效,用小蒜用濃醋煮熟後一次喝完,之後就不會再發作了。
2. 脾痛候
3. 病機
4. 脾痛敘論
大抵人病胸膈心腹疼痛,動輒飲食勞倦所傷,則脾氣為之鬱滯,或犯寒暑濕熱及食積痰氣,脾受之而作心痛,此脾痛也,非心也。心痛門具九種之痛,從可審矣。凡脾家作痛,每每停聚不散,或滿或脹,或不思食,膈間水聲,食物相觸則作疼痛。其有乍作乍止、來去無定、嘔吐清水、面白無常者,蟲痛也。
雖云知其脾家作痛,亦當察其所傷之殊而分治之。痛止之後尤當調養脾胃正氣,節慎起居飲食,不使復傷,可謂標本兼該而不遺矣。《直指》云:療病如瀚衣,必去其垢汙,而後可以加漿飾,斯言得之矣。
白話文:
一般來說,人會感到胸口、橫膈膜、心窩到腹部一帶疼痛,常常是因為飲食不當、過度勞累所導致,使得脾氣運行不暢、停滯不通。有時也可能是因為受到寒冷、暑熱、潮濕、燥熱,或是因為吃太多東西、痰飲阻滯等因素,導致脾受到損傷而引起心窩疼痛。這種疼痛其實是脾痛,並非真正的心痛。關於心痛,已經有九種不同類型的疼痛描述,可以仔細分辨。
凡是脾臟引起的疼痛,通常會停留在某處難以消散,可能會感覺到腹部脹滿、腹脹,或是沒有食慾、胸膈之間有水聲,當食物碰到就會感到疼痛。另外,如果疼痛時有時無、來去不定、會嘔吐出清澈的水、臉色蒼白不穩定,這就是蟲痛。
雖然知道這是脾臟引起的疼痛,但也應該仔細觀察是受到哪種損傷所導致,再根據不同的情況來治療。疼痛停止後,更應該調養脾胃的正氣,注意作息起居和飲食,避免再次受到損傷,這樣才算是標本兼治,不會有所遺漏。《直指》這本書說:「治療疾病就像清洗衣服,必須先去除污垢,才能漿洗裝飾。」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。
5. 治法
脾虛積黃而痛,胃苓湯;胃虛感冷而痛,理中湯。內傷發熱不食,胃口作痛,補中益氣加草豆蔻,熱痛加梔子、肥子。心脾中脘當心痛,或痞氣不食,用草蔻炒三稜、白朮各一兩、白豆蔻仁、桂枝、小草遠志、莪朮、丁香、木香、藿香、炊餅丸,梧桐子大,薑湯下三十丸。實痛者,手不可近,六脈沉細甚,有汗,大承氣加桂;強壯痛甚者,加桃仁、附子。
小腹虛作痛,小建中湯。寒熱嘔吐而痛,脈沉弦大,柴胡湯。脾胃不和而痛,大安丸。冬寒停飲,桂黃散。咳逆上氣,痰飲心痛,海蛤粉煅、栝蔞仁蒂等分,研細和勻,米麵糊為丸服。丹溪治脾痛用海粉佐以香附末,用川芎、山梔、生薑汁煎辣湯調服為佳。有脾痛大小便不通者,此是痰隔中焦,氣聚下焦,用草蔻丸,多治氣餒弱人心脾痛妙。
白話文:
脾虛導致腹部脹滿疼痛,用胃苓湯;胃虛感受寒冷而腹痛,用理中湯。內傷引起發熱、食慾不振、胃口疼痛,用補中益氣湯,並加入草豆蔻,如果發熱疼痛明顯,則加入梔子、肥子。心、脾、中脘部位出現心痛,或是胸悶不舒服、吃不下東西,用草蔻炒三稜、白朮各一兩、白豆蔻仁、桂枝、小草遠志、莪朮、丁香、木香、藿香等藥材製成藥丸,像梧桐子大小,用薑湯送服三十丸。如果是實證疼痛,按壓會感到劇烈疼痛,六脈沉細,且有出汗,用大承氣湯加入桂枝;如果體格強壯但疼痛劇烈,則加入桃仁、附子。
小腹虛弱引起的疼痛,用小建中湯。如果發冷發熱、嘔吐且疼痛,脈象沉弦而大,用柴胡湯。如果是脾胃不調引起的疼痛,用大安丸。冬季因寒冷導致痰飲停滯,用桂黃散。如果咳嗽、氣喘、痰飲導致心痛,用海蛤粉煅燒後、栝蔞仁、蒂等分,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,用米麵糊製成藥丸服用。朱丹溪治療脾痛時,用海粉配上香附末,用川芎、山梔和生薑汁煎煮成辛辣的湯,調服效果更佳。如果脾痛還伴隨大小便不通暢,這是痰阻滯在中焦,氣積聚在下焦,用草蔻丸,它對於氣虛體弱的人的心脾疼痛有很好的療效。
6. 藥方
調痛散,治脾痛氣膈。
木香,丁香,檀香,大香附,天台烏藥,莪朮,辣桂,片薑黃,白生薑,白豆蔻仁,砂仁,甘草(炙。各等分)
上咀,每服二錢半,紫蘇四葉煎湯服。
(東垣)草豆蔻丸,治客寒侵犯心脾作痛宜此,止可一二服。
草豆蔻(麵包煨去皮,一錢四分),益智,橘皮,殭蠶,人參,黃耆,吳茶萸(泡。各八分),生甘草(三分),炙甘草,當歸,青皮(各六分),神麯,薑黃(四分),澤瀉(一錢,小便數者減一半),桃仁(七個,去皮尖另研),麥芽(炒,錢半),柴胡(四分,詳脅下加減),半夏(制)
上除桃仁另研,余為末,浸蒸餅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白湯,食遠旋斟酌多少用之。
(《和劑》)抽刀散,治脾胃積冷,中滿疼痛。
川白姜(五兩,咀入巴豆肉一錢同炒,至巴黑去巴),石菖蒲(五兩半),糯米(六兩一分,炒黃色),良薑(五兩,咀入斑蝥二十五個,同炒黑去斑蝥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空心溫酒調服。
良薑拈痛湯,治脾疼甚妙。
良薑(切大片先用吳茱萸慢火炒,少頃次入東壁日曬土須不著者同炒,次以好米醋同炒至茱萸黑色為度)
上為末,每服一錢,溫米飲調空心服。
桂花散,治脾積氣痛。
香附(五兩,炒去毛),莪朮(醋煮焙乾),良薑,甘草(炙。各三兩),桂花(一兩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鹽一點,食前沸湯調熱服。
沉香降氣湯,治食積脾痛。(方見氣門。)
薑桂飲,治風冷入脾作痛。(方見心痛門。)
二物湯,治脾痛。
雞心檳榔,良薑(等分)
上咀,每服三錢,入水盞半、陳米百粒煎服。
(《濟生》)燒脾散,治飲啖生冷果菜,停留中焦,心脾冷痛。
乾薑(炮),厚朴,草果,砂仁,甘草(炙),神麯,麥芽,陳皮,良薑(炮。各等分)
上為末,每服三錢,熱鹽湯點服不拘時。
(《和劑》)蟠蔥散,、,千金五套丸,、,丁香半夏丸,並治脾氣虛寒而痛。(以上方見氣門及痰飲門)
(《良方》)遊山方,治心脾痛,此藥極奇。葉石林遊山,見一小寺頗整潔,師徒亦從。問僧所以仰給者,答云:素無田產,亦不苦求於人,只貨數藥,以贍其間,脾疼藥最流布。有詩云:草果玄胡索,靈脂並沒藥。酒調一二錢,一似手拈卻。
上各等分,為細末,每服三錢,不拘時,溫酒調下。(出《百一選方》)
(《選方》)姜橘丸,治中酒惡心,心脾痛,嘔逆。
生薑(一斤,青鹽一兩淹一宿),青皮,砂仁,木香(各三分),莪朮(一兩),甘草(炙),陳皮(兩半)
上為末,煉蜜丸櫻桃大。每服一丸,鹽湯下。
錢觀文方,治心脾痛。
當歸(四兩),白朮(一兩)
為末,每服二錢,沸湯點服。
參朮散,治虛弱人脾疼。
人參,白朮,乾薑,白豆蔻,砂仁,丁香,陳皮,甘草(炙。各等分)
上咀,每服四錢,水盞半、姜三片,煎七分,調炒過真蛤粉一錢並服。
神效散,治遠年近日一切脾疼,或寒引入背膂最效。
木香,青皮,陳皮,枳殼,麥芽(炒),神麯(炒),三稜(煨),莪朮(炮),芍藥,甘草,白芷,官桂,玄胡索,破故紙(各一錢),蓽澄茄,丁香(各四分)
上作二劑,每服水盞半、姜三片、棗一枚,煎八分,空心臨臥各服。
小降氣湯,脾氣痛多有傷損而成者,每因失飢,遽成過飽,胃弱並難克化。其候心腹脹,心下痞塞,吐酸水不
能食,脅背皆痛。治當先服小降氣湯,後消積,次定痛。
紫蘇梗,烏藥,陳皮,白芍藥(各一錢),甘草(炙五分)
上咀,水盞半、姜五片、棗一枚煎八分服。
丁香止痛散,治心脾痛不可忍。
丁香(半兩),良薑(五兩),茴香(炒),甘草(各兩半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不拘時,沸湯點服。
水甲散,治心脾痛效。
田螺殼(溪間者亦可用)
上用松柴薄片層層疊上火燒之,取殼灰為細末,入調氣散、烏沉湯、寬中散、茴香湯之類調服。食遠甚效。(方見氣門。)
訶子散,治心腹冷痛一服即效,又治九種痛、霍亂、吐利。
訶子(煨去核),炙甘草,厚朴(制),乾薑(煨),草果,陳皮,良薑,茯苓,神麯(炒),麥芽(炒。各一錢)
上咀,分二服,每服水盞半入鹽少許煎八分,食遠溫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