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統大全》~ 卷之五十二 (5)
卷之五十二 (5)
1. 酣飲消渴證
烏梅木瓜湯,治飲酒積熱,酷毒熏蒸五臟,津液枯焦,血泣小便並多,肌肉銷爍,好飲冷漿。
木瓜,烏梅(打碎不去仁),麥芽(炒),草果,甘草(各等分)
每服七錢、水二盞,姜三片,煎八分溫服。
白豆蔻湯,治酒毒消渴。
黃連,葛根,天花粉,麥門冬(各一錢),五味子,白豆蔻,陳皮(各五分),黃柏,甘草(各七分)
上水二盞,葉葉二十個,煎一盞,溫服。
白話文:
烏梅木瓜湯,主治飲酒過量導致的體內積熱,如同強烈的毒素侵襲五臟六腑,使得津液枯竭,血液乾涸,小便次數增多,肌肉萎縮消瘦,並且經常想喝冷飲的症狀。
使用木瓜、烏梅(打碎但保留果核)、麥芽(炒過)、草果、甘草(各取等量)。
每次取七錢藥材,加入兩碗水,以及三片生薑,煎煮至八分滿,稍微放涼後服用。
白豆蔻湯,主治飲酒過量導致的消渴症。
使用黃連、葛根、天花粉、麥門冬(各一錢),五味子、白豆蔻、陳皮(各五分),黃柏、甘草(各七分)。
將上述藥材加入兩碗水,以及二十片竹葉,煎煮至一碗的量,稍微放涼後服用。
2. 強中消渴證
(消爍肌肉如蟲之蝕,此乃膏液之滿,諸方書謂之強中,宜大建中湯治之。)
大建中湯,治蠱病,小腹急痛,便尿失精,溲出白液,此真精不守。
黃耆(蜜炙),遠志(去心),當歸(酒浸),澤瀉(各一錢),人參,龍骨,甘草(炙),芍藥(各一錢)
上咀,作二服,每服水二盞,姜三片,煎八分,食前服。
此證脾風傳腎,名曰疝瘕,小腹冤熱而痛,出白液,一名蠱。蠱者,事也,在蠱卦上艮下巽,以少男而惑於長女,消爍脂肉如蟲之蝕,日見損削,乃膏液之消也。諸書謂之強中,或謂之脾消,又謂之消腎。其證脾消者,飲食入腹,如湯潑雪,隨小便而出,皆旋結而白如脂,肌肉日漸消瘦不能起止,精神恍惚,口舌焦乾,若不早治,必至虛陽興盛,不交而泄,是為強中,斃不久矣。
二石薺苨湯,治強中,多因耽嗜色欲,或服丹石,真氣既脫,致消渴。飲水飲食倍常,虛陽常興,不交自泄,乃中焦虛熱注於下焦。三消之中,最為難治。
石膏,薺苨(各一兩半),人參,茯神,磁石(煅),葛根,黃芩,栝蔞根,知母,甘草(各一兩)
上水五盞,豬腎一具去脂膜,黑豆一合同煮,至一半,去腎並豆,入藥五錢在盞內再煎八分,空心服。下焦熱,夜間服。
薺苨丸,治強中為病,虛陽盛舉,不交精泄,及服丹石,致成此疾。
薺苨,大豆,茯神,栝蔞根,人參,知母(各半兩)
上為末,用豬腎一具,煮爛,搗和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鹽湯下。入少酒糊丸亦好。
紫蘇湯,治消渴後遍身浮腫,心膈不利。
紫蘇,桑白皮,赤茯苓(各一兩),郁李仁(去皮炒,三兩),羚羊角,檳榔(各三錢),桂心,枳殼(麩炒),獨活,木香(各二錢)
上咀,每服四錢,水盞半,姜三片,煎八分,溫服。
瞿麥湯,治消渴飲成水氣,面目並足膝脛俘腫,小便不利。
瞿麥穗,澤瀉,滑石(各半兩),防風(三錢),黃芩,大黃(各一錢),桑螵蛸(炒,十四枚)
上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煎七分,空心溫服,良久再服。
葶藶丸,治消渴後成水病浮腫。
甜葶藶(隔紙炒),栝蔞仁,杏仁(炒),漢防己(各一兩)
上為末,煉蜜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前赤茯苓湯下。
藍葉散,治渴痢,口乾煩熱,背生癰疽,赤焮疼痛。
藍葉,升麻,玄參,麥門冬,黃耆,葛根,沉香,赤芍藥,犀角屑,甘草(各一兩),大黃(二兩微炒)
上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煎六分,溫服。
玄參散,治渴利,煩熱生癰疽發背,焮腫疼痛。
玄參,芒硝,大黃(微炒),犀角屑,羚羊角屑,沉香,木香,黃耆(各一兩),甘草(三分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溫水調下。
忍冬丸,治渴疾愈後,預防疽發。
忍冬草(不以多少,根莖花葉皆可用,一名金銀花,一名左纏藤,洗浮用)
上用米麴酒於瓶內浸,以糠火煨一宿,取出曬乾,入甘草少許,為末,即以所浸酒煮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至百丸,酒飲任下。一方以忍冬草煎服。此藤凌冬、不調,三月開花五出,黃白相間,微香。《外科精要》:不犯鐵器,將煮酒久窨取服,治一切風疾,癰疽惡毒,仍可治五腫、飛屍、五痔、諸漏,並能止渴,真奇效。
白話文:
強中消渴證
(肌肉消瘦,如同蟲蛀,這是因為精氣虧損,膏液不足。古書稱之為「強中」,應以大建中湯治療。)
大建中湯,治療蠱病、小腹急痛、小便失禁、遺精、排出白色液體等症狀,這些都是真精不固的表現。
黃耆(蜜炙),遠志(去心),當歸(浸酒),澤瀉(各一錢),人參,龍骨,甘草(炙),芍藥(各一錢)
以上藥材,研磨成粉,分為兩劑,每次服用,用兩碗水,加入三片薑,煎至八分滿,飯前服用。
此證是由脾臟的風邪傳入腎臟,稱為疝氣、腹痛,小腹發熱疼痛,排出白濁,也稱作蠱。蠱指疾病,出自八卦中的艮下巽上,象徵少男被長女迷惑,導致精氣耗損,肌肉消瘦如蟲蛀,日漸消瘦,這就是精氣不足。古籍中稱之為「強中」,或稱「脾消」,或稱「消腎」。 這種脾臟虛弱的症狀,飲食入口如湯潑雪,隨便排出,白色像油脂,肌肉日漸消瘦,精神恍惚,口渴,如果不儘早治療,虛火上炎,精氣不固,散失,就成了「強中」,很快就會危及生命。
二石薺苨湯,治療強中,多因沉迷色慾,或服用丹藥,導致真氣耗散,引起消渴。飲水飲食量都比平常多,虛火上炎,精氣不固,中焦虛火上炎,影響下焦。在三種消渴中,這是最難治療的。
石膏,薺苨(各一兩半),人參,茯神,磁石(煅),葛根,黃芩,栝蔞根,知母,甘草(各一兩)
以上藥材,用五碗水,加入一具去皮的豬腎,一合黑豆,一同煮至一半,取出豬腎和黑豆,再將五錢藥材放入碗中,繼續煎至八分滿,空腹服用。下焦發熱者,晚上服用。
薺苨丸,治療強中,虛火上炎,精氣不固,或服用丹藥,導致此病。
薺苨,大豆,茯神,栝蔞根,人參,知母(各半兩)
以上藥材研成細粉,用一具豬腎煮爛,搗碎混合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,用鹽水送服。亦可加少許酒糊製丸。
紫蘇湯,治療消渴後全身浮腫,胸腹不適。
紫蘇,桑白皮,赤茯苓(各一兩),郁李仁(去皮炒,三兩),羚羊角,檳榔(各三錢),桂心,枳殼(麩炒),獨活,木香(各二錢)
以上藥材,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四錢,用半碗水,加入三片薑,煎至八分滿,溫熱服用。
瞿麥湯,治療消渴後,體內積水,面部和足踝浮腫,小便不利。
瞿麥穗,澤瀉,滑石(各半兩),防風(三錢),黃芩,大黃(各一錢),桑螵蛸(炒,十四枚)
以上藥材,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碗水,煎至七分滿,空腹溫服,待一段時間後可再服。
葶藶丸,治療消渴後體內積水,全身浮腫。
甜葶藶(隔紙炒),栝蔞仁,杏仁(炒),漢防己(各一兩)
以上藥材研成細粉,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前,用赤茯苓湯送服。
藍葉散,治療口渴腹瀉、口乾煩熱、背部長瘡、疼痛。
藍葉,升麻,玄參,麥門冬,黃耆,葛根,沉香,赤芍藥,犀角屑,甘草(各一兩),大黃(二兩微炒)
以上藥材,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碗水,煎至六分滿,溫熱服用。
玄參散,治療口渴腹瀉,煩熱,背部長瘡、疼痛。
玄參,芒硝,大黃(微炒),犀角屑,羚羊角屑,沉香,木香,黃耆(各一兩),甘草(三分)
以上藥材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溫水送服。
忍冬丸,治療消渴痊癒後,預防瘡疾。
忍冬草(用根莖葉花,洗淨用),
將忍冬草用米麴酒浸泡在瓶中,用糠火溫熱一整晚,取出曬乾,加入少許甘草,研磨成粉,用浸泡的酒煮成丸子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至一百丸,用酒送服。 也可用忍冬草煎服。此草在冬天也能生存,三月份開花,黃白色相間,略帶香味。《外科精要》:它不怕鐵器,用煮好的酒浸泡,長時間服用,可治療各種風疾,瘡腫惡毒,也可治五腫、飛屍、五痔、諸漏,並能止渴,功效奇特。