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春甫

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五十五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十五 (1)

1. 病機

皮部論曰:凡十二經絡脈者,皮之部也。是故百病之始生也,必先於皮毛,邪中之則腠理開,開則入客於絡脈,留而不去,傳人於經;留而不去,傳入於府,廩於腸胃。又曰:皮者,脈之部也,邪客於皮則腠理開,開則邪入客於絡脈,絡脈滿則注經脈,經脈滿則入舍於腑臟也。故皮者有分部,不與而生大病也。帝曰:善。

白話文:

古人認為,人體的十二經絡脈都與皮膚相關。所以,百病的發生,必先從皮膚和毛髮開始,邪氣入侵就會使毛孔張開,邪氣進入絡脈,停留在絡脈中不去,就會傳入經脈;如果繼續停留,就會傳入臟腑,積聚在腸胃。此外,皮膚是經絡的所在,邪氣入侵皮膚就會使毛孔張開,邪氣進入絡脈,絡脈充盈就會流入經脈,經脈充盈就會進入臟腑。因此,皮膚的健康至關重要,不可忽視,否則會導致嚴重疾病。

2. 肺主皮毛

經曰:肺之合,皮也;其榮,毛也。又云:肺主皮毛,在臟為肺,在體為皮毛是也。又云:手太陰者,沖氣溫於皮毛者也,氣不榮則皮毛焦,皮毛焦則津液去,皮焦津液去者,則爪枯毛折而死。

白話文:

經典上說,肺與皮膚相合,其外在表現為汗毛。又說,肺主管皮毛,在內屬於肺,在外體現在皮毛上。還說,手太陰肺經的氣能溫養皮毛,如果氣血不能滋養皮毛,皮毛就會乾燥,皮毛乾燥就會導致津液流失,皮膚乾燥且津液流失的話,就會出現指甲乾枯、汗毛斷裂,最終會導致死亡。

3. 皮膚痛屬心火剋金

經曰:夏脈者,心也。夏脈太過,則病身熱膚痛,為浸淫。又云:少陰在泉,熱淫所勝,病寒熱皮膚痛。又云:少陰司天,火淫所勝,皮膚痛。

白話文:

夏天的脈象是反映心的情況。如果夏天的脈象太過亢進,就會出現身體發熱和皮膚疼痛的症狀,這叫做浸淫。又說,當少陰氣候主宰地氣時,若熱邪過盛,會引起發熱與寒戰以及皮膚疼痛。還說,當少陰主宰天空時,火邪過盛,也會導致皮膚疼痛。

4. 皮膚索澤為肺燥

經曰:三陽為病,發寒熱,其傳為索澤。又云:陽明在泉,燥淫所勝,病身無膏澤,治以苦溫是也。

皮膚索澤,即仲景所謂皮膚甲錯,蓋皮滯而不清澤者是也。

白話文:

經典上說,當三陽經絡發生病變時,會出現發冷和發熱的症狀,病情傳變會導致皮膚乾燥無光澤。又說,當陽明經絡處於低下狀態時,如果受到燥邪的影響,會導致身體缺乏潤澤,治療應該使用苦溫的藥物。

皮膚乾燥無光澤,就是張仲景所說的皮膚粗糙如鱗屑,指的是皮膚滯澀而不光滑的狀況。

5. 藥方

生血潤膚飲(方見燥門),治皮膚索澤,枯燥,搔之有白屑。

升麻湯,治皮膚痛,不可以手按。

升麻(五分),白芷(六分),乾葛,柴胡,玄參(各一錢),黃連,黃芩,當歸,生地黃,麥門冬(各錢半),甘草(四分)

白話文:

「生血潤膚飲」用於治療皮膚乾燥粗糙、搔抓後出現白屑的症狀。「升麻湯」則針對皮膚疼痛,無法用手按壓的病症。兩方藥材包括升麻、白芷、乾葛、柴胡、玄參、黃連、黃芩、當歸、生地黃、麥門冬和甘草。

上水二盞,姜三片、蔥一寸,煎八分,食遠服,取微汗。

澤膚膏,治皮膚枯燥如魚鱗。

牛骨髓,真酥油(各等分)

上二味合煉一處,以淨瓷罐貯之,每日空心用三匙,熱酒調服。不飲酒者,蜜湯調。七日肌膚潤澤,久服滋陰養血,止嗽,榮筋。

白話文:

取水兩杯,薑三片,蔥一寸,煎煮八分之七,飯後服用,微微出汗即可。

澤膚膏可以治療皮膚乾燥像魚鱗一樣的狀況。

取牛骨髓和酥油等量,混合煉製在一起,裝入乾淨的瓷罐裡。每天空腹服用三匙,用熱酒調服。不喝酒的人可以用蜜湯調服。七天後皮膚就會變得潤澤,長期服用可以滋陰養血,止咳,強健筋骨。

6. 皮風搔癢門(有熱有寒有虛有實)

鬱熱生風作癢者,宜清熱、疏風、涼血,子和法妙。經曰:諸癢為虛。肺主氣,司布皮毛。肺氣不通而癢者,宜防風、參、耆、白朮之類補之。衛陽腠實閉固,熱鬱,衛氣不和,為之實,宜調氣、和血、散郁之劑。

玄參升麻湯,治皮風搔癢不能忍。

玄參,升麻,白芷(各一錢),蟬蛻,防風,甘草,黃耆(各七分)

白話文:

皮膚瘙癢是因為體內鬱熱生風,需要清熱、疏風、涼血,用和解的方法最有效。古書中說,各種瘙癢都是因為身體虛弱。肺臟主宰呼吸,負責滋養皮膚毛髮,肺氣不通暢就會導致皮膚瘙癢,可以用防風、人參、黃耆、白朮等補益藥物治療。如果衛陽不足,腠理閉塞,熱氣鬱積,衛氣不和,也會導致皮膚瘙癢,這種情況需要用調氣、和血、散郁的藥物治療。玄參升麻湯可以用來治療皮膚風癢,難以忍受的症狀。玄參、升麻、白芷各一錢,蟬蛻、防風、甘草、黃耆各七分。

蔥一寸,水煎服。

消風散

蘇州,薄荷葉,蟬蛻(去頭足土淨。各等分)

為末,食遠溫酒調下二錢。

防風通聖散,治皮風搔癢,服後隨吃熱羹,得汗為妙。

加味補中益氣湯,治中氣不足,衛氣不舒,以致搔癢。

人參,黃耆,當歸,白朮(各一錢),陳皮,甘草,升麻,柴胡,防風,白芷,川芎(各五分)

白話文:

蔥切成一寸長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蘇州薄荷葉和蟬蛻(去除頭足,洗淨泥土,各取等量),研磨成粉末,飯後用溫酒調服,每次兩錢。防風通聖散可以治療皮膚風引起的搔癢,服用後立刻吃熱湯,出汗效果最佳。加味補中益氣湯則用於治療中氣不足、衛氣不暢導致的搔癢。藥方包括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(各一錢)、陳皮、甘草、升麻、柴胡、防風、白芷、川芎(各五分)。

加薑棗煎服。

澡洗湯,治一切風疾篷。

乾荷葉,藁本,甘松,白芷,威靈仙,蒼耳草,忍冬藤,煨鹽

每用三兩,煎水一桶,去滓,浴數次自愈。

史國公浸酒仙方,治皮風撥癢,日服數次自愈。(方見風門。),諸風應效酒(方見歷節風門。)

荻港青藤膏,每服酒調三匙,臨臥服。

白話文:

加生薑和紅棗煎水服用,可以治療各種風疾。

用乾荷葉、藁本、甘松、白芷、威靈仙、蒼耳草、忍冬藤,以及煨過的鹽,每種藥材各三兩,煎水一桶,去渣後,反覆沐浴數次,即可痊癒。

史國公浸酒仙方可以治療皮膚風寒引起的搔癢,每天服用幾次,即可痊癒。(方子見風門)。諸風應效酒也能治療各種風寒疾病。(方子見歷節風門)。

荻港青藤膏每次服用三匙,用酒調和,睡前服用。

7. 風痹癮疹門

風氣挾熱,鬱於腠理,無從發散,起於皮膚,不紅不腫,惟有顆粒高起而作癢者,痹也。略有形跡見於皮膚者,癮疹也。要皆風熱之所為,郁不散而成也。或因浴有湊風,汗出脫解而得之者,為挾暑溫,久而不退,必亦為瘡疹丹毒,自微至著,不可不知。

加味羌活散,治風寒濕熱外搏肌膚,發為癮疹。

羌活,前胡(各一錢),人參,桔梗,天麻,蟬蛻,薄荷,川芎(各七分),枳殼,柴胡,茯苓,甘草(三分)

白話文:

當風帶著熱氣,悶在皮膚表層無法散發出去,就會在皮膚上出現不紅不腫的小疙瘩,並且發癢,這就是痹症。如果這些疙瘩稍微明顯一些,就叫做癮疹。這些都是風熱引起的,因為熱氣鬱結而無法散開造成的。有些人因為洗澡時受風,或是出汗後沒有及時穿衣保暖而導致這種病,這屬於暑熱侵入身體。如果拖延不治,就會發展成瘡疹或丹毒,從輕微到嚴重,不可不注意。

加味羌活散,用於治療風寒濕熱侵襲皮膚,引起的癮疹。

羌活、前胡(各一錢),人參、桔梗、天麻、蟬蛻、薄荷、川芎(各七分),枳殼、柴胡、茯苓、甘草(三分)。

上水二盞,姜三片,煎八分,食遠溫服。

胡麻散,治脾肺風毒鬱滯皮膚,或如蟲行,結成痹疹,搔癢無時。

胡麻,荊芥穗,苦參,何首烏,成靈仙(各等分),甘草(炙,減半)

為末,薄荷湯或酒調下三錢,得汗妙。

天麻散,治風熱癮疹。

天麻,川芎,升麻,半夏,防風,細辛,羌活,荊芥穗,蟬蛻,甘草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取水兩碗,加入薑片三片,煎煮至八分,待涼後溫服。胡麻散用來治療脾肺風毒鬱滯皮膚,或像蟲子爬行般形成的痹疹,伴隨搔癢不止。方劑由胡麻、荊芥穗、苦參、何首烏、成靈仙(各等份)、炙甘草(減半)組成,研磨成粉末,用薄荷湯或酒調服三錢,可使出汗,療效甚佳。天麻散則用來治療風熱引起的癮疹,方劑由天麻、川芎、升麻、半夏、防風、細辛、羌活、荊芥穗、蟬蛻、甘草(各等份)組成。

上水二盞,姜三片煎服。挾寒加桂。挾暑加黃芩、柴胡。挾濕加茯苓、蒼朮。

大胡麻散,治風熱癮疹搔癢。

胡麻子(二兩),苦參,荊芥,何首烏,威靈仙,防風,石菖蒲,牛蒡子,菊花,蔓荊子,白蒺藜,甘草(各七錢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薄荷湯調下,助以熱蔥湯出汗。

白話文:

用兩杯水,加入三片薑片煎煮後服用。如果患者伴隨寒症,就加入桂枝;若伴隨暑症,就加入黃芩和柴胡;若伴隨濕症,就加入茯苓和蒼朮。

大胡麻散可以治療風熱引起的疹子,伴隨搔癢症狀。

將胡麻子(二兩)、苦參、荊芥、何首烏、威靈仙、防風、石菖蒲、牛蒡子、菊花、蔓荊子、白蒺藜、甘草(各七錢)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薄荷湯調服,並用熱蔥湯幫助出汗。

殭蠶散,治癮疹。

白殭蠶(直者去嘴炒黃),為末,薑湯調下一錢。

玄參升麻湯(方見皮風門),治癮疹搔癢。消風散(同上)

犀角消毒飲,治大人小兒風鬱結,遍身瘡疹搔癢,或項下結核,及小兄痘疹已出未出,熱毒不解,急可服此。

防風鼠黏子(二錢,炒研),荊芥(一錢),甘草(八分),犀角(磨汁)

上每服三錢,水煎,食後溫服。

白話文:

「僵蠶散」,用於治療癥疹。

  • 白僵蠶(選用直的去除嘴部並炒至黃色),研磨成粉末,以薑湯調製後服用一錢。

「玄參升麻湯」(配方詳見皮風門),用於治療癥疹所引起的搔癢。 「消風散」(同上)

「犀角消毒飲」,用於治療成人和兒童因風熱凝結導致的全身性瘡疹搔癢,或者頸部有腫塊,以及小兒痘疹已經發出但尚未完全恢復,熱毒仍未消除的情況,緊急時可以服用此方。

  • 防風與鼠黏子(各取二錢,炒後研磨),
  • 荊芥(取一錢),
  • 甘草(取八分),
  • 犀角(磨成汁)

以上配方每次服用量為三錢,以水煎煮後,在餐後溫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