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春甫

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五十五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十五 (2)

1. 斑丹火毒門

熱邪積久,鬱於皮膚,輕則發為小斑,重則發為丹毒。平人發斑,如錦紋,或赤色,大便結,心中煩躁,總為熱鬱,甚則防風通聖散,輕則解毒防風湯,疏風、清熱、涼血,或汗或下,隨治可愈。至於傷寒發斑,又非尋常之比,或因下之太早,汗之太遲,有表裡俱虛,有溫毒熱毒,不可汗下,惟可以化斑湯升麻湯之類;若熱毒深入,斑發紫黑,多不可救也。

丹毒則有火邪結熾,挾風而作,由熱毒搏於榮血而風乘之,所以赤浮肌肉而為之走注也。火與血皆主於心。丹毒自內而出,遊走於四肢易治,自四肢而走於身,入於心腹者難治,甚則肌肉糜爛,大可畏也,敷之不散,宜用䤵針砭刺出血,無不愈。

防風通聖散,治實熱鬱結,發為錦斑。(方見風門。)

解毒防風湯,治斑疹癢痛。

防風,地骨皮黃耆,芍藥,荊芥枳殼牛蒡子(各等分)

水煎溫服。

治陽毒梔子湯,治傷寒壯熱,百節痛而發斑。

升麻梔子仁,黃芩,芍藥,石膏知母杏仁柴胡甘草

上水二盞,姜三片、豆豉百粒,煎服。

犀角消毒飲,治風熱發斑。(方見癮疹門)

玄參升麻湯,治傷寒吐下後發斑,甚則煩躁。

玄參,升麻(各一錢),甘草(一錢)

水煎服。

人參白虎湯(一名化斑湯),治傷寒汗下失期以致發斑,急服此。

人參(一錢),石膏(三錢),知母(錢半),甘草(六分)

上水盞半,加粳米一合,煎八分,不拘時服。

消毒飲,治一切赤丹、火丹。

牛蒡子,荊芥(各一錢),甘草,防風(各六分),升麻(五分),犀角(磨,一錢),麥門冬桔梗(各八分)朴硝(錢半)

上水煎服。

藍葉散,治諸丹赤腫。

白芷川芎,柴胡,赤芍藥,升麻(各五分),乾葛,生地黃,山梔仁,石膏(各八分),甘草,杏仁,知母(各六分),藍葉,黃芩,玄參(各一錢)

上水煎服。

上青散,治一切丹毒。

藍青,知母,甘草,杏仁(各六分),黃芩,升麻(各八分),柴胡,石膏,寒水石(各一錢),山梔仁,赤芍藥,羚羊角(磨。各八分)

上水煎服。

2. 易簡敷藥方

一方:寒水石石膏黃柏甘草為末,芭蕉汁調敷。

一方:大黃、朴硝、土蜂窩為末,水調敷。

一方:伏龍肝(一錢)、豆豉(五分)為末,麻油調敷。

一方:,赤豆為末,雞蛋清調敷。

一方:,慎火草搗爛敷,干則易,鮮者佳。(慎火草一名掛壁青,人家多栽於房上,則隔火。)

3. 風癬門

《巢氏病源》云:有乾癬、濕癬、白癬、頑癬,諸候皆因風熱,邪客於腠理,復值邪氣與血氣相搏,發為此疾,皮肉癮疹如錢文,漸漸增長,或圓或斜,有匡廓,癢痛不一,匡內生蟲,搔癢出汁,久久延及遍身,則成頑痹,故為頑癬。

除癬湯

防風白芷連翹黃連柴胡甘草蟬蛻當歸生地黃赤芍藥(各等分)

上水二鍾,加蔥白三寸,煎八分,食遠溫服,出汗。

除濕散,治一切風癬,狀如頑癩。

苦參何首烏荊芥穗,蔓荊子薄荷(各一兩),白芷,天麻川芎,防風(並生用),烏蛇(酒浸一宿,焙。各半兩)

為細末,每服三錢,茶酒調下,不拘時。日進三服,五日一治,令汗出,血氣宣通,一月膚澤如故。

苦參丸,治遍身搔癢、癬疥瘡瘍。

苦參(四兩),玄參,黃連,大黃獨活枳殼,防風(各二兩),黃芩梔子菊花(各一兩)

上為末,煉蜜丸,梧桐子大。食後茶酒任下三十丸,日三服。

一掃散,治癬疥。

防風,荊芥,苦參,地骨皮,薄荷(各等分),甘草(減半)

上為細末,煉蜜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五七十丸,半飢茶清送下。或為散,蜜水調三錢,不過三五服,淨。

八寶散,治一切風癬、乾癬、濕癬神效。

水銀(七分),枯礬(三分),蠍梢(一枚),大風子(五枚),胡粉,雄黃,硫黃,檳榔(各五分)

上為末,同大風子一處研如泥,再加陳豬油調。要先用羊蹄根和鹽醋捶之,擦破,然後以此藥搽上,一日一次,不過三次愈。

獨聖散,治一切癬瘡如錢如豆者,即以此藥神效。

斑蝥(二三枚,去翅足浸醋內,用針刺,於燈上燒,存性為末,醋調如妮,以手略爪動搽上藥,一時起泡出汗而愈,永不再發。)

一方:,用好石灰調鹼水搽上妙,只一次而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