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春甫

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五十三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十三 (7)

1. 【易簡諸方】

《聖惠方》:,治頭風痛,每天陰風雨先發者,用桂心一兩為末,酒調如膏敷頂上並額角,效。

《兵部手集》,方:治頭痛不可忍,多是風痰所致,梔子末和蜜,濃噙舌上,吐即止。

《千金方》:,治頭風痛,大黑豆三升,炒令無聲,先要盛一斗二升瓶一隻,盛九升清酒,乘豆熱投於酒中,蜜泥封之七日,溫服。

一方:,凡飲酒頭痛,以竹茹三兩,水五升,煮取三升,去滓令冷,破雞子三枚攪調,更煮三沸飲之。

一方:,治頭項強,不得仰視。蒸大豆一升,令變色,納囊中枕之。

《斗門方》,治卒頭痛。白殭蠶炒去絲,研為末,以熱水調下二錢。

又方:,治偏頭風痛。用雄黃細辛等分為末,左邊痛嗅入右鼻,右邊痛嗅入左鼻,立效。

又方:,治痰厥頭痛。用烏梅肉十個,鹽二錢,水一盞煎七分,去滓,無時溫服,吐即佳。

又方:,治頭風痛,惡寒。用大附子一枚去皮臍,綠豆一合同煮,豆熟為度,去附子服豆即瘥。每個附子可煮五次後為末服之。

一方:,治偏頭痛。用蓽茇為末,令患人口噙水,左邊痛左鼻吸一字,右邊痛右鼻吸一字,甚效。

一方:,治頭風旋。用蟬蛻微炒,為末,每服一錢,溫酒調下。

一方:,治頭風。端午日採蒼耳二兩,茵陳一兩,甘草半兩,為末,每服三錢,熱酒或茶調下。

一方:,治頭痛。蒼耳、川芎當歸(等分為末),每服三錢,臨臥茶清調下。

2. 灸法

神庭(穴在髮際前上五分,灸三壯),上星(穴在髮際上一寸半,灸三壯),後頂,百會,風池(以上諸穴,隨灸一處,可愈)

3. 眩運敘論

經曰:諸風掉眩,皆屬肝木。又曰:歲木太過,風氣流行,脾土受邪,民病飧泄,食減,甚則忽忽善怒,眩冒顛疾。

又云:狥蒙招尤,目瞑耳聾,下實上虛,過在足少陽、厥陰,甚則入肝。

4. 眩運證乃風火之象

《原病式》云:諸風掉眩,皆屬肝木,風主動故也。所謂風氣甚而頭目眩運者,由風木旺,必是金衰不能制木,而木復生火。火風皆屬陽,陽主乎動,兩動相搏則為之旋轉,故火本動也,焰得風則自然旋轉也。

5. 眩運之證當分內外所因

嚴用和云:眩運之證,雖六屬於肝風上攻所致,然體虛之人,外感六淫,內傷七情,皆能眩運,當以脈證別之。風則脈浮有汗,項強不仁;寒則脈緊無汗,筋攣掣痛;暑則脈虛煩悶;濕則脈細,沉重吐逆,及其七情所感,遂使臟氣不平,鬱而生涎,結而為飲,隨氣上逆,令人眩運,眉稜骨痛,眼不可開,寸脈多沉,此為異耳。

若疲勞過度,下虛上實,金瘡,吐衄,便利,及婦人崩傷產後去血過多,皆令人眩運,當隨其所因而治之。

6. 眩運之病三虛宜審

肥人眩運,氣虛有痰。瘦人眩運,血虛有火。傷寒吐汗下後,必是陽虛。故《針經》云:上虛則眩。此三者,責其虛也。

7. 四氣眩運

凡眩運挾風則有汗,寒則掣痛,暑則熱悶,濕則重滯,此四氣乘虛而眩運也。七情鬱而生痰動火,氣因上厥,此七情致虛而眩運也。淫欲過度,腎家不能納氣歸元,使諸氣逆奔而上,此氣虛眩運也。吐血或崩漏,肝家不能收攝榮氣,使諸血失道,此血虛眩運也。要尋致病之因,隨機應變,其間以墜鎮下行為最,不可妄施汗下。

8. 尋常眩運屬痰火者多

丹溪曰:痰在上,火在下,火炎上而動其痰也。此病屬痰者多,蓋無痰不能成眩運也,雖有因風者,亦必有痰也。又曰:火動其痰,二陳湯加芩、連、蒼朮羌活,挾氣血虛者,亦以治痰為主,兼補虛藥。

9. 脈候

左手脈緩而浮大者,為風。脈虛大,必是久病。左手脈數為熱多。脈澀而芤有死血。右手脈滑大為痰厥頭眩,脈實為痰積。

10. 治法

張子和云:夫頭風眩運,手足麻痹,胃脘痛,皆風、寒、濕三氣雜至,合而為痹也。在上謂之停飲,可用獨聖散吐之,吐訖,後服清上辛涼之藥。凡眩運多年不已,胸膈痰涎壅塞,氣血頗實,吐之甚效。

《玉機微義》云:眩運一證,人皆稱為上盛下虛所致,而不明言其所以然之故。夫所謂虛者,氣血虛也,所謂盛者,痰涎風火也。原病之由,有氣虛者,乃清氣不能上升,或汗多亡陽,當升陽補氣。有血虛者,乃因亡血過多,陽無所附,當益陰補血,此皆不足之證。有因痰涎郁遏者,宜開痰導郁,重則吐下。

有因風火所動者,宜清上降火。有因外感而得者。嚴氏雖分四氣之異,皆當散邪,此皆有餘之證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